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作假(1 / 1)

義忠親王的轎子是在林府停過三日後才去的。離去時,林懷瑾隨父親林如海多送了一程。

兩人送行時,林黛玉在府裡等了好一段時間。見兩人回來,她先是向父親請過安,隨即就拉著林懷瑾走小路問:“你和父親同親王講了什麼?”

林懷瑾逗她道:“你怎麼不去問父親,倒來向我打聽消息了?”

林黛玉瞪道:“你少貧嘴,你還記得你先前答應過我什麼嗎?”

他的妹妹著實靈秀,竟是連說人都彆有風采。林懷瑾想著,笑答道:“這次是真沒說什麼。老親王下江南名義上是來玩的。隻是順巧路過林府,才會來拜訪一番。正因如此,老親王一路上都隻是在問江南有何好玩的地方。”

“那有何好玩的地方?”林黛玉好奇。

“這個嘛……”林懷瑾一一對著林黛玉複述了。

他們繞過林府後院的翠竹林,從小徑回到平日長待的書房裡。直到坐上椅子時,林黛玉還亮晶晶地聽著林懷瑾講外麵的那些奇事,直到兩個人話題說到京城時,林黛玉忽然有點好奇一件事情。

“你對京城有印象嗎?”

“沒有。”林懷瑾果斷答,“離開京中時,我才兩歲多。若我那時候就有什麼記憶,真該是神仙下凡了。”

“哦……”林黛玉有點失望。

他們兄妹是不乏從各種人口中聽說過京城的。不說旁人,單道是榮國府的那位史老太君就曾多次提到要林黛玉和林懷瑾一起來京中。隻是賈敏念在兩個孩子尚且年幼,一直沒有答應罷了。

林黛玉問:“你日後有什麼打算?”

林懷瑾道:“應該是沒有的。且先陪妹妹消遣著吧。”

聞言,林黛玉打量了林懷瑾一番,看著林懷瑾笑麵如花,一時竟分不清楚對方的心思是真是假。

而這麼消遣竟是過了一年。

這一年裡,賈雨村連著將四書同著大小禮記對林氏兄妹講過。而東安郡王府中來的兩位嬤嬤則被指為了林黛玉和林懷瑾的貼身婆子。

林懷瑾倒是還好,他天然就習慣那套宮中的規矩,對嬤嬤權當多一個服侍的人罷了。但作為女子,林黛玉在同林懷瑾共上課堂的同時,卻還要兼讀一本女四書,算得下來,課業倒是比林懷瑾還重一籌。

對此,林懷瑾私下問過林黛玉是否要減減分量,但對方隻道並沒有他想的那麼麻煩,笑著說,她抽空讀一點彆的東西,倒好讓林懷瑾對齊她的進度。

林懷瑾方才想起來,他的妹妹才是他們兩人間更聰慧過人的那個。

他眨眼問:“女四書有什麼好玩的嗎?”

林黛玉道:“好玩的沒見到。倒是有些故事怪嚇人的。”

林懷瑾好奇:“你給我講講?”

林黛玉一一道了。他看著林懷瑾若有所思,慢吞吞地說:“倒是和所謂的君臣之道有類似之處。”

林黛玉好奇:“細來講講?你這說法倒是有趣。”

“你且看,所謂女戒有講: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這不正似著君無多臣,臣無二主?而凡倫理之流左不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講這女四書通篇的男女換做君臣,就能察覺到,自古朝臣總是一方麵跪著自己渴望的權勢,一方麵又心裡不大平衡,總想著去哪裡當彆人的野爹討要回來。”

林懷瑾柔聲道:“就如自古以來思婦詩皆是男人所做,向上頌媚,足見女人竟是一種處境。示弱固然是手段。但誰真聽這個,就怕不是傻了。”

林黛玉道:“你倒是生來就有反骨。也不怕隔牆有耳。”

林懷瑾笑說:“怕是肯定怕的。不過妹妹這話倒真會誇,我權當獎勵聽了。”

林黛玉拿折扇輕打了一下林懷瑾,又實在沒忍住自己笑了。

林府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兩人同居後院,隻隔著一道牆的距離,莫說兩人一有閒心就往彼此身邊去靠,就是早上同賈敏問安時,都免不了同路而行,正是一個抬頭不見低頭見。

林懷瑾在這種場合總是柔聲細語地笑著。林黛玉也曾問過他你這麼笑著不累嗎?林懷瑾的回答總是迷茫地看著妹妹,疑惑為什麼會累。

兩個人大眼瞪小眼,瞪到最後,旁人隻道這對兄妹感情好得實在是不得了——這話到也沒什麼錯。

有林黛玉陪著,林懷瑾讀書的進度明顯快了不少。等到了將經典都念過一輪後,賈雨村叫過林懷瑾,對他道:“你既已經讀過經典,那我便慢慢開始教你治文章了,你可知治文章的第一步是做什麼?”

林懷瑾沉思。他琢磨了一會,在賈雨村的目光下慢吞吞地道:“該寫什麼?”

“倒也沒錯。”賈雨村摸著胡子說,“凡是做文章的第一步,必然都是先學著解題。”

說罷,賈雨村便和林懷瑾講,他所說的出題難究竟難在哪裡:“科舉的第一題必起一道對四書五經的八股時文。但本朝例製沿襲前朝,故這套題目自從前朝就開始用過,至如今已經用過三百餘年。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林懷瑾回答:“學生愚見,常言道,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就算是再大的寶藏也經不起累年的探訪,三百多年的時間足夠各地的考官將整套經書翻過幾遍,餘下大抵留給後代考官的出題空間也不多了。”

賈雨村讚歎道:“正是如此。而且還有一點,考官出題目不僅要有意與前幾次科舉的考題錯開,同時也要防止被考生摸出套路。故本朝近幾十年來,各地的考官都專門挑一些毫無意義的語氣詞感歎詞出題,或者乾脆前後句各取半截拚一起。美其名曰考察學生對經典的熟練程度。”

賈雨村說罷,連舉了幾個例子。

“我問你,我考院試那一年,紹興有一道題,考官給的題言是“及其廣大草”,就這五個字,你會想到何文?”

…文?四書五經裡有這段話嗎?這五個字連一句完整的話都不算。

林懷瑾愣了。他翻了翻腦海裡背過的經典,下意識看向旁邊的林黛玉,看見對方也緊鎖起眉頭,瞬間稍鬆了口氣,先前幾分不自信的疑惑感消了大半。

但自信歸自信,賈雨村既然這麼說了,林懷瑾還是不得不再多想想。他想了有一小會,勉強有點頭緒時,他聽見賈雨村問:“林姑娘有想法嗎?”

林懷瑾轉過頭看見林黛玉摩挲著合攏的書頁,沉吟道:“《中庸》有言: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學生拙能,所能想到四書五經中與題眼有關的,大抵隻有這句了。”

賈雨村露出微笑。

他解道:“正是如此。這種題名喚截搭題,顧名思義,所給的題眼往往多是從經典中抽取兩句話,取其上句末與下句首並合而成。考官也知道其幾不成句亦不成文,但就是要你談談這截出來的幾個字有何微言大義。”

在解答之後,賈雨村又舉了若乾實例,如‘君夫人陽貨欲’,‘夏曰賢賢’,‘哀而不傷哀’等等諸類。一時倒是讓林家兄妹感慨,他們兩個的書確實還沒有背到火候。

末了,賈雨村總結道:“這隻是題中之一,此外還有取意題,連章題等等。所謂大考難,難在取考官之意,而小考難,就是難在去分析這些刁鑽的題眼了。隻要把題眼分析清楚,你再套著聖人和大儒給的注釋,隻要題意不偏,大抵都是能過的。”

林懷瑾聽著一陣感歎:“這種題還能有題意?”

“題意就是出題官要你答什麼,你就答什麼。”賈雨村細細分辨道,“固然出題官各有所喜好,但正因如此,此事乃是有方向的——我再問你,京中上一屆鄉試的考題是“曰谘爾舜天”,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寫?”

這個題眼倒是不難破。論語堯曰篇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林黛玉想著,她往林懷瑾那邊瞥了一眼,想著對方大概兩三言就能道出其中的關鍵。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在聽到這句話後,林懷瑾一時沉默。他的臉色不太好,在林黛玉望過來時下意識躲開了她的目光,抿了抿唇。

林黛玉愣了一下。那一瞬間,她其實意識到了這是為什麼。

但賈雨村不知道,他略帶督促地叫了一聲林懷瑾的名字,聽見他說:“我……這道題,出自堯曰。谘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林懷瑾停頓,他最後那四個字的聲音不太自然。林黛玉見他眼色晦暗,便在賈雨村前麵搶了答道:“舜及堯位,乃以德為。今年是承平四年,上一任科舉考試乃是新帝登基後的第一次鄉試,固然是要讚頌聖上賢德,理居此位的。”

賈雨村讚道:“是如此。”

他繼續講:“自聖上即位以來,各地試題翻來覆去,左不過皆圍繞幾個題眼來做。其中最要緊的,也最入考官眼中的頌詞一是民富國安,四海承平,頌擁我朝當今一派盛世之象。二是聖朝新政,聖上賢明忠孝,法當得位。隻要考生的卷子沒有大錯,往這兩個方向靠總是分不低的。”

賈雨村說著,便打開書,又引了若乾頌讚堯舜禹三朝禪讓同社稷仁安的經典和引注。

雖然主要並不同她去講,但林黛玉還是點著頭認真聽取賈雨村的話。隻是相比較往昔的全神貫注,這堂課上她多了時不時就瞥向一邊林懷瑾的目光。而對方在前一道題的短暫緘默後,很快就恢複了原本的平靜,從表麵上看不出心思。

這種男人最是心懷鬼胎,令人無可奈何。

下課後,賈雨村一走,林黛玉就胡亂攆了下人去廚房拿過點心,等房間裡隻剩她同林懷瑾兩人後,直白道:“你沒事吧?”

林懷瑾愣了一下。隨即作迷茫狀:“什麼事?誰和你說我有事的?”

林黛玉並不吭聲,她現在完全學會了就盯著林懷瑾看,望著他那雙眼睛,直到對方卸下來臉上那層笑魘,瀉出其中幾分冷意。

他才會同林黛玉輕聲說:“妹妹,我真的沒事。盛世,明德。人總不過都是這樣,越是沒有什麼,就越是強調什麼。這不少見,我也從來不為此惆悵。”

林懷瑾停頓,他凝望著林黛玉,試圖從柔美的臉頰從扯出一勾笑,卻隻是略顯陰冷可怖地道:“隻是妹妹,我總是不例外的。我也是會嫉妒人的。”

“嫉妒?我看你那幾瞬表情說是想殺人都不為過。”林黛玉直言,卻又歎惋,“哥哥,你真真是天下最同我不像兄妹的人。”

林懷瑾說:“我也覺得。”他抿了抿唇,眨眼後,卻又是抬眼燦爛地笑道,“但我真喜歡妹妹這一捧冰雪通透的七竅玲瓏心。這話既無遮攔,也絕不作假。”

場麵一時安靜。林黛玉望著林懷瑾,她想說什麼,又不知道該作何言論,隻是剛開口,就突然聽見院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

還沒等反應,就看見本應該端著盤點心過來的王嬤嬤在門外急道:“大公子,大姑娘——夫人,夫人突然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