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靜的巷子裡遠遠傳來竹梆子的兩聲清響。
今日的雨不同往日那般大,霧氣漸漸散開,野鴨一早在河裡捉魚,整個桃枝巷不再靜得可怕。
雨似是要停了。
門“吱呀”一聲被推開,是出攤的第四日。
“雁雁,小,小劉那件案子怎麼樣了......”
陳蓮拉住她的衣角,猶豫著開口,語氣中充斥著對這案子的關切。
方才在幾人備肉餡時,陳蓮就欲言又止,但在沈雁回出門間隙,她還是忍不住過問,“我也不知曉昨日謝大人來做些什麼,但,但總歸,你要是再見到謝大人,能給祖母問問嗎......唉,雁雁,小劉真的是個可憐孩子啊。”
陳蓮知道自己是個婦人,也不曾讀過什麼書,更不知案子上的事又該如何去辦,而自家孫女又與謝大人走得近,隻能從她那兒打聽。
她夜裡總睡不好,一閉眼就總是夢到兒子與劉成兒時的事。雖說劉成並非她親生,但她心裡那塊就是像被揪住似的難受。
“祖母放心,謝大人很快會查清這案子,找出凶手的,要不了多久了。”
沈雁回將陳蓮扶回臥房內,給她倒好枇杷葉梨湯,“咳疾的藥苦,您喝得少,還是多喝喝這梨湯吧。祖母,指不定等你咳嗽好了,劉叔的案子也破了。”
“雁雁,要不你也彆去了吧,你不出攤,家裡也不會少你一口吃的。我這心裡......”
陳蓮將沈雁回的衣角攥得更緊,聲音哽咽,“從前咱們桃枝巷多熱鬨啊,眼下一點人氣兒都沒有。雁雁,你要是出了什麼事,祖母......唉。”
眼瞧著陳蓮依舊沒有鬆開她的勢頭,沈雁回心裡也有些動搖。
可畢竟已經擺了幾日了,好不容易混了臉熟,也好不容易尋了那個位置,日後再去,可不一定有了。
“祖母,鳳姐兒來陪您睡。”
正當沈雁回躊躇之際,沈錦書抱著她的枕頭,小跑到二人跟前。她捧起裝滿了梨湯的碗,“祖母趕緊趁熱將梨湯喝光光,鳳姐兒給祖母講白雪公主的故事,哄祖母的睡覺。”
“這是個什麼故事,新出的話本?祖母還沒聽過哩。”
兩個孫女都這樣貼心,陳蓮的心裡登時好受了不少。她的眉心漸漸舒展開,接過碗將梨湯喝了個乾淨,“鳳姐兒來祖母床上,祖母的被褥暖和。”
“是雁雁講給鳳姐兒聽的,好聽著哩,鳳姐兒講給祖母聽。”
沈錦書一邊赤腳爬上床一邊給沈雁回使眼色,得意之色溢於言表,口型分明在說“雁雁快去吧”。
祖孫二人這樣其樂融融,沈雁回鬆了一口氣,也能放心出門擺攤。
但眼瞧著祖母這副擔憂的模樣,可見這“僵怪殺人”案一定要儘早告破。
與往常一樣,沈雁回才擺起小食攤,第一樁生意還是李大河。
“沈小娘子,還是老樣子。”
李大河起得更早,連孫伍都還未來,他就已經在碼頭邊早早等候。
在歎了不知多少口氣候,才等到推著小食攤的沈雁回。
“今日揉了新的餡,李大哥要嘗嘗嗎?”
早晨的碼頭還是冷,見李大河凍得說話都有些顫抖,連嗓子都有些沙啞。沈雁回先給他盛了一碗骨湯,好讓他驅驅寒意。
“新的?我是該嘗嘗,但我還是想吃那白菘豬肉的,那真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餃子了。”
骨湯真是暖和,李大河捧著骨湯咕嘟咕嘟,喝在肚裡,暖在心裡。
見到沈小娘子,那可是一下子什麼寒意都驅散了。
“那李大哥不如試試雙拚?”
沈雁回用鏟子熟練地將煎餃底部的脆殼鏟鬆,輕輕撥弄竹夾,“一半白菘豬肉,一半是瓠瓜雞卵。”
“成!”
一疊煎餃被端到跟前,與白菘豬肉不同的是,瓠瓜雞卵餡更加飽滿,圓鼓鼓的,裡頭的餡多得幾乎要溢出來。
也是院裡的瓠瓜實在是長得太好,吸飽了雨水。沈雁回若是再不趁機多摘幾個,那瓠瓜藤都被墜斷了兩根。
“沈小娘子,你昨日與謝大人進陳哥的船乾啥呢。”
李大河夾起一隻煎餃,咬一口便是瓠瓜與雞卵的清香。而煎餃內的那口湯汁來源於豬肉皮凍,而瓠瓜有一種特有的清甜,二者融合在一起,鮮嫩多汁,相得益彰。
“也沒什麼,是謝大人要我一同去的,那我便去了......對,是瓠瓜雞卵餡的,岑婆婆要試試嘛?”
沈雁回忙著招呼行人,也不好與李大河說進船艙之後發生的事。畢竟如今也不知碼頭上的人中,到底還有沒有陳強的同夥,也不知作為陳強雇傭許久的腳夫,李大河到底知不知曉這件事。
她隨意敷衍了李大河幾句,便又忙碌去了。
雞卵比豬肉便宜,瓠瓜餡雖然是素的,但彆有一番風味,也極受歡迎。
不一會兒,小食攤前便站滿了人。
可沈雁回的行為,在李大河眼中,確實另一種考究。
他嚼著煎餃,心裡頭越想越不是滋味。眼瞧沈小娘子這樣年輕,還要起這麼大早出來擺攤,想必家中清貧,又有幼妹要照看,實在是可憐。
而謝大人初來乍到,就要將沈小娘子帶到幽閉的船艙之中,不知做了什麼事,連沈小娘子都難以啟齒!
簡直是以權謀私!
李大河越想越氣,忍不住低聲咒罵了一句。
“天殺的謝大人!”
“叫本官有什麼事嗎?”
一道熟悉的聲音響起,月白的衣袖印入李大河的眼簾。
隨著那身影熟練地坐到他的身旁,李大河當場暈過去。
“你這兒的煎餃實在是好吃,本官再吃一次。”
謝嬰清了清嗓子,“方才聽那些行人講,出了什麼新的雙拚,給本官也來一份。”
一旁的明成抖了抖半濕的衣袖。
多好吃的煎餃,要走二刻的路過來吃。他就覺得對街那大肉饅頭鋪,味道也不錯。
待沈雁回將煎餃遞到謝嬰跟前,他湊近她,眯起了眼,悄聲說道,“你想的果然沒錯。本官飛鴿傳書給好友宋推官,讓他派人去查了查......”
“周豔,不曾許給那戶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