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1 / 1)

劉宏拿著樂安郡那邊呈遞上來的《陳情表》,在閱讀的過程中表情十分多變。

瞧瞧對方寫的是什麼。

開頭說自己這個人命數難言,尚在母親腹中之時祖母就去了,出生後沒有見過母親就隨著父親上山守孝,每當問及母親,父親皆是泣涕漣漣、難以自持。

夫妻感情好嘛,看起來沒啥毛病。

雖然這實際上是壓根沒有的事情,但誰讓死人沒有話語權呢,陸離自己也不知道親娘到底是死是活,隻能這樣讓人充滿想象的寫了,萬一有一天親娘出現了,那就是親爹誤導自己唄,他們長輩之間的恩怨,我一個啥也不知道的小輩真的無能為力啊。

而陸離都不知道,劉宏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他的目光迅速被對方後麵的句子吸引。

意思翻譯一下就是:我雖然沒有母親,但我父親又當爹又當娘。

我父親是四世九卿樂安陸氏的嫡長子,但在上山守孝的過程中,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的,照顧我這個兒子更是事事親為,洗衣做飯、穿針引線、學問教導、無所不包。

一開始看對方要說爹,劉宏還不以為然,畢竟人生在世,誰還沒個爹呢。

但是真的將這幾句看下來,劉宏表示自己實在冒昧了,這樣的爹自己確實沒見過。

彆說見了,想都沒有想過會有這樣的父親,所以陸離能夠將這種讓人難以想象的事情寫出來,這事八成是真的吧。

劉宏被男媽媽震驚到了:不確定,再看看。

但陸離接下裡沒有繼續寫他如父如母的老父親,改寫他為國捐軀的祖父與叔叔們了。

祖父憐愛,月月遣人,時有來信,叔父雖小,事事不忘,總結一下就是身雖遠,心若一處。

反正能反駁陸離的人都死乾淨了,真有人較真說自己認識的他們不是這樣的,那親人之間的相處和與你相處能是一樣的,真是一點親情都不懂。

說完了自己不幸又幸運的家庭情況,陸離接著就開始“噶人”了。

如父如母的父親突感惡疾離世,我整個人渾渾噩噩之下,竟不知大亂將至。黃巾亂起之時,依舊與家人相隔,不知道他們已經遭厄,為孫為侄實在是太不稱職了。

多虧了陛下英明神武,選賢與能,朝中眾人也是精誠團結,方有皇甫將軍殺破黃巾,國仇家恨一朝儘報。

陸離寫的如此情真意切,讓英明神武,選賢與能的劉宏表示非常滿意。

而且陸離這還沒有誇完呢,人家還說朝廷不曾忘記我們,陛下待我們簡直讓人無話可說,對我這樣的布衣白身奪情予職,全都是因為愛臣之心惠及其子孫。

對此,陸離表示我原本是想要辭而不受的,畢竟我要守孝啊,這樣一想,忠孝之間竟然難以兩全,令人不由潸然淚下,深感有負皇恩。可麵對祖父的牌位,我又不由想起了對方在世時教導我的東西。

若祖父在,到底是更期待我隻為他守孝,還是接過他拚死也要捍衛的職責為國儘忠呢?

這樣一想,我好像突然就得到答案了,當讓祖父九泉之下安心方為至孝。

這一段是陸離總結黃巾之亂全家都死了,自己在接受職位過程中的心路曆程。

接著就開始逐漸引入真正的目的了,我們大漢自來是以孝治天下的,對待各種老臣各種優待,對待忠烈後嗣也極為照顧,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為了祖父、為了陛下,我上任以來是戰戰兢兢,生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讓祖父九泉之下蒙羞,也讓陛下失望。

但我也實在是學識淺薄,全靠各位同僚下屬幫扶才有一二成績。每每想到這裡,都要愧疚於我對陛下您的辜負,萬萬不敢有更高的期盼。

我今年才二十來歲,能有如今的官職都是家族餘韻、陛下厚愛,但我怎麼能夠憑借此看不清楚自己呢。

這天下的人才是如此的多,人人都想要為陛下您效力啊!

這樣淺薄的我如何能夠厚顏去靠著陛下對忠臣的惠及占據位置,使得陛下錯失更好的人才。祖父如果知道了這樣的事情,定然是要訓斥我的。

況且現在樂安郡還有各種各樣的麻煩啊,我們樂安陸氏自祖先起就受到這片土地的哺育,又在曆任陛下的信任下紮根於此,實在難以在這個艱難的時刻離開。

我懷著真誠的心情上奏,還望陛下可以去得到更好人才的幫助,而我也能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業,成就這番忠孝兩全。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1】

劉宏看到最後一句忍不住笑了,感覺就像是看到年輕的臣子直抒胸臆半天,最後終於撿起點圓滑來。

對比之下顯得前麵的內容更加真誠不說,還彆有一番可愛之處。

全文屬於要孝道有孝道,要忠誠有忠誠,上司下屬都兼顧到了,還順帶自謙並大力讚揚了一番中央君臣、在野賢能,卻半分媚俗也無。

感情與文采兼顧,字體也是彆具一格,劉宏來回看了好幾遍,越看越滿意,如果不是寫來拒絕自己的就更好了。

他對陸離自然是有印象的,印象還不少。

陸離——全家死的就剩他一個倒黴蛋,也或許是幸運兒,畢竟全家都死了,就他還活著。

靠著很難評價的運氣,陸離在他這裡獲得了第一個印象。

接著自然就是表彰地方忠烈時的奪情予職,他這個天子倒也沒那麼容易忘事。

這算是第二重印象——忠烈遺孤,朝廷表彰的典型代表。

宣讀詔書回來的使者,通過對陸離的表現以及對方出色外貌的描述,幫助陸離在他這裡留下了第三重印象——長得好看。

通過上計考核結果,對方任職時間雖短,卻也通過實際表現在他這裡留下了第四重印象——不是無能之人。

而此刻這份《陳情表》,則是留下了第五重——有才華。

至於孝順,僅這份《陳情表》看起來倒是很孝順,但真孝順假孝順誰能說得清楚呢,大漢雖然以孝治國,但他這個皇帝卻是有些不相信這個的。

彆管孝順是真是假,這份《陳情表》倒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點,就像裡麵說的那樣,大漢從來以孝治天下,你看,這不就又有了一個孝順界的代表人物了,還不趕緊宣傳一下。

朝廷風氣下出了有名的孝順人,這也算是皇帝文治方麵的一種功績。

在帝國主人的示意下,這份《陳情表》迅速蔓延開來,“洛陽紙貴”頗有點提前百年出現的架勢。

陸離知道這件事情後有點意料之中,又有億點點難以抑製的尷尬。

感覺就像是寫了一篇作文後,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讀出來。

皇帝無疑比老師權力大,他是直接散播給整個國家看了。

尷尬過後,陸離很快就釋然了,他這次算是超超超常發揮了,沒什麼見不得人的。

往好處想,說不定還能在某些大佬那裡留下點好印象,甚至青史留名進度+1.

甚至再使勁往好處想一下,陸離覺得自己以後說不定能夠靠著這篇《陳情表》,成為讓學子們全文背誦天團中的一員。

不說遙遠的後世,就說現在。

文章被傳播出去之後,不少人讀完陸離這篇文章,當場就開始飆淚,彆管人家真心假意,在以孝治國的朝代,你不為這樣的孝子忠臣感動,那未免也太不政/治/正/確了。

生活在天子腳下的人可不會這麼愚蠢,哪怕是政/治作秀,哪怕哭不出來,你也至少感歎一句吧。

這要是都不會,那這人的未來真的有點沒眼看。

而拋開現象看本質,陸離的目的達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