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副帥對送上門來的好處欣然笑納,今時不同往日,換成去年他都不敢這麼大膽,但是今年軍中有足夠炸光西夏營寨的火炮炸藥,底氣足腰杆直乾什麼都不帶怕的。
他給西夏人提供大宋的布防圖那叫通敵叛國,西夏人給他提供西夏營寨的布防圖這叫合理利用人脈。
霍天雕主動送上門來,他不收多不好意思。
不過合作歸合作,還是得和京城那邊打聲招呼,至少得讓他伯父龐太師知曉內情,免得到時候有人彈劾他通敵叛國。
狄青剛在這上麵栽過跟頭,他絕對不能重蹈覆轍。
西北這邊對京城的消息有延遲,要不是這次西夏大軍犯境,龐迪也不知道狄青回京受賞還能鬨出那麼多事兒。
也不知道那小子哪兒來的好運氣,竟然讓樂平公主給看上了,他在京城當禁軍的時候沒少見過樂平公主,雖然公主脾氣不好,但是公主長的美啊。
狄青何德何能,不就是長的好看了點兒,男人要那麼好看乾什麼?還不得靠本事靠家世才能站住腳?
一個沒什麼出身的粗鄙武夫,哪兒配得上樂平公主?
龐副帥心裡酸溜溜,就算狄青對戰西夏戰無不勝,就算他自己也是他口中的粗鄙武夫,寧肯連著自己一起罵也要罵狄青。
他和狄青是積怨已久,雖然是單方麵的積怨,但是那也是積怨。
要不是狄青打起仗來太生猛,他才是西北軍中最出彩的將領。
想當年被派到西北軍中的時候他都做好一鳴驚人的準備了,結果可好,狄青一來直接把他的風頭全搶光了。
他能打,狄青比他還能打。
他人緣好,狄青人緣比他還好。
他升官快,狄青升官比他還快。
幾次論功行賞之後,他是平西副帥,狄青是平西大元帥。
這能忍?
比他年輕,還比他官高,最糟心的是長的還比他好,老天未免太不公平了。
既生瑜,何生亮?
龐副帥對一直搶他風頭的狄大元帥非常不滿,但是狄青打仗的時候謀略勇武一個不缺,打完仗就跟缺心眼似的連他的擠兌都聽不出來,拳頭打在棉花上讓他越打越糟心。
之前聽到狄青樂極生悲被誣陷通敵叛國的時候他高興死了,誣陷怎麼了,能誣陷成功那就不叫誣陷。
蒼蠅不叮無縫蛋,退一萬步講,他狄青就一點錯處都沒有嗎?
為什麼幕後黑手不誣陷彆人隻誣陷他?反思反思!
可惜沒高興一會兒案子就破了,將軍府抓到了個女刺客,經過開封府、刑部等各個衙門的審訊,狄青又恢複了清白。
龐副帥:笑容消失在臉上.jpg
就不能讓他多高興會兒,放出來那麼快乾什麼?
好在狄青就算恢複了清白也沒法飛回西北來和他搶功勞,不然他非得氣死不可。
西夏狼主這次親自帶兵
犯境,和這次相比以前都是小打小鬨,他打這一仗頂得上狄青打好幾仗,隻要這次能打退西夏,他的軍功追上狄青不是夢。
所以這次必須不能出錯。
霍天雕是西夏的大將,往日裡騷擾西北邊境多是他帶兵,尤其三關這邊都是他的老熟人。
西夏狼主親自帶兵意圖攻宋,心腹大將霍天雕卻在深夜潛伏到他的書房要和他談合作,怎麼看怎麼古怪。
算計人者人恒算計之,他手上有火器遇到什麼事兒都不怕,有沒有布防圖都不耽誤他炮轟敵營,不過西夏狼主的腦袋的確誘惑有點大。
不管了,先寫信快馬加鞭送回京城,看看伯父怎麼說。
霍天雕殺氣騰騰要狄青死,京城的栽贓陷害是不是和他有關係?
不確定,不過不重要。
動腦子的事情交給伯父,他生來是要帶兵打仗的,陰謀詭計不適合他。
龐迪寫完信立刻派人送出去,邊城離汴京兩千多裡,一來一回最快也要七八天,且讓他看看霍天雕能不能給他送來西夏狼主的人頭。
西夏如今隻是陳兵邊境,還沒真正開始打,西夏狼主能不能沉住氣他不知道,反正他能等。
他好歹是憑軍功乾到的平西副帥,比不過狄青還比不過其他人?
龐迪精神頭出奇的好,大半夜的睡不著直接把親信將領全都薅起來商量迎敵之策。
和霍天雕的合作先放一邊兒,先讓他們看看怎麼炸最好看。
大炮炸藥都給他們配上了,不炸出花來多對不起朝廷,怎麼著也得讓邊地百姓看個大呲花。
西北邊城和黨項人打了幾十年,民風彪悍相當能打,以前朝廷不讓軍隊動彈的時候,民間組織起來的鄉勇也能和黨項人打的有來有回。
澶淵之盟後大宋和遼國休兵,兩國明裡暗裡各種矛盾,但是的確是幾十年沒再打仗。
西北這邊不一樣,西夏在太祖太宗年間就有不臣之心,但是直到仁宗寶元元年才徹底脫宋自立,打打和和一直沒消停過。
李繼遷出奔自立,依遼附宋首鼠兩端,開始屢戰屢敗但是屢敗屢戰,在朝廷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大發神威接連攻下大宋夏州、綏州、靜州、宥州、銀州五州數千裡土地,之後更是攻破靈州改名西平府。
真宗皇帝妥協退讓,授予李繼遷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夏銀綏宥靜等五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試圖穩住西北局勢,但是那麼多官職給出去一點用處也沒有。
李繼遷名為宋臣,實際上已是建都西平府的土皇帝,人家不光有大宋的官職,同時還娶了遼國公主,是遼國皇帝親封的夏國王。
後來李繼遷因傷去世,其孫元昊繼位後大肆擴張,連表麵太平也不願維持,直接建國大夏改稱皇帝,然後寫信通知大宋讓大宋也揭了遮羞布承認他們大夏和大宋從此地位相同。
大宋朝臣:???
李元昊稱帝的消息傳到汴京震動朝野,絕大部分官員都主張立刻出兵征討這個反了天的不
臣之地。
朝中憤憤難平,仁宗皇帝當即下令削去李元昊的官爵並懸賞捉拿賊首。
但是人家都自立稱帝了,懸賞捉拿自然也是一點用處都沒有。
大宋對西夏自立非常不滿,李元昊對大宋不承認他們是個國家也很生氣,朝廷還沒商量好怎麼征討西夏,李元昊就已經率兵進攻延州。
大宋從太祖皇帝開始崇文抑武,到仁宗皇帝時軍隊的戰鬥力已經降到穀底,彆說進攻了,連防守都防不住。
然後就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敗。
朝廷被打擊的沒了當初要征討李元昊的心氣兒,雖然敗後屢次揚言要重整旗鼓和西夏決一死戰,但是實際上卻已經著手商量握手言和。
那時已經到了慶曆年間,負責談判的是龐籍龐太師,隻要西夏向宋稱臣並取消帝號隻稱夏國主,大宋將每年賜給西夏銀綺絹茶總共二十五萬五千,並在保安軍和高平砦重開榷場。
李元昊主動派人到京城議和就是因為榷場關掉後西夏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大宋地大物博,大不了勒緊褲腰帶供邊關打仗,西北一共就那麼點兒地方,特產也少,雖然那邊的青白鹽在中原非常暢銷,但是大宋沒了青白鹽還有彆的地方能產鹽,西夏沒了大宋糧食、茶葉、藥材、絲綢卻找不到代替品。
遼國也不行,遼國也得和大宋交易才能有那些東西。
慶曆年間的合議和澶淵之盟差不多也是花錢買平安,區彆隻是澶淵之盟給的錢叫“歲幣”,慶曆和議給的錢叫“歲賜”。
李元昊以“西夏主”的名義向宋稱臣也是有條件的,朝廷出使西夏隻準住在宥州不能進入西夏都城,以免李元昊要用臣禮接待宋使沒麵子。
稱臣歸稱臣,但是還得在他的臣民麵前維護他的形象,不然這事兒沒得談。
大宋、大宋答應了。
宋夏之間短暫的迎來了和平時期,然後就坐山觀虎鬥看夏遼之間狗咬狗。
李元昊的祖父李繼遷娶了遼國公主,李元昊沒繼位的時候他爹就為他向遼國請婚,所以李元昊也娶了個遼國公主,不過他和公主感情不好,夫妻倆平時沒少乾仗。
夏遼雙方經常因為黨項部族叛逃起矛盾,就算雙方是姻親關係也沒好哪兒去,後來宋夏開戰,遼帝看到大宋連吃敗仗立刻開始搞事兒,慶曆增幣就是這麼來的。
要不是遼國趁亂搞事情,宋夏兩國也不會那麼乾脆的握手言和。
遼帝想著鷸蚌相爭他好漁翁得利,非常不願意看到宋夏停戰,可惜沒用,誰都不在乎他的意見,於是遼帝一怒之下興兵十萬討伐西夏,勢必要讓李元昊好看。
大宋雖然慫,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柿子挑軟的捏,打大宋沒有十足的把握,打個西夏還不是輕輕鬆鬆?
嗯,遼帝是這麼覺得。
然後他的十萬大軍就涼了,最後僅有數騎隨他逃出,其他全折在了李元昊手裡。
李元昊是個奇才,這個奇才還非常會做人,打完遼國後立
刻遣使同遼國講和,同時又向大宋獻俘,把他爺爺李繼遷依遼附宋首鼠兩端的本事學了個十成十。
再然後,他就被他兒子給弄死了。
奇才在外麵會做人,在自己家卻很不乾人事,殺母殺妻殺子,最後死在兒子手上也很合理。
慶曆年間的合議是李元昊遷的,繼位的新皇帝不認,沒多久就死性不改繼續犯邊。
西北百姓不堪其擾,朝廷也連年增派兵馬駐守西北,除了他們這邊,西北還有好些打仗生猛的軍隊。
如今這位狼主是李元昊的小兒子,他登基是因為太子李寧令哥殺了他爹李元昊,李寧令哥又因為弑君弑父被權臣所殺,權臣扶持幼主繼位想專權,架不住幼主不是軟弱沒主意的人,所以西夏這些年也亂的可以。
駐守邊關條件艱苦,但是西夏那邊的笑話卻很能緩和他們的心情,如果沒有狄青就更好了。
龐副帥眯眯眼睛,再次感慨既生瑜何生亮。
旁邊,幾位副將看著輿圖爭論不休,這個說要從正麵轟炸來顯示他們大宋國威,那個說要從側麵轟炸打西夏人個措手不及。
龐迪敲敲桌子,“西夏霍天雕那兒不太對勁,你們注意著點兒,彆不小心著了他的道兒。”
霍天雕為人狡詐,他們以前沒少在他手上吃暗虧,雖然這次沒有監軍拖後腿,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有個副將撓撓頭,“副帥,霍天雕這次不在西夏軍中,咱們的探子剛傳回來的消息,此次帶兵的是西夏狼主,霍天雕被派去中原乾彆的事兒了。”
龐迪:哦豁,備不住真讓他給猜準了。
他就說霍天雕為什麼非要狄青死,肯定是去中原搞事兒沒成功,所以惱羞成怒要借他的手來除掉狄青。
陷害狄青的任務沒完成,狼主那兒不好交差,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乾掉狼主自己上位。
邏輯通。
副將繼續說,“西夏那邊好像是出了亂子,朝臣對狼主不滿意,狼主為了安撫朝臣這才集結大軍要和咱們開戰,據說是特意趁狄大元帥不在才來的。”
龐迪的臉立刻黑了下來,“他們什麼意思?西北沒有狄青他們就打得過了?把咱們當什麼了?”
西北沒有狄青還有名將輩出的種家軍、折家軍,還有姚兕、張亢,還有他龐迪和身邊這些將士,還趁狄青不在才敢發兵,說的跟這幾年他們打過多少勝仗一樣。
西夏已經不是李元昊在位時的西夏,李元昊都沒了他們嘚瑟什麼啊?
難怪那個狼主沒法服眾,這腦子能服眾才怪。
龐副帥黑著臉看著旁邊的親信,再三叮囑讓他們打起精神,不爭饅頭爭口氣,要是狄青不在他們就打不過西夏,這個恥辱能跟他們一輩子。
他可不想用他的無能來反襯狄青的有本事,真要打了敗仗還不如直接讓他死在戰場上。
丟人!他沒臉活著!
副將們連忙保證他們肯定打起十二分精神來迎戰,狄大元帥不在正是他們立功的好機會,
也是他們副帥翻身的大好時機,副帥成為大元帥,他們這些親信的地位也能水漲船高。
狄大元帥身邊的副將走在邊城能讓大姑娘小娘子送果子丟手絹,他們出去就沒人能認出他們是誰。
隻有成為大元帥的副將才能獲得大姑娘小娘子們的青睞,副帥加把勁,下次凱旋的時候爭取給他們搶個顯眼的好位置,免得出門人家都不認識他們。
要不副帥也打個麵具戴吧,他們私底下討論過,狄大元帥那麼惹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那個青麵獠牙的青銅麵具,唔,摘了麵具更惹眼,但是模樣是爹娘給的改不了,最簡單的就是從麵具上動手。
副帥打個純金的麵具往臉上一戴,到時候在太陽底下金光閃閃,再矜持的小娘子都能被那明晃晃的金子給吸引過來。
龐迪:……
龐迪咬牙切齒,“讓你們過來是商量怎麼迎敵,仗還沒打敵還沒退,這時候說凱旋是不是太早了?”
他的模樣比狄青差很多嗎?啊?差很多嗎?
不會說話可以彆說話,不說話沒人把他們當啞巴。
副將們打個哈哈略過這個話題,收回心思繼續琢磨這一仗怎麼打。
西夏狼主無法服眾,不光朝臣不服他,軍中將領也多有微詞。
西夏擅自開戰斷了合議,大宋不再每年往那邊送銀絹,這幾年又趕上雪災旱災日子不好過,西夏的軍隊過的比他們還慘。
要是能打勝仗劫掠一番也算能填補填補,可惜他們趕上的時候不好,大宋出了個神將狄青。
自從狄大元帥鎮守西夏,這幾年西夏人打仗就沒贏過,打仗打不贏,軍中待遇又差,將士願意打仗才怪。
就拿他們大宋的將士來說,有多少是在家鄉活不下去不得不參軍的?
西夏那邊的苦日子一眼望不到頭,他們這邊從新帝登基開始將士們就沒再餓過肚子,彆處或許有將領克扣軍糧的事情發生,他們這兒沒有,因為乾過克扣軍餉的全被狄大元帥給砍了。
武將拉幫結派搶軍功,底下的士兵卻想不了那麼多,隻要能吃飽肚子就指哪兒打哪兒。
西夏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不占,他們要是再守不住城乾脆全都吊死在城牆上得了。
霍天雕搞陰謀詭計也沒用,他們大宋現在打仗不全靠血肉之軀,還有能炸的山崩地裂的火炮,在他們可愛的大呲花麵前,什麼陰謀詭計都沒用。
西北邊城得了官家的命令後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個比一個激動,沒有監軍拖後腿,立功的機會就在眼前,這時候不往前衝下次鬼知道是什麼時候。
京城,龐籍收到西北八百裡加急送來的密信,看完之後差點把茶杯掀翻。
這個龐迪,說他魯莽是一點兒都不虧。
龐太師連衣服都顧不得換趕緊去彆院麵聖,出門時還不忘讓人去開封府和將軍府傳話讓包拯和狄青同去,這事兒得和他們都通個氣兒。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前兩天京城落了雪花,雖然落到地上就化了,但是
出門的時候更覺得冷風刺骨,這風吹的有寒冬的感覺了。
趙曙窩在書房裡看奏疏,自從外麵冷到結冰他就不愛往出,他這身子骨不似先帝那般孱弱,卻也沒好哪兒去,每每換季變天都得小病一場,是個名副其實的文弱書生。
龐籍匆忙過來求見,進屋後沒一會兒就被熱騰騰的炭火蒸的腦門冒汗,不多時包拯狄青趕過來,看到他們倆也熱的臉色發紅這才感覺好受了點兒。
很好,不是他有問題,是官家太虛了。
炭火燒的太旺,狄將軍是白裡透紅,包黑子是黑裡透紅,嘖,對比慘烈。
趙曙已經看完龐迪那筆跡狂放的“家書”,比起“家書”,他覺得這封信更應該叫“戰報”,內容比筆跡還要狂放的戰報。
平時軍中的戰報有專職的官員負責撰寫,大部分都是四平八穩,就算是正在打仗也都儘量怎麼平和怎麼寫,這還沒開始打呢就這麼放達不羈的還真不多見。
年輕的官家表情古怪,將手裡的信件交給包拯和狄青傳閱,等他們都看完了才溫聲問道,“包卿,狄卿,你們怎麼看?”
狄青嘴角微抽,將信件遞給龐太師,“像是龐副帥能乾出來的事情。”
龐太師擺手不收,他已經將信件呈給官家,這信件就不再是信件,而是呈給官家的戰報,看完後直接還給官家就行,不用再給他。
狄大元帥想笑又怕露出笑臉會得罪龐太師,忍笑忍的臉都要僵了,掐著手心努力回想傷心的事情,忍了好一會兒才把笑意壓回去,“官家,霍天雕在西夏軍中頗有威望,如今的西夏朝中動蕩,狼主位置不穩,他要造反也不是不可能。”
包拯皺起眉頭,“大宋和西夏乃是交戰之國,龐副帥在戰前輕信狄國將軍,隻怕會中敵人的奸計。”
龐太師眼觀鼻鼻觀心,暫時單方麵和龐迪斷絕伯侄關係,等他什麼時候心情緩過來了再恢複。
他知道包拯是什麼意思,當年李元昊首次攻宋就是用陰謀詭計坑了大宋,說不準那霍天雕就是和西夏狼主合夥演戲來騙龐迪。
當年李元昊稱帝攻宋,一邊假裝攻打金明寨一邊送信給延州知州說要談和,那延州知州信以為真,收到李元昊的信件後立刻上書朝廷,同時也放鬆了對西夏的防禦。
結果沒過多久,西夏大軍突然包圍延州,朝廷派去的援兵在三川口遭到伏兵偷襲,前去支援的將領被俘,援軍全軍覆沒。
雖然最後朝廷接了延州之圍,三川口之戰也成功的擋住了李元昊的入侵,但是那次的損失之大讓朝中所有官員都對作戰心生怯意。
自那之後,朝廷對西夏的防禦就一直處於被動地位,越打越虛越打越沒有底氣。
幸好李元昊死了,不然隻怕有狄青橫空出世也無法像現在一樣輕鬆的談起戰事。
李元昊死了,西夏已有陷入內亂的征兆,或者說,西夏如今已經陷入了內亂。
霍天雕可能會造反,也可能是趁狄青不在設計龐迪,是前者的話再好不過,是後者的
話(),龐迪十有八九也不會吃虧。
他怕的就是那十之一二。
就算最後沒吃虧打了勝仗成功退敵(),他在戰前和西夏大將有聯絡要怎麼解釋?
策反西夏大將以退敵?好,私通西夏。
聯合西夏大將造反並助他弑君登基?好,私通西夏。
怎麼解釋都少不得要扣上個私通西夏的罪名,打了勝仗也少不得要治他個通敵叛國之罪。
混賬玩意兒是他侄子沒錯,可他也是個能帶兵打仗的武將。
狄青沒和西夏人聯絡過都能被硬安上通敵叛國的罪名,他明目張膽的和西夏將領有來往是嫌命太長?
好歹三十多歲的人了,能不能長點心?
龐籍有點後悔,他當初就不該把人派去西北,留在京城禁軍當差多好,乾什麼都在他眼皮子底下,現在可好,混賬玩意兒明知道前麵是坑害傻不愣登的往裡跳,還自以為是的覺得他賺了。
他能怎麼辦?他也很絕望啊!
那是他親侄子,總不能看著他撒丫子往死路裡鑽,再糟心也得撈。
要不是因為那是他親侄子,書房裡還得有政事堂的幾位相公,而不是隻有包拯和狄青。
文相公最近因為狄青的案子都快瘋魔了,這事兒要是讓他知道還不得鬨破天啊?
到時候狄青不一定被放過,但是他那笨蛋侄子肯定不會被放過,沒準兒還要牽扯到他。
這都是什麼事兒啊?
龐太師絞儘腦汁思索怎麼把笨蛋侄子摘出來,隻是不等他開口求情,官家就先開口了,“太師,龐將軍的信上說了他不會輕信霍天雕,你不用太過擔心。”
這是西夏人主動給他們送西夏軍營的布防圖,不是大宋要給西夏送大宋的布防圖,霍天雕提出的要求很簡單,除了對狄將軍不太好外彆的沒有壞處。
龐將軍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西北各地都在防備著西夏進攻,就算出事也能隨時從彆處調兵支援,現在要著急的是西夏而不是他們。
狄青摸摸鼻子,低眉順眼什麼都不敢說。
他回京隻帶了孫威康平兩個副將,卻不是隻有這兩個副將,西北數萬大軍分布在各個城池駐守,怎麼著也得有幾十個親信將領才夠用。
西北軍又不是隻有他和龐迪能打仗,其他將領打仗也很厲害,不至於因為龐迪一時的失誤而壞大事。
那什麼,軍中的勾心鬥角也挺嚴重的,他沒點手段也鎮不住底下的人,龐迪身邊有他的人也很合理對吧?
狄大將軍眨眨眼睛,端的是無辜純良。
包拯拱手道,“官家,龐將軍在信中說陷害狄將軍通敵叛國的事情可能出自霍天雕之手,那霍天雁是他的妹妹,霍天雁被開封府抓獲,霍天雕逃回西夏勢必不會善罷甘休。”
“計策可能出自霍天雁,而非霍天雕。”狄青搖搖頭,解釋道,“包大人有所不知,霍天雕霍天雁兄妹二人在西北頗有名氣,霍天雕行軍打仗從來離不開霍天雁,那不隻是他的妹妹,
() 還是他的謀士。”
霍天雁能被封為郡主靠的不隻是霍天雕的功勞,還有她自己的本事。
包拯挑了挑眉,“狄將軍對他們兄妹二人很熟悉?”
“談不上熟悉,隻是打過幾次交道而已。”狄青聳聳肩,“平時拋頭露麵的隻有霍天雕,我們也沒見過霍天雁長什麼樣,這次要不是開封府審出來她就是霍天雁,我也不知道霍天雕霍天雁兄妹二人都被派到了京城。”
以前沒見過霍天雁的模樣,這次有機會見到,還沒仔細瞧人就被錦毛鼠打的麵目全非,得,下次見麵照樣認不出來。
不對,沒有下次了,殺人償命,這事兒結束之後霍天雁就要上鍘刀,他也沒必要記住一個將死之人的模樣。
趙曙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狼主派他們二人來京城陷害狄將軍,如此大材小用,霍天雕心中不服想將狼主取而代之也有可能。”
陷害狄青之事誰都能做,雖然這麼說顯得他們大宋的朝臣很沒法說,但是之前那麼蹩腳的陷害都能讓朝中諸多大臣叫囂著判狄青死刑,可想而知陷害狄青有多簡單。
霍天雕身為西夏大將卻被派到汴京乾這種見不得人的活兒,相當於他們大宋把狄青派去遼國或者西夏當細作,狄青會不會生氣不好說,反正他這個當皇帝的覺得很離譜。
“也不儘然。”包拯沉聲回道,“狄將軍身死,西夏少了心腹大患,霍天雕霍天雁兄妹二人同樣是大功。”
殺狄青一人如殺大宋百萬大軍,這個差事並不算大材小用。
狄青:???
包大人,您真覺得栽贓陷害也能判死刑啊?這讓開封府的臉往哪兒擱?
龐籍看看表情複雜的狄大元帥,再看看一本正經設想狄青身死朝廷將會麵對什麼樣的局麵的包拯,腦海中忽然劃過一道閃電,“狄將軍,聽說那位西夏郡主在開封府的大牢聲稱心悅將軍,可有此事?”
此話一出,其他三個人齊齊沉默。
他們說的不是陷害和打仗嗎?怎麼轉到這上麵來的?
狄青對上龐太師略帶促狹的眼神,麵色如常的回道,“包大人可以作證,那是霍天雁的陰謀詭計,她是在報毀容之仇。”
臉腫成那樣沒有十天半個月消不了,說毀容完全沒問題。
審訊的時候公主也在,開封府光明正大的審案,供詞全部記錄在紙上,雖然最後也沒問出來什麼有用的東西,但是可以確定這個霍天雁就是西北戰場上那個西夏智囊霍天雁。
要不是同一個人,哪兒來的那麼多陰謀詭計?
都到開封府了還滿口胡言,要不是知道那是霍天雁,他都以為是景哥兒故事裡的柳小姐改頭換麵到京城禍害京城百姓了。
可惜讓霍天雕給跑了。
不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西北沒比京城安全到哪兒去,希望龐副帥彆關鍵時刻靠不住,彆管是西夏狼主還是霍天雕,抓住一個是一個。
死活不論,抓住就是大功。
西北的消息傳到
京城需要時間,不知道這幾天那邊有沒有開始打,難得有官家下令不讓監軍乾涉作戰的機會,怎麼就讓龐迪那老小子趕上了呢?()
風水輪流轉,今年到龐迪,明年能輪到他嗎?
?本作者醉酒花間提醒您最全的《[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儘在[],域名[(()
狄大元帥酸溜溜的想著,以前都是龐迪心氣兒不順陰陽怪氣他,現在可好,他想陰陽怪氣都找不著人。
“狄將軍,老夫剛才忽然想到另一種可能。”龐太師摸摸胡子,越想越覺得他猜的才是真相,“雖然包大人辦案經常不如人意,但是不可否認,包大人從不冤枉人。”
包拯:……
就當是誇他了。
龐太師連損帶貶的誇了老對頭一句,然後繼續說道,“包公之名天下皆知,西夏也不例外。霍天雁既然是西北有名的智囊,那她設計栽贓陷害就絕不可能一眼就讓人看出不對。”
不是計策蹩腳,而是設計之人原本就沒想讓陷害成功,隻是清楚朝中某些大臣怕狄青權勢太過會不擇手段的打壓他才設了這麼個一眼就能看出貓膩的陷害。
狄青通敵叛國一眼就能看出是陷害,但是那些看不慣狄青的大臣不會管是不是陷害,他們隻會揪住狄青府上出了命案以及“狄青通敵,殺人滅口”這八個字不放,無中生有也要把狄青送進大牢。
開封府有包黑子這個秉公執法的青天大老爺,不可能眼睜睜看著狄青被陷害,所以不管朝中那些人叫囂的多厲害,包黑子都肯定會站出來保狄青。
如此一來,狄青肯定性命無憂。
而狄大元帥在西北為大宋出生入死,回到京城卻因為那麼明顯的栽贓陷害被關進大牢,就算朝中有人為他說話隻怕也擋不住涼了熱血。
心灰意冷之下最容易被趁虛而入,隻要那西夏郡主略施手段,假的通敵叛國八成就會變成真的。
大宋少了個平西大元帥,西夏多了個對大宋邊防了如指掌的悍將,西北危矣。
不是計策蹩腳,而是他們之前沒有想明白,仔細想想,設計之人的心思簡直深到可怖。
狄青聽的頭皮發麻,“太師,您未免太小瞧狄青,也未免太小看包大人。”
他相信包大人能還他清白,從未想過要背叛大宋,太師彆胡說,當心包大人直接找官家告禦狀。
他有姑母在京城,有生死兄弟在邊關,就算官家沒有賜婚他也不會去給西夏賣命,更何況現在還有公主。
不可能,肯定不可能,太師想多了。
龐太師拍拍他的肩膀,“狄將軍,老夫隻說有這種可能,並沒有說將軍會順著計劃走。”
還有句話叫計劃趕不上變化,再縝密的計劃也有疏漏的地方,計劃是一回事兒,實施起來又是一回事兒。
要是計劃能順利進行,那霍天雁也不會再冒險去將軍府塞偽造好的通敵書信繼續陷害。
在家裡關禁閉和關在牢裡差太多了,狄青最開始就沒有被關進大牢,計劃從頭就開始歪,可不得想辦法再陷害一次?
隻是這次不趕巧,直接被抓進了開封府大牢
狄青鬆了口氣,“太師不愧是太師。”
這心思九轉十八彎的,難怪能在朝堂上待那麼多年,一般人還真想不了那麼多。
“太師恐怕還少說了幾句。”官家笑吟吟把故事續下去,“狄將軍心灰意冷投身西夏,西夏郡主聰慧貼心小意逢迎,將軍要在西夏站穩腳跟,郡主心悅將軍以身相許,好一對神仙也羨慕的眷侶啊。”
狄青聽完臉都綠了,“官家,您怎麼也……”
這比龐太師說的還可怕!!
() 醉酒花間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