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西周時期的國學也很有意思,它也分為了大學和小學。同時,它還有一個在此前都從來沒有提到過的、在大學當中產生的——辟雍。
還有一個,叫——泮宮。
辟雍就是設立在天子都城的大學叫辟雍;
泮宮就是設立再諸侯所在的都城的大學叫泮宮。
《禮記》當中就記載了: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
泮宮主要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隻能就是要教授一門課,叫——射。
這個學科就相對來說要單一一些了。
辟雍就相比泮宮來說要稍微複雜一些,不僅僅隻是設了‘射’這一門課,還有禮、樂。
所以辟雍相比泮宮,從職能上來說,它的學科更為複雜一些。
知道了辟雍和泮宮之後,我們接著來看一下我們西周時期的大學教育和小學教育。
那我們在商朝時期其實也有講過師學和小學,對不對?
我們說殷人是上右上西。但是西周時期不太一樣了,他也有大學和小學的區彆。
和西周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它的大學依舊是拿來養國老,小學依舊是拿來養父老,這個是一樣的。
但是,它的這個方向又發生了改變。
與此同時,西周時期相比商朝時期對於學生入學的年齡上的規定有了一定的變化。
比如說,在小學時期,西周就規定了說在經過家庭教育之後,不同等級的官員的孩子們入學的這個年齡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王室和諸侯的孩子,八歲就可以入學了,那這個八歲的話跟我們小時候上小學的年紀相差不是很多。
我們是七歲上小學,他們八歲上小學。
但是,卿和大夫的子弟就是10或者13歲,進入小學,有一部分非常優秀的平民的子弟是15歲進入到小學。
這個地方就很明顯的能夠看出等級越高的這部分官員的子弟入學的年紀就越小。
這個我們後麵會講到太學。
太學在這個地方,它也是有相同的規則,幾乎也是這些等級越高的官員的孩子入學的年紀就越小。
同時,我們看,他們學習的年限是幾年?”
——七年。
“七年,這和我們現在小學的學習年限其實也是相差無幾的,我們是六年……”
老師還在講,但是裳裳已經聽不下去了(┯_┯)
她一臉痛苦的對著時希:“這種純理論也太難受了吧,西周時期的教育太局限了,而且沒有學術上的百家,後麵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才逐漸解放的,所以我覺得,我記不住西周的相關理論也沒事,反正不是重點。”
時希臉上也是一片麻木,她突然歎口氣,“唉,我現在真的不喜歡西周,所謂的八百年沒有什麼明顯的進步,還采用了分封製導致國家分裂,一直到政哥統一六國才奠定了大一統思想,分封製看起來根本就沒太用啊,話說回來,分封製有積極影響嗎?”
裳裳:“emmm隻能說,有,但不多,主要是最開始能維護周王朝的統治,但是周王室衰微後,就沒啥用了,隻會引起不斷的分裂和戰爭。”
時希一臉不理解:“那周朝憑什麼能延續八百年?”
裳裳聳聳肩:“或許因為奴隸製,或許因為禮樂製度。”
時希:“唉,周天子裡麵好像也沒啥特彆有名的吧,除了建立周王朝的姬昌姬發伯邑考這幾個,經常出現在封神榜裡麵,最多再加一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結果周王朝竟然是這幾千年裡麵通知時間最長的。”
————————————
鹹陽宮中,嬴政聽到這裡,不由得暗自點頭,後世之人還是很不錯的嘛,知道分封的弊端,又想到支持分封製的扶蘇,頭又開始疼了。
無論心裡想的如何,嬴政臉上看不出變化,隻吩咐扶蘇:“仔細聽,後麵寫一篇心得呈上來。”
扶蘇被時希的話創得神飛天外,也不由得更加上心,仔細想著為何父皇會力推郡縣製,分封製的弊端又在何處……
————————————
裳裳不想繼續話題了,直搖頭“不理解,好了,我要看小說了。”
那邊的老師已經從西周的教育製度講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稷下學宮。
老師很自信:“剛才一直都是我在講,現在給同學們五分鐘的時間過一遍書上有關稷下學宮的內容。”
同學們在書上尋找帶有稷下學宮內容的段落,老師在C站上尋找紀錄片。
五分鐘時間過去,老師在大屏幕上播放起了視頻。
【公元前221年,鹹陽城外的一位儒生遠道而來……儒生發現,自己已置身在一個將法製推行到無隙可乘的世界。】
裳裳:“法製無隙可乘?那這個人應該不是李斯吧?”
時希很無語,“儒生!和李斯有什麼關係?”
裳裳:“那鹹陽城嘛,萬一是李斯呢?”
時希:“這會都公元前221年了,一統六國了,李斯早就跟在政哥身邊了好嗎。”
————————————
鹹陽宮,李斯:“……”
悄悄地抬頭看向陛下,發現陛下也在看著自己,李斯連忙上前行禮,表示自己一心向著陛下。
————————————
【在這樣一個以法統治的國家,他心中的願望能實現嗎……稷以下的講堂雖然已經關閉,但一個大一統帝國的舞台卻剛剛拉開帷幕。】
老師發現不對勁,迅速跳著瀏覽一遍發現不是這一部,又切換。
【公元前319年初秋的一天,臨淄城門外,當今備受尊崇的稷下先生——淳於髡,正在等候一位特殊的客人……正襟危坐……作為名震天下的……是以後世無傳也,臣謂知我意……】
又不對,再跳。
【新鮮的泥土被填進狹長的加工之間,然後被一層層夯實。這種繁重的勞役在戲水河畔日複一日地進行著。
一聲聲粗獷的勞動號子裡,一座建築漸漸顯出它宏偉的輪廓——稷下學宮。
中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即將在這裡誕生。
而百家爭鳴的景象也將在此迎來高峰。】
我跳,我跳,我再跳。
【公元前五百年前後。一次偉大的精神覺醒幾乎同時降臨在地球上三個互不知曉地區。
中國、希臘、印度,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思想超越的黃金年代,更是當今主要文明的精神源點,曆史學家稱之為軸心時代。
那是在神話和無數的話語中率先崛起……】
這次對嘍。
【中國早期的思想之光出現在山東半島。
很久以前,華北平原還是一片浩瀚的海灣,泰山山脈則是零星散落的島嶼。
當黃河衝出中國版圖第二階梯的山地後,地球填海造陸的運動在這裡上演。
滄桑巨變中,泰山和黃河聯手塑造的山東半島的地理形態。
與此同時,山東半島也天然地以泰山為界,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區域,三千年前,他們分彆被標誌為——齊,魯。
春秋戰國時期,自孔子開始,這裡先後彙聚了數十位影響後世的思想巨人。
他們從禮崩樂壞的現實出發,試圖梳理這個世界的秩序,由此打開了一個無比廣闊的精神世界。
而此時,一處思想的高漲,也在泰山以北的齊國悄然醞釀。】
隨著那低沉緩慢的聲音的講述,視頻上,地圖也在不斷變換,最終又定格在一個人身上。
【公元前374年。
齊桓公田午剛剛繼位,然而他的臉上卻一點都看不到成為新君的喜悅。
在他自幼以來的記憶裡,這個國家和他的家族便在接連不斷的震蕩中度過。
此時視頻切換為了一個專家說:田氏的祖先就是陳國的公子逃難到江西的境內來的,然後田家就作為一個江西的一個新興的貴族,他就在齊國發展生根,但另一方麵,齊到了中後期以後,他的內亂是非常多的就如我們所說的。他的國君經常會被殺死。
田午十歲那年,身為國相的父親田和將當時的國君流放到一座海島上,並自立為君。
這件事情在曆史上有一個專門的稱呼——田氏代齊。
……
隨著父親波動風雲的手段,田和的次子田午漸漸長大,而在不久之後的另一場政變中,他已成了權力遊戲的主角。
……】
紀錄片講述著齊國的八卦,天幕下的眾人聚精會神的聽,嘿,八卦誰不愛聽。
老師想接著紀錄片講,不巧,下課時間到。
老師很遺憾,布置了兩個作業思考題如下:
(1)稷下學宮是大學嗎?
(2)稷下學宮為齊國的思想文化帶來了繁榮,為什麼沒有給齊國政治上帶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