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大學是知識的海洋,但亦步亦趨地跟著所謂“導師”的人,是難以看到大海的波瀾壯闊的。“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導師的開辟和指導固然方便了航行,但往往也失去了自由探索的樂趣。而且大學是一個專業不斷細分的時期,所謂教授也是專注於某一狹小的領域,況且由於評職稱寫論文的壓力,要反複在某一塊深耕,提出新概念,把舊理論稍微修修補補,真正創新的其實較少,這樣,往往分配給學生的任務也是極為苦澀單調。真正的基礎理論上的創新是很難的,所以不少人也失去了雄心壯誌,滿足於借助這些來維持自己的體麵生活。這樣的導師多了,反而把學生的誌趣消磨了。
開學了,白玉就認識了幾位老師,有的致力於教學改革,有的就喜歡在上課的時候講講故事,逗大家一樂。有一個老師還勸大家,彆的不要想,先在這座海濱城市買套房,既可以自己住,大學四年後也可以出手,絕對能賺。
世道如此,老師也是人,看淡一些。但俗話也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所謂老師,其實是一麵鏡子,你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但你最終要保持獨立的思想,所以,多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優點,畢竟他們也是過來人,而很多的精力需要自己投入在自己專注的事情上。這專注的事情,不一定是世俗承認的有價值的事,因為世俗的評價風雲萬變,前一陣子還在前沿的熱點,隨後可能就寂寂無聞,世俗的評價因此是靠不住的。
但人活於世,總需要與世對接,也得養活自己。況且,世俗的坎坷,有時也是通向真理的必由之路。因此,你可以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但也要有一技之長養活自己,基本對得起家人,其他的彆人就管不著了,哪怕你看起來窮困潦倒,但你總有你的活法,世界上的活法不是隻有一種啊。
這裡有自己可以探索的天地,白玉佇立在滿滿的書架下,內心就有一種充實感。既可以研究學業相關的知識,還可以窺見人性的光芒,特彆是那些古往今來、體驗過人生的靈魂留下的印跡。白玉心裡有一種情愫,他想要和古人對話,當然,是古人中最好的,了解他們的心情,明白他們心中所愛,從而印證自己的愛。也許最後他會發現,人都差不多,都在一些事情上執迷,都看不清一些事情,都會犯下錯誤,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無知的錯誤而釀成無可挽回的悲劇,有時又為自己在這個星球上的小小成就而昂首跨步、龍驤虎視,但總體來看,曆史確實是公正的。
圖書館特彆之處在於屋簷的中間有一個可以開合的天棚,下雨時就遮起來,天晴時就打開,這樣陽光可以從屋頂直射到圖書館每個角落。特彆在二樓和三樓中間的沙發區域,白天大部分時間都沐浴在陽光下,拿幾本喜歡的書,半躺半坐在沙發上,腳底放鬆,感覺一邊在做日光浴,一邊在瀏覽古今,這時候偶有微風拂過,便是人間仙境。光線是富有變化的,它經過了漫長的跋涉和許多的折射,才來到你的身邊,像一個舞者,又像爐火般,輕輕烤著你,溫暖著你,讓你同時沐浴在光和知識的海洋裡。
這時候如果有些美麗的精靈出現,恐怕也不會意外吧。白玉不知怎的翻到了一本《青春愛情故事》,裡麵都是一些青年戀愛的故事,簡短而又引人入勝,每個故事開頭都有一篇引言,如詩歌一樣,把人們帶到那個意境當中:
“所有蟄伏的心蝶,斯時,紛飛如一曲花間小令。為愛梳妝、為愛翩飛一生的心緒,堅持並且凝望,等待你奔走的身影……”
“設若將一滴滴雨水盛下,
將一個個深情的眸子收藏……”
“一朵潔白的蓮花靜靜挺立於你的麵前,可否灼痛你溫情的眸子?可否牽動你千絲萬縷的思念?情切切,意綿綿,播下愛的種籽,等待那繁花似錦的一天……”
“無論怎樣痛楚和幸福的往事都被時光漂洗得淡了。淡得可以拿到桌麵上談了,但談完之後呢,又總有那麼一股酸酸的、甜甜的滋味在心裡蕩來蕩去……”
……
他很喜歡這些文字,甚至勝過故事的情節。因為,每個人的故事其實都有些相似,但故事中的各種感受,才是構成這個故事的重中之重。好像所有人都會說自己的情人是最美的一樣,但究竟如何美,隻有體會過才知道……
白玉在中學時代有過一段感情,曾經的暗戀變成了現實,那是一種單純、水流無聲但並不輕鬆的感覺。暗戀的對象是初中時候年段前幾名的一位女生。那時候,隻是經常在年段大會上聽到她的名字,甚至初一、初二都沒有見過,卻一直知道這個女生。初三班級調整,也沒有在一個班。卻是因為老師叫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幫她批改試卷,他也被入選其中。在幫老師批改的時候,他看到了這個女生的試卷。真的是仰慕已久。而且,沒有想到,她的字跡是那麼清秀,有自己的特點,像是宋徽宗的瘦金體,卻多了幾分俊朗,在女子的字當中並不多見。那張試卷,也真沒找到太多的扣分點。作為一個同樣熱愛學習,而且“誌存高遠”的孩子,他一下就覺得跟這個女孩應該有很多共同話題。他覺得他應該認識一下她。所以就隨口問一起改試卷的同桌好友,好友告訴他,伊人就在隔壁。他驚訝自己居然錯過了那麼多的歲月。
從那以後,他每天去學校晚自習,悄悄經過她的窗外,假裝不經意的一瞥。他看到了她,一個柔美的女生,剪著短發,但身材瘦削,眼睛很大,顧盼生輝,一時間他想起的是《洛神賦》和顧愷之的圖:“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柔情綽態,媚於語言……淩波微步,羅襪生塵……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確實令人忘餐。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忍不住為她寫一首詩,白玉那時還不懂格律,隻是按著七言的句式在寫:“長相見,在夢中。孤獨之中見身影,快樂其間聽風鈴。清水悠悠無限長,情誼淡淡似海藍……回眸一笑潤我情,癡癡等待無悔恨。海漫山川水不開,風結雲海心不翻。結係蘭州退小船,願隨你去共漂泊。……因你夢生我之夢……無端楊柳亂我意,窗外斜風知我心。馬不停蹄日夜追,光陰似箭離心碎……白玉秀士風塵中,迷戀綠蝶不顧還……清明點,不長見。天使折翅欲為人,隻因人間情太美……每當月紗過樹梢,劍從脈處拔情鋒……短短人世忘愛憎,一切儘在微塵中。煙花似月留人處,波瀾江上使人愁。”
那是無數的情感在悸動,在萌發,在碰撞的時候,卻又什麼都不明白,心中隱隱約約地感受到女生的美,已經不能像兒童時代那樣自在地和她們玩耍了,卻又懂得了“哀莫大於心死”。白玉那時很敏感,有才情,但卻不太自信,由於不停地吸收各種書上的知識,所以能夠按部就班地應付那些考試的題目,但他真正的才情卻未被世人所知道。他甚至從未投過稿。這些作品,隻是留在自己的筆記本裡,等到很多年以後,重新拾起,那時候鬢發已星星,卻還不能不為之感動。
這首詩同樣也沒有發出去過。當事人甚至也不知道。白玉隻記得偷偷給她寄過明信片,寫上了一些祝福,卻沒有署名。偶爾在晚自習後,白玉會偷偷地騎著自行車,跟在女生的後麵。女生披著一件綠色的外衣,好像綠色的蝴蝶一樣,悄悄地在街巷的黑夜中隱沒。白玉卻看得出身,佇立良久方才騎著自行車回家。那種熱量,那種溫度,好像螢火蟲把自己的熱散發在空氣中一樣,但螢火蟲是有回應的,而白玉這樣的少年,囿於人類世界這樣那樣的條條框框,是難以得到回應的,甚至自己也不知道是對是錯,也難以向人傾訴,哪怕是最親近的家人。
白玉的變化,父母當然也會敏感,於是講了他們自己的故事,然後說明愛情的虛幻,告訴他還是要專注學業。可是白玉分明感到,他們的心底也藏著那一份寶藏和那一個遺憾。但是現實已經剝奪他們太多了。他們心裡的某部分已不得不封存,甚至,如果不是為了孩子,他們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再跟彆人提起,而那些他們正在做和勸人做的事,甚至白晝談論的那些,都是他們“不得不”做的事。
當生命被無數的“不得不”填滿的時候,生命本身也就失去了意義,失去了重心,你可以完成無數件事,你可以萬人呼,千人讚,但你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
當社會上都是這些不是真正的自己的時候,你也感覺,自己哪怕偶爾有一瞬的真情一瞥,卻也隻能換來對方按著社會規則做出的最為習慣性的冷漠反應。漸漸地你也感到自己是在“自作多情”,於是隻把這一切“謀殺”了,偶爾放在夢和酒裡,成為自己暫時“越獄”的翅膀。
幸好那時一切還來得及。有一位熱心的女孩,也是這位暗戀女孩的同班同學,她們形影不離,情同姐妹。她注意到了白玉的舉動,事實上,她注意到了很多男生類似的舉動。一個外貌,一些外在的東西,就足以讓這些人神魂顛倒,除了距離產生美以後,更多是外在的桎梏加深了人們的幻想。她很理解,並且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就想做點事情。雖說追求那個女生的男孩如雲,但她也不是誰都幫。她看中了白玉,於是在他們之間穿針引線,甚至是當頭“棒喝”,好幾次弄得白玉很不好意思,甚至一見到她就躲。
但終於,他們見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