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鬢綠年未催,巢傾卵破唇齒寒(1 / 1)

魂燈九燃 陶休磬 3443 字 2個月前

莫愁道,顧國公府府內西院,函水居。

西院函水居,顧國公顧寰與顧國公夫人玉苓沅二人嫡女顧九玄的居所。

函水居以及整個顧國公府與皇太孫府彆無二致,紅燭不熄,彩綢繞梁,房簷廊角,樓閣台榭,遍是紅綢錦色,喜慶得不行。

從函水居外透過雕畫考究的綺窗望過去,函水居內的老嬤嬤們正在井井有序地給小姐顧九玄打扮著,看動作就知道老嬤嬤們十分老練,經驗豐富。

幾位老嬤嬤是宮裡太監總管什安特意派過來的。

太監總管什安,朔武皇帝東瀾毅身邊的紅人,是朔武帝身邊為數不多委以信賴的人之一。

南臨有關朔武帝的一應事務,大到朝堂政事,小至日常起居,無一例外,全都會先經由太監總管什安之手。

什安,年紀不算大,今三十有六,身形高挑修長,肩寬胸闊,童顏容貌,模樣俊美,顏丹鬢綠直與年少爭光風。1

打從朔武帝東瀾毅登基,什安便被直接提拔,擔任南臨皇宮太監總管一職,此後,一直跟隨在東瀾毅身邊,幾乎形影不離,已有十八九年之久。

權重秩卑,彆看南臨總管太監的品階不高,明麵上也沒什麼權力,但架不住背後有依仗呀。

什安比其他的太監,乃至南臨朝中官員要幸運得多,年紀輕輕時就已經是朔武皇帝東瀾毅身邊的心腹之人。

離君近,天然的優勢,使得什安手握諸多無形的權力。

加之,現今已跟隨朔武帝多年,用“根深蒂固”一詞形容什安在南臨皇宮的處境地位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宮裡的太監宮女們皆不知總管什安是什麼來曆,何處人士,有何背景,竟能讓朔武皇帝信賴到如此程度。是故,南臨皇宮的人非常識趣,大多數人寧可得罪沒有實權的浪蕩子皇太孫殿下東瀾巽,哪怕是平白遭受一番皮肉之苦,也不敢輕易得罪總管太監什安。

萬一什總管吹吹耳邊風,不小心惹怒聖意,隻怕不隻是自己的項上人頭不保,估計自家親族性命也將堪憂。

總之,有句話在南臨皇宮流傳多年,並被無數宮人奉為“金科玉律”。“總管什安的話就是陛下的意思,總管什安的安排更是陛下的授意,循途守轍,照做少問,自保平安。”,此一句便是原話。

初聽不以為然,“金科玉律”不得是什麼特彆感人肺腑或者啟人深思的良言真諦啊。這哪是什麼“金科玉律”呀。

再思索思索,這話還真是特彆感人肺腑、啟人深思的良言真諦。

所謂深宮似淵,魚龍混雜一川中,黨同伐異,宦海浮沉,幾多波折,的確沒有什麼事是比人活著更為重要的事。

顧國公府府外宮內百輛迎親車隊,八鸞帝駕上的鑾鈴叮叮作響,府內皇宮太監總管什安親派宮人伺候國公府嫡女顧九玄梳妝出嫁。

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種種,足以表明南臨的那位九五之尊有多重視東瀾巽與顧九玄的大婚之事。

換言之,稍微有點眼力見兒的人就能明白,朔武皇帝非常重視顧國公府與顧九玄。

雖說自朔武帝即位後,在坊間鬨市有關東瀾皇室荒唐事兒的傳言可謂是一波接著一波,甚囂塵上,沸沸揚揚,然即便如此也都不及眼前這場大婚的勢頭猛烈。

今日這般聲勢浩大、極儘奢靡的陣仗,與往常一貫謹小慎微、黜奢崇儉的行徑相對比,不免不令部分有心人猜忌皇太孫大婚之事是否是一場謀劃多年徹頭徹尾的“作秀”。

為此難免讓人懷疑東瀾皇室與冶城顧氏一族聯姻的目的是為了讓天下人看到東瀾皇室嚴苛於己厚禮於臣,以及明公正道坦坦蕩蕩地告訴天下人,東瀾皇室一心為民,且永記不忘南臨各大世代功勳之係族。

百利而無一害,既能安撫滿門忠烈的顧氏一族,穩定北境邊疆將士,又可暫時停息近些年南臨民間對皇權不利的蜚言妄語,平衡朝野上下。

畢竟,南臨自建國起便與各大世家風雨共舟、患難相扶,兩百多年間南臨東瀾皇室與南臨各大世家始終存續著休戚相關、難以割離的利害關係。

巢傾卵破,唇揭齒寒。

南臨東瀾皇室與各大世家互相依仗是彼此默認的公理正道,也是兩百多年間支撐東瀾皇室政權穩固與世家大族世代鼎盛的重要因由,更是多方彼此牽製平衡,確保南臨國運昌隆的命脈根基。

——————

顧國公府府內西院,函水居外。

不知府裡的幾個小丫鬟是什麼時候來的,圍聚在一起,正透過雅致精巧的綺窗踮著腳好奇地看著函水居屋內的情景,嘴裡還不時地小聲嘀咕嘟囔著。

“太奇怪了,今天的小姐好安靜,好美啊。”

小丫鬟們都沒讀過什麼書,更沒有先生教、上私塾的資格,隻能用一個“美”字感歎盛裝之下國公府嫡女顧九玄的如玉容顏。

“對呀,太美了,小姐一連數月哭哭啼啼地鬨著要找兄長,一副誓死不願成婚的樣子,今日大婚怎麼變了個人似的,不哭不鬨,這麼配合,難道?莫非?......”

“莫非什麼?快說呀!”越說越發激起好奇,小丫鬟們彼此推搡打鬨著。

“莫非是國公爺和國公夫人給咱們小姐灌了些迷魂湯藥不成?”

小丫鬟們平日裡就愛湊在一起,說一些怪異離奇、離經叛道的稀罕事兒,這不今日還真就又派上用場了,又有了新的聊資。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迷魂湯藥,沒準兒是小姐想開了,你們可彆忘了,太子殿下就皇太孫一個孩子,除了太子殿下之外,皇太孫可是咱們南臨唯一的皇位繼承人,咱們小姐以後可是要當皇後的,試問世間女子有誰不想當皇後呀?”

此時,說巧不巧,顧九玄身邊的貼身侍女焉若正好從函水居出來拿大婚要用的東西,碰巧撞見這幾個小丫鬟在窗外嘀嘀咕咕的,說了一堆不著調的風言風語。

焉若無奈地搖了搖頭,小丫鬟們也不看府裡當下的情況,現在府裡人來人往的,幾個小丫鬟還光明正大地站在人來人往的函水居外,一點兒不知道避諱,說的內容多少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滿嘴荒唐話,焉若實在有些聽不下去了,於是低聲出言製止道:“國公爺、國公夫人、世子和小姐平日待下人們極好,今日是小姐的大喜之日,你們這些小丫鬟們,休要再口出妄言,否則立即呈報給府裡管事的,決不再因你們年紀尚小而輕饒你們。”

小丫鬟們一看小姐的貼身侍女焉若出來了,還被逮了個正著,立馬反應過來了,知道是因自己亂說話犯錯了,個個都趕緊低下了頭,神情慌張不已,極不淡定。

幾個小丫鬟年齡都不大,正是好奇心重,藏不住事的年紀。

“焉若姐姐,奴婢幾個知錯了,下次絕對不敢再亂說了。”

其中年紀最小的小丫鬟人還算機靈,這時已經意識到自己剛剛正在興頭兒上,聲音有些大了,說的內容也非常不妥當,趕緊用手搖晃著侍女焉若的手臂,跟焉若撒嬌賠罪。

在這節骨眼上,不比往常,焉若當然沒想著要為難這些小丫鬟們,讓國公府難堪,孰輕孰重,小丫鬟們分不清,她在府裡多年還是拎的清楚的。

平日裡,小丫鬟們也沒做什麼出格的事情,剛剛焉若也隻是想敲打敲打她們幾個。

今兒個是什麼日子,可容不得這幾個小丫鬟們亂說,焉若自然也是為了幾個小丫鬟們好。

焉若一邊假裝嚴厲地看著小丫鬟們,一邊想著必須得借著今天這個事情好好嚇唬嚇唬這幾個不知利害深淺的女娃娃們,不然一起陪嫁去了皇太孫府,指不定要給小姐徒添多少禍亂。

“好了,都彆杵在這兒了,各自去忙自己該做的事情去吧,宮裡迎親的隊伍馬上就要到了,小心著點兒,否則難保你們的小腦袋和身體會不會就此分隔。”焉若言語假意唬了唬小丫鬟們,這會兒有人細看的話,有著自己小心思的焉若比平時還多了幾分淘氣與嬌俏,不似平日裡的嚴肅冷臉。

小丫鬟們沒見過大世麵,幾人還真被焉若輕輕鬆鬆的一兩句話給唬到了,嘴裡紛紛說著各種理由要告退,理由還沒有重複的,幾個小丫鬟們都表示還有要事還沒做完。

焉若見狀,覺得幾個小丫鬟還挺可愛的,呆傻稚氣破綻百出的樣子很像她自己小時候剛當顧九玄的貼身侍女時候的模樣。

注:1.“顏丹鬢綠而與年少爭光風。”出自清代龔自珍《能令公少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