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漫星舉大旗!】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彆信《風華記》的胡說八道,彆嗑秦韓秦英秦呂秦章這種邪門CP,正本清源,官配王道!】
【先從漫星的初識開始說起——定陶之戰。】
定陶是什麼地方?
嬴雲曼的地理不太好,省都隻記住個大概位置,省返祖成郡後直接兩眼一抹黑。
星火繪製的郡縣圖那叫一個抽象,即便她教了等比例地圖的繪製法也沒用,在古代就不是幾年的時間能畫好的。
現有輿圖?
輿圖保密等級極高,獻輿圖幾乎等同於獻城。
不過為未來的戰事做準備,她還是強行背下了那抽象的大秦郡縣圖。
定陶,位於東郡,大概在山東。
被後世稱作兵仙的秦二世帝夫?
嬴政眼神越發深沉。
就讓他看看,這個帝婿是否配得上這樣的稱號。
………
這呂該不會是說自己吧?
呂雉嚇出個激靈,連忙甩掉這個詭異的念頭,轉而嘗試著分析秦二的造反路徑。
從鹹陽到定陶?
這也太遠了。
………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兵仙一詞意味著:此人必然獨壓當世所有將帥。
此刻所有將軍及準將軍都緊緊盯著天幕,等待一場驚才絕豔的開幕之戰。
究竟是名副其實,還是借妻之勢?
就算是沒有爭輝這種想法的普通百姓,也在期待兵仙的開場——
期待一位能帶他們獲取無儘軍功的統帥。
【秦曆14年,章邯退守濮陽城。項羽、劉邦率六萬軍向西攻取雍丘,項梁率八萬軍攻取定陶。】
【胡亥決定發動全部的兵力來增援章邯。此時匈奴犯邊,秦二讓李信英布率三萬軍馳援濮陽,蒙恬王離領七萬軍繼續北禦匈奴。】
【上郡之外還無人知道秦二的存在,而這次馳援的目的之一是勸降章邯。】
【小章子不給麵子,是第一個拒絕秦二征召的秦將。】
【沒辦法,李信跟王離他爹打過燕代齊,能為秦二的身份作保。但章邯之前乾少府的,跟武將關係不密切,在他看來秦二早就自焚了,李信等人就是反賊。】
【他騙李信幫忙揍項梁,實則想看兩敗俱傷,還轉頭就給胡亥遞消息。哼!活該之後被霸王摁著錘!】
【被霸王摁著錘多正常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他那會要是投秦二,秦軍根本不會有後來那麼大的損失。】
【能不能講點道理?你當章邯跟你似的能看到未來?】
【都彆打岔,讓我講完定陶之戰噢。】
一直在章台宮充當背景板的少府章邯愣住。
啊?秦將?我嗎?
“臣有罪!”章邯跪得飛快。
不管也沒有錯,先認錯再說!
嬴政向來賞罰分明,章邯的行為無任何出格之處,自然不會處置他。
李信與秦二交往甚密,蒙恬被胡亥矯詔要求自殺,王離是因為“偽造”的聖詔。
說是偽造,但王離跟隨他多年,必然清楚他不可能選擇胡亥繼承帝位。
但上郡怎會隻剩下十萬軍?
至於秦曆十四年指的的是四年以後,嬴政看到的是胡亥的無能——這麼快就到了亡國的邊緣?
………
蒙恬對秦二又多出一分好感。
匈奴犯邊,秦二選擇留下七萬軍抵禦匈奴,而不是順勢南下奇襲鹹陽,就足以說明她是位明主。
………
嬴雲曼當然不會在那個時候南下。
先不說匈奴必成大患,絕不能讓出長城,就說那時候殺了胡亥又能怎樣?
各地秦軍大概率和章邯一樣認為她是反賊,她還得直麵反秦聯軍。
那時的她最缺的就是時間。
讓李信南下援秦,第二個目的應該就是拖延反秦聯軍入關的進程。
………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一直沒看到兵仙出現,倒是又一個獲得極高評價的武將出現了!
不過……霸王?
該不會這位楚國遺民也投了秦二吧?
沒忘記秦二封過九個王的眾人如此想到。
項梁自然也不例外。
“羽縱死也絕不投秦!”
被項梁一問,項羽的傲氣都還沒升騰起來就先被氣得指天發誓。
【章邯自以為騙過李信,而李信增援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幫助秦軍拖延反秦勢力的擴張速度,雙方一拍即合約定好夜襲時間。】
【項梁因前期多次取得勝利就驕傲自滿疏於防範,在這次夜襲中他的軍隊損失慘重。】
【此戰英布率領的燎原旅展現出極可怕的戰鬥素養,讓章邯認為英布軍威脅最大,於是刻意驅趕項梁引殘部南逃直麵正在修整的燎原旅,搞一出驅虎吞狼。】
【於是,“著名”的定陶之戰拉開帷幕。】
【請看雙方陣營對比:疲憊的燎原旅人數不足兩千,含名將英布;項梁殘軍萬餘,含名將項梁、兵仙韓信。】
【請問:戰果如何?】
“什麼人?!”
看守渡口的關津卒雖然在看天幕,但並未疏於防範。
來人從樹林間走出,身形高大樣貌堂堂,腰間佩戴著一柄長劍,實在顯眼。
“可有憑證?為何不走大道?”關津卒大聲盤問。
“我是韓信。”
關津卒麵麵相覷。
韓信原本的計劃是等到晚上就泅渡通過渡口。
但看到天幕上自己的名字後,他就不必浪費時間。
雖然這定陶之戰應該是輸了,且是慘敗。
隻是韓信很困惑——即便燎原旅治軍再殊異,在五比一的絕對兵力優勢下,韓信實在想不明白能怎麼輸。
至於為何確定自己就是兵仙,隻能說韓信足夠自信。
………
經常苦口婆心勸項羽不可衝動的項梁麵紅耳赤。
驕傲自滿疏於防範損失慘重。
項羽欲言又止。
若不是輩分放在這,現在就該是項羽倒反天罡來教訓項梁了。
………
嬴政命人即刻前往淮陰帶回韓信。
嬴雲曼滿頭問號。
韓信不是沛縣天團成員嗎?怎麼跑項羽的陣營裡去了?
不過要猜韓信是怎麼輸的,那她隻想得出一個答案:指揮權不在他手上。
………
嬴雲曼的思維畢竟較廣,而這個時代的人看到“兵仙”二字,就都認為韓信至少得是受信重的謀士。
“難道是徒有其名之輩?”
從天幕這文風這語氣,要猜出韓信慘敗的戰果並不困難。
唯有英布本人有點慫又異常期待:
不會吧,不會吧,我不會真帶著兩千人打敗了帶兵萬餘的兵仙吧?
這要算兵仙,那我英布豈不是——
【哈哈哈哈這我知道:兵仙慘敗!!!】
【出道即低穀!】
【兵仙軍旅生涯的第一場也是唯一一場戰敗。】
【英小布能吹一輩子的戰績!】
【小章子將為他“驅虎喂狼”的計策後悔一生,半夜起來都得給自己一嘴巴子:就我把青史留名的機會讓給了英布?】
【答對了:項軍潰敗,項梁、韓信被俘(笑場)。】
【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兵仙在項梁的軍隊裡待了一年多,歸來仍是看門小卒。】
【韓信:我說秦軍可能要夜襲,你項梁不理我。】
【韓信:我說不能繼續往南逃,你項梁不理我。】
【韓信:我說前方敵軍有異常,你項梁不理我。】
【韓信:潰逃的時候你倒是跟著我跑,我不理解,我真不理解。】
【項梁要是換個方向逃,潰兵那麼多英布真不可能抓到兵仙。】
原來是這麼輸的。
韓信麵無表情。
既非統帥又非謀士,怎可視為他的敗績?
關津卒無法確定此韓信是否為彼韓信。
秦二世帝夫、兵仙,哪個身份都不是他們敢怠慢的。
秦律森嚴,他們不敢直接送韓信去鹹陽,隻能請韓信在此稍作停留,並立即派人為他去辦理前往鹹陽的傳。
韓信對關津卒的恭敬反應平淡,關津卒們覺得韓信異於常人,越發尊敬。
………
擄走韓信的計劃失敗了,對方跑去項梁的軍隊當了一年多的小兵?
嬴雲曼複盤後發現,她當時沒想過會前往上郡。
上郡距離淮陰,那可就太遠了。
至於她為什麼不提前對韓信進行布控,那是因為嬴雲曼認為人是被環境所塑造。
假如提前派人接觸韓信,蝴蝶效應下韓信可能無法成長為兵仙。
她敢拖時間還有一個原因: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太有名了。
也就是哪怕前期沒找到韓信,她隻要派二營的人去盯梢很好找的劉邦,在韓信跑路的時候直接拐走就行,容錯率極高。
說不定還能買一送一。
至於這所謂的敗績——
明顯的玩梗。
天幕世界的韓信,依舊是戰無不勝的兵仙。
………
兵仙沒有敗績!
當韓信的戰績為天幕所披露,再結合“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能涵蓋的疆域——
無數秦人眼中充斥著狂熱!
就連蒙恬都心潮澎湃:匈奴持續數百年的威脅,會在兵仙劍鋒所指之時被徹底抹除!
英布遺憾不已:這一次他肯定沒這麼好的運氣了。
俘虜兵仙!
如此輕鬆就能青史留名!
而章邯則是相當慶幸:他不必氣得半夜睡不著覺了。
………
就算嬴政眼光再怎麼高,也不能說他看不上兵仙。
他麾下也曾有一名百戰百勝的將軍。
………
項梁瞬間老了十歲。
哪怕這次他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天下人還是會這樣看待他:
項梁驕傲自滿剛愎自用,連累兵仙兵敗被俘。
無識人之能,兵仙在側卻有眼無珠。
再想到假如他能重用韓信——
有戰無不勝的韓信與神勇無雙的項羽,何愁大秦不亡,何愁楚國不興?
是他親手葬送了複國的可能!
大悲大慟之下,項梁嘔出一口血。
“叔父!”項羽大驚。
【在英布因活捉項梁而誌得意滿時,他絕對想不到其實他還給自己抓了個活爹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