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臨皇宮,奉天殿外。
果真是吉日,進宮的路上一切都非常順利,沒有任何突發情況。
南臨皇宮已經很久沒有舉辦過如此隆重的典禮了,此次皇太孫大婚禮的盛大程度僅次於當年朔武帝繼位大典,宮內無處不充斥著濃厚的歡慶氛圍。
宮人奴婢們有條不紊地按照所司、內侍監、禮部、教坊司以及鴻臚寺等主要負責管理宮廷禮儀內部事務部門的要求對皇太孫大婚禮製進行最後核準查驗,以免疏漏發生。
朔武帝任帝位其間從不喜鋪張浪費,一直主張一切從簡,所以這場大婚其實在儀式、禮法等方麵基本上均按照皇子大婚禮製進行,並未完全遵照東宮太子大婚禮製,更不似宮外傳的那樣荒誕,自然也沒什麼違背祖宗帝製之類的出格舉動,實則撐破天就是一場規模盛大堪比東宮婚製,隻是同樣也於皇宮內舉行的皇子大婚而已。
至於為何如此遮遮掩掩,造成以訛傳訛的荒唐情況,南臨宮裡約莫知道內情的人猜測原因有二。
一則,南臨東瀾皇室自順熙年間與朔武早年間接連受過重創後,皇室人丁凋零,東瀾皇室成員屈指可數,至今不超過五位。
當中朔武帝東瀾毅這一脈獨攬三人,朔武皇帝自己、太子東瀾慎及皇太孫東瀾巽爺孫三人。
其餘支脈的皇室成員則更加可憐,僅剩丹親王東瀾攸樂一人。
朔武帝自發妻朔武皇後禾青故去後,一直感念其二人以往相濡以沫的陪伴,多年頂著朝堂群臣進諫的壓力,始終未再納妃嬪充盈後宮。這不後宮形同虛設,少了體己之人的相伴,繁衍子嗣本該歸屬後宮的事,朔武帝也不得不自己出馬在東瀾皇室子孫後世的事情多加關心與留意,算上前年迎娶王妃雪溪魚為正妻一事,勉強為東瀾皇室再添了半人。
就拿前年丹親王東瀾攸樂大婚的事情來說,朔武帝東瀾毅早逝的皇兄景孝帝東瀾越(東瀾毅繼位時為其追封)之子大婚之事,朔武帝起初也是想讓東瀾攸樂在南臨皇宮內舉行大婚。
奈何在外遠遊多年的東瀾攸樂有自己的想法,進宮麵見後果斷直言不諱道,“侄兒本就無心婚娶之事,更不願違背皇室禮製在宮裡大婚,若陛下執意如此,侄兒隻能抗旨不尊,效仿皇姑母,寧願削發為僧,終生不娶。”
一聽到這話的朔武帝是又氣又不敢抱怨,畢竟是自己僅剩唯一的親皇侄,平日自是說不得罵不得。生怕稍微不慎皇侄這灑脫性子隨了自己的皇長姐昭寧長公主東瀾念,要是東瀾攸樂當真學著皇長姐當年那般做派,那他可真就成為東瀾皇室的罪人了。
那段時間朔武帝經常無端亂發脾氣,宮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小心應對著,也不知道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對,無端觸怒龍顏。
幸好有東瀾攸樂母族蘇氏一族的幫襯,無奈之下,朔武帝隻好妥協,好說歹說地讓東瀾攸樂按照自己的想法,趕緊早日完婚。
根本不似日常說一不二的帝王做派,而且還婆婆媽媽、苦口婆心地百般叮囑東瀾攸樂他的婚事不能再拖了,否則更是白白耽誤九年前與她訂婚的廣陵雪氏之女雪溪魚的錦瑟年華。
隨後,還恨鐵不成鋼地悄聲補充,窩窩囊囊地告誡道:“南臨曆來哪有讓世家貴女等夫君九年之久的先例,那孩子如今跟你一樣都二十有六了,你臉皮厚些無妨,可曾想過雪家之女這些年是如何過的?”
正因如此,前年皇侄東瀾攸樂的大婚,朔武帝沒能真正做主,所以到了自己親孫子東瀾巽這裡,說什麼也必須要按照他的想法與要求來籌辦。
站在朔武帝的角度,於情於理也說的過去。宮裡的人都清楚,這場大婚明麵上說是要遵循東宮大婚婚儀禮製籌辦,但具體落實下來很多事情還是從簡了地走的也是皇子大婚的儀禮。
說白了,宮裡的人領旨辦差,當差多年,最是知曉上麵是何意思,心思活泛得很,明眼人打眼一看就能明白上麵那位的意思是皇太孫的大婚隻要在宮裡辦就行,其他規矩禮製什麼的,上麵那位實際上根本不在意。
二則,比上一原因還要離譜,雖離譜中但卻比上一原因更有說服力一些,這便要從南臨皇宮諸多離奇嗔怪事情裡的其中一件說起。
在南臨皇宮諸多怪事中,首要的一件就是朔武皇帝東瀾毅自即位後,從未出過皇宮。
起初這件事情是無人相信的,可是一年、兩年、三年......現如今已整整十八年。
眾目昭彰,朔武帝自登皇位南臨皇宮果真一次都未出過,因此這件怪事,逐漸便成了不可否認的事實,南臨宮人心照不宣。
這樣的怪事在朔武帝在位的這十八年間還有很多件。
如另一奇事,南臨皇宮長生殿與帝師的怪事。
前有朔武皇帝東瀾毅十八年未曾出過南臨皇宮,後有南臨大儒帝師邰韞知十八年未曾出過南臨皇宮的長生殿。
帝師邰韞知與朔武帝東瀾毅二者較之,隻能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南臨皇宮最神秘的一座宮殿——長生殿,禁忌頗多,是唯一一座未經朔武帝許可,任何人都不得擅自靠近的殿宇。
長生殿,朔武元年為南臨大儒、前朝太傅、現今帝師的邰韞知在南臨皇宮特意改造而成的宮殿。
殿址前身是東瀾攸樂父王,前朝順熙年間第一任太子東瀾越曾被焚燒的東宮。
至於長生殿的由來,有傳言說是因十九年前,即順熙四十一年那年,帝師邰韞知是前朝第二任東宮太子東瀾衡身邊的重臣,手握順熙老皇帝的生前密旨,知悉前朝秘事,朔武帝無法挾製,是以建造長生殿,其本意就是為了囚禁帝師,進而方便皇宮禁軍監管,實則就是一座牢籠,美其名曰長生殿而已。
也有傳言說是十九年前,當時還是太傅的邰韞知,一介文人千裡奔襲,隻為傳達順熙老皇帝生前留下的密詔,密詔內容是傳召當時的定北王東瀾毅回京繼承大統,而邰韞知在此過程中身受重傷,隻能留在皇宮內養傷,朔武帝感念其北上護國之舉,故賜殊榮。
南臨皇宮咄咄怪事比比,看似匪夷所思卻非怪力亂神。凡事皆有出處,自不言而明,但皇宮人人閉口藏舌,諱莫如深,三緘其口,鮮少人願張嘴提及諸類怪事。
總之,皇太孫東瀾巽大婚必須要在宮裡辦,而不在建成的皇太孫府辦的重要原因,宮人猜測很有可能是與近些年東瀾皇室人丁凋零以及朔武帝不出皇宮的那些怪事脫不了關係。
甚至,不乏有宮人聯想起南臨民間野史曾在朔武七年末,突如其來橫插地那番有關南臨皇宮內事方麵的評論。
居上,“今之南臨玉闕內‘假癡不癲’,尤甚有二,一則誕妄荒謬之事最繁,二則慧心伶俐之人最多,二者齊聚共存,進而明示星闈之中愚者鳩集鳳池必然早死,智者大才榱槃(cuī pán)定會難消。恢詭譎怪、四清六活,何愚何智,何真何假,為上位者當思。”
處下,“下位者應曉,南臨皇宮中宮宦奴婢們至高重要的生存法則是‘不要多嘴多舌,切莫豬頭豬腦。’主打一個話糙理不糙,不保富貴,卻苟平安,以此告誡世人慎言。”
民間野史隱晦向外傳遞的內容著實令人摸不到頭腦,也不知是哪位膽大義士行的壯舉,還在試圖嘗試以警言提示喚醒春秋黃金夢中的昏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