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到不能再熟的工作室裡,沈玉溪看著手上滿滿一遝的服裝卡不停的抓狂著。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她的"定格回憶"正在穩步發展著。
從最開始的舞台服裝,到後來的網店門店。
在完成自己的第一套高稀後,沈玉溪的設計師之路走的遠比她自己想象的還要更加順遂。
從定製的高稀,道對外售賣的普稀,再到麵向大眾的日常穿搭。
"定格回憶"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
但或許人就是會在每個不同的時期擁有不同的煩惱。
沈玉溪雖然得到屬於自己的品牌,但打從得到了品牌的認證開始,她的設計思路就仿佛陷入了死循環。
她雖然是靠著男裝得到的品牌,但作為一名婚紗設計師,她始終還是希望能夠在女士禮裙的設計上得到認可。
但一連幾個月下來,她雖然也在"定格回憶"的女裝領域設計了不少得到大眾好評的作品。
但她卻始終沒能設計出一套能夠代表品牌女裝的高稀禮裙。
工作室內,隨著又一次心明鏡似的失敗,徹底沒了心力的沈玉溪,正頂著一頭淩亂的頭發癱軟在地。
她眼神複雜的看著自己唯一成功的一套高稀。
"暖秋",她曾以為這是"定格回憶"的起點。
但似乎就像是她的品牌沒有如預料的那樣,以女裝為起點一樣。
打從她的品牌成立開始,她的思路就變得愈發混亂。
女裝那邊卡殼就不說了,男裝這邊沈玉溪越做越覺得上邊有羅哉民的影子。
作為現代人半年來她當然有在網絡上看到各種,說她的設計師完美適配羅哉民的說法。
一開始的時候她也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但久而久之當她有越來越多的作品都顯現出這一特點後,沈玉溪慌了。
她所打造的畢竟是設計師品牌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屬。
察覺到這一點的她開始刻意的回避著與羅哉民有關的元素。
但事實證明她越是回避就越沒有辦法做出讓自己滿意的設計。
服裝卡上的數值也逐漸開始變得越來越低。
她知道這樣子下去不是辦法,她不可能看著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品牌就這樣衰敗下去。
她開始重新回到了原本的設計思路,果不其然當她選擇不再回避以後,她整體的設計效果都開始有了顯著的回升。
但這樣的回暖並沒有達到她的預期,她並有再展現出像當初"暖秋"那樣驚豔設計。
她想要找回當時的狀態。於是乎她在從黃牛手上購買了一張夢隊的內場門票後,再一次拿起了自己的相機。
她沒有想到成為品牌設計師還不到半年,便不得不再一次"重操舊業"。
不過不同的是這一次她沒有再像上一次那樣去到南朝,而是來到了位於東煌南部的港城。
與上一次的匆忙不同,這一次在國內行動的沈玉溪做好充足的準備。
從演唱會的拍攝位置,到夢隊的航班落地時間,沈玉溪提早打聽好了所有行程,並安排好了全部的行程計劃。
她希望通過這一次的站姐拍攝,找回半年前那個思如泉湧的自己。
她在接機口前架好相機,這一次她沒有再像過去那樣戴著綠考拉的頭套。
除了是因為她不想讓彆人知道綠考拉作為品牌設計師,再度重操站姐的舊業以外。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打從她爆紅之後,不少夢隊的站姐和粉絲都開始了對"綠考拉"的冒充。
因為這麼長時間以來,即便知道麵對的是偽裝者,羅哉民還是會時不時不自覺的看向"綠考拉"頭套。
以至於到後來隻要是近距離拍攝,羅哉民的站姐和粉絲們就會集體帶上具有代表性的綠考拉頭。
一開始的時候,粉絲們還會鄙視這種借"綠考拉"的名義,調戲/欺騙愛豆的行為。
但由於羅哉民每一次的反應實在太過明顯,到了後來不少粉底,都秉持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心態加入了所謂的"綠考拉大軍"。
時至今日,綠考拉頭套儼然成了羅哉民粉絲在應援棒之外的又一專屬應援物。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粉絲為了不影響視線對綠考拉頭套進行改版,就連一線自視甚高的經紀公司,也在這股熱度下推出了綠考拉頭套的應援周邊。
以至於當沈玉溪在接機現場就位時,她的身邊已經布滿了各種頂著綠考拉頭套的站姐和粉絲。
此時的羅哉民早已不是當初沈玉溪第一次碰麵時,因為沒有什麼粉絲而害怕擋到隊友鏡頭的糊糊。
在遍地的"綠考拉大軍"下,此時此刻的羅哉民已經可以輕鬆的應對各種各樣的人群。
他輕車熟路的用中文和粉絲打著招呼。
半年的時間他不僅僅在流量的風口下完成了人氣的飛升和轉換。
同時也讓他鍛煉出了一口勉強夠用中文。
這半年裡,他每天不是訓練就是學中文。
作為國際偶像,一定要認真學一門外語。
這是沈玉溪當初給他的建議,不過他並沒有如沈玉溪所建議的那樣,以日語為主。
他承認沈玉溪當初的分析有她的道理在,在時過境遷當他靠著"定格記憶"的高稀禮服完成出圈以後。
他在東煌的關注度得到了一個非常顯著的提升。
那段時間有很多不知詳情的網友都在訝異,說為什麼一個使用了蘇繡技法的品牌,會將高稀禮服給到一個南朝人。
這是羅哉民那段時間所麵臨的最大爭議。
但就好像身穿"定格記憶"的他總是能夠在完美匹配的氛圍感下,輕鬆塑造出一張又一張的神圖一樣。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顏值即正義。
隻要他沒有做出什麼違背原則的行為,那帥哥就是有他的優勢。
他在那段日子裡收割到了大量的東煌粉絲。
而他日複一日從未間斷的中文學習Vlog,也成為了東煌粉絲口中寵粉和感恩的代表。
到後來他的中文學習Vlog,甚至成為了不少漢語言學校針對外國人學中文時的範例。
雖然他用訓練之餘擠出來的那點兒學習時間,還不足以讓他擁有一口流利的中文。
但他被隊友傳染的東北口音,已經讓他徹底被判定成了在東北下飛機的"小老外"。
再一次的拍攝。
沈玉溪能夠感受到羅哉民的改變。
麵對圍觀的站姐和粉絲,他舉止間的從容已經讓他徹底擺脫了新人時期的稚嫩。
那一刻紅氣養人的道理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具象化的體現。
快門閃過……
這不是沈玉溪第一次給羅哉民拍照,但相比於曾經需要她不停找角度的拘謹,當下的羅哉民已經徹底學會了如何在鏡頭麵前展示自己。
1,2,3,4,5……
沈玉溪原本習慣性用於"成片"記錄的呢喃,在超高的出圖率下漸漸中斷。
舌頭差點兒打結的她被迫放棄了對成片數量記錄。
她感歎於少年的進步。
沈玉溪原本是想要借著站姐的活動重回那個自己"光腳不怕穿鞋"的盛夏。
她本以為自己隻有重新回到了那個秉持初心,無畏一切的狀態才能得到更多驚豔的靈感。
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眼下這種相似卻不完全相同的氛圍,反而讓靈感枯竭的她好像捕捉到了什麼東西。
她的記憶隨著快門的不斷閃動而浮現。
她會想起當初和品牌方一起策劃代言廣告的自己。
當初的她設計那套"暖秋"的時候,就是聯想到了羅哉民作為夢隊成員未來必須要走的路。
夢隊是"內存條"未成年預備成員,在加入其他團隊前的過渡。
在畢業製的體係下,這個步驟象征著他們的人生走入另一個階段。
這在霓虹一個非常正常,且受到粉絲祝福的現象。
粉絲們認為,偶像之所以選擇畢業,一定是他們意識到當下的自己,隻有在畢業的同時開啟新篇章才能夠迎來更進一步的提升。
畢業,是偶像對自己人生判斷的過程。
不過從沈玉溪搜索到的資料看來,在Kpop的飯圈裡,無論是路人還是夢隊的粉絲,似乎都會對這種畢業製抱有非常強的排斥心理。
沈玉溪不明白粉絲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在她眼裡,饒是StarM這種大型娛樂經紀公司,也很難同時給到這麼多團體好的策劃。
夢隊的青春風雖然得到了粉絲的認可,但隻要是追過Kpop的粉絲都明白,夢隊的這種風格並不需要公司投入太多的精力。
也就是說畢業對於夢隊的成員們而言,其實是一個可以得到進一步資源優化的過程。
但不少粉絲似乎還並沒有把內存條的各個分隊,當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所以那個時候沈玉溪的設計思路,就是希望能夠在自己策劃中展現羅哉民的成長。
並把他未來的畢業,塑造成一個溫馨且得到祝福的景象。
這是沈玉溪對羅哉民的期許,不過從現在的情況看來,少年的成長遠比她所想象還要更加迅速。
她開始漸漸為少年在鏡頭裡不經意間流露的鏡頭表現力所折服,然而也就是在過程中原本還在不停拍照的沈玉溪,突然因為鏡頭裡的畫麵而產生了停滯。
她略帶遲疑的從鏡頭好麵抬起頭。
"羅哉民他……剛剛是不是察覺到了自己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