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是一家人溫馨滿滿的親情時刻,而在村子的另一頭則有人暗懷鬼胎。
趙春燕家。
為了孫平承諾給兒子的工作崗位,趙春燕決定明天一大早就去城裡趙孫平給他遞消息。這孫平咋一點不急,要是李枝念跟彆人結婚了,那孫平允諾給兒子李勇強的工作崗位豈不是沒有了,那自己以後的好日子業績泡湯了。
這麼一想,“不行,明天我就去城裡一趟。”推了推睡在身旁的男人,“學軍,你明天幫我跟大隊長請半天假。”
“沒事去城裡乾嘛?”李學軍累了一天,困得都要睡著了。
“你彆管,有大事呢。”可不就是天大的事,關乎兒子的工作和自己的幸福生活呢。
翌日一大早,娘倆就相繼起床,準備趕個大早去集市,之後再回劉桂玉娘家辦正事。
劉桂玉先進了廚房,和了點麵,準備待會烙一些餡餅,兩人路上吃,也可以捂著暖暖手。
冬天天亮的晚,劉桂玉點燃了廚房的蠟燭,借著燭光,準備餡餅。
洗了個白菜,先切絲,切好後,放點鹽殺出水分來,擠出水分後,再剁碎。
從雞窩裡摸出來兩個還溫熱的雞蛋,一起給打散了,起鍋燒熱,加了一點油潤潤鍋底,油燒熱,倒入雞蛋,雞蛋炒碎。
準備少許粉絲,粉絲用熱水燙一下,再切碎。
將白菜碎,雞蛋碎,粉條碎放進一個盆裡,倒入少量香油,少許鹽調味。
李枝念也收拾好自己,進廚房來幫忙。看到劉桂玉在拌餡,於是湊過前去,
“娘,我空間裡有調味料,味精,雞精,還有耗油。”
“味精我知道,啥是耗油,雞精?”
“糟糕,差點暴露。”李枝年在心裡暗想,“我也不知道包裝袋上寫著說是調味品。應該跟鹽味精差不多,讓菜更有味道的吧。我們可以試試”
李枝念一種調料拿出了一點,娘倆試驗後就一種調料放了一點。
本想幫忙包餡餅,劉桂玉說就幾個餡餅,一會就包好了,不讓李枝念幫忙。
要去燒火也發現,早已架好了燒火棍,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李枝念滿廚房瞎晃悠,這邊看見油壺快見底了,就從空間裡,拿出一壺菜籽油,給滿上。“娘,待會烙餅時可以多放一點油嗎,油多香。”
又看其他見底的調味品,也都給滿上,還從空間拿了一包紅糖出來。“娘,我看家裡沒有紅糖了,你前兩天月事來的時候不是肚子疼嗎,可以泡紅糖水喝。待會去舅舅家也可以拿兜紅糖。”
“娘,家裡麵粉也不多了,我從空間拿一包出來放五鬥櫥裡了,你到時候用的話,去櫥櫃裡拿。米也是。”
劉桂玉聽著閨女一聲聲娘,心裡暖滋滋的,絲毫不覺得女兒吵。隱約覺得女兒變得活潑了許多,以前的閨女更多的是文靜,年紀輕輕就感覺如一潭平靜的湖麵,很少起波瀾,什麼都是淡淡的,情緒起伏不大。現在這樣挺好,又活潑,也膽大了一些,有年輕人的樣子。
“哎,好。”
烙了十二張餅,天已經微微亮起來了。劉桂玉用油紙包了四五張餅拿著,把剩下的餅都放在鍋裡。等李學書上工前自己拿著吃,早午飯就靠餡餅解決了,等晚上自己跟閨女就回來了。
兩人背上小竹筐,揣上布兜,出發了。
李枝念跟母親商量“娘,我空間裡有好多吃的,肉啊糧食都有,我們過年也不用買年貨了,去舅舅家也不用買禮品了,可以直接從空間拿。”
劉桂玉把一個油紙包著的餡餅遞給她,“不行,你那裡的東西都要過了明路,才能拿出來用。咱們家都沒去過集市,回頭拿出東西來用,被那多管閒事的看到了,就難解釋了。我們今天趕集就當是去置辦年貨去了,這樣回頭過年,拿什麼東西出來都有理由了。”
走在小路上,天蒙蒙亮著,太陽還沒有完全升起,大地籠罩在一片朦朧的晨霧中。一片安靜與神秘。母女倆相攜走在公社的主路大道上。說是大道,其實就是個略寬些的土路,因為人走的多了,也就變得平坦堅硬。路兩旁,立著一棵棵掉光了葉子的樹,隻剩樹杈張牙舞爪的□□著。時不時從村裡傳來幾聲犬吠聲。今日格外的冷,體表溫度一定又破零下了,李枝念輕輕跺跺凍僵的腳,腳已經麻木沒有知覺了,走起來帶著幾分僵硬。
“吃點熱的,”母親從懷裡掏出出門前剛烙好的餡餅,說話間哈出的熱氣,畫成了一道白色的霧氣。
兩人邊啃著餡餅,邊趕路,身後噠噠噠的腳步聲和嘎嘎的車轍聲越來越近,轉頭就看見了一老人趕著驢車往這邊過來。
生產隊有一位關山武,大隊的人都稱他關大爺。他是戰場上退下來的退伍老兵,聽說在一場戰役中,為了就戰友受了傷,傷得太重差點沒救回來。後來命是保住了,腿腳卻不靈便了,隻能退伍複員。不僅走路不太方便,有些跛腳,每當換季或是下雨天時還疼痛難忍,定期就要去縣城的醫館裡看病換藥。
向前大隊的人去鎮上時,要是趕巧能搭乘上關大爺的便車,有心的人會給關大爺兩個雞蛋,或者一些蔬菜算作感謝費了。
今天就讓李枝年母女倆趕巧了。關大爺看到兩人身影也是停了下來,“學書媳婦,帶著枝枝是去哪,我送你們一程吧”
“謝謝關大爺,我們去縣城趕集,您路過把我們放下來就行了。”隨後拉著李枝念爬上了驢車。
待兩人坐穩,關大爺又趕著驢車朝鎮上走去。劉桂玉將自己做的餅拿出來分了關大爺兩個,關大爺推脫了好一番。李枝念見狀,連忙阻止這場不及時叫停怕是要持續一路的客氣。
“關爺爺,你快拿著吃吧,我娘做的多,再推脫下去就都涼了。”
劉桂玉也應聲到:“是啊,關大爺,就拿著吃吧,就是家裡自己烙的,白菜餡的,誰家地裡都有的蔬菜,不值錢。”
關大爺這才接下吃了起來,這一吃起來,才知道內有乾坤,不說裡麵的雞蛋,就說著烙的油滋滋的皮,就不少費錢。“學書媳婦是個厚道的。”
近日村裡的風言風語,他也從老伴那聽說了。
關山武和老伴都五十出頭的年紀了,早早就不下工乾農活了,這些年靠著複員軍人安置的補助糧和補助布過活,看病也有醫藥補助費,花不了多少錢。
二老手裡還存著一輩子積攢下來的積蓄。以及兒子當兵以來每個月寄回來的點錢和票。因此老兩口日子過得也算舒心。
這人閒下來就願意紮堆聽彆人聊天。老伴聽到什麼新鮮的議論,也常拿回家當消遣一樣跟關山武討論。這兩天,大隊裡最沸沸揚揚的就是枝枝的婚嫁了。
關山武趕著車,腦子裡大罵那些嚼舌根子的爛話,以及亂嚼舌根子的人。但心裡也不禁期待:不知道枝枝這閨女最後能嫁個什麼樣的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