021談判 談判。(1 / 1)

“原來如此。”

當聽到電影主角的時候,顧聞也愣住了。這完全不是他預料之中的答案。

要麼陸川隻是開玩笑,要麼就是電影本身具有特殊性。

不能讓自己被意外的消息衝昏頭腦,顧聞快速調整情緒,詢問具體的情況。

薑懷延已經不是兩個月前那個對於影視毫無了解的新人了,他明白電視劇與電影的區彆。當初聽到陸川要介紹一個電影試鏡機會給他的時候,他大腦直接停止了運轉。

還是後來陸川給他解釋了這部電影的特殊性後,薑懷延才逐漸冷靜下來。

“電影導演是陸老師的學生,他準備拍一個低成本的劇情片。”

薑懷延把陸川告訴他的信息全部告訴顧聞。

“你說他叫什麼?”

“趙知粵。”

知道了對方的名字、院校,對方的信息就並不難獲得。

趙知粵,平城影視學院導演係的畢業生。在去年第一屆“school” 大學生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大獎”。

雖然拿了獎,但趙知粵並沒能一飛衝天。

國內電影公司、投資人對於趙知粵這樣的新人導演缺乏信任,不可能給他直接掌鏡的機會。他還是得像一般導演一樣熬資曆,多年後才能媳婦熬成婆。

趙知粵當然不甘心,憑借著“school”的影響力他各處奔跑,總算是拉到了一筆投資。

這些投資完全不足以他拍攝一部常規的電影,甚至連低成本的劇情片也難以覆蓋。

最近半年趙知粵都在四處尋找演員,畢竟電影投資中最大額度的占比就是演員片酬。

但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又支付不了多高的片酬,哪有演員願意相信他。據說趙知粵處處碰壁,依然沒有放棄。

一邊思考著打聽到的信息,一邊看著眼前的電影。

《種子》,一個很荒誕的故事。主角是一個大齡單身的農民,他相信了當地一個神婆的話——種瓜得瓜。

於是主角在農村犯下了一係列殘忍至極的罪行。

《種子》的故事很簡單,甚至連凶手是誰都沒有進行隱瞞,在影片一開頭便把凶手的身份、動機都點得一清二楚。

但《種子》依然拍得特彆出色,畫麵、配樂、節奏、剪輯,將作為觀眾的顧聞直接帶入了一個壓抑的世界裡,世界的麻木、愚昧、偏激纖毫畢現。

人類的曆史,都是愚昧的腳注。

雖然電影還有很多幼稚的地方,但導演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而《種子》就是趙知粵在“school”上獲獎的作品,這也是顧聞托人找到的影碟。

“小延,你有什麼感覺?”顧聞詢問薑懷延的意見。

薑懷延搖了搖頭:“說不上來,但我知道它很厲害。”

薑懷延的回答很誠實,以他目前的電影鑒賞能力、文化素養很難看懂《種子》的隱喻。

或者說作為導演的趙知粵的確有些故作深沉,讓電影的觀影門檻大大提升。

但趙知粵又能憑借畫麵與音樂,傳達出電影的底色,讓薑懷延感受導演試圖傳達的情緒。

《種子》一步介於青澀和成熟之間的作品,這就是顧聞最終的評價。

顧聞心中還有很多疑惑,說道:“你和陸老師聯係聯係,能不能找趙知粵要一下劇本。”

本來隻是一個試探,沒想到對方真的通過郵箱送來了劇本。

看完劇本後,顧聞心中所有的疑惑都得到了解答。

不過,顧聞就再沒有提過趙知粵和電影的事兒,一邊忙著自己的公司,一邊安排薑懷延繼續上表演課。

聞言逐漸走上正規,顧聞手中的前也寬裕了不少。薑懷延也不再是什麼都不懂新人,顧聞給他找了一對一的老師,為藝考做準備。

好不容易顧聞工作比較少,便帶著薑懷延出門吃飯,席間薑懷延有些心不在焉。

“你是不是想問為什麼我沒有讓你和趙導聯係?”

“嗯?”薑懷延很意外自己的想法又被看透了,可一想到對方是聞哥,他又釋懷了。

“那你怎麼不問我呢?”

“聞哥這麼做,一定有你自己的道理。”薑懷延的回答很自然,並非抱怨或者發小脾氣。

顧聞的高興中夾雜著一些複雜。

薑懷延能如此信任他,他當然高興。上輩子手下的藝人總是在質疑他的決定,不僅經常吵架,甚至還出現過藝人背著他接活的情況。

和他們比起來,薑懷延真的太讓人省心了。可是這麼無條件的信任自己,顧聞有些莫名的壓力。

“我不主動聯係他,是因為我很確信趙知粵需要你,他會主動找你的。”

“而且現在的劇本不適合我們。”

“怎麼會呢?我覺得我能演好這個角色。”拿到劇本後,薑懷延也讀了很多遍,他很有自信。

“我說的是不適合,而不是演不好。”

“所以,我要去給陸老師說一聲嗎?”

如果顧聞要讓自己拒絕,薑懷延肯定會選擇相信。但他也會去向陸川表達歉意,畢竟陸老師對他幫助良多。

顧聞無奈笑了笑:“你彆急。現在不適合,未來不一定不適合啊。”

————

“趙導,你好。我是薑懷延的經紀人,顧聞。”顧聞今天又穿上那套價格不菲的西裝,還專門整理了頭發,看上去就是一個成功的商業精英。

相比之下,穿著一身運動裝的趙知粵就有些拘謹了,連忙伸手:“您好,我是趙知粵。”

趙知粵原本信心滿滿,認為薑懷延收到劇本後會很快聯係自己,結果一個周過去了,都沒收到回音。

想起陸川對於薑懷延的描述,以及給他看的表演片段,趙知粵就有些心慌了,對方不會不想演自己的電影吧?

隨後趙知粵便通過陸川表達了想要見麵的想法。

顧聞同意了,但要求確實隻有他們三人見麵。

顧聞當然不會叫上陸川,畢竟陸川到場就要考慮到他對薑懷延的提攜與照顧,那就沒法公事公辦了。

薑懷延並不知道其中博弈,很認真地喊了一聲:“趙導您好。”

有對比,才有傷害。趙知粵心中對於薑懷延多了一分好感,薑懷延看起來就很好相處。

“趙導一路上也累了吧,要不先去吃點什麼。”

顧聞熱情招待趙知粵,但席間一直沒有提及電影的事情,最後還是趙知粵忍無可忍了,問道:“你們都看過劇本了吧,感覺如何?”

薑懷延抬頭看了顧聞一眼,什麼都沒說,因為顧聞反複交代他不要表達自己對於《稻草》的態度,一切都交給他。

“劇本是好劇本。”顧聞的語氣很緩慢,趙知粵心情剛一上揚,便聽見“但是不適合小延。”

“怎麼可能不適合,他就是最適合的主角了。”趙知粵差點沒被這個“但是”給噎死,直接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說了出來。

果然是年輕人,顧聞更加有把握了。

顧聞老神在在,說道:“趙導覺得很適合嗎?”

趙知粵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自己怎麼能夠如此明確表達自己對於演員的渴求呢?等會談片酬的時候,麻煩大了。

話已說出口,趙知粵選擇了破罐子破摔:“因為趙小軍很貼合他。”

趙小軍,便是趙知粵新劇本《稻草》中的男主角。

一個從小便有體操天賦的孩子,16歲便已經是入選了國家隊,然而在一次重要的跳馬比賽上,趙小軍意外墜落,下半身癱瘓,被迫退役。

《稻草》講述的就是趙小軍人生遭遇不幸之後的故事,一切的遭遇、一切的人際,編織出一個沉悶的故事。

當初陸川得知薑懷延的經曆後都感覺到驚訝,趙小軍這個角色和薑懷延實在太貼合了,無論是年齡、經曆都如出一轍,所以陸川才會將薑懷延介紹給趙知粵。

顧聞油鹽不進:“趙導,我想你弄錯一個事情了,就算我們薑懷延能把趙小軍拍好又怎樣?”

“《稻草》的投資能有多少?根據我了解,你資金不足,不可能把《稻草》搬上電影院,甚至連能不能拍完都不好說。”

“至於拿獎,趙導實話你有多少信心呢?”

“《稻草》拍完之後無法上院線,無法拿獎,它對於一個演員就沒有任何的價值。”

“懷延的電視劇馬上就要播出了,接下來他能夠接到更多電視劇,知名度對他有多重要,我想你也知道吧。”

趙知粵心裡那個氣啊,他也明白《稻草》的尷尬之處,但也不至於被顧聞這麼說吧。他辯解道:

“但這可是電影的男主角,多麼好的一個機會啊。”

“能給演員帶來提升的,才是機會,如果隻是浪費時間,那就是陷阱。”顧聞寸步不讓。

“我想您也聽陸老師說過了,就算沒有《稻草》,我也遲早能讓懷延演上電影。”

這個顧聞怎麼會這麼的功利啊!趙知粵對於顧聞更加厭惡,可是看了看一旁的薑懷延,怎麼看怎麼覺得他就是最貼合“趙小軍”的演員。

趙知粵對於《稻草》早就有整體構想,他希望畫麵呈現更真實的質感,對演員要求也很苛刻。

男主角必須要看上去就16左右,而且還要有演技,外形還要過關。

不是沒有滿足條件的演員,可是一想到薑懷延的自身經曆,還有陸川的誇獎,趙知粵滿懷期待。

趙知粵不甘心道:“小薑應該也很喜歡這個角色吧,他應該很有感觸吧。”

薑懷延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麼,可還是忍住了。

顧聞的表情更加嚴肅:“這是我拒絕的另外一個原因,角色形象和小延太貼近了。”

聽上去的確有些巧合得過分。但像薑懷延這樣每年因為傷病退役的運動員不在少數,而且《稻草》故事另有原形。

“如果以後小延的成長經曆被泄露出去,觀眾很有可能產生聯想和曲解。”

“你考慮過著這對於演員的傷害嗎?”

這個理由光明正大,趙知粵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勸說了。

看著趙知粵啞口無言的樣子,顧聞發現自己好像有點用力過猛了。以前和他談判的都是什麼狐狸,沒道理都能說出三分道理。

作為導演趙知粵的確很有天賦,但是作為談判者實在太稚嫩了。

如果換個人就會發現他話語中的漏洞——如果顧聞對《稻草》不感興趣,會搜集如此詳細的信息嗎?會同意和趙知粵見麵嗎?

趙導,你得再堅持堅持啊,我才好和你談條件啊。

還好顧聞有後招,他扭頭對薑懷延說道:“小延你怎麼想的。”

“我嗎?”“嗯。”

確信顧聞是讓自己表達真實想法後,薑懷延才開口道:“我很喜歡趙小軍這個角色,可以的話我想演。而且,我不怕彆人怎麼看待我。”

不出意外的答案,因為在拿到劇本後,顧聞便已經和薑懷延討論過這個問題。

本來都快放棄的趙知粵,突然又來了精神,他望向顧聞說道:“我們可以談談條件。”

從剛才的對話來看,顧聞就是個唯利是圖的經紀人,大不了片酬多給一點。

顧聞滿臉無奈,仿佛他是因為薑懷延的堅持才同意談條件一樣:“行吧,我們來談談條件吧。”

“想讓小延來演趙小軍,《稻草》就必須改劇本。”

“什麼意思?”趙知粵完全無法理解,怎麼就扯到改劇本了,而且這劇本還能怎麼改?趙小軍已經是唯一的主角了,而且人物也很豐滿啊。

趙知粵已經開始忍不住暴躁了,不會又是外行胡言亂語吧,如果真的這樣,趙知粵寧可不用薑懷延。

如若沒有發現趙知粵的不滿一般,顧聞直接說起自己的想法。

“雖然《稻草》的趙小軍是一個運動員,但我想你想要表達的不僅僅是運動員吧……”

“既然要展現命運墮落過程中的絕望與掙紮,那我覺得因素應該是多方麵的……”

“母親這條線,我覺得需要改一下……”

一開始趙知粵還不以為意,可是聽著聽著,他發現不太對勁了,顧聞是真的理解劇本,並且完全理解自己想要表達什麼。

這說明顧聞一開始就對《稻草》進行了仔細的閱讀,並且還在試圖完善劇本。

這是什麼意思?趙知粵已經沒有精力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發現顧聞的想法很有價值。

“不行,絕對不能加愛情線,我不想描寫愛情。”

“這不是愛情,這隻是感情。一個人在瀕臨絕望的時候,他的求生本能會讓他抓住一切希望。”

“趙小軍需要的是從同齡人身上汲取溫暖,哪怕這種溫暖是虛假的、短暫的。”

“還有,趙小軍的經曆應該再一部分。”

“你先說說你想怎麼加。”

“拍三條線,然後插敘。”

“應該有個配角來推進趙小軍的情緒變化。”

“人物不能再多了。”

二人的討論越來越激烈,顧聞雖然不是一個電影專業人士,但他看過太過於殘疾人有關的經典電影,例如《遇見你之間》《無法觸碰》《Quad》等等。

顧聞無意把這些經典作品照搬出來,但是人類的感情是相通,他明白趙知粵想要表達什麼,也明白什麼劇情能打動觀眾。

剛才顧聞說《稻草》不適合薑懷延並不是謊話,既然有不適合的地方,就儘可能的改!

這才是顧聞的真實目的,從一開始的不聯係,到剛才的反駁,都是為了改變薑懷延與趙知粵之間的供需關係。

一般情況下,導演才是一部電影的絕對掌控者,不可能允許彆人推翻他的控製。

隻有讓趙知粵意識到是《稻草》需要薑懷延,而不是薑懷延需要《稻草》,才能讓趙知粵做出讓步。

而且顧聞一直引導著談判,他知道哪些是趙知粵堅持的底線,哪些是可以更改的地方。

例如趙知粵絕對不會允許《稻草》改成《遇見你之前》那樣的愛情片,也不能像《無法觸碰》那般的溫情,《稻草》的底色依然是黯淡、絕望的。

這是趙知粵在《種子》中就展現出來的特征,對於這個年齡的他,有些固執的認為電影就應該反映苦難。

但趙知粵不會拒絕在其中加入朋友、戀愛的元素,隻要這些元素最後都能成為壓倒“趙小軍”的稻草即可。

顧聞希望《稻草》進行更改也是有原因的,就算最終不能上映,最起碼也要能出版,讓薑懷延收獲人氣。

更何況,上映也不是絕無可能。

趙知粵終究不傻,他很快意識到了顧聞的目的,他有些麵色不善地說道:“劇本不能再改了。”

顧聞知道自己已經觸碰一個年輕藝術創作者的敏感底線,趙知粵快惱羞成怒了。

“我隻是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見而已。”

“嗬嗬。”趙知粵無師自通了一個在多年後會流行的語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