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日之後,謝杳就沒再和元序見過麵,整個東宮就像是與世隔絕了一般,沒有一點動靜。
其中緣由,並不難猜,也正因如此,謝杳才更加犯愁。如今她既不能從太子的口中問出事情的原委,也無法向姑姑傳訊探查,這般境地究竟該如何破局呢?
謝杳在慈寧宮的院內來回踱步,一旁的棠梨實在看不下去,開口勸說道:“小姐,要不我們進屋待會兒?”
棠梨身子一側,擋住手上的動作,她指了指主殿的方向,向謝杳使了個眼色。
謝杳會意,此番舉動若是讓旁人看到,怕是會起疑,於是她揚聲說道:“左右無事,你陪我去太液池走走吧,我實在無聊得緊。”
慈寧宮內,太後忍俊不禁,轉頭望向趙嬤嬤,“予就說無事吧?”
趙嬤嬤微微躬身,“太後慧眼。”
“這宮中的日子乏味無趣,杳杳又正是貪玩的年紀,何必要拘著她?予像她這般大的時候,總是偷偷溜去清河郡的海邊,如今想來,那段日子真是快意。”太後感歎道。
趙嬤嬤點頭附和,沒再多言。
萬春亭內,一個身披月白色錦緞鬥篷的女子坐在亭中,不停地用手抹著臉頰。
謝杳遲疑地停下腳步,躲在假山後,定睛一看,發現那人竟是永樂公主。
除夕時的舊雪還未來得及消,昨日夜裡就又下了場大雪,堆在地上厚厚的一層,讓人瞧不出深淺。
棠梨跟在謝杳身後,見謝杳忽地一停,她的腳步也隨之一頓,卻不想腳底的浮雪下是一層薄冰,害得她向後一滑,忍不住叫出聲來。
謝杳連忙伸手扶住棠梨,待她站穩後,努力擠出一個笑容,回身向亭內聞聲望來的永樂公主見禮。
“謝杳路過此地,無意間擾了公主雅興,特向公主請罪。”謝杳邊說邊向萬春亭走去。
“太子妃言重了,請坐吧。”永樂公主溫吞地說道。
謝杳偷偷打量這位永樂公主,她不曾與姑姑聊到這位公主,也不曾聽說過什麼與她有關的民間傳聞,因而並不了解她的脾氣秉性。
但不用細想也能知道,她的生活不會太差,畢竟她與二皇子元慶乃是一母同胞,皆為當今的皇後所出,身份尊貴無比。
永樂公主驀地開口:“永樂有一問,想問太子妃。”
“公主但說無妨。”謝杳抬眸,迎上她的目光。
“太子妃獨在異鄉,是何種心情?”
“思鄉。”
還有……如履薄冰,這後半句話謝杳沒有說出口,畢竟交淺言深,絕非好事。
“不會覺得形單影隻嗎?”永樂公主追問道。
謝杳搖頭,頓了頓又問,“公主平白無故,為何會想到這些?”
永樂公主的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因為這也是我以後要麵對的。”
謝杳不解。
永樂公主繼續說道:“身為一個公主不得不去麵對的。”
“殿下此言差矣。”
永樂公主眸光閃爍,帶著一絲期待望向謝杳。
“今時不同往日,更何況,公主的使命從來都不是和親,兩國的和平,也絕不是用一個女子的幸福就能輕易換取的。”謝杳言辭篤定。
“可是,前朝至今,還沒有公主不被和親的先例。”永樂公主語調憂傷。
“那公主怎知自己不會成為這個先例呢?”
永樂公主聞言一愣。
謝杳莞爾,“公主何不勇敢一些,去爭做這個先例,為自己,也為以後的公主,開創出一條新的路。”
“太子妃此言,猶久旱逢甘霖,解了永樂心頭之惑。”永樂公主豁然開朗,麵露喜色。
“公主聰慧,早晚都會想通的。”謝杳淡淡說道。
謝杳心下感歎,在這深宮中長大還能這般心思單純之人真是難得。
其實她完全不需要做任何事,如今大晟威名在外,根本沒有和親的必要。就算大晟有一天真的要用和親來換取和平,也斷不會輪到永樂公主的頭上。
可惜其他人,就不會這麼幸運了。
“永樂願與太子妃相交,不知太子妃意下如何?”永樂公主的聲音中透著幾分欣喜。
“謝杳不勝榮幸。”謝杳微笑頷首。
“元承雙,原來你在這兒。”
永樂公主和謝杳循聲望去,太液池旁,元慶雙手交叉抱在胸前,懶散地倚在一棵光禿禿的柳樹上。
“二殿下。”謝杳向元慶見禮。
“哥哥,你何時來的?”永樂公主有些心虛地問道。
“自你說要與太子妃相交的那一刻。”元慶勾了勾唇。
冬日的陽光灑在少年的臉上,將那清冷的麵容覆上一層暖意,變得不再那麼讓人難以接近。
“謝杳想送公主一句話。”
永樂公主側目望向謝杳。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謝杳一字一頓地說道。
沒等永樂公主回答,元慶就搶先開了口:“承雙心思敏感,她若說了什麼無稽之言,太子妃莫要見怪。”
言罷,他走到兩人跟前,麵向謝杳繼續說道:“本殿也想湊個熱鬨,不知太子妃可願意?”
謝杳莞爾,“有朋相與,不亦樂乎。”
“既如此本殿也就不拐彎抹角了,太子妃最近可是有得罪什麼人?”元慶直言道。
永樂公主猛地拽住元慶的胳膊,“哥哥,你胡說些什麼!”
謝杳蹙眉,“二殿下何出此言?”
“無他,就是想到之前太子妃遇刺一事,有些疑惑罷了。”元慶故作漫不經心。
謝杳正色道:“謝杳此前從未與長安世族有過任何往來,如今入長安也不過一年半載,無從與何人積怨、交惡,更不知得罪了。”
元慶神情認真,直視著謝杳,“話雖如此,但到底人心難測,還望太子妃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常保戒備之心。”
謝杳迎上他的目光,“多謝二殿下提醒。”
待二皇子和永樂公主走後,謝杳坐在萬春亭內反複回想起元慶剛才的話。
雖然大晟這位二皇子素來玩世不恭,但仔細想來他的一番話不無道理,也絕非笑談,更像是在向她示警。
如今東宮有異,太子無暇顧及其他,想必那個欲謀害她的幕後之人正蠢蠢欲動,若是自己在這個時候傳信姑姑,豈不是自投羅網。
想到這兒,謝杳起身,同棠梨說道:“我們也回去吧。”
回坤寧宮的路上,元承雙追著元慶問了一道,“哥哥,你剛才和太子妃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啊?”
“隨口一說罷了。”元慶將話題一轉,“倒是你,與太子妃聊了些什麼?”
“沒……沒聊什麼。”元承雙眼神躲閃。
元慶佯裝慍怒,“你騙得了彆人,可騙不了我!從小到大,你一撒謊就不敢直視彆人的眼睛。”
元承雙拽了拽元慶的衣袖,撒嬌道:“我和太子妃真的沒聊什麼,再說女子之間的話題,你也不懂。”
元慶撇了撇嘴,頗有一種孩子長大了,管不了了的作態。
兄妹倆一路嬉笑打鬨,不曾注意到,在他們身後,一個身影悄悄從枯樹叢中閃過,消失在宮牆拐角。
元慶下意識回頭,元承雙也隨著他的動作向後望去,“怎麼了?”
元慶搖了搖頭,故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心中暗自思量:奇怪!方才明明聽見身後有動靜。
許是前不久親眼所見的緣故,他立時想到太子妃,腦中閃過一個極其不好的念頭。
元慶驀地停住腳步,“承雙,我的玉佩好像落在亭子那兒了,我回去取一下。你不必等我,自己先回宮。”
“啊?”元承雙一頭霧水,“哥哥,我同你一起去吧。”
他邊跑邊擺了擺手,大聲喊道:“不用,你先回去吧。聽話!”
“什麼啊?哥哥今日怎麼奇奇怪怪的?”
元承雙無奈地轉過身,繼續朝坤寧宮走去。
元慶疾步跑回萬春亭,見亭中無人,又繞著太液池周圍走了一圈,確認無異後,安下心來。
他坐在亭中小憩,想到適才交談時,太子妃認真的神情,心中多了幾分篤定:想必太子妃已經會意,日後定當會有所防備,如此便好。
元慶眉目舒展,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無人察覺的角落裡,一樹的臘梅含苞待放,不聲不響地迎接著春意,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繁花似錦。
進了屋後,棠梨幫謝杳脫下鬥篷,順勢問道:“小姐可想到辦法了?”
謝杳沮喪地搖了搖頭,沉默了片刻,緩緩開口:“我們暫且按兵不動,待有合適的時機,再想辦法傳信出去。”
“嗯,謹慎些總歸沒有錯。”棠梨感到有些欣慰,看來二皇子的話,小姐是聽進去了。
她暗自感歎:如今的小姐愈發穩重,倒是有幾分太子妃的風範了。
此後的日子,謝杳大多在安樂殿閉門不出,隻偶爾與永樂公主在萬春亭小聚閒談,幾番交往下來,倒真成了可以談天說地的好友。東宮還是一如既往,無聲無息,讓人難以捉摸。
時間一晃而過,到了尚書堂開學的日子。
謝杳滿懷期待,早早地來到尚書堂。
顧懷川見她這與眾人截然不同的模樣,好奇地走上前,“太子妃可是有什麼喜事?”
謝杳表情一僵,真正的原因她不能當眾言明,隻好信口胡謅道:“開學……就是喜事。”
顧懷川忍俊不禁,一旁的皇子和公主們聞言皆是一驚,永樂公主連忙回頭,輕聲問道:“你今日怎麼回事?”
謝杳麵目猙獰,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然而她所期待的並未發生,直到下學,元序都不曾出現。
下學後,謝杳一直等到尚書堂內的人都離去,才走上前,向顧懷川詢問,“太傅,您可知道太子殿下為何……”
“阿杳!”顧懷川搖了搖頭,示意謝杳噤聲,“阿杳勿憂,殿下無事。”
既然無事,那他為何一直閉門不出?我又何時能與他相見呢?這些話謝杳終是忍著沒有問出口。
顧懷川明白謝杳心中所疑,隻是身在宮中,他不能輕易妄言。他長長地歎了口氣,拿起書簡,落寞地走出了尚書堂。
謝杳倚著書案,凝眸望向太子的座位。
良久,她眸光一閃,似是打定了某個主意,快步離開了尚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