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1 / 1)

不做大冤種 李禾苗 3928 字 3個月前

一聽見富貴這個名字,安永興就氣不打一處來:“好好的一匹馬,你偏要給它取個名叫富貴,多難聽。”

安永興的赤兔馬因有一身紅色皮毛,所以他取名叫做紅雲。

安嘉樂隻是笑。

已經坐進轎子裡的杜秋容,聞言探出頭來,道:“你爹說得對。為什麼要給馬取個小廝的名字?”

安永興轉過頭,看向杜秋容:“你還不知道呢,他當初還想叫馬兒也跟著姓安。”

“胡鬨。”杜秋容輕輕瞪了兒子一眼,然後催促道,“還走不走?再拖下去就晚了。”

安永興不怎麼著急,看向安嘉樂,笑罵道:“虧你還是個讀書人,我原以為你會給它取個極雅致的名,萬萬沒想到,竟然如此粗俗。”

“大俗即大雅。我的馬兒,我愛叫什麼就叫什麼。”馬兒對安嘉樂來說,就是他的寵物。寵物叫什麼名,自然看主人的意願。寵物跟著主人姓,也是很常見的事。

安嘉樂見他臉上終於有了點笑模樣,便偷偷衝清風擺了擺手,示意他趕緊去牽馬。

清風沒動,而是看向老爺,見老爺沒有反對的意思,這才一路小跑著去牽馬了。

“先說好,一會兒跟著我慢慢走,不許跑,街上人多,要是撞著了誰那可不是鬨著玩的。”安永興叮囑道,“城外也不許跑,我們就慢慢走,反正也不著急。”

富貴被牽來了,安永興親自看著他上馬,又叮囑了一大堆,仿佛兒子騎的不是馬,而是炸|彈。

安嘉樂非常珍惜這次機會,連連點頭,表示自己一定慢慢騎,絕對不跑。

因著過年,曹師傅也有幾日假,回去陪家人了,這次出門便隻有清風和明月守在安嘉樂身邊。

安永興嫌人不夠,又多叫了幾個下人跟著出門,再加上杜秋容的兩個丫頭,浩浩蕩蕩一行十幾人就出發了。

出了城門,往左走就是通往玉皇廟的大道,安嘉樂的視線卻落在右邊。

遠遠的,他看見右邊約摸一裡開外的地方,有一大片整齊的屋子。那裡已經被圈起來了,還有持刀官兵在把守。

安永興注意到他的視線,跟著看了一眼,道:“那裡就是考場,閒雜人等不許進入。等回來時,我陪你過去在外邊仔細瞧瞧。”

“不用,這麼遠遠地看一眼也就夠了。”安嘉樂笑了笑。

迎著清早的陽光,安嘉樂笑容爽朗,又生得眉清目秀,一臉朝氣蓬勃。

看著這樣出色的兒子,況且他還年輕,未來擁有無限可能,安永興心底既欣慰又自豪,隻覺得胸口都有些激蕩起來。

“駕!”安嘉樂一拍馬屁|股,嗖一下就跑遠了。

“孽子!”安永興心中的欣慰瞬間褪去,眼睛瞪得像銅鈴,“你答應過不跑的!”

“哈哈哈!”安嘉樂跑出去了一段距離,然後才慢慢收緊韁繩,呆在原地等待。

等安永興夫妻倆趕上來後,自然免不了齊齊說了他一頓。接下來,安嘉樂很安分,跟在安永興身後,由著馬兒慢慢走。

終於到了玉皇廟,廟門高大,門前有一棵參天古樹,約有幾人合抱那麼粗,冠如華蓋。

因著是年初一,這裡十分熱鬨,來上香拜神祈福的人很多,還沒進去,已經能聞見濃鬱的香火味。

安嘉樂沒出生前,安永興夫妻倆為了求子,四處拜神求佛,灑了許多銀錢。安嘉樂出生後,為了保佑他一生順遂平安,夫妻倆也沒停止做善事。光是玉皇廟這裡,安永興就陸陸續續捐了好幾百兩,儼然是主持張道長心目中排得上號的財神爺。

因此,安家人一來到,眼尖的小道童立刻飛奔進去告訴道長。

安嘉樂下了馬,把馬交給小廝,立刻去轎前扶杜秋容。

張道長一聽說安老爺來了,趕緊出來迎接,滿臉熱切,仿佛見到失散多年的親兄弟似的。

“原來是安老爺來了,難怪一大早屋外的喜鵲就叫個不停。快請進,快請進。”說著,施一個大大的禮,一麵吩咐小道童去泡最好的茶,一麵又要把人請去偏殿坐坐。

“不急不急,先不坐,等拜了神再說。”安永興還禮,笑著擺擺手。

張道長這時才看見一旁的安嘉樂,略一愣神,問道:“這位就是令郎吧?”

安嘉樂施禮,微笑道:“見過道長。”

“好一表人才!”張道長還了一禮,然後用接待小財神的語氣,把安嘉樂使勁誇了一通,又說他將來一定前程似錦,光宗耀祖。

安永興夫妻倆聽得心花怒放。安永興甚至覺得他準備的五十兩香油錢太少了,必須加到一百兩!

見到香油錢,張道長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親自陪他們進去上香拜神。

正殿裡供奉著玉皇大帝的神像,巍峨莊嚴,神情肅穆,雙目微闔,靜靜地注視著人世間的一切。

安家一家三口齊齊跪在蒲團上,恭恭敬敬地給玉皇大帝的神像磕了三個頭。

不用猜,安嘉樂也知道爹娘許願的對象是自己。於是,他許的願望隻有一個,保佑爹娘身體康健,平安喜樂。

拜完了,張道長極力邀請安家人去偏殿的廂房坐著喝茶,安嘉樂坐不住,跟爹娘說了一聲,帶著小廝在廟裡四處閒逛。

大抵是新年的緣故,來拜神祈福的香客都喜氣洋洋的。偶爾有一兩個麵容愁苦的,但也在拜過之後仿佛得到了某種承諾和安慰,恢複了笑顏。

廟門前有很多擺攤的,精明勤勞的人們過年也不休息,趁著香客雲集,能賺一筆是一筆。

安嘉樂挨個逛過去,買了很多小玩意兒,收獲滿滿。

玉皇廟的齋飯挺出名的,尤其是那道山水豆腐,據說是專門從後山取的泉水做成的。安永興付了銀子,要了一席上等齋菜。

杜秋容吃得很開心,安嘉樂更是心滿意足,雖然全是素的,但燒菜師傅的手藝十分不錯,做得色香味俱全。

從玉皇廟出來,回家途中,路過城裡有名的點心鋪子,有小夥計正在店門口大聲向路人介紹店裡剛出的新品,狀元糕。

二月十六就是童試的日子,距離下場也沒多少天了,很多商家已經開始售賣各種帶著好意頭的東西,比如狀元糕、桂花糕、魁星點鬥筆、登科箱、及第箱,後兩個是考箱,特意用櫸木做的,櫸和舉同音,意喻中舉。

這兩款考箱賣得尤其火爆,安永興不差錢,一聽說出了好東西,立刻將兩款都買下。

明月聽著小夥計熱情的吆喝聲,忍不住問安嘉樂:“少爺,在賣狀元糕呢!要不我們也去買上幾盒?”

清風點頭,跟著道:“味道好不好倒不要緊,隻是這份好意頭,咱們少爺也應該有。”

安嘉樂騎在馬上,位置高,看得更清楚。

夥計手邊的桂花糕上麵多了蟾宮折桂四個字,而所謂的狀元糕,則是一種用麵粉做出來的普通糕點,又用模具刻印著諸如金榜提名、旗開得勝、一舉奪魁等等吉利的字。

走過路過的,但凡家中有考生,都會買上一兩盒,圖個吉利。

“吃了就有用?那遍地都是秀才舉人了,況且我也不愛吃這個。”安嘉樂搖搖頭,他還是更喜歡蘿卜糕。

這時,杜秋容掀開轎簾,看也不看兒子,直接吩咐小廝趕緊去買。

安嘉樂:“……”

杜秋容在這方麵是有她自己的想法的,並不以兒子的意誌為轉移。

回到家,杜秋容並沒有因為買到狀元糕就覺得萬事大吉,相反,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她決定包幾個粽子。

粽子也是有說法的,名叫筆粽,是指粽子的形狀像一隻筆,意為必中。

杜秋容親自動手,馬姨娘在一旁幫著打下手,很快就包好了六個筆粽,隻剩下最後係上繩子這一道工序。

安嘉樂正在屋裡練字,明月小跑進來,笑嘻嘻道:“少爺,太太馬上就要過來了,說是要你親手包粽子呢!”

“包粽子?”安嘉樂眉頭一皺,這時候也不是吃粽子的時節啊。

放下筆,站起身,正打算出去看看,隻見杜秋容已經進來了,身後跟著馬姨娘。馬姨娘手裡端著一個托盤,裡麵端端正正地放著六隻細細長長的粽子。

“你總是在用功,也該歇一歇。”杜秋容徑直走到飯桌旁,衝著安嘉樂招招手,笑眯眯道,“快過來,最後的繩子得由你來係,心誠則靈,娘特意留給你的。不難,也不費什麼功夫,隻需用繩子把粽子綁緊就行了。”

安嘉樂慢慢走過來,看著細長的粽子,微微挑眉。

杜秋容見狀,趕緊將筆粽的美好意義描述了一番。她甚至擔心兒子不會係繩子,手把手教他。

安嘉樂沒奈何,隻好依她,挨個將六個粽子綁得結結實實。

“這下好了!”杜秋容喜得直拍巴掌,仿佛安嘉樂完成了什麼偉大的壯舉似的,“晚上就煮出來給你吃。吃了它,你這次必中!”

說完,才想起這話雖然吉利,但萬一兒子為了必中,越發用功,甚至連覺都不肯睡了,那可怎麼辦?

她趕緊又道:“中不中的,我和你爹都不在意,咱們順其自然就好。”

“好了,我不耽誤你了,你且歇歇,不要總是在看書寫字。”杜秋容站起身,吩咐兩個小廝,“你們看著點少爺,不許他過分用功,陪他到園子裡轉轉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