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周末的下午三點,陽光灑進福利院的圖書室,顧子銘總會準時出現在走廊儘頭。不是為了探望誰,隻是想看著那個坐在孩子們中間講故事的女孩。
蘇雨凝剛做完化療,臉色蒼白得像紙,卻仍堅持來給孩子們講故事。起初顧子銘以為她隻是隨便講講童話,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她桌上那疊手寫的故事本。
每個故事都是為特定的孩子寫的,滿滿幾大本,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個孩子的性格、經曆和內心需要。
"小傑很內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她在本子上寫道,"所以要寫一個關於蝴蝶破繭的故事,告訴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
那天下午,顧子銘躲在門外,聽她給小傑講故事:
"小毛毛蟲總覺得自己太慢了,看著其他蟲子飛來飛去,他很著急。可是媽媽告訴他:'親愛的,不用急,你現在慢慢積累的每一分力量,都會在破繭的那一刻綻放光芒。'"
講到這裡,她停頓了一下,輕聲說:"就像小傑一樣,你現在安靜地看書、畫畫,也是在為未來的綻放做準備啊。"
小傑抬起頭,眼睛亮晶晶的:"姐姐,我以後真的也能像蝴蝶一樣漂亮嗎?"
"當然,"她摸摸小傑的頭,"而且你已經在慢慢展開翅膀了。"
顧子銘看見小傑破涕為笑,心裡卻一陣揪痛。因為他知道,就在今天早上,蘇雨凝才做完一輪痛苦的化療。
轉角處的護士站傳來說話聲:
"雨凝真是太拚了,醫生說她至少需要休息三天。"
"可她說周末的故事會不能停,孩子們都在等著......"
後來顧子銘偷偷翻看過她的故事本。裡麵不隻有故事,還有每個孩子的進步:
"小傑今天主動和新來的小朋友說話了。"
"歡歡終於願意談起她的父母了,雖然還是會哭,但至少不再把自己關在小房間。"
"天天的畫越來越漂亮了,他說要把最美的星空送給我......"
字裡行間滿是欣慰和驕傲,就像一個真正的媽媽在記錄孩子們的成長。
最讓顧子銘心疼的是那個叫晴晴的女孩。她的父母在車禍中去世,從此再也不說話。蘇雨凝知道後,特意寫了一個關於星星的故事:
"有時候我們看不見最愛的人,就像白天看不見星星。但是他們一直在那裡,像星星一樣守護著我們。所以晴晴,你並不是一個人,爸爸媽媽的愛會一直陪著你。"
講完故事那天,晴晴第一次開口說話,雖然隻有簡單的"謝謝姐姐",卻讓所有人都紅了眼眶。
顧子銘沒想到,一個月後,這個故事會用在蘇雨凝自己身上。
那是個特彆痛苦的化療日。她躺在病床上,渾身都在發抖。晴晴不知道從哪裡得知姐姐生病了,非要來醫院看她。
小女孩站在床邊,怯生生地說:"姐姐,我給你講個故事好不好?就是你上次講的那個,關於星星的......"
蘇雨凝撐起身子,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好,姐姐聽著。"
顧子銘站在門外,看著那個平時講故事的人,現在安靜地當個聽眾。晴晴奶聲奶氣地講著,時不時還會忘詞,蘇雨凝就溫柔地提醒她。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真正的故事不是她講給孩子們的童話,而是她用自己的生命在詮釋如何堅強,如何在病痛中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後來有一天,他在她的故事本最後一頁,發現了一個新故事的大綱:
"這是一個關於希望的故事。主角生病了,很痛苦,但她在照顧彆人的過程中,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氣。她明白,自己的堅強不隻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給同樣身處黑暗的人一點光明......"
故事沒有寫完,但顧子銘知道,這就是她自己的故事。她把自己的痛苦化作溫暖的童話,用最柔軟的方式告訴孩子們:無論多麼黑暗的日子,也要相信希望。
在醫院的走廊上,顧子銘輕輕寫下:
"我終於明白,
為什麼要叫你希望種子。
因為你把自己的傷痛,
變成安慰他人的力量,
在每個孤獨的心裡,
種下希望的花。"
現在每個周末,福利院的圖書室依然陽光明媚,孩子們圍坐成一圈,等著聽新的故事。而顧子銘,依然站在走廊儘頭,看著那個雖然瘦弱卻永遠堅強的身影,心裡充滿感動:
原來最美的不是童話,而是在現實中依然相信童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