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純妃,嘉嬪就氣不平。
在潛邸同為格格的時候,皇上一心撲在皇後和貴妃身上。她倆一起吃殘羹剩飯,爭得的寵愛平分秋色,但她的地位比純妃高一截。
無它,純妃是民籍漢女,其父隻是江南一富商,因容貌美麗、氣質出眾被江南官員送進宮,後被先帝爺送給皇上做格格。
而她金達萊,是正黃旗包衣,正兒八經的旗女。她家是內務府世家,其祖上可以追溯到隨龍打江山入關的時候,她爹是上駟院卿,正三品高官,深受先帝爺和當今皇上信任*。
純妃是容貌美麗,有江南女子的溫婉綽約,可是她長得也不差啊。
額娘說她美得熱烈燦爛,像盛開的杜鵑花一樣,剛好又姓金,便給她取了閨名,金達萊,就是高麗語杜鵑花的意思。
參加內務府大選的時候,先帝爺一眼就瞧中了她,讓她進府伺候最疼愛最看重的皇子。
論身份地位,論容貌性情,她哪一樣不把純妃甩得十萬八千裡?純妃自己心裡也清楚,故而每次見她都先行禮,口稱姐姐。
然而世事無常,純妃竟然在皇上登基前生下了一位皇子。
生子有功,乾隆元年,皇上下諭內閣詔封為嬪,到了乾隆二年又晉為妃,賜封號純,十二月初四正式行了冊封禮,從此她就是純妃了*。
而她隻是一個小小的嘉嬪,兩人的地位顛倒了過來。
現在,她得主動走上前,主動行禮打招呼,口稱姐姐。
嘉嬪心氣不平,臉上卻無一絲異色:“純妃姐姐,你也過來了?”
純妃點頭。
她是一位實打實的柔弱美人。已經是春分了,白天最高氣溫可達15度。嘉嬪隻穿了一件襯衣,一件外衣,一件背心,全是單衣。純妃的衣裳卻是雙層夾絨的,領口袖口還有白色的毛毛。
“果親王薨,勤老太妃病倒,如此大事,自然要到儲秀宮聽候皇後娘娘鳳訓示下。”
嘉嬪心裡輕嗤,真會裝模作樣,她想起另一個江南民籍漢女柏貴人,不高興地遷怒,江南漢女就是媚骨奴顏,擅長逢迎尊上。
兩人結伴進入儲秀宮,皇後不在,但吩咐她們在殿內喝茶,稍候片刻。
這位皇後娘娘是從未出過差錯的,所以即使她什麼都沒交待,隻要大家等,大家也就沒有異議地等著。
過了一會兒,高貴妃和嫻妃也到了,全後宮有名有姓的妃嬪全在這兒了。
四個人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談談果親王的病情,談談勤老太妃的身體。
過了大概一盞茶的時間,皇後身邊的大宮女進來,朗聲道:“皇後娘娘口諭,請諸位妃嬪前往壽康宮拜見太後,再隨太後一起去探望勤老太妃。”
嘉嬪頓時明悟,太後才是這後宮裡真正的主人,該怎麼對待勤老太妃這位康熙爺留下的妃子,皇上的態度重要,太後的態度也重要。
她不擔心了,皇後已經請動了太後,天塌下來有個高的頂著,到時候她聽吩咐就行了。
眾妃嬪遵照皇後的吩咐,先去壽康宮,再隨太後皇後一起去慈寧宮看望勤老太妃。
果親王是實權親王,也是先帝留給皇上的顧命大臣,作為他的生母,勤老太妃在後宮的待遇很不錯。
孝莊太後去世之後,慈寧宮正殿就沒住過人了,前院和後院的偏殿所住的太妃太嬪也越來越少。直到先帝登基,孝恭仁太後同年五月就沒了,也沒住上慈寧宮。
後來皇上登基,下旨大規模整修慈寧宮和壽康宮。慈寧宮不再住人,變成了舉辦典禮的禮儀宮殿,太後則改住壽康宮。
嚴格意義地講,勤老太妃住在慈寧宮後麵的壽三宮中宮殿正殿。但是這一片全是太妃太嬪的養老場所,除了太後地位尊貴,所住的壽康宮稱呼獨立出來,其他太妃太嬪統一稱呼住在慈寧宮。
踏進中宮殿正殿,灰藍色的帳幔重重疊疊,擋住了陽光顯得屋裡光線灰暗,禮佛的檀香仿佛充斥了所有角落,伺候的老嬤嬤散發出行將就木的氣息,一股死氣沉沉的味道湧入鼻尖,嘉嬪不適地皺了皺眉頭。
勤老太妃已經醒了,睜著眼睛直愣愣躺在床上淌眼淚。許是太過傷心了,太監通報太後駕到時,她也沒想起來起身行禮。
崇慶太後不大高興,但體諒到勤老太妃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心情,大方地不予計較。
她走到床邊坐下來,握住勤老太妃的手寬慰道:“允禮走了,我知道你難過,但你也要保重自己的身子。”
勤老太妃似乎終於回過了神,她老淚縱橫地看向崇慶太後,淒苦道:“允禮沒了,我留著這把老骨頭有什麼用?”
崇慶太後眉頭微皺,斥道:“真是一把年紀了,還這麼不懂事。這話,也就是哀家不計較,若傳出去讓外人聽見了,不知道又要生出多少波瀾。”
她輕歎一口氣,語重心長地勸慰她:“我知道你傷心,但你得振作起來,想想你的娘家,想想你的重孫子們,他們還年輕,正是需要你這個外祖母的時候。”
勤老太妃不說話了。
崇慶太後道:“今兒我來,還有一件事要與你商議。”
“允禮膝下無子,總要有人為他打幡服喪,讓他年年有佛朵祈福,不至於真的香火斷絕。皇帝和哀家的意思,是把弘曕過繼給他做兒子,這樣允禮一脈可以傳承下去,你覺得呢?”
勤老太妃抬起泛著紅血絲的淚眼,沒由來一陣憤怒。
就知道這對母子沒安好心!
允禮才走多久啊?這兩人就盤算著大宗替小宗,繼承允禮的政治資產,穩固皇權。這和吃絕戶有什麼區彆?
然而她很快垂下眼皮,遮掩了一閃而逝的不忿。
她總是很擅長忍耐,習慣於忍耐。
康熙三十四年,她作為漢軍旗包衣選秀入宮侍奉聖祖爺,在滿後宮出身滿蒙八旗的高貴妃嬪當中卑微如塵,那時候聖祖爺膝下已經兒女成群,沒那麼看重兒子了,即使疼愛剛出生的幼子,也隻是像喜歡小貓小狗一樣偶爾逗一逗。
她生下小十七,以無名無份的庶妃身份在後宮生活了整整二十年,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她的笑話,生下皇子又怎麼樣?不還是一個通房丫頭?
她忍耐了整整二十年,熬了整整二十年,才熬到聖祖爺想起她,將她封為了勤嬪。
她忍啊忍啊,忍到世宗登基,她的好日子終於來了。世宗極其信重小十三,連帶著對允禮也另眼相看,先將他封為果郡王,六年後又將他封為果親王,並將她也尊封為皇考勤妃。
那時候她住在慈寧宮,真快活,真揚眉吐氣啊。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就等著年老以後,被允禮接出宮去,和兒子一起生活。
可是她很快就後悔了,因為她發現世宗的信重是有代價的。皇恩浩蕩,將你從一個光頭阿哥賜封到和碩親王,將你的母親尊封為皇考勤妃,如此信任你看重你,你怎麼能不鞠躬儘瘁,殺身以報?
小十三身體不好,他是活活累死的,她的小十七身體也不好,也是活活累死的啊!
勤老太妃心如絞痛,淚流滿麵。
雍正十三年,世宗駕崩,允禮便感覺身體很不好了,可是那時皇位更迭,事務繁多顧不上,直到新帝登基改元,他才上折子,請求迎她出宮回王府奉養,以全母子相聚之情。
可是新帝不許!
她隻能在節慶日出宮見見他,還沒見幾次麵,她的允禮就去了。
允禮啊允禮,你怎麼不把額娘也一起帶走啊?把額娘留在這地獄般的人世間,還要天天看那些人虛偽的臉!
勤老太妃痛苦嗚咽,幾乎嚎哭出聲。
崇慶太後卻已經有點不耐煩了,嗓音微沉,似乎帶著一點警告:“勤妃。”
勤老太妃擦掉眼淚,恢複了冷靜。
她縱是滿心苦楚怨恨,可兒子的身後事要緊。
崇慶太後說的對,允禮膝下無子,必須找人過繼承嗣。
拋開這對母子的算計不談,圓明園阿哥弘曕是很好的選擇。他今年隻有七歲。待長成時,新帝的皇權早就穩固了,威脅不到他什麼,對於這個先帝留下的幼子,他唯二的親兄弟,肯定更傾向於優容厚待。
弘曕禮法上是允禮的兒子,血緣上卻是皇帝的幼弟。這樣的關係能更好地幫助允禮的香火傳承下去,以至於幾百年後,都還有人祭奠他。
還有允禮的身後名。
他為世宗鞠躬儘瘁了半輩子,得世宗盛讚‘實心為國,凡朕所交之事,儘心竭力辦理,操守亦甚清廉’*,又被世宗任命為顧命大臣,儘心輔佐新帝理政三年。他死後應極儘哀榮,靈魂在一片讚譽和祝福中回歸上天,他一生建立的功業應當被銘記作傳,永永遠遠地流傳下去。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乾隆母子的配合。
所以,她不能開罪他們。
她吃力地坐起來,垂首恭順道:“天恩浩蕩,使允禮一脈香火不絕,我一時情難自禁,失禮於太後,請太後恕罪。”
崇慶太後滿意地鬆了眉頭,吩咐道:“傳令太醫院,全力醫治皇祖勤妃,務必使皇祖勤妃的身體恢複健康。”
旁邊的皇後恭順道:“是。”
之後崇慶太後又寬慰了幾句,勤老太妃不複剛才心如死灰,似泥胎木偶的模樣,反而連連作感激狀,一副若非是顧忌輩份過高都恨不得跪下謝恩的樣子,極大地愉悅了崇慶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