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九玄,國之貴女,南臨京都冶城八大世族之一顧氏一族,今顧國公府、忠勇鎮國大將軍顧寰與夫人玉苓沅的嫡女。
冶城顧氏一族之人,世代從軍入武。顧氏先祖曾追隨南臨開國先祖皇帝東瀾震一同建國,立下汗馬功勞。
皆是天下共主,顧氏先祖以武人身份為由降格,甘居下位,奉以東瀾震為首的東瀾氏為尊。是以先祖開國皇帝東瀾震特欽賜顧氏一族世族世代沿襲忠勇鎮國大將軍之位,並加封國公爵位永享世族世代世襲。
顧九玄祖父顧元濟,國之英烈,與當今聖上朔武帝東瀾毅早年為結拜兄弟。
十九年前,也就是順熙四十一年,顧元濟為救國戰死沙場。
同年,還有顧九玄年僅十七歲的叔父顧尋,也因救當時身為定北王的東瀾毅和定北王妃禾青而身死,由於其叔父當時年紀較小,無妻無子所以無後。
順熙四十一年的南臨,國之殤年,那年顧氏一族兒郎僅剩顧九玄父親顧寰一脈,其餘全部為國壯烈殞身,命喪北境邊疆。
由此,顧氏一族在南臨國的身份地位,再無世家貴族可撼動,僅次於皇權之下。
顧九玄父親顧寰,顧家嫡長子,承襲國公爵位,位列三公之上,南臨朝堂無人不尊稱一聲“顧國公”,是皇太孫東瀾巽武治方麵的啟蒙恩師。
母親玉苓沅,南臨北境玉氏一族玉舂的嫡次女,已故太子妃玉芷晚的妹妹。
兄長顧弭,自幼長於北境邊疆定北大軍中,九歲回京成為皇太孫的伴讀,十三歲自請入朝輔政。
次年還於定北大軍,而後一年官拜定北大軍鎮北將軍之職,其人嚴明大略,聰慧過人,極具政治天賦,如今在北境邊疆常伴東宮太子東瀾慎左右。
關於東瀾巽與顧九玄二人大婚一事的由來,還要從南臨險些覆國的順熙四十一年年末溯源,那時還任定北王的東瀾毅持順熙老皇帝的密詔秘密回京登基為帝,次年改元,年號朔武。
朔武帝繼承大統後,對朝中百官論功行賞之時,在顧寰這裡卻犯了難,隻因當時的顧氏一族世代功勳,積累無數,再無封賞可賜,存有遺憾,隻好留其功勳,再尋良機進行封賞。
恰逢朔武元年歲首,皇太孫東瀾巽與顧國公府嫡女顧九玄趕巧同一天出生,二人出生當日夜空中映現“天耀黃星騰雲靄,雲呈鳳凰熠九霄”的祥瑞吉兆。
朔武帝大喜,計上心來,適逢良機,當即便下了為子孫賜婚的諭旨。如此一來既可算做是賜給顧國公府的封賞,又能令東瀾皇室與顧國公府再度親上加親,而且還能鞏固與捍衛東瀾皇權在南臨國至高無上的地位,可謂是一舉多得。
故此,東瀾巽和顧九玄打從出生起便有了這一旨婚約。因而在胡渭樂眼中,顧九玄這小姑奶奶除了家世顯赫以外,胡渭樂真不知道,這小姑奶奶彆的還會些什麼。
哦,不對,關於顧九玄特彆重要的一事,也是多年來最令他頭疼的一事被他疏忽了,那便是特彆愛哭。
至於顧九玄愛哭一事,絕非他有意造謠,蓄意詆毀與敗壞這小姑奶奶的聲譽和品性。
胡渭樂敢打包票,他可是真真切切的見證人,而且他絕對能證明此事不是空穴來風。
事由源起一切還得從胡渭樂自幼便僥幸被選進東宮當值說起,那時候風光了好一陣子。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太子東瀾慎自請離京,他難逃的厄運就這樣命運般地開啟了。
朔武七年,遠在北境邊疆軍務繁忙且剛調去的太子殿下絲毫沒忘記他這號小人物的存在。
遙隔千山萬水,竟還直接下了加急令將他調派至重華宮,命其往後跟在皇太孫東瀾巽身邊。
起初還好,後來時間一長胡渭樂便發現皇太孫的這重華宮,真不是人待的地方,一點兒也比不上他在東宮當差時的舒服。
偌大的重華宮他要做的全是些需要掩掩遮遮的苦差事,隔三差五遮三瞞四,搞得他是身心俱疲。
這其中的一件苦差事就是無論場合大小、不分時間早晚,隻要顧九玄進宮後看見他和皇太孫兩人,就如突然遭遇洪水猛獸一般,頃刻間便會嚎啕大哭,屢試不爽,沒有一次例外。
令胡渭樂那時薄弱的耳鼓膜以及幼小且尚在成長的心靈飽受摧殘折磨。
當時年少的他,還曾天真地以為是自己晦氣。
一度懷疑自己是被瘟神附體,冒犯到姑射神人了,距離尋老道方士做法送厄僅差一步之遙。
不過,人嘛,都會有一段瞎貓撞上死耗子的經曆。
好巧不巧,有一年胡渭樂就撞了這大運,提前通過相熟的宮門禁衛,得知了顧國公與國公夫人即將帶著嫡女顧九玄進宮麵聖的消息。
胡渭樂靈機一動,悄悄地躲了起來,想暗中觀察看看是不是真的因為自己中邪抑或命帶黴運等之類問題所導致。
結果大吃一驚,這邪門的事兒居然跟他一點兒邊也不沾,不是他晦氣,原來是另有其人晦氣!!!這不,破案了!終於洗刷了自己的“冤屈”,往後再也不用縮頭縮頸的胡渭樂一身輕鬆,身心暢爽。
自此以後,顧九玄這小姑奶奶愛哭一事,他胡渭樂自己就是活脫脫的人證,板上釘釘的事,直至現在胡渭樂一直認為得虧當時他自己聰明,他甚至還敢用他們胡氏列祖列宗的名義起毒誓,此事絕對無可爭辯,根本毋庸置疑。
開玩笑!他!胡渭樂!他可是他們胡氏一族的僅剩獨苗,肩負著傳宗接代的重要使命,胡家以後全靠他傳承,他的祖父、母親都指望著他能為他們胡家光宗耀祖呢。
不然,真以為他敢拿他們胡氏一族的百年基業鬨著玩?
借他十個膽子,他都不敢,他那祖父凶得厲害得嘞。因而,在東瀾巽與顧九玄大婚一事上,深知內情的胡渭樂多少還是稍微有那麼點兒同情自己主子東瀾巽的意味。
不過也就一點點兒,多了沒有。因為比起他主子沒日沒夜地給他整的那些破事兒、麻煩事兒。
壓根兒就是小巫見大巫!
唉!想想以後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胡渭樂覺得總算有人能治一治他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主子了。
這日日糟心的滋味,他的主子東瀾巽理應也該好好地嘗嘗。
胡渭樂的雙手依舊交叉放於胸前,頭腦中想著主子大婚以後的光景,開心得溢於言表,越想越覺得興奮,就差手舞足蹈了。好日子!果然是好日子!大快人心的好日子!
——————
南臨都城冶城,莫愁道。
百兩彭彭,八鸞鏘鏘,1紅綢十裡,良緣夙締。
在皇家迎親隊伍必經的莫愁道兩側,南臨都城冶城的百姓紛紛聚攏在道路兩旁的雪鬆樹下,人群湧動,稠人廣眾,比肩接踵,絡繹不絕。
狂虐恣意的大雪也沒能阻擋住百姓們看熱鬨的心情。要是挺拔高聳的“雪中之傘”雪鬆樹群像尋常人一樣有情緒的話,一定會大吃一驚。它們不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有朝一日,這少有人問津的地方能為萬千人遮風擋雪,成為莫愁道上最佳的觀賞之地。
雪鬆樹下百姓們伸頭探腦地觀望著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婚,期間,相互不停七言八語地談論著眼下的空前盛況。
“沒看錯吧,八鸞帝駕,那是八鸞帝駕!皇太孫迎娶顧國公府嫡女的陣仗也太隆重了吧!”
“聽說朔武帝非常重視皇太孫大婚之事,特意交代禮部破格遵循太子大婚禮製婚娶。皇太孫婚娶按照東宮儲君大婚禮製來辦,這事可是南臨國頭一回,縱使是擱在以前曆朝曆代也都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為此接連遭到南臨朝堂群臣反對,群臣一連上書數月,仍是無疾而終。”
“咱們這皇帝陛下,也太重視顧國公府了吧。”
“誰說不是呢,顧氏一族,滿門忠烈,已故的忠勇鎮國大將軍顧老國公顧元濟可是為保南臨邊疆不惜戰死沙場的烈士,小兒子顧尋更是以身擋箭救了陛下的命。”
不知是誰在嘈雜的人群中大喊了一聲,“放蕩不羈、流連花叢的皇太孫與雙腿殘廢的國公府嫡女大婚,有什麼可看的,散了,都散了吧。”
浪蕩子、殘腿女大婚,一語驚醒莫愁道兩側在樹下圍觀的百姓們,陣仗大而已,虛有其表。
“幡然醒悟”的一些人,見風使舵、隨聲附和著,“所言不假,所言不假啊,名聲不好的浪蕩子皇太孫娶雙腿殘疾的顧國公府嫡女,二人一位聲名狼藉,一位殘缺不全,般配,蠻般配的。”
“大夥兒,走吧,大雪天的,這熱鬨不看也罷,各自回家圍著燒著正旺的火爐,溫壺青梅酒,再弄幾碟小菜,俏郎君吟詩露情,美嬌娘唱曲兒送懷不比咱們在這兒挨凍舒服嗎?”
注:1.“百兩彭彭,八鸞鏘鏘。”出自先秦時期《詩經·大雅·韓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