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介紹朱二爺,這位很得老夫人喜歡,像老太爺,已經有了秀才功名,在備考舉人,娶的媳婦是老師之女,書香門第出生。
二太太姓陸,嫁入金家後三年抱倆兒子,緊接著又生了個女兒,兒女雙全。
如今後宅事都是二太太管著,不能說十分出色,但也是沒大差錯,處處照應的妥帖。
朱三爺和他大哥類似,娶了個門當戶對的媳婦回來,媳婦很快就懷了孕,隻也是難產,孩子是生下了,自己沒了命。
朱三爺沒有和大哥一樣強著不娶妻,他續弦的速度不要太快啊。
亡妻故去半年,就娶了亡妻的庶妹進門,對老夫人道,“想著姨母肯定會善待姐姐的孩子,”
三兒子這續弦老夫人心裡是不滿意的,但還是那句話,兒大不由娘。
朱三爺對母親道,“夏家也是母親幫兒子相看的,小夏氏是夏氏的親妹子,必不會錯待孩子,且姻親不斷,多好啊。”
老夫人,“……”
這一套套的,說的這麼好聽鮮亮,誰不知道你一開始看中的就是小夏氏,隻那小夏氏是庶出,一股子小家子氣。
我當初看中的是你媳婦的為人,穩重大方,進退有度,可惜了!
可惜男人隻愛顏色好。
老夫人也就不管了,自己兒子這幅樣子,她能如何。
誰家都有這些不如意,還不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小夏氏進了門,也是很快就生了一兒一女,對自己姐姐的孩子,她自然十分上心。
哪怕自己孩子沒有,也得給姐姐的孩子備下,這種做派當然讓眾人交口稱讚。
隻老夫人冷眼都看在眼裡。
老姨娘給老夫人捧了一盞燕窩羹,“且歇歇,年根下這麼多事,吃席剛回來沒坐穩呢,看看,帖子又來了。”
老夫人擺手,“一年也就這一回,熬熬算了。”
老姨娘道,“明兒莊頭上管事的女眷拜見,可還記得?”
老夫人道,“你幫我記著就行,安排在下午吧,一個時辰夠了。”
老姨娘點點頭,“外頭送了新鮮式樣的銀錁子,備年下打賞用的,我備了一些在手邊,看明天用不用,若不用,我在歸庫。”
老夫人點頭,“你做事,我放心。”
二太太院子裡,陸氏也是剛坐下,才跟了婆婆出門做客回來。
她知道兩個妯娌背地裡都怨老夫人偏心,偏著她。
這不廢話麼,三個媳婦,隻有她是過了老夫人的眼,老夫人滿意了娶回來的。
之前兩個妯娌,若能活下來,老夫人也會疼愛,不是命不好,都去了麼。
你們這兩個,都是因著顏色好被男人看上才進了門,進了門又作妖,老夫人能看上才出鬼了。
那個小金氏肚子裡沒二兩貨,不去說她,就小夏氏,整日端著慈母的架子,手段低的沒眼看。
前不久,老夫人娘家回年禮,裡頭有一些這裡難得的鬆子等堅果,老夫人讓廚房做了鬆子糕,然後不偏不倚,各房都分了些。
還叮囑,“這東西油性大,小孩子盯著些,不讓多吃了。”
各房都有孩子,還都不是一個,幾個孩子一分,下人再偷摸些,其實孩子們能吃到的也不多。
何意都吃到了。
偏小夏氏把鬆子糕都給了大哥兒,因為“見大哥兒喜歡。”,所以自己孩子也不讓吃,全給了大哥兒。
而孩子們都小,讓他們吃,怕是不稀罕,可一點不給,那就不行了,於是鬨了起來。
驚動了老夫人,老夫人知道後給了小夏氏兩個孩子一人一盤子鬆子糕,讓人傳話,“這是我給兩個孩子吃的,你彆再自作主張!”
把小夏氏臊的好幾天沒出門。
這腦子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就大哥兒那樣子,能是吵吃吵喝的嗎?
她這麼個做派,便是掃地婆子都能看出問題來,你究竟是顯擺自己對姐姐的兒子好,還是讓人覺得大哥兒貪嘴,連弟弟妹妹的小食都不放過?
然後更打臉的事又來了,大哥兒去給老夫人請安,老夫人剝鬆子給他吃,他偏頭不吃,老夫人道,“你不是喜歡嗎?”
大哥兒道,“一股子怪味,我不愛吃。”
老夫人叫了大哥兒的婢女來問話,“大哥兒不吃鬆子,那給他的鬆子糕呢?”
婢女低頭,“少爺讓奴婢們分了。”
老夫人哦了一聲,就不問了,但當時屋內人可不少,就問打不打臉?
二太太當然不會把小夏氏看在眼裡,渾身的小家子做派。
她的大丫頭道,“可過了年,老夫人讓大房管家呢。”
二太太笑道,“這是應該的,之前大嫂要生孩子坐月子,不得空,如今自然要讓她來管家。”
大丫頭也知道按規矩是得交給大房管,但心下肯定不得勁。
這管家權在手,他們這些下人辦差有油水也順當,以後怕是沒這好事了。
二太太在喝梨湯,她是一點都不急,就小金氏的樣子,能不能管好還兩說呢。
朱家後宅又不是她娘家的商鋪。
做過管理的人都知道,其實真正高明的管理是潤物細無聲,讓各處銜接順暢,往來不出紕漏。
一個運轉成熟的係統,其實不用多管什麼,維持原狀就是最好的。
朱家這一房的後宅,老夫人接手的時候就慢慢理順了,二太太接手後根本沒改老夫人的規矩,處處敬著老夫人,這麼多年下來,婆媳也相得。
二太太也把自己的人分在了各處,這是老夫人允準的。
小金氏是哪根藤上的瓜?她進門才兩年,就鬨著管事,你連下人之間的關係都鬨不明白,你管個得啊。
二夫人樂得看戲。
朱家再如何,那也是何家的主子,主子們心裡不如意,下人也是不知道的。
何家就在興興頭頭等著見主子領賞賜。
男人家是男主子見,女人家就去見老夫人和二太太。
何老太太過來接何意,見她穿著新襖子,小辮子上紮著紅頭繩,小臉被一圈毛領子圍著,很是可愛。
何老太太翻開孫女的衣服,見裡頭是兔毛,頓時點了點頭,小兒子一家心裡有成算是好事。
何老太太帶著小孫女去朱府。
他們當然不是從正門進的,沒那資格,是從小門進,先去倒座裡等著,等裡麵傳話了才能進。
這個倒座裡等著的都是莊頭管事們的女眷,也就十來個人,帶孩子的隻有何老太太一個。
不是她們不想帶,而是自家孩子不能帶到主子跟前去,第一個一定得小,大了,男孩子是肯定不能去後宅的,大女孩子帶進去你想乾嘛?
然後要耐得住性子,不吵不鬨,聽得懂話,讓乾什麼乾什麼,主子問話能清楚回答。
自家孩子自家知道,在家也是皮猴一個,隻見了生人,那完了,隻曉得往大人後頭鑽,問話一字不答。
而小孩子家,能見人的真不多。
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何意,然後也都笑著問話,何意按何老太太的提點叫了一圈人,就安安靜靜坐在何老太太身邊,等得時間長也不見焦躁搖晃。
這些人吃了午飯就來這裡候著了,吃的還都是清淡食物,就怕帶了氣味給主子聞著,然後惹得主子不喜。
不知道過了多久,裡麵才傳話,讓莊頭娘子管事娘子們進去了。
大家馬上整理頭發衣服,然後排隊跟著小丫頭往裡走。
何意是孩子,不用像大人們這樣拘束,她們都半垂著頭,兩手也垂著,步伐統一向前,絕不會東張西望。
何意跟在何老太太身邊,倒是能抬頭看景。
冬日裡也沒有什麼景色可看,這夥人沿著廊簷進去,七拐八拐的,過一道又一道的門,何意隻見庭院深深。
終於到了老夫人的院子裡,她們這些人可不能立馬進去,還得等,還等候。
不過老夫人的院子裡有不少梅樹,如今正盛開著,那一樹樹紅梅讓這院子裡都顯得熱鬨喜慶。
紅梅都種在大盆子裡,這些盆子,怕是得三四個人才能搬動。
又候了半個多小時,終於得到通知,可以見主子去了。
一行人又是低眉斂目往偏廳去了,一進門,暖香撲鼻。
婆子媳婦們跪了一地,何意也跟著跪。
然後老夫人叫起,大家窸窸窣窣起來,紛紛落座,老夫人就開始一一問候,莊頭娘子管事娘子們一一回話,開頭多是說“有賴主子恩典。”
何意打量了一下這偏廳,老夫人身邊有一個年輕女子,一副太太打扮,臉上笑意吟吟。
何意聽大家稱呼她二太太。
後宅女眷,基本說的都是家常事,家裡幾個孩子,如今在哪兒當差這些。
老夫人得空一瞅,“咦,怎麼那裡有個小姑娘啊,莫不是我眼花了?”
何老太太笑著站起來,何意跟著站起來,老太太道,“回老夫人話,這是奴婢家的小孫女,帶進來給老夫人磕個頭。”
待老太太說完,何意就上前,結結實實給老夫人磕頭,到這個份上了,她再彆扭就是自找沒趣。
何意道,“見過老夫人,祝老夫人康健長壽,鬆鶴延年。”
“見過二夫人,祝二夫人青春常駐,萬事如意。”
老夫人和二太太都笑了,老夫人道,“快過來快過來,讓我仔細看看,同喜家的,不是我說,這麼個漂亮伶俐的丫頭你就藏在家裡,不給我見,難道我和你搶啊!”
何老太太一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