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工程隊(1 / 1)

盛唐一隻統 晴空之下 3997 字 2個月前

748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培訓班剛開了沒兩天,來學習盤火炕的泥瓦匠們就出現了集體上頭的症狀。

上午練體能,下午學理論,大半夜了村裡還能聽到和泥的聲音。泥瓦匠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時而討論時而這個爭吵,說到激動處,拉高嗓門更是常有的事兒,搞得村裡的狗都因為失眠而熬出了黑眼圈。

“你這個火炕術還得教多久啊?再熬幾天你叔我也扛不住了!你看我現在站這兒都要打擺子了,下田沒一會兒就得睡著,你可快點教會他們吧!”

村正宋大全找748訴苦。

他最倒黴,因為他家就在薛大壯家前麵,天天都能聽到泥瓦匠跑圈時候的號子聲。

這玩意聽一次兩次還挺新鮮,天天聽就有點魔音穿腦了。

更彆說泥瓦匠們比748預想的還要卷,薛大壯給製定的學習計劃是每天5點起床,有泥瓦匠四點就從家裡一路跑來橋東村,天沒亮就開始熟悉草泥的手感。

還有的乾脆就不走了,借住在村裡的親戚家,每天在後山燒磚到半夜。

就……748也沒想到,它竟然在卷這條路上輸了。

也是沒辦法,信息時代隨手一查便能獲取的東西,在此刻的大唐是想都想不出的美夢。

技術和知識,這麼珍貴的東西,平民獲取它們的渠道非常有限,難得有一個不拘條件無償教學的機會,而且還能學到一些從沒聽過的技巧,每一個泥瓦匠都視若珍寶。

他們真是把自己當成了不知疲倦的海綿,抓緊一切機會吸收消化,然後再把自己之前想不明白的地方向薛大壯求教。受他們的影響,薛大壯也開始熬夜加練。連去自動售飯機的次數都減少了,每天泡在係統空間裡查資料,自己還做了一本厚厚的筆記。

就在這樣濃厚的學習氛圍中,第一期火炕培訓班也進入了尾聲。

“也就這一兩天的事。”

748一邊給宋大全道歉一邊說道。

“為了補償大家,如果村裡最近有人想要砌火炕,可以在我這兒報名登記。反正這些徒工出師也是要核驗手藝的,就讓他們免費給大家砌火炕,不收工錢。”

這是薛大壯之前就跟泥瓦匠們說好的,雖然是免費教學,但也要給村裡一點回報,出師的時候技術必須過關,不然不能打著“橋東火炕”的名頭出去招攬生意。

是的,薛大壯還給火炕立了個招牌,凡是從他這裡學走火炕術的泥瓦匠都算“橋東派”,走去哪裡都不能給師門丟臉。

彆說,這招還是挺有效果的,畢竟開元年間的匠人傳承就是這個模式。

有了師承,就像是有了根基一樣,到哪裡腰板都能挺直,給師傅家乾點活簡直天經地義。

於是宋大全宋村正喜滋滋地走了,雖然依舊頂著黑眼圈,可他走路的步子比之前輕快了不少,挨家挨戶去通知這個好消息。

兩三天睡不好覺算什麼啊!?他們村現在可以免費砌火炕了!

雖然材料還是要自己出,可不就是點磚頭草泥的東西,能花幾個錢?!

消息片刻傳遍全村,748的門口很快排起了長隊,大家都想在冬天來臨之前給家裡修一座火炕,也讓家人能夠更舒服地度過寒冬。

接下來的半個月,整個橋東村都在大興土木。

泥瓦匠們在給村民免費砌火炕順便磨煉手藝,縣衙征伐過來的徭役在忙著修建橋東村的醬園。

托醬園的福,村口的土路也被升級成了官道,現在從橋東村可以直達豐嶽縣的碼頭,然後順著官河一路向西直達東都和長安城。

“很好。”

748滿意地點了點頭。

“這下給宋王捎帶點新產品也方便了。”

是的,748現在發現宋王真是個優秀的推廣渠道,什麼東西隻要經過他的嘴巴認證,成為爆款那就是遲早的事,帶貨能力絕對一流。

比如最近易不靜在搞的那個“貴人宴”,一開始食客們都是奔著湯牢丸去的,人手一盤湯牢丸蘸蒜醬。雖然店裡天天人滿為患,但來吃酒席的卻一個沒有,軒福樓一整個檔次降級,從著名酒樓淪為開元年間的快餐店。

雖然快餐店也很賺錢,但易不靜出門沒少遭眼紅的同行奚落。

海味坊的那幾個東家逮著機會就那他做話茬,說他咂了他家祖宗的招牌,軒福樓也彆叫什麼樓了,乾脆改個名叫牢丸食肆算了。

這種聲音,在軒福樓宣布推出貴人宴之後,就消散的連點影子都不見了。

“軒福樓這貴人宴也太難訂了!”

有食客在門口抱怨。

“每天就隻供一桌,人多的席麵還要提前十日,你們怎麼就不能多做一點?”

門口的夥計一臉苦笑。

“我們東家也想啊!隻是這貴人宴上的菜色都麻煩的很,從選料到烹煮,十天已經是最快了。要是趕上材料不全,那做不成也是沒辦法的事兒,多了我們東家也賠不起啊!”

“客官您要是等不及,不如試試我們家的普通席麵,裡麵也有貴人宴的一些菜色,雖然肯定不如正席齊全,但滋味也很是鮮美呢,保證您在彆家吃不到!”

食客也就是這麼一說,也沒有非貴人宴不可的意思,聽了夥計的推薦反而生出了幾分興趣。

“哦?真的有貴人宴上的菜色嗎?”

食客追問道。

“哪幾道是啊?你快跟我說說。”

於是夥計便把易不靜做的最好的幾道菜點了出來,並且一臉坦誠地告知食客,雖然菜做的是一樣的,但是原料肯定有所差彆,給宋王吃的那道可遇不可求。

食客點頭,表示理解。

畢竟宋王可是皇帝的親哥,之前能做皇帝的人,給他吃的東西肯定不能和賣的一樣。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特色鹵味。”

夥計指著門口那口滾著鹵汁的湯鼎。

“喏,那是橋東村的特產,也是獻過貴人的,在我們這裡代賣。鹵味裡麵什麼都有,想吃什就讓小的給您撿出來。咱們的老湯天天滾,保證入味,您嘗嘗啊?”

講真,食客就是被這鹵味的香味吸引來的,看軒福樓門口掛起貴人宴限購的招牌,這才好奇地多問了一嘴。

現在聽說這貴人竟然還有平替版,他頓時就來了興趣。誰不想體驗一下皇族貴胄的生活啊!?而且平替的價格也不算高,就吃一頓也還能承受得起。

沒想到這鹵味也是貴人吃過的,剛才他看這鼎裡翻滾的都是些雞腿鴨掌雞爪子內臟啥的,這都是平民才會吃的食物,宋王殿下那麼高貴的人兒,真願意吃這個?!

“不但吃,殿下還讚了呢。”

夥計說這話的時候一點都不虛,因為薛三郎的確收到了京城那邊的回信,說讓把鹵味方子抄一份送去。

那就是喜歡唄!不喜歡誰要方子啊!宋王殿下也不白要,真金白銀送來不少賞賜,可是把薛三郎給樂壞了。

聽說他用這筆錢在橋東村,建了一座大糧倉。

夥計是不明白鹵味和糧倉之間有什麼關係,但鹵味賣的好是真的,每天都有路過的人挑上一兩塊,裹著油紙帶走。

粗略算下來,他們這些天賣出的雞鴨禽蛋都是個不小的數目。一開始東家還去周圍的村子裡收,但農人養的雞都是下蛋的,根本供不上鹵味的消耗。後來東家又去了一趟橋東村,找上了薛三的養雞場,從他嫂子金七娘手裡直接買肉雞做鹵味。

那天夥計也跟著一起去了,生平第一次看到那麼多雞。

烏泱泱的雞頭攢動,另一個區養了鴨子,但鴨子的數目比雞少了很多,據說是出殼還是有點困難。

雞場的管事是薛三郎的堂嫂金七娘,夥計見到她的時候人已經顯懷了,但精神頭卻非常不錯。

據她說,雞場的公雞和母雞一開始就是分開的,母雞用來下單,公雞劁了吃肉。豐嶽縣有很多炸雞攤子就是從雞場買肉雞,然後再去榨油坊榨油,最後到薛三郎的醬園沽一竹筒醬油,一條龍下來原料都在橋東村裡解決了。

他東家看得歎為觀止,然後馬上跟金七娘提出以後能不能從雞場買雞。

雞場的供貨多穩定啊,而且雞的品種和大小也都有保證,這可比去鄉下挨戶采買方便多了。

金七娘欣然應允,並給東家介紹了謝桂香,金七娘說過段日子她就要臨產,如果要買雞鴨就找謝桂香,她就住在雞場旁邊的房舍裡,挑雞鴨的眼光十分毒辣,她出的貨不會錯。

於是軒福樓終於有了穩定的原料供應。外帶的客人喜歡買雞腿鴨腿,來喝酒的食客則普遍更青睞雞爪鴨掌和內臟。薛三郎這個建議提的是真好,下貨配酒簡直絕配。所以彆看鹵味的價格不高,但其中的利潤十分可觀,這個月掌櫃還給他漲了月錢!

於是夥計推銷起鹵味更起勁了。

食客被說動,點了那幾道夥計推薦的菜,一試之下覺得果然不凡。

不愧是貴人都稱讚的口味,這海物的做法和前街的海味坊迥然不同,爽脆嫩滑還格外鮮美,可比水煮和醬燉的好吃太多。

還有這鹵味,雖然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但吃進嘴巴不但沒有腥膻味,複雜的口感混著餅或者米飯反而滋味十足,隨便撿些回家切了,就是一道美味的葷菜!

啊,普通貨都能做出這樣的味兒,要真是貴人吃的那種極品材料,那還不……

吸溜——

食客感覺自己的口水又要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