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隻應天上有 古樂曲感受(1 / 1)

生活隨筆 艾甜司理 1111 字 12個月前

古調,穿越曆史的塵埃,將古人的離合悲喜展現在我們麵前。他們”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他們”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時至今日,千年前的樂曲仍然傳響,關照人們的靈魂,潤澤我們的心靈。

盛世唐音--《霓裳羽衣曲》

那是梨園,朝喧弦管,暮列笙琶;那是仙曲,帝王由夢中偶得,寤寐思索,譜成大曲。月容花貌的女子蹁躚起舞,儘態極妍;絲竹管弦齊奏,跳珠撼玉。西域胡音與中原雅樂相碰撞,簫管吹響滿目琳琅,最後的鼓點趨於瘋狂。一聲玉笛向空儘,月滿驪山宮漏長。解釋春風,笙歌極樂。緩歌慢舞凝絲竹,儘日君王看不足。

我時常懷念那個時代,有著“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雄厚物質基礎;有著“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國氣象;有著“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絕代佳人;有那動人心魄的《霓裳羽衣曲》,是那盛世唐音,是大唐詩人驕傲的一句“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千年月光--《春江花月夜》

輕撥琴弦,撩撥誰的心弦?是明月樓裡的離人?是青楓浦上不勝愁的遊子?是在月光下聆聽《春江花月夜》的你我?動人的旋律響起,音樂與月光融為一體。以琵琶為引,幽靜的古箏做前奏,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潮部分琵琶,簫,古箏合奏。琵琶熱烈,是明月灑落光輝,是遊子逸興遄飛。簫聲悠揚,是明月冉冉升起,是有人袒露胸襟。古箏空靈,是月夜朦朧,是思緒迷蒙。纖手擊節,把心緒揉碎;鼓點輕響,敲打心靈的節拍。

歲月倥傯,風月無邊。在美妙的樂曲裡安放疲憊的靈魂,重回千年前那個清明澄澈的月夜,體悟那幽深邈遠的意境,獲得心靈的解脫與自在。

名士風度--《廣陵散》

《廣陵散》是一首敘事曲,它講述了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的故事,是現存古琴曲中唯一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聶政為父報仇的精神。它樂聲清絕,每個音符都餘音繞梁,輕奏如玉碎,重彈如鐘磬,輪抹如流水。彈奏中,琴座也發出古樸的鳴響。指尖摩擦自然,琴自身的特點被無限放大,與琴師的心緒無限融合。

公元262年的洛陽東市,在那個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時代,嵇康仙人之姿,廣袖飄搖,從容奏一曲《廣陵散》,慨然歎曰:“《廣陵散》於今絕矣。”灑一顱熱血,祭心中理想。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玄風散儘,琴音空落,這位“岩岩若孤鬆之獨立,傀俄若玉山之將崩”的名士就此殞命。是名士風流,是魏晉風骨。天下再無廣陵止息。

笙歌落儘,昔日的大唐煙消雲散,那晚的月光化為虛無,千古絕唱也已停歇。但仍有後人尋覓古老的音譜,再度奏響那迷人的樂曲。千年後的我們,在世俗勞累後,從千年前的音樂中,偷得浮生幾日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