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1 / 1)

【華夏的曆朝曆代都由最底層的廣大農民供養著,敲骨吸髓。】

【夏朝便已經有了“貢賦”製度,而後曆代統治者都對賦稅進行了或多或少的改革,諸如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但哪怕統治者目的是讓有地、有錢的地主階級多納稅,最終都由於吏治腐敗,負擔最終轉嫁到農民頭上。即使是所謂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也隻是短暫的輕徭薄賦,改革到了後期農民的負擔往往越減越重。】

【除了農業稅外,還有數不清的苛政、徭役、兵役,甚至到了王朝後期,土地兼並嚴重,上層人們連老百姓手中為數不多的土地都要奪取,直至農民們再也活不下去,於是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開始。】

【秦末,農民並沒能等到天下一統後的太平日子,依舊是無休止的徭役、沉重的賦稅以及嚴酷的刑罰,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喊出了震撼千年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秦王朝敲響了第一聲喪鐘。】

【唐末,進士落榜的黃巢發動農民起義,戰火燃遍半個唐朝江山,軍隊攻進長安後,黃巢並對唐朝的宗室和百官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戮,其中包括了許多門閥士族的成員,而這也直接促進了東漢以來門閥士族的瓦解。】

【明末,由於朝廷的腐敗和沉重的賦稅,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終推翻了明朝?。】

【雖然每一個王朝都免不了再經曆一次曆史的循環,但是農民們的反抗卻仿佛是封建統治者頭上的一把達魔斯之劍,告訴著他們蚍蜉也能撼樹,不敢肆意虐民。】

最後一段話出來之時,天幕下諸朝眾人都是臉色一變,特彆是各個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們更是麵色黑沉如同鍋底。

秦,嬴政直接將手中的酒杯摔了出去,這些黔首怎麼敢造反?!

天下哪個國家的人不需要服兵役、徭役?那其餘六國的人從前就過得好了嗎?

至少在他大秦不管什麼出身,隻要能立下軍功便能晉升!

隻是他心底有一個聲音告訴他,若是真如他所想,大秦也不會二世而亡。況且隨著天一統,大秦軍功晉升的途徑早就大大減少了。

嬴政緩緩回過神,望向被喚上殿來陪著自己看天幕的大兒子扶蘇。

他猜測了許久秦二世究竟是他的哪個兒子,最終還是排除了扶蘇。

扶蘇的性子他很清楚,愛與那些酸腐儒家們混在一起,一向反對他頒布的政策,直言太過嚴苛。

可是他怎麼不想想,現在六國遺族野心勃勃想要複國,自己手段不那麼強硬怎麼能陣得住那些人?

隻是按照這天幕所言,雖然他一時能壓住這六國遺民和民間百姓,可卻壓不了一世。

此時的扶蘇也感受到了自己父皇望向自己的目光呢,他一直知道父親對自己是不滿意的,認為自己太過仁弱。

可是經過了幾百年的戰亂,天下百姓太苦了,他才主張大秦應該休養生息,然而父皇卻總是說他太過天真,讓他不要再跟那些儒學人士瞎混。

先前他也從天幕中看見了那秦二世的昏庸行徑,相較於嬴政的懷疑,他心中十分確定自己不可能是天幕中秦二世的那個暴君。

他並不在意王位,但卻也難掩失落,父皇終究是對他徹底失望了所以最後沒有傳位於他。

扶蘇知道想要讓父皇對自己滿意此時最好閉上嘴,然而想到天幕所言他卻再也克製不住,他成不了秦二世救不了大秦,現在能多勸解父皇也是好的。

想到這,他緊了緊手當即上前道,“父皇,天幕說了這黔首逼得太狠了隻會讓他們造反威脅大秦社稷,與其等到那一天,不如從現在開始休養生息。”

這話一出,迎接他的便是嬴政越發銳利的目光,扶蘇心頭一怔,父皇他生氣了嗎?

這時,他的頭頂傳來男人的一聲冷哼,“果然,你會抓住所有的機會向朕進諫。”

扶蘇聽著嬴政的話,有一種果然如此之感。

始皇的威壓實在是太大,哪怕是生為兒子的扶蘇也很是喘不過氣來。

半晌後他才鼓起勇氣又道,“父皇,我知道你不高興,可是如果大秦不改變的話,那隻會落入天幕中所言的結果,我不得不說。”

鼓起勇氣說完心中所想,扶蘇便低下頭,心中忐忑不已。

而這時,他卻聽見頭上的男人發出了一聲輕笑,“不過,你能這個關頭進諫倒也還是有幾分血性。這樣吧,天幕這消息一出,民間的黔首以及六國的遺族肯定會不太平,你去負責吧,若是你能證明懷柔的手段也能安撫他們,朕之後可以考慮你的建議。”

扶蘇聞言瞬間抬起頭,臉上是克製不住的欣喜,父皇這是采納他的建議了?

他沒有多猶豫,點頭道,“兒臣一定不負父皇所托。”

嬴政看著這樣的扶蘇,心情卻忽然間好了一些,扶蘇比他以為的還是要有勇氣些。

大秦或許的確該有所改變了。

明洪武初,朱元璋也久久不能言語。

他本就是農民出身,當初也是因為那一口吃的去投奔了起義軍。

登機之後,他雖然對官員嚴苛,但卻自信對百姓很是照顧,然而大明終究也如同那暴元那般將農民逼成了那樣。

他覺得自己合該是討厭那叫李自成的人毀了他大明的江山,然而他卻討厭不起來。

那李自成大概也如同當初的自己一般是被逼極了,不然誰會去做那把腦袋彆在褲腰帶上的事?

朱元璋滿眼緋紅,重重地歎了口氣,“後人無能啊!”

一旁的馬皇後此時也不由流出淚來,她從前雖然家境比朱元璋好些,但也過過苦日子,見識過許多民間疾苦。

但她一向比丈夫還要理智,很快從悲傷的情緒中脫離出來,“重八,未來之事不是還沒發生嗎?一切都還來得急,更何況這天幕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轉機。我們現在教育好後人,讓他們切莫魚肉百姓。”

朱元璋被妻子一提醒,瞬間清醒了過來,“妹子你說得對,剛才是我想岔了!”

說完他便看向已經被緊急召上殿來的幾個嫡子們,目光銳利,“聽見你們娘說的話,以後要是被咱發現欺壓百姓,咱饒不了你們。”

隨即他又搓著手道,“口說無憑,咱還是得定出個章程來,來人,傳筆墨!”

一旁的朱標、朱棣等人一陣惡寒,完蛋了,他爹又要一條一條定規矩了!他可是連後幾十代子孫起什麼名都要管的人!

而這段話,對天幕下的諸朝的老百姓們則更為震撼。

原來他們還能反抗那些官老爺,能讓這歌世界換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