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1 / 1)

不管是哪朝百姓,讀過書的都是少數,因此他們並不清楚曆史。

更何況各朝的皇帝都不願意見到農民起義,自然不會傳播那些起義軍的故事,哪怕有,也多是在貶低。

他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也能反抗,而不是一直那般逆來順受。

如果有一日他們的田地也被那些當官的占去,他們也要向天幕上的那些人一般,反了那狗日的朝廷。

……

天幕下的人還在激動中,天幕的音樂卻在此時舒緩了起來。

【時間來到近現代,隨著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發展,依舊保留著封建帝製的華夏逐漸落後西方國家,並在列強的炮火中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與此同時農業也如同其他行業那般落後於資本主義國家,直到新中國成立。】

【工業革命後西方農業由依靠傳統經驗變為依靠科學,他們對作物所需營養物質進行研究,發現植物需要無機養分和氮素,於是發明了化肥;他們發明諸如收割機、播種機等大型農業機械,實現了農業高度機械化,大大降低了所需人力;他們培育出了好吃又高產的優質種子,牢牢的控製著優質種子的研發、銷售。】

【建國初我們的化肥生產量隻有3000噸,長期需要從國外進口卻依舊不夠用,70年代時,我國花費了43億美金引進化肥生產線,1998年化肥產量已達2956萬噸,占全球產量的19%,世界第一,而如今我們的化肥產量已經達到全世界的30%以上,農民再也不用擔心無化肥可用。】

【建國初期我國就咬緊牙關進口了2.8萬台拖拉機,將興建第一個拖拉機製造廠列入了156個重點工程項目,1958年7月20日,在上萬建設者的努力和智慧下新中國第一輛拖拉機功下線。而如今我們全國農業機械化率已經超過73%,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時至今日西方大糧商依舊牢牢把控著優質種子的銷售,我國不得不購買大量洋種子。然而在老一輩農學家的堅持下,我們的主糧依舊堅守陣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1964年他開始雜交水稻研究,先後發明“三係法”秈型雜交水稻技術,又獨創了“兩係法”雜交水稻技術,後又征戰超級雜交稻,去世前還在進行著耐鹽堿水稻的研究。】

【傳統水稻畝產大約為500-600斤左右,如今雜交水稻試驗田雙季畝產已經達到了三千斤。當然很多人會說這隻是實驗數據,但放眼全國,雜交水稻的推廣也帶來了至少20%的增產,可以說是多養活了數千萬人。】

【2021年,袁隆平老先生在長沙逝世,無數人自發走上街頭送彆袁老遺體,為其送花。】

【如今我國糧食年產量已經近七萬萬噸,全國已經於2020年脫貧,雖然不能說每個人都能過上有車有房的中產生活,但基本保證大家都能吃飽穿暖。考慮到我國的十三億人口,這不得不說是一次壯舉。】

化肥生產、雜交水稻的原理實在是有些複雜,因此up主太太並沒有仔細講解,但卻很是細心在視頻畫麵中放了相對應完善的講解。

當然對於大多數隻是隨意刷刷視頻的網友們來講,他們並不會在意這些,然而諸朝眾人卻恨不得把天幕上每一句話每一個畫麵都記下來,哪怕他們根本看不懂。

秦,短暫的跟扶蘇討論後嬴政便重新將注意力投入到了天幕,畢竟農民起義之事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

更何況依照天幕所言黔首們是因為沒有活路才會造反,如果大秦能夠解決大部分黔首的吃飯問題,想來便能大大延緩他們造反。

然而此刻的嬴政卻是再次恍惚了,單純的養活十三億人和讓十三億人吃飽穿暖這可以說是兩個概念,而這也側麵展現了後世的糧食產量之多。

他看著十數個刀筆吏們正各自分工記下視天幕上的內容,大腦也在飛速運轉。

他很想弄清視頻裡的內容用到大秦的農田,但一向自詡聰明絕頂的他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完全摸不著頭腦。

氮是什麼?三係選種法是什麼?授粉又是什麼?

至於天幕上那些能自動播種、收割莊稼的機械,他已經暫時不抱希望了,他大秦距離那些差得太遠了,沒看那所謂的新中國都花了那麼多人力物力才生產出一台那什麼拖拉機?

嬴政重重地歎了口氣,然後望向台下的農學弟子們,“誰能研究出來這雜家水稻,朕重重有賞,若是研究不出來,你們也不用再鹹陽待著了。”

農學弟子們忙低頭稱是,心中卻慌張不已。

其實不用始皇命令,他們比誰都想研究出來,可他們也沒多聽懂多少啊!

唐,李世民一邊心中激動不已,一邊滿頭霧水。

他知道了後世有許多增產手段,能讓糧食產量多養活幾倍人,但同時他也不得不承認字他都認識,但合在一起便聽不懂了。

不過他沒有嬴政那般心急,隻先讓司農記下這些種植之法慢慢研究。

隨後,他想起了天幕中唯一介紹的人物袁老先生。

“沒想到這後世竟然有專門研究農學的人,還這麼受到百姓的愛戴。不過也對,百姓雖不懂那些大道理但卻心中有數是誰讓他們吃飽了飯,這樣的人物哪怕是在我們大唐也是要被立生祠的。我大唐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百姓們如今也很是不容易,朕真是希望能向這後世官府一樣,讓百姓們都吃飽。”

天生杠精的魏征難得地第一時間表示了讚同,“臣以為極是,所以陛下更是要以身作則,將心思用在政事上,切莫沉迷遊獵。”

李世民:……又被這田舍翁抓住機會教育自己了!

李世民很想忍下去,畢竟他根本說不過魏征,然而他世家子出生,除了爭皇位時親爹打壓時憋屈了些,還沒受過這樣的氣。

於是他忍了又忍最終還是沒忍下去,他眼珠子一轉,計上心頭。

“魏卿,你說得極是,朕受教了。隻是朕對這農事並不甚了解,這朝中大臣更是甚少有精通農事的人,農事是朝廷的頭等大事,全權交給司農處理怕是級彆還不夠,朕思來想去隻有魏卿你從前做過農活,這樣吧,你和司農一起負責研究這糧食增產之法。”

李世民是真心相信魏征的能力能將這件事辦好,但同時也在打趣他的出身,要知道魏征早年出身貧寒,甚至還曾出家當過道士。

然而魏征卻是臉色一點沒變,仿佛未曾察覺到李世民的意圖一般,俯身作揖,“陛下聖明,臣正有此意想向陛下請旨。”

李世民試圖從魏征臉上看見一絲窘迫證明他在強裝淡定,然而看了半天也沒發現一絲不妥。

最終他隻能憋悶地擺擺手道,“愛卿這般有信心朕就放心了。”

明洪武,朱元璋腦海中全是天幕上那片金燦燦的糧食。

若是他大明也能有這技術,想來就再也不會發生當初他家一家幾口全都餓死隻剩他一人的事,他大明說不準還能續上幾百年的國祚!

隻是這件事茲事體大,不能完全交給底下臣子去辦,得找個信得過的人一起去辦差。

朱元璋想了想望向了自家老五,“老五,既然你一天天地就愛擺弄你那些花草,那就由你去負責去研究化肥以及那雜交水稻的培育。”

正在極力降低存在感扮演小透明的朱橚,他爹怎麼突然間想到自己怎麼還有他的事?!

不過想想天幕上那些綠油油的水稻,他好像也沒有那麼排斥,反正比起無趣的朝堂,他更加樂意待在田野。

而且天幕裡那個姓袁的老人竟然那般受愛戴,若是他能做到的話,百姓會不會也那麼感激自己?想想還真是有些熱血沸騰呢!

況且他爹這種人也是無法違背的,隻能笑嘻嘻道,“爹,您放心!我肯定儘力!”

……

天幕下諸朝眾人都為探聽到一點後世糧食增產之法而歡欣鼓舞,甚至不少帝王自信的認為隻要自己隻要能研究出這增產之法,他的王朝就能多存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然而這時原本眾人以為已經安靜下來的天幕卻是再次出聲。

【除了農業科技的提高外,新中國成立後便開啟了三年的土地改革,地主階級的土地被沒收,轉而分配給了無地少地的農民,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製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製。十八年前,在華夏實行了兩千年的年農業稅徹底被廢除,華夏農民農民終於翻身做了自己的主人,再不用受到壓迫。甚至有些地方政府,為了鼓勵農民種地,還會進行農業補貼。】

這一段話讓剛平靜不久的諸朝再次炸開了鍋,未來竟然不用再交農業稅了?那他們的官府和皇帝又該靠什麼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