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1 / 1)

古代發家日常 貝吉星 4156 字 2個月前

田大舅的新家,是一個兩進的大院子。

前麵一進住著未婚的田大河田大路,倆人的房間就在大門一側,也方便看大門什麼的,哈哈哈。

後麵一進,主屋住著田大舅夫婦,東廂住著田大山夫妻,西廂房則由大表姐和小石頭做鄰居。

白玉蘭來了以後就跟跟著表姐田小泉擠一擠。

白玉蘭住進來的第一晚,小石頭那個黏人的小東西,就半夜抱著枕頭跑到門口,叩叩地拍門,然後賣萌乞憐,非要跟兩個姑姑一起睡。

白天他也不消停,田小泉要忙著做家務什麼的,他就一直粘著白玉蘭,尤其白玉蘭要去山上的時候,他就騰騰地跑過來黏著,因為所有人都不讓他去看爆竹,但是他知道所有人都聽白玉蘭的。

這不,今日白玉蘭正躺在床上望著屋頂想事情,黏人精又不知道何時溜了進來。。

“蘭姑姑,出去玩兒吧,姑姑”,小石頭可喜歡跟白玉蘭一起玩兒。什麼跳房子、劃草船、黑貓警長的,白玉蘭空閒的時候就教他玩兒,等她忙的時候,他就找村裡小孩子們一起玩兒。

原先在山上,本就沒幾戶人家,可以陪自己玩兒的就更好了。

但是自從搬進來了山下的村子,有好多孩子,一開始他也不敢去,那些小孩雖然對他很好奇,但是也不敢叫他玩兒,因為他們家有錢。

沒錯,雖然擁擠,是石頭壘砌,但比山上方便,更比村裡其他人家的土房子好很多了。

直到他和蘭姑姑一起玩遊戲時,很多小孩眼饞地圍觀,蘭姑姑叫他們一起來玩兒,從此他又了很多新朋友。

白玉蘭也是從那些小孩口裡得知:村裡的小姑娘因為總是看到田家的兩個未婚小哥兒圍著白玉蘭轉,就都把她當做假想敵,嫁入田家的競爭對手,畢竟在這裡表哥表妹的喜結連理簡直太正常不過了。

天地良心,表哥對我好就是拿我當親妹妹,但或許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改良研製鞭炮啊。

唉,我一個定位於成為全國首富的有誌青年,怎麼會像你們那樣滿腦子隻有男人,嗬嗬。

說到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這件事,白玉蘭這兩天都在思考:難道要靠造紙術?

事情是這樣的,她來了有四五天了,最開始兩天白天都跟著表哥們上山去作坊查看,前兩天他們有進城到各大造紙作坊挑選購買紙張的經曆,讓她意識:

研製不出鞭炮不是他們的配方不對,很可能是使用的紙張不對。

這裡市場上售賣的各種紙張,以及各大造紙作坊,他們的紙張原料都是在麻絮中加入樹皮和漁網。

雖然易取成本低,但是不合適做鞭炮紙。

所以,要想做出前世相似的鞭炮,她必須先改良造紙術,至少先要擴充造紙原料。

我靠,穿越一回,難道還要改良造紙術?

她被自己想出來的結論嚇到了。

不是吧,不是吧?可是我也不會啊?

不過我倒是知道還有很多可以做原料的植物們這裡竟然都沒用上。

所以,紙張才這麼貴的吧?!

那就算我有原料,但是不會製作不還是沒用?等等,前世好像刷到過關於造紙的過程的視頻吧?隻是當時看的也不細啊,唉,這可咋整?

“什麼?!”

“你們要用竹子造紙?!”

田大舅的亮嗓門吼起來嚇得眾人像鵪鶉一樣低頭縮肩閉嘴。

唯有白玉蘭站在那裡泰然自若。

開玩笑,就這點子,算得上什麼。

前世得她可經曆了職場十年,然後,憑借自己超絕的忍耐力和持/久/性,從最底層一路升職到五百強公司大華區準經理的人啊。

什麼樣奇葩的領導上司,什麼樣難纏的合作夥伴,她沒見過哦。

再說,舉凡能乾出大事的人,絕對不會是規規矩矩毫無新意畏懼創新的人,更不會是絲毫風險都不敢冒的人。

其實嚴格說起來,她這個想法也不算創新了。

因為在前世,鞭炮所用的紙好像就是竹紙。

因為正史上,就是在兩宋期間,餘杭地區就已經研製出了以竹莖為原料的造紙工藝。

她,就是要試一試!

她信心滿滿!

因為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現成的經過千百年實踐已經證明了的能夠做成的事情。

“大舅,您消消氣。我跟表哥們試過了現在市場上的所有紙張,無一例外,都太軟了,不管有多少張疊在一起,或者直接找造紙將給作出厚紙,都不行。”

“我去柳橋書院的藏書樓找過相關資料查過了,這個可能是一種叫做植物纖維的硬度不夠造成的。”

白玉蘭準備以後都拿柳橋書院的藏售樓作掩護,糊弄書院的先生們不敢說,但是像田大舅他們的話,因為這裡讀書識字的人太少,所以,他們天然就對能讀會寫的人有一種敬畏,對書籍和知識有莫名的信服。

反正大家都知道她“借書”被逮,不但沒受到任何懲罰,最終竟然還被山長特批,說以後可以隨便看書呢。

她早都知道自己家的親戚私下裡,都常常對外與有榮焉地逢人就炫耀:“我們家的蘭蘭比那些書院的學子還聰明,她要是個男孩,都能去考狀元了”。

雖然,對於這個竹紙,白玉蘭也沒有十足把握一定能造出來,但是,名人不是都說了嘛,失敗是成功他/媽,嘗試了是一不一定成功,但如果連嘗試都不敢嘗試,那就真的是完全沒有可能成功了呀。

為了最後的可能的成功,她必須表現得勝券在握:“但是,你們知道嗎?竹子的纖維就很硬,用它造出紙來的話,絕對能做出鞭炮了。”

“你說的那說明纖……纖維是個什麼東西?” 田大舅沉默不語,一旁的李明開口問道。

要說李明其人,果然沒有白做“售貨員”(店鋪學徒)多年,很是精明。一開始他還跟著田家兄弟親到顏宅,一起請教白玉蘭做鞭炮的事情呢。

可是,自從他們偷偷實驗了很多次都沒成功,他就轉而投奔田大舅,開始反對繼續實驗了。

原因嘛,自然是----買紙太費錢了啊啊啊,他真的扛不住了啊,為了改良出那個紙炮,他不僅辭了工,現在家底也賠光光了哦,嚶嚶嚶(╥╯^╰╥)

“這個,呃”,白玉蘭不得不思考者怎樣解釋才通俗易懂,想了想,她試著說到,“纖維和硬度的話,你們可以這樣想,藤蔓植物乾枯了以後,是不是很容易拉扯折斷?”

見到眾人點頭,白雲蘭繼續道:“那那些枯死的樹枝如何?枯乾的竹杆與比樹枝相比呢?枯竹是不是更難掰斷?”

果然見到眾人搖頭。

白玉蘭趁機拿出最後定論:“所以,若是拿竹杆做成紙張,絕對會結實不易折斷,拿來做鞭炮絕對最合適不過了。”

“而且,若是能做出來,何必隻做厚紙卷了筒做鞭炮,完全還可以做薄了,當書寫紙呢。到時候,咱們還可以搞得高大上一些,專門賣給讀書人。”

白玉蘭沒忍住,又開啟了前世引資的慣常操作----畫大餅:“讀書人不是喜好梅蘭竹菊,不是稱它們為四君子嗎?竹紙就是竹子做的,就不信他們不會趨之如騖。”

雖然南宋時期,竹紙已經成為南方地區普遍常用的紙張,不僅當時備考的學子、詩人都愛用小竹紙,竹紙還受到眾多文人的喜愛與追捧,更有王荊公生平隻用小竹紙一種呢。

但是聽在這裡眾人的耳中,無疑是一個挑戰他們固有認知的大膽想法,同時自然也是一個相當蠱惑的巨大誘惑。

至少田家的兄弟們聽到還能造紙賣給文人讀書人,先是一臉懵地互相對視,然後反應過來後,就高興地嘴角咧到了耳朵根兒,田大山還興奮地錘了錘兩個弟弟的肩膀與胸口。

李明也是眼睛放光,看著白玉蘭一動不動:到底要不要再信她一會呀,啊,真糾結……

白玉蘭猜測他在幻想造出紙張供不應求發大財的場景。

“蘭蘭,你說的,真,真能…….?” 大舅媽激動地舌頭都打結了。

“老頭子,要不,就讓孩子們試試吧。這幾個月買了多少紙張花了多少錢,不能白花啊。要是用那漫山都是的玩意兒能給造出紙來了,那才算不虧了之前那麼多銀錢。就隻需要竹子,是吧,蘭蘭?”

她也不知道還需要什麼,但是她聽明白了,就是拿竹子做紙,但還是問一問吧,就算在需要彆的,也比買紙花費少吧?

“呃,大概隻需要買些石灰,到時候跟竹子一起浸泡。呃,最要緊先挖一個漚池”,白玉蘭觀察眾人神色,應該是通過了,於是就接說起怎麼開始做了。

她記得前世看到的講解裡麵說的是每年臘月就要砍毛竹了,漚竹則大概需要三個月。

現在馬上就要冬月了,先漚池,再去砍竹子,完全來得及,田大舅再考慮幾天也不耽誤的。

“隻需要石灰?”李明已經等不及了,要是真的能像親家這個表姑娘說的那樣,哪怕隻能做出來鞭炮用紙也足夠了。

看到白玉蘭點頭,想到如果成功能給自己帶來的收益,李明他又一次轉變立場,也開啟了遊說:

“田叔,要不就讓我們幾個試試吧?石灰那玩意兒山上不就有? 親家表姑娘那是什麼人兒?我聽說連柳橋書院的山長都誇的聰明人兒……”

最後在一家子老少婦孺的灼灼目光中,腿還打著繃帶的隻能半躺的田大舅也終是點了點頭。

接著,白玉蘭就被圍在了一起,不止李明和田家兄弟三個,就連家裡女眷也都一人一個竹籃一個框的要跟這去運出挖坑的土…….

然後,一行人就徑直往山上去了,他們商量後決定還是安置在山上比較合適。因為,那裡沒什麼人煙,既能掩人耳目,又距離竹林也近,不然砍完竹子再背下山就太麻煩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