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1 / 1)

一中的建校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是整個南江市最早的學校,當時幾位南江的鄉紳共同出資創辦了南郡學堂,開始招生。抗戰期間,南江淪陷,全校師生幾經輾轉,流亡辦學,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沒有停止教學。改革開放後,南江政府下撥經費,重修學校,基本奠定了現在一中的布局。

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一中占據兩百多畝的土地,不知惹了多少開發商眼紅。曾宜寧上學那會兒就有小道消息,傳言有房地產公司要在其他地方重新學校來換取這處黃金地段的開發權。

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也沒有什麼下文。倒是學校這幾年不停地修修補補,還靠著財政撥款和校友捐贈蓋了新樓。

一中的布局秉承著江南水鄉的風格,學校東麵臨河,沿著河岸修了一條長廊,蓋了一座小巧精致的亭子,學校西麵還有一方池塘,麵積不大,塘中荷花野蠻生長,倒也有幾分意蘊。

南北兩座教學樓前分彆矗立著孔子和愛因斯坦的雕像,頗有東西文化交融碰撞之意。不知是哪次考試,孔子的雕像前突然多一張紙條,上麵用楷體一筆一劃、工工整整的寫著“保佑我這次考進年段前一百”,擔心被風吹走,紙條上還壓了半袋吃剩的麵包。

據說紙條的主人在那一次考試中超常發揮,真的考進了年段前一百。

孔夫子顯靈的傳說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整個學校都知道。

孔子雕像前的紙條和貢品呈指數增長,擺放不下時,愛因斯坦也沾到了光。

上貢的物品也是五花八門,豆漿、蘋果、包子、麵包、學校花壇裡薅的雛菊、池塘裡摘的蓮蓬……

每次大考前,雕像前的貢品擺的滿滿當當,打掃衛生的阿姨隻恨為什麼不是紙箱。

在阿姨的強烈抗議下,出於珍惜糧食和校園美觀的考慮,學校規定,不能在雕像前擺放任何物品。

既然不能擺貢品,那隻能拜雕像。於是在無數個夜晚,總能看到有學生站在雕像前,雙手合十,或沉默不語、或念念叨叨,訴說著內心的焦慮、壓力、擔憂、期盼……很多對父母和老師說不出的話,此刻有了宣泄的出口。

文科考試前拜孔子、理科考試前拜愛因斯坦,這個約定俗成的習慣一直保留到了現在,也算是一中的一種文化傳承。

班上兩個藝術特長生在市裡舉行的文藝彙演中取得了一等獎,在聽到曾宜寧宣布這個好消息時,兩個小姑娘歡呼雀躍,嘰嘰喳喳地吵著要給孔夫子還願。

孔老夫子恐怕也想不到,自己在二十一世紀還要管藝術。

學校例會上書記大大表揚了高一五班。一中向來重視學生的成績,高考的升學率在全市遙遙領先,體育成績也不錯,每年都有高水平運動員保送高校,信息競賽更是強項,獨獨藝術上,多年來顆粒無收,這次破天荒地在藝術節上獲獎,還是一等獎,校領導都十分意外。

這幾日班上的學生不僅沒惹事,還破天荒地帶回來了兩個有分量的獎項,並將代表南江市去省裡參加比賽,這讓曾宜寧有一種苦儘甘來、時來運轉的錯覺。

會後,黨政辦的史主任特意叫住她,向她道賀。

曾宜寧一開始有些摸不著頭腦,她與這位領導並不熟悉,屬於知道名字但沒有交集的那種。客套了兩句後,話題漸漸轉移到了曾宜寧的個人信息上,得知曾宜寧是南江本地人後,史主任開始詢問曾宜寧的學曆、屬相、是否有兄弟姐妹、父母工作……

聽到這些問題,曾宜寧隱隱有不好的預感。

果然,東拉西扯閒聊一番後,他問曾宜寧有沒有男朋友。

出於禮貌,曾宜寧回了一句“還沒有”。

史主任立馬掏出手機,加了曾宜寧的好友,說之後有機會幫她留意優秀的小夥子。

史主任辦事效率之高令曾宜寧甘拜下風。她回到辦公室剛坐下,就收到了史主任兩條長達50秒的語音和一張圖片,據史主任介紹,男生目前在一家國企工作,家中拆遷賠了三套房子。

曾宜寧點開他發來的照片,是一張隨手拍的生活照,瞧著沒什麼眼緣。

她還在思考如何拒絕,史主任的下一條語音就發來了:“曾老師,我已經把你的聯係方式推給他了,他一會兒就來加你,你通過一下,好好聊。”

……

曾宜寧的相親列表中出現了第三位男嘉賓。

史主任介紹的相親對象和他一樣高效,簡單的打完招呼後,就立馬提出約曾宜寧今晚在一中對麵的甜品店見麵。

曾宜寧猝不及防,連忙回複今天還有晚自修,不方便。

誰知對方十分執著,稱晚自修後見麵也可以。

九點鐘時,男生發來消息,已經到達甜品店。

曾宜寧隻好赴約。

進門時店裡隻有他一個人,曾宜寧朝他走去,男生禮貌地起身跟她打招呼,兩人差不多高。

男生問她喝什麼,曾宜寧表示不用,她隻想趕緊結束這場倉促的見麵回家休息。

3號男嘉賓稱他來買單,讓曾宜寧想喝什麼儘管點,不用有所顧忌。

他以為曾宜寧是客氣,自作主張點了兩杯拿鐵,“這家店的咖啡很正宗,你嘗嘗。”

在曾宜寧一再表示時間已經晚了,這個點喝咖啡影響睡眠的情況下,3號男嘉賓依然非常執著的讓她品嘗咖啡,“現在年輕人哪有不熬夜的,喝一點沒關係。”

在他的強烈安利和殷切注視下,曾宜寧硬著頭皮淺嘗了兩口。

曾宜寧喝不了含茶多酚和咖啡因的飲品,一喝準失眠,奶茶她隻喝不含茶底的果茶,咖啡她從來不碰,對了,她還酒精過敏,從小到大,她最愛白開水,省錢又健康。

3號男嘉賓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曾宜寧嗬欠連天,他說的那些內容其實她也沒聽清楚多少。

兩人一直待到甜品店準備打烊。

離開時,他提出開車送曾宜寧,得知曾宜寧就住在附近時,他表示女生一個人走夜路不安全,他不放心,要送曾宜寧到家。

曾宜寧非常堅定的拒絕,謝過他的招待後,一路小跑著回去。

她的身體對咖啡因依舊敏感,那兩口咖啡讓她睜眼到淩晨,身體非常疲憊,精神卻異常亢奮,到了後半夜,總算有了點睡意,也是迷迷糊糊,半夢半清醒。

第二天起床時,曾宜寧隻感覺後腦勺發緊,惡心想吐,四肢酸軟,提不起一點勁。

她頂著大大兩個熊貓眼圈走進辦公室,精神不濟,嗬欠連天。

同一辦公室的徐老師端著咖啡壺過來,貼心的問道:“剛煮好的咖啡,要不要來一杯?”

徐老師是咖啡重度愛好者,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燒水煮咖啡。

曾宜寧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她現在一聽到咖啡就害怕。

徐老師善意地提醒:“年輕人,要注意休息,不要太拚,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她很羨慕徐老師的狀態,喝喝咖啡、聽聽音樂、養養花,生活不要太美好。

或許哪天等她不用當班主任、不用參加青藍工程、不用寫各種培訓紀律,隻需要老老實實完成兩個班的教學任務時,她也能過得這樣滋潤。

隻是現下,怕是不可能了。

昨天晚上的相親對象還在給她發消息,半個小時前說他起床了,現在發來早飯吃了什麼,曾宜寧簡直頭大,索性設置了免打擾,專心乾活。

她要重新調整座位。

換座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身高,還要考慮成績、學生的性格,更誇張的,還要顧忌家長之間的關係。

曾宜寧初步擬定了座位表,她請班長趙洵提意見。

趙洵看到杭緒的名字時明顯一愣。

曾宜寧解釋道:"你是我們班成績最好的,安排杭緒當你的同桌,是希望他能向你學習,當然,如果他影響到你,那我馬上把他調開。"

曾宜寧這也是無奈之舉,杭緒這兩天是安分了一些,但他和班上的那些男生整天湊在一起,說不準哪一天又打回原形,到時候她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趙洵對她的安排沒提出什麼異議。

倒是杭緒在得知自己要換座位時,有些不樂意。不過這次座位調整是全班性質的,不是針對他一人,且那日父親大人的叮囑還在耳邊,他也隻好乖乖挪位置。

待杭緒搬好東西後,趙洵遞過來兩張紙。

杭緒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接了過來。

打開一看,好家夥,竟然是同桌紀律守則!

第一條 雙方應共同遵守課堂紀律,保持課堂安靜,認真聽講,不睡覺。

第二條雙方應互相尊重,不乾擾對方學習。

第三條雙方應妥善保管個人物品,不隨意放置在對方座位上。

第四條 ……

滿滿當當寫了一整頁,還弄了一式兩份,怪正式的。

杭緒感歎,不愧是學霸!

趙洵說道:“你先看,有問題你可以提出來,我再修改。”

這份紀律守則是她花了一節自修課的時間寫的,內容也是反複斟酌過,諒杭緒也挑不出什麼錯。

果然,杭緒點頭表示沒問題。

趙洵:“既然你沒有意見,那就在兩張紙上簽個字,我已經簽好了。”

怕他看不懂似的,趙洵特意指了指左下角。

杭緒麵上表現得很無所謂,乾脆利落地拿起筆來簽字,隻是落筆的瞬間他竟然有一絲緊張。

趙洵拿走其中一份,還提醒杭緒把他的那一份也收好。

杭緒隱隱有感覺,自己的好日子似乎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