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逢昭靠在馬車內,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簾布邊緣,心思卻飄得很遠。她並非第一次入宮,可今日卻有些不同尋常。
宮中居然特意派馬車來接,還是不讓她隨行侍女,甚至連葉逢瑾都不曾一同前往。
那顆死不瞑目的頭顱帶來的陰影尚未散去,儘管她自認自己見多識廣,但那夜那些所見所聞,內心深處卻始終無法完全釋然。
最終馬車下,官宦侍女列開將她引入殿內。
殿內已聚集了不少貴女和命婦。她們身著華麗的錦衣羅裙,簇擁在一處,三五成群地交談。大殿中央擺放著一張張雕花漆桌,桌上放滿了香茶、時令果品,以及各色繡線、織物。
葉逢昭眼波微轉,掃過人群,卻並未見到葉逢瑾的身影。她眉心微蹙,尚未細想,忽然殿外傳來太監高聲唱喏:“皇上駕到——”
眾人一驚,隨即迅速整理衣裙,齊齊跪下行禮:“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葉逢昭也隨眾人垂首行禮,眼角餘光中,永興帝已緩步踏入大殿。他一身明黃繡龍袍,神色平靜而威嚴,目光淡淡掃過殿內眾人,聲音沉穩:“都起來吧,今日是乞巧節,不必多禮。”
“謝皇上恩典。”眾人齊聲謝恩,緩緩起身。
永興帝在主位坐定,隨侍太監正欲開口,忽又傳來唱喏聲:“貴妃娘娘到——”
殿內再次肅然,眾人低首屏息,不敢多言。
方貴妃身著一襲淡紫宮裝,發間金步搖輕晃,襯得她華貴無雙。她緩步入殿,抬手輕輕扶住扶手,眉眼間帶著幾分從容的笑意,聲音溫婉動聽:“妾身來遲,還望皇上恕罪。”
永興帝抬眼,語氣淡淡:“貴妃何罪之有?既是乞巧節,大家隨意些便好。”
“謝皇上。”方貴妃微微一笑。
她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葉逢昭身上,眼中浮現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葉逢昭迎著她的目光,微微頷首,唇邊帶著淺淺的笑意,神色從容自若,仿佛並未察覺那一瞬間的打量。
“既是佳節,不如由各家女兒獻上一二才藝,也好助助興。”方貴妃笑意溫和,語氣輕緩,卻透著幾分居高臨下的意味,“尚書府的葉小姐,聽說你剪紙技藝極佳,不知今日可願為大家一展風采?”
殿內眾人目光齊齊望向葉逢昭,氣氛一時安靜下來。
人群中,幾位年長的命婦和貴女微微蹙眉,互相低語,似是有些疑惑:“尚書府還有一位葉小姐?不是葉逢瑾嗎?”
“這位葉小姐是誰?怎從未聽過?”
“葉大人那位柳氏之女。”?
“前些日子,慶國公夫人還做過她的笄禮的正賓,對此女是讚不絕口。
葉逢昭聽在耳中,神色不變,唇角微微勾起,仿佛這些議論與她毫無關係。她輕輕抬眸,目光清冷而從容:“臣女自當遵命。”
方貴妃笑意溫和,語調略帶幾分漫不經心:“那便請葉小姐展示一二,諸位也好見識見識尚書府的才女風采。”
永興帝端起茶盞,目光不動聲色地落在葉逢昭身上,眼底情緒微斂,靜靜觀察著她的反應。
葉逢昭垂眸,似是細細思量,手中的剪刀依舊穩健地遊走在彩紙之上。她動作不急不緩,剪刀“哢嚓”聲節奏勻稱,最終完成了一幅簡單的雙燕戲枝圖。兩隻剪紙燕子展翅欲飛,棲息在花枝上,造型俏皮靈動,雖不複雜,但十分討喜。
她將剪紙輕輕舉起,遞向方貴妃,微微頷首:“燕子通靈,象征吉祥如意。臣女技藝淺陋,隻能做些簡單之作,還請娘娘笑納。”
方貴妃接過剪紙,低頭細看一眼,眼底閃過一絲輕微的探究。她輕輕抬眉,笑道:“燕子通靈,確是好兆頭,葉小姐倒是彆有一番巧思。”
方貴妃眼尾微微挑起,目光若有所思,隨即笑道:“皇上所言極是,葉小姐如此性情,想來尚書府果真教女有方。”
葉逢昭垂眸,淺淺一笑:“皇上與娘娘抬愛,臣女受寵若驚。”
她的聲音溫柔清緩,不卑不亢,似感激又帶著幾分自謙,舉止恰到好處。
方貴妃輕輕將剪紙放在桌上,笑意盈盈地開口:“葉小姐的剪紙技藝果真名不虛傳,隻是今日是七夕佳節,剪紙雖美,卻未必能與節令相稱。不如取針對月,投針驗巧,才算應景之舉。”
殿內命婦們紛紛側目,投針驗巧自古便是女子們在七夕展示靈巧與聰慧的方式,雖說看似簡單,但能在眾目睽睽之下不失水準,反倒是件頗有難度的事。
侍女很快呈上一隻金色繡盒,繡盒裡擺放著數根細長的銀針,旁邊一盞清水早已備好,月光灑落在水麵,波光粼粼,水波輕蕩,反射出清冷的光暈。
方貴妃溫聲笑道:“葉小姐不必緊張,這不過是助興之舉,正巧天色晴好,月光正明,大家也好趁此一觀。”
葉逢昭垂眸,目光掃過繡盒與清水,心中冷笑。她抬頭,微微一笑:“貴妃娘娘厚愛,臣女自當遵命。”
她緩步上前,從繡盒中取出一根細長銀針,指尖微微一轉,動作優雅,恰到好處地將銀針夾在指間,隨後緩緩抬起,目光平靜地望向月光下的清水。
殿內眾人的視線全都落在她身上,水麵的微微晃動和銀針的纖細使得這一切更加考驗眼力和穩重。葉逢昭手指微微一頓,輕輕鬆開,銀針無聲無息地墜入水中,水麵輕輕泛起一圈漣漪。
眾人屏息凝視,水波蕩漾間,銀針倒映在水中,居然化作了一道清晰可見的彎月紋影,宛若天上的彎月落入水中。
方貴妃挑眉,眼底一絲驚訝閃過,笑容卻越發溫柔:“葉小姐果真心靈手巧,竟能如此精準地捕捉月影,倒讓本宮大開眼界。”
“不過是月影恰好重疊,臣女僥幸罷了。”葉逢昭淺淺一笑,垂手退回原位,語氣不卑不亢,顯得格外從容。
殿內眾人低聲交談,目光複雜地看著她,仿佛重新打量著這位素未謀麵的尚書府嫡女。
殿內眾人低聲交談,目光複雜地看著她,仿佛重新打量著這位素未謀麵的尚書府嫡女。
太監高聲唱喏:“華陽公主到——”
眾人紛紛轉頭,隻見華陽公主身著銀紅宮裙緩步走入大殿,眉目端麗,神色從容。
葉逢昭目光微微一凝,眸光若有若無地掃過華陽公主的臉,心中陡然生出幾分熟悉之感。她不動聲色地垂下眼簾,指尖微微用力,袖下的手已然攥緊。
那張臉……分明就是前幾日在巷子裡扭傷腳、女扮男裝的青衣“公子”!
葉逢昭心中飛快閃過一絲驚訝,然而她臉上的神色絲毫未變,依舊保持著淡然的笑意,再沒有多看一眼。
“兒臣參見父皇。”華陽公主在殿中央微微一福,聲音溫柔,姿態從容大方。
永興帝微微一笑,語氣平和:“起吧,今日是乞巧佳節,不必拘禮。”
“謝父皇。”華陽公主輕聲應道,站直身子後,目光在殿內掃了一圈,忽然與葉逢昭的視線短暫交彙。
葉逢昭微微挑眉,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眸底卻藏著一絲隱秘的探究。
華陽公主目光在她臉上停頓片刻,隨即勾唇一笑,聲音清亮:“這位便是尚書府的葉小姐吧?我倒是久聞其名。”
“臣女葉逢昭,參見公主殿下。”葉逢昭緩緩行禮,語氣平靜柔和。
“葉小姐無須多禮。”華陽公主笑意更深,目光若有若無地在她身上掃過,“乞巧節正值佳期,看來今日可得好好見識一下你的才藝了。”
葉逢昭垂眸輕笑,語氣謙和:“公主抬愛,臣女才疏學淺,恐怕要讓公主失望了。”
華陽公主眉梢微挑,笑容中透著幾分玩味:“是否失望,試過才知。”
葉逢昭垂眸斂色,微微一笑,聲音柔和而不失從容:“多謝公主厚愛,臣女方才已獻藝剪紙,又蒙貴妃娘娘指點,投針驗巧已成,恐再展示便失了分寸,便讓諸位姐妹來吧。”
滴水不漏的婉拒。
華陽公主聞言,唇邊笑意不減,微微頷首:“如此說來,倒是我來晚了,錯過了好戲。”她輕輕撥弄袖口的流蘇,目光在葉逢昭身上停了一瞬,“不過也無妨,日後宮中自有機會再見識葉小姐的風采。”
葉逢昭眉眼淡然,福了福身:“臣女愧不敢當,若有機會,必儘力而為。”
華陽公主輕笑一聲,轉身向永興帝行禮:“父皇,看來兒臣是無福一觀才藝了。”
永興帝看著這兩小孩在這你一言我一語:“不過是助興之舉,倒不必多掛心。”
“父皇所言極是。”華陽公主又看了一眼葉逢昭。
七夕乞巧節的最後一個環節,便是在吟詩祈福。禦花園中早已擺好了繡桌與織物,眾貴女們紛紛走出大殿,聚集在花園之中,互相玩笑間顯得分外熱鬨。
華陽公主斜倚在廊邊,眸中帶笑,忽然轉身,走到葉逢昭身旁,伸手挽住她的手臂,聲音輕柔中透著幾分隨意:“葉小姐,不如陪本宮走走。”
不待葉逢昭答應,華陽公主已經輕輕一拉,將她的手環住自己的臂彎,似親密無間地笑道:“禦花園裡的月色最美,正適合說些悄悄話。”
葉逢昭眼底微微一閃,臉上卻仍掛著淡淡的笑意,順勢跟著她向園中深處走去。
二人一路走至禦花園西側,月影疏淡之處,幾簇高大的桂樹掩映下,顯得格外僻靜。這裡遠離喧鬨的人群,隻有偶爾傳來的蟲鳴與微風聲。
華陽公主站定,緩緩鬆開手,側身倚在一株古樹旁,低聲笑道:“葉小姐倒真是沉得住氣。”
葉逢昭淡然一笑:“臣女愧不敢當,公主抬愛了。”
華陽公主眯起眼,似笑非笑地望著她:“你今日在大殿上的表現倒是讓本宮頗感意外。尚書府的葉家小姐,竟如此深藏不露。”
葉逢昭微微垂眸,聲音平靜:“臣女素來寡言,倒讓公主見笑了。”
“是嗎?”華陽公主輕輕撥弄著垂下的發絲,語氣中多了幾分慵懶,“我倒覺得,葉小姐心裡藏著許多有趣的東西。比如——我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
葉逢昭抬眼,目光微涼,正對上華陽公主那帶著幾分探究的眼神,輕聲笑道:“公主身居高位,臣女不過庶民女子,恐怕是公主認錯了人。”
華陽公主盯著她,沉默了片刻,隨即笑意更深,語調閒散:“或許吧。但葉小姐若真是個普通女子,那便太無趣了。”
她語意未儘地轉身,步伐輕緩,回頭看了葉逢昭一眼,目光裡儘是意味深長:“花好月圓夜,本宮不打擾葉小姐雅興了。日後我們還會再聊。”
葉逢昭微微一福,目送她離開,眸色漸漸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