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傳說(1 / 1)

天外知音 不鏽鋼釘 4771 字 2個月前

黃中玉其實很了解嚴傳邦所說的背景。自從二零零八年金融危機以來,M國經濟金融狀況每況愈下,積累多年的國內矛盾終於全麵爆發,夾雜著反全球化進程紛爭,不單是M國,全世界都遭受了巨大的衝擊。直至現在,世界政治格式已經演化成為了Z、M、U國三方勢力三足鼎立的形勢,隔閡分歧日益嚴重。雖然明麵上世界總體上還是和平的,但暗流激湧,從政治經濟到科技文化等各方麵的博弈從未停歇。移居他國的僑民生存在日趨極端的民族主義陰影之下,形勢極不樂觀。嚴傳邦女兒遇害及其他類似事件,不過是此後世界環境劇變的先兆信號。

所以黃中玉安慰道:“有時候我也相信命運,但這個命運其實是跟世界大勢息息相關的。在大勢麵前,個人之力微不足道,隻是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這一點而已。”

嚴傳邦淡淡一笑,說道:“是命運也好,不是命運也罷,結果已經是這樣了,不可挽回。從那以後我開始感覺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意義,越來越喜歡安靜,靜下心來看著這個世界怎麼發展,分析它可能會怎樣演變,久而久之,卻發現裡麵樂趣無窮,慢慢地就成了我的愛好和寄托。”

“我說呢!看你身穿僧衣,但卻沒有其他僧人的嚴肅拘謹。”黃中玉歎道。

“我說過我在這裡隻掃地,不受寺務寺規管轄,這個待遇,隻我一人。”嚴傳邦悠閒地喝了口茶,“可能是住持憐憫我的遭遇吧,給了我這個待遇。這樣待得久了,就不想走了。住持竟也沒理會我,所以我才能在這裡這樣逍遙自在。”

黃中玉不禁讚道:“住持慈悲心腸啊!”

“是啊!所以我個人認為,悲天憫人的慈悲之心乃是佛門最精要之義。可惜,在民間佛教卻多淪為迷信的載體。”

“不錯!不但是佛教,儒道在民間的情況大體都是如此,這是沒辦法的事。”

兩人越聊越投機,儘興至深夜,方才休息。

次日,二人早早起床,用完齋飯後便由寺後小路一路遊玩上山。不知不覺已過了幾個小時,二人都感到有些疲憊,便在一塊青石上坐了下來稍作休息。

夏天的廬山的確有“空翠濕人衣”的意境,小坐一會兒便感覺清涼無比。抬頭可以望見密林上方一小片天空,白光耀眼,山外想必已是熱情如火的豔陽天,而山中卻是清新怡人。旁邊的青石縫中布滿裸露如盤龍的樹根,循著樹根看去,隻見一顆顆大樹筆直拔向天際,根係緊緊附在岩石壁上,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執著。偶爾傳來一兩聲鳥鳴,清脆的鳴聲在山中回蕩,讓人聯想起“鳥鳴山更幽”的詩句。

黃中玉忍不住感歎道:“廬山果然是避暑勝地。世上要真有高人,當在此勤修啊。”

嚴傳邦哈哈笑道:“你隻要願意,也可以做高人啊。想象一下古之高人於密林溪流之畔撫琴作歌,得多享受啊。”

“難道——老嚴你會彈古琴?”黃中玉眉毛揚起,看上去非常驚喜。

“哪裡!”嚴傳邦趕緊搖搖頭,“隻是有興趣想要學一學,體驗一下雅致的古風古韻。實不相瞞,我買了一部古琴放在石佛寺,正要開始學呢。”

“你要在石佛寺中學古琴?為何不是在東林寺?”

“嗬嗬,其實這兩天我本來就要去石佛寺,以後就呆在那裡了,不會再在東林寺了。”

“為何?是東林寺讓你去的?”

嚴傳邦搖搖頭,解釋道:“那倒不是。是我自己要去的。東林寺名氣比較大,人多嘈雜,我想要更清靜一些。正好政府出資重修了石佛寺,要從東林寺調派一些人手過去,我就主動申請調過去,很順利就通過了。石佛寺那裡人應該會很少,正適合我學琴呢。”

黃中玉大喜,撫掌笑道:“真是太好了!實不相瞞,我彈古琴也有些年頭了,你要不嫌棄,我們可以一起切磋,如何?”

“真的?”這回輪到嚴傳邦大喜過望,“那真是求之不得呢!就怕石佛寺那邊太清靜,怕你可能會不習慣呢。”

“不會,不會!這把年紀了,我也喜歡清靜呢。再說還有同道中人作伴,真的是有緣哪!”黃中玉高興得直搓手。

“好!那我就帶你去石佛寺住上幾日!”

兩人都沒想到彼此還興趣相投,相互之間更加感到親切。

兩人就這樣一路邊走邊歇有說有笑地到了牯嶺鎮。看見天色漸晚,嚴傳邦帶著黃中玉來到牯嶺一家民宿,民宿老板熱情地迎了出來。

黃中玉看著民宿老板,發現他也上了年紀,可能年紀較自己和嚴傳邦稍小,但頭發也已斑白。

嚴傳邦介紹道:“老黃,這是老柳,柳剛,這裡的老板,這裡人都喊他柳仙。我們今晚就住在這裡。”

“什麼老板啊,就自己家空出兩間房做民宿而已。”柳剛一邊說道著,一邊帶著二人進屋。

來到屋內,黃中玉客氣地說道:“老柳,打擾了。”

柳剛擺擺手,笑道:“你太客氣了!老嚴是我的老朋友了,他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我這個人臉皮厚,經常來這裡混吃混喝呢。”嚴傳邦笑道。

柳剛哈哈一笑,說道:“我其實希望老嚴能經常來,我們可以好好聊聊天。老嚴這個人,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很能聊,跟他聊天長學問呢。”

嚴傳邦趕緊謙虛地擺擺手。柳剛陪著黃、嚴二人寒暄了一會兒,然後準備了幾款拿手好菜款待二人。

席間黃中玉得知,柳剛家族世代生活在牯嶺,對廬山相關的事情非常熟悉,有個女兒,兩人相依為命。女兒柳韻姿在九江人民醫院做護士,因為工作的原因不是經常回牯嶺老家。

黃中玉得知柳剛也有個女兒,不禁笑道:“真是巧了,不想——我們三個生的都是女兒呢。”

“女兒好啊,比兒子體貼。”柳剛嗬嗬一笑,“我們這邊有幾個生兒子的,現在可愁壞了,買不起房,找女朋友難!生女兒的省心多了。”

嚴傳邦哈哈笑道:“老仙家,聽你口氣就言不由衷。”

柳剛笑而無語。

黃中玉卻好奇地問道:“對了,老柳,為何大家都叫你柳仙?你會算命?”

“我哪會算命,那是大家認為我神神叨叨呢。”柳剛說罷大笑。

“神叨?神叨啥?”黃中玉好奇心更盛。

柳剛緩緩說道:“其實說起來,我們祖上多少輩都是柳仙呢。據說啊,我的前多少輩祖上都是漁民,曾在鄱陽湖親眼看到神龍飛天,並且很嚴肅地告訴下一代這個事情是真的,要我們代代相傳下去。但這還沒完,據說我們還是莊子後人呢,說莊子親眼看到神龍飛天,然後他及其後人一直追尋神龍蹤跡,並且隨著蹤跡不斷移居,不知道什麼時候才來到鄱陽湖和廬山這裡定居。”

“哈哈哈...”黃嚴二人相視大笑。

黃中玉開玩笑道:“確實神叨。那你們怎麼沒有姓莊?”

柳剛正色道:“那就是個謎了。雖然我也不信,但祖輩的遺訓還是要遵守的,所以我也要求我女兒把這個記憶傳下去。當然,她嘲笑我了,說我是老封建迷信。你彆說,我還真是有些擔心,說不定到她這就給我停了。”

“現在是科技文明現代社會,這種神話迷信很難流傳下去了。”

不料嚴傳邦卻搖搖頭,說道:“我想祖輩們這樣執於這個傳說,卻不刻意向社會上傳播,隻是在家族內部和鄰居小範圍流傳,也許還真有一定的真實曆史背景,隻是其中緣由我們不清楚而已。”

“嗯,有道理。”黃中玉點點頭。

“那隻有天知道了。”柳剛失笑不已。

三人就這樣邊吃邊聊,儘興而眠。

次日,黃、嚴二人向柳剛告辭,然後在牯嶺鎮上買了些乾糧和水,悠然往石佛寺方向一路遊玩而去。估摸近黃昏時候,二人來到了重修後的石佛寺。

石佛寺重修後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但各項生活設施和生活資料已齊備,有兩個園藝工暫住在寺內做園林景觀,待寺內外景觀花木布置完畢便要離開。

嚴傳邦領著黃中玉來到自己的住宿廂房暫歇,黃中玉環顧四處,隻見廂房保持了古樸的裝修風格,非常簡潔,一張木床,一個衣櫃和一個雜物櫃,窗前一張書桌,一把椅子,書桌上放著一部筆記本電腦,書桌旁的牆壁上掛著一幅書法作品,上書:“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

黃中玉指著桌上的筆記本電腦,問道:“平時都用電腦來做些什麼?”

“是前些時候我從東林寺那邊帶過來的,主要是看看時事新聞,此外讀一下曆史,倒也頗有意思,不負時光。”

“說的是。你一個和尚不吃齋念佛,卻還關心外麵塵世。”

“花和尚魯智深一生殺人放火,從不吃齋念佛,但還能坐化成佛呢。”

黃中玉聽罷大笑。

飯後,嚴傳邦帶著黃中玉來到寺外散步。

雖然天色已至黃昏,但山上尚有餘暉。由於是盛夏,山間空氣清朗,淡金色的餘暉掩灑在層巒疊翠之間,讓人感到無比的溫馨。

石佛寺所在之處旅遊開發程度並不高,周邊山峰山穀基本保持了自然的原始狀態。當地政府此次重修石佛寺時,順便修了一條路通往紅石崖,沿途都布置了路燈,並在紅石崖靠近石佛寺一側的山崖邊建了一處不大不小的觀景台。看來,將來這裡還是要做進一步的旅遊資源開發。

黃中玉和嚴傳邦慢慢地逛到觀景台前,此時夕陽餘暉散儘,明月當空,恬靜朦朧的黛青山色讓人心馳神遊。黃中玉從未體會過如此讓人陶醉的夜色,不禁雙手張開仰天長嘯了一聲,立刻感到神清氣爽,似乎就要與群山融為一體,一天遊玩的疲乏隨之散去。

嚴傳邦見狀笑而不語,因為他也曾有個這個時刻,他能體會到這種與天地親近的喜悅。

黃中玉興奮過後,無限地感慨道:“東坡先生,當年寫下明月幾時有的感慨時,肯定也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才有的靈感吧?”

嚴傳邦笑嗬嗬地點了點頭。

黃中玉又扶著觀景台的欄杆往山穀下望去,卻是朦朧一片看不清楚任何東西,便轉頭問嚴傳邦道:“這山穀在天明的時候景色肯定不錯吧?下麵有沒有什麼景點?”

“據我所知沒有。”嚴傳邦搖頭答道,“下麵穀深林密,就算是本地人應該也沒什麼人敢去吧?”

此時一陣涼風襲來,黃中玉不由得打了寒顫:“雖是夏天,但山上還是有些涼意啊。”

嚴傳邦點頭道:“不錯。我們還是先回吧,明天早上再來觀景如何?”

兩人一起離開觀景台,慢慢逛回到石佛寺。此時兩個園藝工已早早的休息去了,而黃中玉卻還有些興奮,不想休息,他突然想起

嚴傳邦說的這裡備有古琴,便立刻來了興致,對嚴傳邦說道:“老嚴,你不是買了古琴嗎?拿出來瞧瞧吧?”

“好啊,我正有此意呢。”

嚴傳邦與黃中玉來到住宿廂房,從衣櫃中取出古琴,然後搬出特意為古琴準備的案台,將古琴擺放好,讓黃中玉坐下試琴。

黃中玉一邊低頭試了試琴弦和音質,一邊說道:“雖然質量不是非常地道,但還算可以,學習無妨。”

“那就好!那就快請彈奏一曲,以飽耳福。”嚴傳邦有些急不可待了。

黃中玉於是正襟危坐,雙目微睜,雙手手指伸開輕輕按在琴弦上,一曲高山流水從指間悠然彈出。悠揚渾厚的琴音在廂房中回蕩,讓嚴傳邦感受到了向往已久的古風古韻。

很快,兩人都已沉醉其中,隱約中似乎還有簫聲應和。一曲完畢,黃中玉興猶未儘,又彈了一曲,一曲之後又是一曲。黃中玉的琴癮在今天得到徹底釋放,因為以前家在鬨市,他會顧及周圍鄰居休息,常常難以儘興。

不知不覺已至深夜,黃中玉明顯感覺到腰酸背痛了,隻得停歇下來,躺在床上長長地伸展了一下腰身,感歎道:“真是歲月不饒人啊!到了這個年紀,就是這麼容易——累啊!”

“真是有耳福啊!”嚴傳邦撫掌讚道,“今天能聽到老黃的琴聲,真是太高興了!這感覺,真是無比寧靜,無比舒暢!”

黃中玉謙虛地擺了擺手,兩人再聊了片刻,一日遊玩的疲乏再次襲來,很快便酣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