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1 / 1)

江盼睡了不到三個時辰,就起來準備。

他先把裝著酸梅湯的大桶提到溪邊,放進溪水裡冰著,蓋好蓋子,上麵壓個大石頭,防止被水衝倒。

沒有冰箱冰塊隻能如此保溫。

再次感歎古代條件的不便利啊,唉!

他剛回來,就看林萍萍也起來了,“你再睡會兒,現在還用不到你,等會我再叫你。”

江盼是真心疼林萍萍。

才八歲的人,這段時間吃的好了點兒,臉上才長了肉,但個頭依舊不高。

這大半夜的,就知道起來幫著他乾活。

他心疼之餘,也覺得心裡暖暖的,不是一個人的感覺真好。

林萍萍揉著眼睛搖頭,嘴裡還打著哈欠:“不睡了,我幫哥哥。”

看林萍萍已經洗完臉生火,江盼也不再勸說,開始處理買來的兩隻雞。

將雞剔分開成雞腿、雞胸肉、雞翅、雞骨架、雞爪、雞胗、雞肝等部件;其他部位冷水下鍋,放入蔥段,薑片,黃酒,花椒粒,大火燉煮約十分鐘;除了雞骨,其他部位撈出放涼,骨架繼續小火慢燉。

另起一鍋煮臘肉和豬大腸,江盼放一起煮了,還能給豬大腸增加點臘肉味兒。

將雞腿上的肉剔成合適大小,再用竹簽將雞肉和雞件分彆串起來,放著備用。

開始處理河蝦,剝蝦殼,去蝦線,一個竹簽串兩隻河蝦。

這時候開始燙蔬菜。

菜都是昨天串好的,清水煮開,鍋裡加少許鹽;先燙綠葉蔬菜,再燙根莖類蔬菜,再是菌菇類,最後燙河蝦仁。

等蔬菜都燙好放涼後,雞湯也熬煮好了。過濾留湯,隔著湯盆放涼水裡快速降溫。

等雞湯涼了後,將昨天準備好的辣椒料汁倒入混合均勻,再放入串好的雞件和各類蔬菜。

一大盆冷串就做好了。

這時候林進寶也到了,江盼讓他去溪邊把酸梅湯提回來。

趁這空閒,他又切了點蔥薑蒜末,單獨放在碗裡,要是喜歡可以免費添加。

接著他找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個大木盆,倒入清水,加入適量之前在縣城買來的硝石,然後把林進寶提回來的木桶擱置其中。

再給大木盆蓋上之前就比著大小做的兩半盆蓋,剛好把裝酸梅湯的桶卡住,還看不見木頭裡放了硝石的水。

既美觀又保溫。

用硝石製冰的法子降溫,等中午天熱時酸梅湯也冰冰涼涼的。

準備好這一切,天已經大亮,太陽都出來了。

幾人簡單吃了早飯,開始裝車。

先將時遠歸做的長竹桌倒扣放在手推車裡,再將酸梅湯和冷串放進去,各自蓋上草編鍋蓋防灰塵。

竹筒按著酸梅湯和冷串的量,拿了兩百個,裝進籮筐裡再放到推車上。

隨後是用白色粗陶湯盆裝的珍珠圓子和林萍萍用茉莉花做的手環,一起放到推車上。

鎖門,出發!

--

林家村廟會在村南離著村尾三裡路的地方,從江盼家走路過去要將近小半個時辰。

車上東西多,又都是怕顛的東西,一路走的比較慢。

從村裡走過來,遇著好幾撥去廟會的人。

有單純趕廟會遊玩的,也有背著籮筐,推著推車做小生意的。

江盼幾人推著車混入其中,也不突兀,隻是大家都好奇江盼賣什麼,畢竟之前江盼可是大病了一場,而且病之前也唯唯諾諾不咋出挑。

林家村沒有什麼特產,不像附近其他村,有養蠶的,種果樹的。村裡人大多都是賣賣曬的野菜乾,或者挖的菌子,還有手藝好的賣點竹編啥的。

一問江盼,做吃食賣,都很驚奇。

“酸梅湯,那是什麼?聽說你們前幾天在山上摘了不少楊梅,是用楊梅做的?”

“乖乖,野楊梅那裡麵好多蟲子喲,這做的有人買不?”

“那冷串又是啥?這天熱一說冷的就感覺解暑,想吃。”

“江盼你還會做吃的啊,了不得了不得。”

“賣多少錢啊,好吃我們也嘗嘗唄。”

“太貴了太貴了,蔬菜一斤才三五文的,你一串就要買一文錢,這哪個會要嘛?”

--

跟同行的村人一路說著,很快就到地方。

此時人已經漸多,道路兩旁擺滿了小攤小販,吃用茶飲都有。

江盼從頭到尾走了一遍,看看物價和種類。

吃的有賣包子的,有賣燒餅的,也有賣餛飩麵條的,更有賣烤串的;喝的有賣茶的,有賣酒的,還有賣紫蘇飲的。

還看到有賣服務的,什麼代跑腿,代求簽,代送禮,代摘花。

江盼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隻要給一個思路,就能發揮出無窮奇思妙想。

他們來的不算晚,道路兩旁還有很多空位。

江盼想了下,找了一個賣包子旁邊的空位,吃包子渴了就可以喝酸梅湯嘛。

正對麵是賣餛飩的,斜對麵有一家賣烤串的,旁邊左手邊是賣竹編的。

江盼把手推車推到身後,將裡頭東西一一拿出。

時遠歸做的竹子長桌很結實,高低也合適,酸梅湯和冷串各置一頭,中間放彩色珍珠圓子,裝竹筒的籮筐放桌子下麵,隻給外麵擺幾個就行。

取下冷串的罩子,酸梅湯的不用管蓋著保溫。

江盼在裡頭挑了幾串素菜,給旁邊賣包子和賣竹編的,一人一串,兩個攤主驚的連連擺手。

“嬸子,拿著吧,可以嘗嘗,好吃多照顧我生意。”

說完也不管兩個攤子作何反應,又拿了兩串分彆送給對麵買混沌的和賣烤串的。

賣混沌的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就接了。

賣烤串的看江盼拿的也是蔬菜串,隻是不像烤的,不知江盼什麼意思,一時沒接。

江盼:“大哥,我自己做的冷串,你嘗嘗看咋樣,要是覺得喜歡可以多照顧下我生意。”

賣烤串的大哥有點不舒服,雖然他的是烤串,江盼的一看就不是烤的,可在他看來這類型都一樣,這不是搶生意嗎?

可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再說這地兒也不是他自己開的,這一路光賣烤串的就不止他一家。

他見江盼又親自給他巴巴地送過來,也不好再說什麼為難話,便接了過來。

隻是語氣還有點硬巴巴:“多謝啊,我的烤串你要不也嘗常?”

烤串大哥本是客氣,可江盼是個自來熟的,於是樂嗬嗬道:“好啊,我嘗嘗看,吃玩給你提提意見。”

烤串大哥:“……”

就你,還提意見?他倒要看看能提什麼意見。

於是也給江盼挑了一串烤好的蔬菜,抹上他弄的料汁,遞給江盼。

江盼接過來咬了一口,就兩個字:乾辣。

一點都不稥,說好的烤串呢?沒有孜然沒有靈魂啊,其他就不說了,就這料汁,他奶奶做的都比這好吃。

烤串大哥:“小兄弟,如何?我賣烤串一年多了,除了在廟會時候買,平時在鎮子上也賣,生意不說多好,一天買個三四百串是不成問題的。小兄弟你給說說還能怎麼改進。”

烤串大哥覺得江盼提不出來,這麼說也是故意為難他。

可江盼還真的說了:“你這烤的我就不多說了,煙味略重,如果要改進的話就燒點好炭,煙少。最重要的是你這料汁,辣味有餘,醇香不足。”

烤串大哥沒想到江盼還真敢提意見,關鍵說的都在點子上。

這下他收起對江盼的輕視之心,認真討教:“在下丁熊富,在壩子鎮經營一個烤串攤。敢問兄弟貴姓?還有你說的這些,碳的問題我倒能改改,隻是這料汁的問題,如何改進,不知小兄弟能否詳細說說?”

江盼:“好說好說。免貴姓江,江盼。丁兄你不妨先嘗嘗你手上的串串看如何?”

丁熊富拿起江盼給的串串,咬了一口。

隻一下,眼睛就亮了。

入口便是一股麻辣鮮香,這辣味不似茱萸乾辣,也不似芥末刺鼻,有絲悠厚的醇香;附著在蔬菜上的芝麻香氣濃鬱。

細品之下又不止這些香味,好似還有花椒蔥蒜之味,各種味道混雜,形成一股獨特的風味,讓人吃了欲罷不能,回味無窮。

更不要說它還是涼的,在這炎熱夏天吃幾口,更是開胃舒爽。

一串蔬菜下去,丁熊富欲言又止:“江兄,不知這,這……”

說著他又遲疑的停下,都是做生意的,彆人問他料汁配方,他也不願意說啊。

隻是他又實在好奇,太好吃了!

江盼倒不在意,他本就有心說幾句:“無礙,我這冷鍋串串跟你這烤串做法不同,用料也不一樣,我可以告訴你這料汁如何改進。”

丁熊富大喜,連忙討教。

“也不難,你這料汁我嘗著是將東西舂碎,裡麵加了清油;這樣做倒也沒錯,隻是少了對香味的激發。你可以先用油將蔥薑蒜花椒等炸一遍,然後用濾出的熱油拌料汁,這樣香味就濃鬱了。”

丁熊富大喜過望:“真是多謝江兄了,我回去就試一下。”

“還有一種法子,如果你不嫌浪費油,往長遠了看,可不用烤的,直接用油炸;將烤串用油炸完後,擠乾油,再抹上料汁,味道更好。當然,油還能重複利用。”

丁熊富覺得江盼說的很有道理,他打算回去就試。

不過他還想問江盼另一件事:“我嘗江兄的冷串,辣味似不是茱萸,不知江兄能否割愛透露一二,我願花錢買下。”

這也是江盼跟他說這麼久的原因,給他的辣椒先找好銷路!

不過這會還不行:“這個東西名為辣椒,隻目前我手上還沒有多餘的。等我種的成熟了,到時候可勻一些給丁兄。”

丁熊富:“如此,那就先謝過江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