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繁榮(1 / 1)

盛唐一隻統 晴空之下 3829 字 2個月前

海州城裡的軒福樓生意火爆,豐嶽縣的小吃攤子也不逞多讓,在官河碼頭引領起一陣賣吃食的旋風。

原本豐嶽縣隻是官河上一個不怎麼起眼的碼頭,往來南北的貨船很少在此停泊,因為豐嶽縣距離海州城太近,縣內也沒什麼值得采買的貨物,完全不值得耗費時間和人力靠岸。

但最近就不同了,有一群鼻子靈的商人中忽然發現,海州旁邊那個叫豐嶽的地方,那邊不但要建一座官家的醬園子,還出產一種用菽榨的油哦!

“嗯,說鼻子靈,那真就是字麵上的意思,這群商人是聞著味兒來的。”

主簿丘質跟748吐槽。

此刻他們正在位於縣城的丘家,薛大壯答應幫丘主薄改造火炕,但丘家可是豐嶽縣的地方豪強,家裡的祖宅不但麵積大,結構還比較複雜,大壯有點不敢伸手,便召喚導師748上陣。

丘主簿可不知道他麵前的“薛三郎”已經換了人,自己說著說著還笑出了聲兒。

“碼頭那邊不是有個集市嘛,你們村好多人拉了豆油在那邊賣炸物,那味兒飄得滿河麵都是。他們做這生意都快兩個多月了,縣裡的人早就習慣。倒是那些路過的船商,一個個跟沒見過市麵似的,見他們這樣用油都覺得稀奇,有好事兒的就問岸邊的纖夫,他們怎麼敢這麼吃油。”

炸物是高熱量的食品,能夠快速飽腹並提供充足的能量,是以物美價廉的各種炸邊角料十分受勞力們的歡迎。

每天清晨,橋東村的幾戶村民就挑著食材和油鍋來縣裡擺攤。油鍋一字排開支在靠近碼頭的道邊,熱氣翻滾著油香蒸騰而上,離老遠都能聞到那誘人的味道。

船商們哪見過這場麵,誰家擺攤的小販能這麼豪橫,油跟不要錢一樣往裡倒,還都是榨一些不怎麼起眼的東西,白瞎了這些好油了!

這樣想著,便總有好奇的閒人耐不住性子,靠近了探聽一二,這一探才知道,攤子上用的都是豆油,是用菽榨出來的廉價油。

“菽還能榨油?”

那閒人抓頭。

“菽不是隻能榨出豆乳嗎?哪來的油。”

這其中的原理勞力們也說不清,但有機靈的很快發現了新商機——他們可以根據這些船客的要求買一些炸物回來,賺個跑腿費。

“所以現在碼頭那邊有不少漁戶劃了小船,專門做這些路過船商的生意,碼頭那邊大半夜還有人不肯上岸。”

丘質半是喜悅半是抱怨。

喜的是縣裡多了新的商機,集市那邊的稅費這兩個月十分客官,抱怨的是漁戶們為了搶生意劃著小船四處跑,堵的官河都有點不通暢了。

聞言748想了想。

“那是得管製一下。”

“要是任由這樣野蠻生長,碼頭那邊早晚要鬨出事,那就不好了。”

野蠻生長?

丘質砸吧了一下從748口中聽到的新詞,覺得真是既新鮮又貼切。

可不就是野蠻生長嘛!一有船路過就不管不顧地圍上去,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水匪要打劫呢。

不愧是貴人都看重的薛三郎,話在他嘴裡說出來就是感覺不一樣。聽說他拜了個世外高人做師傅,跟著高人四處雲遊,果然是見過大世麵的。

“對了,聽說你在橋東村建了個大糧倉,又在市麵大量買菽,是不是醬園要開張了?”

這個問題748早有準備,點了點頭。

“正是。如今醬房和暖房都建成了,等秋天泥瓦乾透,我就準備讓醬園開工,畢竟每旬還要向製醢署上交一批醬油呢。”

這兩旬上交的醬油都從748的私人醬園出,原因是今上等不得橋東村醬園開始出產,宮裡現在哪一餐都缺不了這種味料。

但748也不能自己搭錢,他在官辦醬園的經費中劃撥出一筆錢,按照市價的95折購入自家醬園的成品。打折是因為走量的批發價,醬油的品質可是一點都沒降低,甚至比之前他給宋王做飯用的那種速成醬油更具風味。

是的,748的釀造醬缸也出油了,滋味濃鬱鹹鮮,誰吃誰都豎大拇指。

至此,橋東村醬園的基礎產品線已經初具雛形。廉價快速的速成醬油和慢速優質的釀造醬油,分彆滿足普通調味需求和高端風味口感。

在此基礎上,748的下一步計劃是拓展更豐富的產線,比如添加了菌菇的醬油,混入海物的提鮮醬油等等。

不過所有的一切都暫時要為曲轅犁讓路。在夏收後新的播種期,748準備大量推廣曲轅犁和生態養雞,讓雞場的雞鴨提前給村裡的田地們去一去蟲卵,減輕明年蝗災的損失。

畢竟在主線劇情裡,明年豐嶽縣可是要爆發蝗災的,無數人流離失所。

捐糧5萬石不可能救得了所有人,所以還是要提前做準備,哪怕能夠減少一些損失,那也是值得的。

748不能直接把蝗災的消息告訴兆縣令,但他可以利用曲轅犁做一番動作,並且發動自家日漸壯大的雞鴨大軍下地除蟲。

這個計劃還要多多感謝金七娘,她這個雞場管事做的極其出色,不但迅速上手了養雞養鴨的各種要點,而且還無師自通了許多管理技巧,把個雞場經營得井井有條。

如今謝桂香帶女兒們就住在雞場旁邊,雞場的工錢足夠母女三人生活還有所結餘,兩個小姑娘的氣色比來時好看了許多。

謝桂香的夫家劉氏族人來鬨過一次,被橋東村的鄉親們給攆了回去。劉家人不服,又請人寫了狀紙告到縣裡,兆縣令是知道謝桂香母女的事兒的,當堂斥責了劉家人一番,責令他們不得再打擾謝氏母女的生活,不然就歸還謝桂香亡夫的房子和家產。

其實那些族人也不是真心想接這孤兒寡母回去,不過就是看她們現在有了營生,想榨乾謝氏母女最後一滴油水。

現在縣太爺都說再鬨就要還房子,劉家人一下子就慫了,蔫頭耷腦地回了村。

不過也沒完全死心,畢竟兆縣令再做個兩三年肯定是要升官的,換了一個縣太爺說不定就會向著他們。

大唐年間社會風氣開放,寡婦再嫁也不是什麼稀奇事。謝桂香要是走下家,那他們劉家也沒什麼好說的,這不謝寡婦還守著呢嘛,守著就還是他們劉氏的人。劉三瘸沒兒子繼承香火,所以房子和銀錢歸了族裡。如果謝寡婦不再嫁,那等她死了要進劉家的墳塋地,她的財產當然也是劉家的財產,族裡人人有份的。

謝桂香可不知道已經有人在惦記她的身後事,此刻她正和兩個女兒兵分三路,各自驅趕著一群雞鴨,在橋東村的田間地頭吃蟲。

金七娘這幾日就要臨盆,現在雞場的事兒都由謝桂香打理。

好在她兩個閨女也懂事了,不但不用她費心照顧,還能幫她分擔一部分工作,這讓謝桂香覺得輕鬆不少。

雖然累,但她心裡是高興的,趕著雞鴨都哼著小調。

除了夫君活著的那幾年,桂香人生中最輕鬆愜意的日子就是現在了。雞場的活計雖然也不輕鬆,但東家給的工錢也大方,村裡的父老鄉親都很照顧她們孤兒寡母,劉家人上門鬨事還幫她們出頭,桂香一想起這些事兒就渾身是勁兒。

夏收之後東家做了新犁車出來,縣太爺親自來村裡勸農,大家都忙著用新犁翻地。

桂香仔細觀察過新曲犁,果然翻出的壟溝比之前要深上許多,藏在土坷垃下麵的蟲卵也都一並給翻了出來,白白黃黃的看著滲人。

桂香從不知道土下麵藏著這麼多蟲,這比她們之前養的雞蟲也差不多了,把雞放出去一隻隻都吃的肚皮滾圓。

“娘喂,這麼多!”

王二嫂子看得直嘬牙花。

“虧得這次翻得深,不然等月八這些蟲子從土裡出來,都得把地裡的青苗給禍害了!這群天殺的蟲子!”

一邊說,她還一邊感謝桂香,謝她趕著雞鴨過來幫她的田地除蟲。

“我也是按照東家的吩咐乾活。”

桂香十分實在地說道。

“我走這一趟也未必能把地裡的蟲都吃完,東家說要是家裡有餘力,可以往地裡撒點燒石灰,再多曬幾日,能防地裡的蟲,秧苗也不容易生病。”

王二嬸子一聽說是薛三郎說的,想也不想就應下了。

橋東村的村民現在都對薛三郎信服的很,他說什麼大家都聽,覺得他果然是得了世外高人的真傳,做的事兒就沒一樣有毛病的!

而且薛三郎還特彆有心,不管是菽油還是醬園,亦或是火炕,沒一樣忘了橋東村的父老鄉親。

所以這回縣裡推廣曲轅犁,橋東村當仁不讓地做了五架。錢都是大夥兒湊的,托了菽油的福,現在家家日子都寬裕了不少,也能拿出去餘錢來做新犁了。

原本是想著給薛三郎捧捧場,誰曾想這新犁是真的好用,小巧靈活,翻地的速度還快,兩三天就把地給整理完了,就算幾家合用一架,也沒見誰耽誤了農時。

現在薛三郎還讓雞場的雞鴨過來給他們除蟲,這是什麼福報恩星!?她都想給薛三郎立個排位供點瓜果了!

薛三郎,他們橋東村的大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