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上市 前一晚,除了家裡的小孩以外……(1 / 1)

漫漫科舉路 月下相約 2625 字 12個月前

前一晚,除了家裡的小孩以外,大人們都如同烙烙餅一樣翻來覆去睡不著,感覺剛眯著沒多久,雞就打鳴了。

趙氏推一推老林頭,“起床了”,畢竟年紀大了,兩人覺少。

趙氏收拾出門後,三間屋子也陸陸續續亮起燈來。

今天可是重要的一仗,絕對不容有失,一家人都嚴陣以待。

起床後,眾人按照昨天的步驟,先將準備工作做好。

等天大亮起來,林山和林河給搭好的烤爐點上火,將爐子裡的濕氣逼走。

另一邊,林海出門去鄰村的嶽父家裡找模具,昨天就和老丈人說好了,這點木活對於木匠來說輕而易舉,要不是昨天時間有點晚,林海等一兩個時辰就能拿上。

到了嶽父家裡,林海帶了些家裡的紅棗,老李頭直接把東西拿給他,順便問了問李氏和林恒的情況。

聽到兩人都好,老李頭也沒多留人,直接讓林海回家了。

林海回到家後,剛好就能接著用上,林海將幾個大模具給了廚房的趙氏。

果然有了模具以後,上籠蒸的速度就大大提高了。

這邊蒸出一籠來,那邊就能直接烤上,流水線式的工作進行地有條不紊。

一家人忙得熱火朝天,一上午的功夫就做出了三十來斤的棗泥糕。

一開始嘗試,林家不打算做很多,先看看市場怎麼樣,再決定每天的量。

等家裡的小孩們圍在棗泥糕旁邊打轉時,大人們也聚集在一起,商量起來關於棗泥糕的定價。

“老三,你先說說,這個棗泥糕應該怎麼定價?”老林頭首先將目光放在林海身上。

經過昨天,一家人也發現了林海身上的經商天賦。

林海也沒有辜負家裡人的信任,昨天晚上他就考慮過了這個問題,“爹,我覺得咱們可以先估算一下棗泥糕的成本,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幾成來定價”。

“這法子可行”,老林頭滿意的點了點頭。

家裡人都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了各種材料的價格。

“這價格可不便宜呢,咱們昨天加的紅糖是二十文一斤的,這些棗泥糕裡大概放了有三斤紅糖、五斤麵粉、三十顆雞蛋”,趙氏在做棗泥糕時,就在心裡默默地計算著這些數量。

王氏接著說道,“紅糖二十文一斤,麵粉十五文一斤,雞蛋一文一顆,這些算下來得有個……”,在王氏還沒算出來時,林恒就在心裡跟著默算,等王氏說完,他不由自主地說出“一百六十五文”。

家裡的人都還沒有算出來,結果林恒脫口而出,還有零有整的,不像是隨口一說。

等家裡的大人算出來,結果還真是一百六十五文。

一時間大家都有些不可思議。

虎頭好奇地盯著弟弟,“小寶好聰明啊,他是怎麼算出來的?”

林恒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在現代經過多年的數字教育,早就對數字十分敏感,再說四位數以內的加減乘除,對於理科出身的他自然是手到擒來的。

家裡人並不是算不出來,隻是他們平時接觸地少,也練習地少,自然就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在現代,可能一年級的小朋友,就能馬上給出你答案。

這邊林恒自己覺得沒什麼,但是家裡人再次對林恒的“聰明”有了深刻的認識。

林海心裡也很高興,但他還記得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將棗泥糕的價格定下來,於是將話題再次拉回到棗泥糕上麵,“除了大嫂說的紅糖、麵粉和雞蛋,咱們還加了還有彆的呢”。

“還有香油和芝麻,香油用了半兩,一斤六十文,成本就是三文,芝麻是自家的,不花錢,用了大概有三兩,但是外麵店裡能賣到三十文一斤,這下來就是九文”,小趙氏接著說道。

“還有咱家的紅棗,正常賣能賣到三文一斤,用了大概有三十斤紅棗,這樣就是九十文”,李氏比較心細,紅棗最容易被忽視,因為是賣不出去才想到要做棗泥糕,雖然紅棗也不出錢,但是這錢也是要算在成本裡的。

“零零散散的,算下來也不少了”,老林頭見小寶上次脫口而出,準備再試試,“小寶啊,你算算,咱們這些一共是多少錢啊”。

林恒也不想讓家裡人失望,因為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必然會更多地表現出來,不然一步步地讓家裡人接受他的變化。

旁邊的虎頭他們,聽見從大人們嘴裡蹦出來的一個個數字,早就已經頭暈眼花,更彆提像林恒同齡的林蘭他們,這會兒注意力都不在這上麵了。

虎頭瞪大眼睛盯著林恒,感覺下一秒就能從林恒嘴裡聽到一個數字,果不其然,林恒脫口而出,“是二百六十七文,爺爺”。

林海也在心裡核對過一遍,自家小寶說得是對的。其他人也跟著算了一遍,發現結果都一樣。

“真的算對了”,李氏激動地說著,她本來就覺得小寶是整個村子裡最聰明的小孩,現下更是篤定了。

這邊,大人們雖然有幾分不可置信,但是還是接受了林恒對數字的敏感。或許這就是天生的吧。

當然,這也為後來林恒的科舉路初步打下了基礎。

“既然成本是二百六十七文,不如我們就將三十斤棗泥糕的價格定在三百文,這樣十文一斤,鎮上的棗泥糕是十二文一斤,咱們家的味道不差,價格又低了很多,大概會有人買,三十斤棗泥糕也能賺個三十三文。”林海本就打算要比五芳齋的糕點便宜,這樣才能有市場,好在這樣下來雖然賺的不多,但是多少是個進賬。

而這邊,王氏他們已經很興奮了,“三十三文不少了,農閒時,家裡的男人去碼頭抗麻袋,一天下來才能有個十來文,還累得半死,現在就在家裡輕輕鬆鬆做棗泥糕,就能有三十文的收入,不少啦”。

另一邊,林恒心裡想的是,其實最大頭的成本應該是人工成本才對,一家人辛辛苦苦半上午,八個人的工費也很高了,賣十文一斤一點也不貴,但是這會兒人力成本太低了,家裡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也沒有把這種辛苦當一回事。

家裡人都很高興,如果一天能賣三十斤,以後家裡就能有個穩定的收入,慢慢地積少成多,日子就會越來越好。

隻是不知道這棗泥糕到底好不好賣,畢竟家裡誰都沒做過生意。對於棗泥糕的銷量也是心懷忐忑。

“下午你們三兄弟帶著媳婦兒們去鎮上試試吧。”老林頭見大家心裡都不安穩,當下決定擇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去鎮上試試水。

“好”,三兄弟也是覺得自家的棗泥糕又好吃又便宜,未必就賣得不好。

就連中午飯幾人都吃得不安心,隨便對付了幾口,迫不及待就準備向鎮上去。

“可一定要成啊”,林恒心裡想著,幾乎是全家人都這樣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