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得漂亮!”
李亞峰在看到蘇問這個乾淨利落的揮擊回球之後,毫不猶豫地誇獎了一聲。
對於一個剛剛學網球兩天的小學員來說,麵對一個毫無準備的意外來球,能夠做到不緊張不怯場,同時第一時間抓住對方來球的軌跡,並且抓準最佳擊球點給出了一個準確漂亮的揮擊。
剛剛的這個擊球,光聽擊球聲就知道,球拍擊球時準確地接觸到了球拍的甜區,緊接著蘇問的球拍穩穩地包裹住了來球,在完整流暢的隨揮動作加持下,這顆由張少衍打來的球被蘇問打出了一條非常標準的路徑。
這一個回球,回擊速度快、擊球落點深,除了角度太正之外,無論從任何方麵看都已經是一個很有質量的回擊。
就這還是蘇問在毫無準備的前提下突然接球的結果。
李亞峰在誇完了蘇問的這個回擊之後,抬頭看了眼張少衍:“張哥,怎麼這麼突然?”
雖然隻是一個擊球,但如果不小心把小孩兒嚇著了也是有可能的。
張少衍抬手示意了下,說了句’不好意思’,倒是蘇問握著球拍一雙眼亮晶晶地說:“教練,沒關係,剛剛張教練也提醒過我了!”
李亞峰剛想說’提醒過也不行,你這才上第二節課呢,那麼快的球速你怎麼反應’,結果這句話還沒出口呢,李亞峰忽然反應了過來——蘇問雖然才上第二節網球課,但他之前是正經學過羽毛球的。
雖然總是說羽毛球對網球有技術負遷移,但凡事也不都是絕對的,既然有負遷移,那就有正遷移。
就比如反應速度。
羽毛球與網球相比較,不僅球和球拍都更輕,場地麵積也更小,標準網球場的單人場地長寬在23.77米*8.23米,標準羽毛球單人場地則是13.4米*5.18米,並且與網球職業選手每小時100到250公裡的球速比起來,羽毛球的球速甚至可以達到400公裡/小時……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羽毛球選手要在更小的場地內以更快的反應速度來應對球速更快的來球並及時回擊。
蘇問既然是從羽毛球轉的網球,隻要他之前是正經學過羽毛球的,那他對於快速來球的反應速度就不可能太差。
而至於蘇問是不是正經學過羽毛球?
:)
一個傅東來羽毛球少兒集訓隊出來的優秀畢業生,那能是個混子嗎?
李亞峰在想明白這些之後,默默拍了拍自己的額頭——這樣一想,對蘇問來說,就現階段他們給他拋球的速度……
孩子該不會覺得太慢了吧?
李亞峰:“……”
李亞峰沉默了兩秒,低頭看看蘇問,發現孩子確實一點兒也沒有回不過神的驚嚇,眼裡全都是期待,感覺恨不得再多來幾球。
看著蘇問這個模樣,李亞峰其實也挺想再給他喂幾個球,不過課程畢竟是課程,不可能這麼隨心所欲,蘇問現在基礎步伐都還沒學全呢,更彆提關於球拍角度、反手擊球等等一係列的課程還在後頭等著呢。
就算是蘇問的天賦再好,打好基礎也是重中之重。
正當李亞峰準備接著讓蘇問多體驗鞏固全身發力的感覺時,張少衍也從對麵半場繞到了李亞峰和蘇問的邊上。
張少衍看了眼李亞峰,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怎麼?接著教什麼?還打算保持進度?”
李亞峰剛想點頭,張少衍兩手抱胸笑了下:“阿峰,還記得吧?因材施教。”
李亞峰當然沒忘這一點,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他才特地拆開了蘇問和朱子文兩人的1v2私教課程,隻是他還是覺得,就算是因材施教,也不能遺漏打基礎的重要性。
張少衍看著李亞峰的表情,又看了看邊上一臉好奇的蘇問,好笑道:“沒讓你偃苗助長,但是你也彆一板一眼啊,你不是說蘇問的課你還是特地從1v2的私教課改成1v1的?但你今天打算教什麼呢?感受全身打球的發力感覺?建立正確的正手揮拍動力鏈?中間再穿插一些步伐學習,最後再做一係列的定點擊球訓練或者是開始嘗試隔網擊球訓練?”
李亞峰聽著張少衍的問題,沉默了片刻沒有回答。
事實上,張少衍說得沒錯,他確實是這樣準備的。
昨晚他在蘇問的課程結束之後,興奮了很長時間,但興奮的同時他也開始猶豫應該怎樣麵對蘇問的授課問題。
他谘詢了同屬於網球教練群裡的一些前輩,在麵對有天賦的小學員時應該怎樣安排授課。
得到的回答也都是——一定要打好基礎。
這些網球教練群裡的教練們事實上當然也見過不少天賦出眾的選手,但是學習進度快未必就代表能夠學得紮實。
用他們的話來說,天賦好不如基礎牢——等年紀大了就知道了,你約球友打球,對著那些童子功牢靠的,你是真的很難打得過。
因為這些群裡教練前輩的建議,李亞峰猶豫再三之後,也還是做好了給蘇問打牢基礎的準備。
張少衍聽完李亞峰快速小聲的介紹情況,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阿峰,你自己之前見到過天賦好的小學員嗎?”
李亞峰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
不說彆的,就昨天跟蘇問一塊兒的朱子文,小小年紀天賦就挺不錯。
張少衍又問:“那你之前有冒出把那些小學員介紹給你舅舅的想法嗎?”
李亞峰愣了下,然後搖搖頭。
當然沒有。
不僅沒有,而且他對於那些天賦好的小學員也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執教方案,同樣也是以打牢基礎為主,穩紮穩打絕不冒進。
想到這裡,李亞峰忽然明白了張少衍的意思。
——就算是天才,也是分等級的。
蘇問的天賦明顯和那些普通的’天才學員’之間有著斷層式的差距,他分明在昨天第一節課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今天卻偏偏還打算按照最原始的規劃來按部就班地教學。
要是這樣的話,他讓蘇問和朱子文從1v2的私教課拆分成1v1的私教課來授課又有什麼意義?
在張少衍的問話下,李亞峰有點醍醐灌頂地醒悟了過來,他拍了拍自己的腦袋,對張少衍道了個謝。
“張哥,多虧了你!”
就像是張少衍提醒的一樣,因材施教,打好基礎很重要,但是根據蘇問對網球技能的吸收情況表現來調整進度,讓蘇問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網球技巧也同樣重要。
如果是按照他原始的安排,就像是張少衍所說的一樣,蘇問的第二節課就是正手揮拍動力鏈的建立與鞏固,中間穿插交叉步和橫滑步的步伐學習和練習,並且讓蘇問嘗試隔網擊球。
但首先,在最開始的複習部分就能夠看出蘇問對於第一節課的內容記憶掌握得十分牢固,因此他隻是在蘇問第一節課掌握的正手擊球完整動作上稍加解釋,就已經讓蘇問基本理解了正手擊球的動力鏈邏輯。
而蘇問在重新理解正手擊球動力鏈邏輯之後,對於正手擊球的掌握情況如何?
這一點,隻要看蘇問剛剛在張少衍突然襲擊下完成的隔網擊球質量就可以了。
不僅如此,李亞峰對於蘇問剛剛的隔網擊球節奏還有著很清晰的印象——這也是蘇問的另外一大優勢,他對於擊球點和擊球節奏的把握似乎有一種天然的理解。
要知道,他現在才隻是在上第二節課而已,一般的學員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有教練在邊上喊“一、二”的節奏,他們也很難準確地踩著節奏揮拍。
但蘇問根本不需要他在邊上喊揮拍節奏,自己就已經可以在麵對突如其來的來球時,主動找準擊球點和揮拍節奏,輕鬆地引拍拉滿打出了一個又快又深的絕佳回球。
而在李亞峰的常規課程規劃裡,一直到第三節課才是讓學員熟悉擊球節奏,同時在熟悉了擊球節奏的情況下,開始結合步伐進行半場隔網擊球和全場隔網擊球的嘗試。
至於隔網穩定擊球,按照李亞峰的規劃,已經是第四節課的要求了。
可是看看現在吧——雖然剛剛的隔網擊球還沒開始結合基礎步伐,可是單純看蘇問的原地回球動作,從動作穩定性來說,已經比那些上了十幾節課的網球小學員要出色得多了。
“教練?”
在李亞峰腦內情緒翻飛時,蘇問已經在原地站了一小會兒,他這會兒剛剛接到了張少衍的球,那顆隔網飛來的球在觸及到他的拍麵時,那種回擊的力量感和擊球而出的手感還保留在蘇問的心裡。
小家夥這會兒簡直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多打幾球來繼續感受一下。
他知道張教練剛剛在跟他的教練溝通他的訓練方案,之前在羽毛球集訓隊的時候,傅伯伯也和帶他的教練有過這樣的’友好溝通’。
所以他乖乖地在原地站著,等他教練給他後續的安排。
不過到底還是站得有點久了,所以他忍不住地悄悄叫了教練一聲。
李亞峰在在蘇問的叫聲中反應了過來,他不太好意思的對蘇問道:“小問,抱歉,教練剛剛想事情有點走神了。”
說完,他拖著發球機走到邊上的一區內角的位置,對著蘇問笑道:“小問,還記得剛剛那個擊球的感覺吧?”
說著,他拿起發球機上方放置的網球,隨手拋了拋,道:“記住剛剛的那個感覺——原樣打十個,能做到嗎?”
聽到李亞峰的這個問題,手裡抓著球拍的小孩兒當即兩眼一亮:“教練,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