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語(1 / 1)

再次醒來,是在醫院。

“李枝念,從此以後我就是你,你就是我,”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原主去了哪裡?難道因為高燒直接一命嗚呼了?

兩天躺在醫院治療的時間,李枝念接收了原主的記憶,厘清了自己的處境。自己身穿成了這個世界的李枝念,那原主的意識會回到2024年的自己身上嗎?

李枝念無從得知,但現在開始她要作為原主好好的生活,現在的時代背景有點像後世的50多年前。

即將進入1970年,恢複高考,改革開放都在10年內一一展開。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這一世她要緊跟時代的腳步,成為初代高含金量的大學生,站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風口上,抓住機遇,乘風而起。

同時替代原主,贍養父母。

想到讓原主煩悶出走散心,從而導致女主發高燒暈厥的導火索,那個來提親的孫平,則是李枝念第一個要解決的事。

原主顧念太多,畏手畏腳不敢得罪人,但太過容忍脾氣平和,隻會讓對方以為你好欺負。李枝念不一樣,一言不合直接就激情開麥,絕不會讓自己受委屈,不會讓彆人算計到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身上。

人活這一輩子這麼短,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那為何不活得自在些。

製定好未來基本的生活方向,以及近期目標後,李枝念現在最想搞清楚的是,前世穿越前意外得到的空間,是否隨著自己一同來到了這個世界。手上沒有了朱砂手串,但自己左手手腕內側卻有一枚淺淺的紅色的痣。

在醫院人多眼雜,特彆在當下60年代,李枝念不敢隨意檢驗摸索。

這時回到家中,在隻有自己的房間裡,才想試探這顆痣是否就是朱砂所化。試著將意識向內探索。萬幸,看到了自己準備的價值數百萬的物資都在空間裡好好存放著。心裡瞬間有了底氣。

有了這些物資自己至少是吃喝不愁了,隻是怎麼把空間裡的物資不引人注意地拿出來用,是個問題。直接坦白嗎?

總不能隻給自己悄悄的開小灶吧。如何幫助這個世界的父親母親,這個小家改善生活,需要好好想想了。

在改革開放之前,暢想即將到來的70年代,李枝念有一種可以大展拳腳的快意。豪情壯誌湧上心頭,“這一世,我不做累死累活的牛馬,我要成為資本本身。早早攢夠退休的資本,然後開始享受生活。”

思緒漸漸凝滯,李枝念陷入了沉睡。再次醒來是被院中對話聲喚醒。冬日暖陽,透過窗子上蒙的報紙,柔柔地照進來。聲音卻直直的穿過空氣,直達耳朵。

“同誌你好,我是報社的記者王偉華,您可以叫我小王。聽聞了李枝念同誌的見義勇為行為,最近全國都在開展學雷鋒活動,我們信城報社也開設了專欄,來報道相關英雄事跡,請問李枝念同誌有時間接受采訪報道嗎?”

劉桂玉知道上報紙是個好事情,但是女兒還沒醒。她隻能跟小王解釋女兒的身體還沒有恢複,隻怕采訪的時候狀態不好,還需要修養兩天。

幫女兒應下了接受采訪的事情,並跟小王約定了個雙方合適的采訪時間。

報社小王表示理解,兩人約定後天上午再來進行采訪。隨後小王就告辭離開了。

他騎著自行車,來到了事件發生的小河旁邊觀測河流特征情況,以方便報道時有詳細的描述。隨後他又在公社裡,看到幾個曬太陽的社員,向他們了解了更多關於李枝念的生平,成長經曆;以方便豐富自己的報道,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立體,更具準確性和可靠性。

小王采集好信息便樂嗬嗬地騎上自行車離開了,心想這次報紙封麵一定是自己的報道。想起剛剛向前大隊的社員提起李枝念就不住誇對方生的好看,又琢磨著要把報社的相機申用一下,後天來采訪的時候順便拍個照,和報道一起登在報上,也是個大大的噱頭,既吸睛又養眼。

但公社裡眾人卻不知道事情的具體底細。

於是不到半天,上工的田隴上,鄉間小路上,流言蜚語便傳遍了。

這都是因為李枝念是向前大隊的社員們從小看到大的,小閨女文文靜靜的,懂事聽話,學習好;農活雖不太在行,但家裡的事情,做飯,喂雞,縫衣服都能一把抓;還是個難得的美人胚子。

好幾戶家裡有適齡青年的嬸子,都心裡暗暗定下了這個兒媳婦。在李枝念高一時就有按捺不住,前來探探劉桂玉口風的。

隻是當年劉桂玉推說閨女還在上學,要過幾年再考慮這些事。大家這才忍耐下來,隻等李枝念畢業後,劉桂玉鬆口,再來跟劉桂玉夫妻倆開口兒女婚嫁之事。

所以平時鄉間地頭,總有些青壯年向劉桂玉獻殷勤,都暗自想著先在未來的丈母娘麵前露個臉。

然而劉桂玉心裡明鏡似的,自家的事情都是儘可能的自己乾,很少麻煩彆人,不想自己一時間拿人手短,以後女兒在婚嫁上就矮人一頭,給人撂下話柄。

閨□□秀招人惦記,但劉桂玉私心不想女兒這麼早就嫁人,還年輕在家再留兩年,也趁機多尋摸尋摸,看看有沒有優秀的能配的上自家女兒的年輕人。

這就說遠了。回到現下,臘月的冬天,風刺骨的涼,提前下工回家準備午飯的婦女們卻不像往常一下,急急忙忙跑回家。而是三兩一群蜷在一起,慢慢悠悠的走在村間小路上。

“你們說今個早上來咱們大隊的那個騎自行車的男的,去劉桂玉家是乾嘛的,上門相親嗎?”

“不是吧,要是相親肯定有個介紹人啊,就那男的一個人上門,不像是。”回話這人是向前大隊的王大娘,家裡個剛巧有個適齡的男青年,正是是大隊的拖拉機手,阿磊。

在村裡一眾想跟劉桂玉家結成親家的人家裡,王大娘覺得自己兒子的條件是頂好的,因此之前一直覺得自己跟劉桂玉家結成兒女親家那是板上釘釘的事。之前也沒想到,李枝念能夠嫁到城裡去。

實在是這個時代雖說婚姻習俗和價值觀正在發生改變,但老一輩的思想還是要門當戶對。這時候的婚戀一般都是親友或者媒婆等途徑介紹相識。城裡人一般隻會給介紹同樣是城鎮的對象。

如果哪家的小夥子找了個公社的農村姑娘,那定會被親戚朋友看笑話。城裡姑娘除非家裡沒有兒子了,家裡才會給找個鄉下的小夥子做上門女婿。

“現在年輕人提倡什麼自由戀愛,說不定是人家在學校裡就處的對象,這次來家裡先透個氣,過後就請長輩過來準備定親了呢。”

“你還彆說,我之前就跟你們說,李枝念在城裡跟一群男同學來往親密。我兒子說是在街上看到一群人前後走著,距離很近。”

“就是,人家長的狐媚樣,說不定早勾搭上了城裡人,就她住院頭一天,也有一個城裡人去她們家,也穿的人五人六的。人家帶著個嬸子像是介紹人,還帶了不少禮品呢。說不定那個才是她對象。”

“咋那城裡人剛走,李枝念當晚就進了醫院?不是乾了壞事,有了吧?”

“也是人家有本事,工人沒當上,但是到時候靠著肚子,嫁到城裡,也能吃上商品糧。”

村裡幾個慣常會說酸話,胡亂編排人的大娘張口就來。這幾個嘴巴就沒乾淨過,誰家的事從他們嘴裡過一遍就變樣了。

“瞎說啥呢,枝枝不是這樣的人。沒影的事你們一群老嬸子敗壞人家閨女名譽。空長了這麼大年紀。誰家沒個閨女了,現在在外麵瞎說人家,回頭輪到你們閨女被瞎編排就知道是啥滋味了。

也就仗著桂玉不在敢這樣說,要不然早被扇嘴巴子了,要真想知道就直接去問人家,隻有能耐在背後嚼舌根。

有時間在這胡咧,我看你們還不如擔心擔心今天你們說的這些要是傳到桂玉的耳朵了,她啥時候上門找你們算賬吧!!”

高青看不慣這群背後嚼人舌根子的,懟道。

笑話,整個向前大隊誰人不知道,劉桂玉把她家閨女看得多重要,再說桂玉那虎脾氣,能直接上手撕人。當年新婚當晚被婆家分家,就一點也不忍氣吞聲,三個哥哥上門給她撐腰。她大鬨婆家,跟婆婆和大嫂大打出手,一挑二,戰力爆表。

等人把三人分開時隻見她大嫂趙春燕臉上左右臉頰多個大巴掌印,頭發被拽的亂七八糟,腦勺上還禿了個小豁口,捂著胸口隻喘氣,而她婆婆倒是看起來全須全尾的,隻是後麵在家躺了好多天才能下地,誰知道被打到哪裡了。戰績可查。誰敢舞到她麵前啊。

當然這些話大家都隻在心裡暗自嘟囔,因為當年新婚打架事件的另一個當事人,還在現場呢。

“就是就是,彆瞎說了。”其他人打著哈哈岔開話題。大家說說鬨鬨著也就各自散開回家去了,隻有一人若有所思的放慢了腳步。

“春燕,還不回家做飯啊。一會兒飯做晚了你婆婆又要罵你了。”一大娘見趙春燕落下了大部隊,衝她喊道。

這個人就是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劉桂玉的大嫂趙春燕。

沒人知道趙春燕比大家更抓心撓腮的想知道騎自行車的男人和李枝念的關係,畢竟這關係到她兒子李勇強的臨時工身份和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