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林山、林河和林海都在商量應該如何售賣。
六人依舊準備兵分三路,一路去之前熟悉的小吃蔬菜水果集聚的地方附近,也就是林海和李氏之前賣紅棗的地方;一路去飯館酒樓附近,棗泥糕可以作為飯後點心,說不定就有食客買個幾斤嘗嘗;另一路去鎮上居民住宅周圍,可以沿路叫賣,一般在鎮上居住的“城裡人”都不會舍不得這幾個小錢。
林海和李氏來到原來的地方,剛擺下攤子沒多久,就見一個婦人走過來,說道,“不是說昨天就來的嗎?怎麼昨天沒見你們,家裡的孩子們吃著棗子不錯,給了大姑子兩斤就沒了,昨天還說再過來買點,今天才看見你們,紅棗還是原來的價錢吧,給我再來上三斤”,這位婦人正是上次給兩人紅棗開張的婦人,一邊說著一邊往筐裡看去。
結果沒看見紅棗,反而看見了裝在竹筐裡的棗泥糕。
李氏連忙解釋道,“真是不好意思,昨天讓你白跑一趟,今天我們不賣紅棗了,我們賣的是棗泥糕,是自己家裡做的,味道還不錯,您嘗一嘗”,李氏說著切了一小塊糕點,拿在布上遞給婦人。
雖然婦人原本不打算買棗泥糕,但是見李氏如此熱情,又講究,東西看起來也挺乾淨的,就接過來嘗嘗,不想味道還可以,當下也不拒絕了,笑著說,“這味道還不錯,就是甜了點,我家裡人喜歡吃淡一點口味的,這是怎麼賣的?”
“您再試試這個,嘗得好了您再買”,李氏又從另一塊糕點上切下一小塊,遞給婦人後說道。
“嗯,不錯,這個味道就比較淡一點了,正好家裡的外甥不喜歡吃甜的,這個估計差不多”,婦人沒想到,在街上的小攤子上也能有口味選擇,一般糕點鋪裡的點心都是甜甜的,因為這時代的大部分人喜歡吃甜,所以少數淡口味的人就很難得到滿足,所以能吃到淡淡的甜味,婦人還是挺驚喜的。
當下說道,“後麵這個淡甜味的棗泥糕怎麼賣?給我來上五斤”。
第一單生意做成,而且還是一比較大的生意,李氏他們總共拿了十斤,這一下就賣出去一半了,雖然有點運氣成分,但是說明棗泥糕還是挺好賣的。
李氏笑著說道,“我們家的棗泥糕有四種口味的,甜酥味的,甜軟味的,淡甜酥味的,還有淡甜軟味的,您剛才試的是淡甜酥味的,十文錢一斤,您應該知道,這一斤就比店裡便宜了不少,我們這都是真材實料,勝在用的是自己家的紅棗,所以就實惠不少,您要五斤,那就是五十文錢”。
婦人見李氏說得誠懇,也沒有講價,當下掏出五十文錢,遞給了李氏。
林海將棗泥糕稱好,放進婦人的籃子中。
這時婦人又笑著說,“你們的紅棗生意是不是不準備做了,還想買幾斤新鮮的棗子呢”。
李氏聞弦知雅意,說道,“明天我給您帶五斤過來”。
見李氏上道,婦人也很高興,說道,“那好,我明天過來拿棗子”。
雖然紅棗的利潤沒有棗泥糕的利潤足,但是蚊子再小也是肉,能多賺一點就多賺一點,兩人也沒覺得麻煩。
第一單生意做成後,接下來就有人零零散散地過來問價格,因為李氏和林海願意給客人試吃,再加上自家棗泥糕味道不差,口味又多,價格還比店裡便宜兩文錢,所以剩下的糕點也在半個時辰內賣完了。
因為有試吃的損耗,所以李氏和林海一共賣出九十五文。
賣完後,兩人打算先去鎮口看看,他們約定的地點就在鎮口。
林海和李氏過去後,見林河和小趙氏已經到了。
過去一問,果然已經賣完了。
林河和小趙氏去的是住宅附近,林河一吆喝,就吸引來了一堆小孩子,小趙氏也不吝嗇,給小孩子們一人分了一小塊,瞬間就捕獲了小孩子們的喜歡,紛紛回家叫家裡的大人們出來買,大人們受不住小孩子們的纏,自然就要買上一些,後來一聽價格還便宜不少,更是樂意了。
就這樣,林河帶的棗泥糕一刻鐘之內就賣空了,比林海他們還早賣完。就這還有幾戶家的小孩子沒買到,哭著喊著要買,家裡人隻好和林河他們約定了,明天再過來買。
“三弟,我覺得這棗泥糕的生意真的可以做,咱家這價格優惠,還是挺受歡迎的,小孩子們就喜歡吃甜甜的東西”,往常性格就比較活潑的林河,今天尤其高興,見自家生意做得好,更是興奮地不行。
“嗯,咱這好好乾,爭取為家裡的孩子們創造一個好條件”,林海鼓勵著二哥。
過了沒一會兒,林山和王氏也過來了,一看二人的神情就知道肯定賣出去了,果然王氏眉飛色舞地說道,“你們都到了呀,我們也全都賣完了,回來的遲,是因為我們談了一筆生意”。
王氏一點也憋不住話,當下就和幾人炫耀道,“我們今天在飯館酒樓附近賣點心時,原本小二們還不在意,後來見我們價格便宜,就有掌櫃的問我們能不能做長期生意。”
“我原本想一口答應,還是你們大哥清醒,說咱家的棗泥糕本來就價格優惠,即使定給酒樓也便宜不下來,酒樓不一定願意。”王氏說著有幾分慶幸,幸好自己沒有盲目地答應下來,不然很容易做虧本買賣,看著林山的目光也帶了幾分崇拜。
林山見眾人的眼神裡有些調侃的味道,也不好意思地說道,“我說的是實話而已”。
林山雖然不是很機敏的性格,但是為人穩重,不是好高騖遠的人,所以才能在麵對大訂單的誘惑時穩住心神,分析清楚利弊,這也是老林頭和趙氏對自家長子比較滿意的原因,林山無疑是一位很可靠的兄長。
話說回來,酒樓的掌櫃見林山話語誠懇,被他的樸實打動了,覺得他真誠卻不糊塗,當下決定可以按照十文錢的價格購買棗泥糕,暫定一天十斤,當場付了十文的定金,要是以後賣得好了,再增加訂貨量,但是也約定了以後不許再他們家酒樓旁邊售賣棗泥糕,畢竟店家買回去後肯定是要加價賣的,如果林山他們繼續在酒樓附近賣,說不定不影響酒樓的聲譽。但是基於這是一項長期的生意,林山還是答應了下來。以後他們就有一單固定的“大”客戶了。
林山不聲不響的談成了這樣一筆生意,不光讓自家媳婦兒更加崇拜,也增加了弟弟們對兄長的敬重。
幾人一路說著話,迫不及待地往家走去,希望早點和家裡人分享這個好消息。
比以往少了一刻鐘時間,幾人就回到家了,這會兒時間還早,家裡人都在等待,但沒想到,幾人這麼快就回來了。
“爹爹,爹爹,怎麼樣,咱家的棗泥糕賣出去了嗎?”虎頭像個炮彈一樣衝出去,掛在林山身上。
林山舉起虎頭架在自己脖子上,大聲說道,“都賣完了”。
聞言趙氏和老林頭都鬆下氣來。
幾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講起了鎮上發生的事,尤其聽到鎮上的小孩子們搶著買,以及林山談下來的酒樓訂單,小孩子們都是兩眼放光,神采奕奕。
林恒也不由在心裡感慨,看來鎮上的生意還不錯,家裡人還都挺有做生意的天賦的。
林海最後總結道,“咱家的棗泥糕在鎮上挺好賣的,四種口味是我們的優勢,老人一般喜歡吃淡甜的軟的,小孩子們則喜歡甜甜的酥酥的口味,許多客戶就是衝著這一點去的,咱們要繼續堅持。另外,以後也可以試著去談一些合作,就像大哥今天談到的酒樓訂單,相對定量較大,最重要的是穩定,陰雨天氣咱們不能出去的時候也能保證一部分銷量。最後就是,趁著這幾天生意好,我覺得咱們可以多做一些棗泥糕。”
林海最後說得這一點,大家都很認可,眼下市場不錯,不趁著這會兒多賺一些,等以後誰又能說得準呢。
家裡人商量過後,最後決定,第二天做六十斤棗泥糕,比前一天翻了一倍。
儘管如此,大家都是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