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把肥田粉都送到井岡去,那裡種田行家多,比她能乾。
又去西餐廳轉轉,唐生傑正在和一群小姐少爺們玩牌,張澤看著一個小姐的小玩意很感興趣,竟然是塑料的。
現在市麵上常見的包裝用品有竹筐、木盒、還有紙盒、紙袋、布袋,還有鐵盒等。
張澤也在大量使用,但是塑料讓她眼前一亮,這可是個新鮮玩意兒。
做成塑料桶、塑料管子、塑料袋子、塑料盒子。
不但輕便而且牢固,密封性也好,厚薄大小都可以自己安排。用來裝藥,密封鹽糖大米臘肉等也很不錯。
張澤給阿明去信,彙錢,讓他出國一趟,買十條塑料生產線回來,阿明算了成本,大量生產後做成蛇皮袋,竟然比布袋便宜十分之七,
塑料好處很多,輕便,便宜,在戶外可以做塑料棚保暖,儲物方便,行軍遇到雨水,還可以遮雨,做水包。裝液體,如酒精、油料等,比陶罐不知道好多少,而且輕便不易碎。
阿明辦事周到,不但買回了幾條塑料生產線,而且是升級版,塑料袋、塑料桶、塑料瓶都能產,自己設計了一套抽真空的設備。
前期的外國技師成本很貴,張澤抽調一批技術骨乾,儘快的把生產和維修的技術學到手。
前期掃盲培訓的效果就體現出來了,工人們上手很快,留了兩個外國專家指導技術,其他技師就可以退回去,也是大大省錢。
第一批塑料蛇皮袋生產的時候,張澤跟著塑料廠的廠長一起看,激動得不行,拿來裝米,裝的多,又輕便,比布袋更好。女工們拿著大針給袋子封好,一袋就是一百斤,張澤笑著上去扛,完全扛不動。
張澤又去看油料區,5升的菜油大桶,工人們都稀罕得不行,直說這瓶子好,用多久都不會壞,比陶罐好多了。
還有小的塑料袋,先試著做了透明和黑色兩種顏色,其他還有黃色、藍色、粉色、紅色等等。
小小袋子有五種厚度,實在方便。
塑料瓶、塑料罐裝蜂蜜、奶粉、豬油等也格外好,沒有異味且方便攜帶,行進途中,有了塑料,可以儘可能的減輕負重。塑料可以大包裝、也可以小包裝,實在是合心意極了。
張澤立即組織人手生產,一桶桶的菜油、一包包白糖、食鹽、辣椒粉、奶粉就包裝出來。張澤又讓女工裝了十萬個大小塑料袋、塑料瓶、塑料桶、塑料盆。打包好,隻等送到山上去。
她自己工廠的產品也開始普遍用塑料包裝,
張澤加班設計塑料包裝,就把生熟食裝進塑料袋裡拿去售賣。
九州年末促銷節再次熱翻全城。
市民們第一次接觸到塑料包裝,覺得很高級,張澤這次主打幾個分類,日常視頻區,生活用品區,密封儲存區、
連續一個月的展覽,幾乎吸引了十來萬人觀看。
大家看到了瓶裝飲料、袋裝水、袋裝的泡腳鳳爪、麻辣牛肉、香辣豆乾,怪味胡豆、五香瓜子放進去好幾個月都不會受潮,還有塑料盆結實耐用,塑料桶提水方便,桶裝菜油,小罐蜂蜜,蛇皮袋裝糧食最好,行李袋堅固防水,甚至還有一種塑料薄膜,張澤也在推薦,讓大家拿去做大棚和包食物。
這一宣傳下來,張澤的工廠幾乎被掏空。
因為新鮮好用,所有用塑料袋包裝的食品都被搶購一空,塑料盆和桶因為花色鮮豔美麗,結實耐用,更是被顧客搶著買,甚至又為了一個塑料盆大大出手的。
其他老板看見塑料容器這麼好用,也紛紛,幾萬十萬的下訂單。
張澤的塑料廠機器直接乾冒煙了。
山上也傳消息回來,這塑料用品極好用,若有多的,也建議多送點。
張澤最喜歡塑料,因為配合添加劑使用,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有比玻璃罐頭和馬口鐵罐頭便宜幾十倍。
張澤又讓阿明引進20條生產線,簡直好用停不下來。
繼米線、肥皂、青黴素、西餐廳之後,張澤再次捕獲塑料製品這頭黃金牛。
阿明還給她寄了幾包日本進口的方便麵,煮著吃、泡著吃都極其好。
阿明讓他著手生產方便食品,這簡直是加班和打仗的神器,背上就不怕斷糧,三分鐘就能吃上熱乎的。至於方便麵吃了不健康?阿明表示根本不算什麼了,現在的老百姓都快餓死了,吃點白麵還算改善生活呢。
張澤現在事情幾乎多得忙不過來,分了一些給蘭寧,自己主要和其他老板洽談生意和合作,
因為塑料袋一炮打響,張澤的九州商城再次掀起一波購物狂潮,貨架上被搶得乾乾淨淨,倉庫裡也把庫存耗光。
張澤前麵儲藏的幾千石大米發揮用途了,組織人手做成炒米花,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泡熱水吃。
又趕緊聯係土匪,找大戶要了點玉米等,做成爆米花,用漂亮的塑料袋密封好,
洋氣好吃又好看。
馬柳灣基地蔓延著一股甜蜜的氣味,連藍天學校的孩子們也來幫忙,熱熱鬨鬨,真有過年的氣氛。
張澤身價暴漲,小小塑料竟然撬動了一個商業奇跡。
但是現在最尖銳的問題是原料不夠,甚至工人也不夠了。
生產力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張澤天天被堵,人家不拿到貨是不肯走的。
情急之下,張澤隻好把辦公樓劃出30間客房,從家具廠和紡織廠拿了家具和布料,請客商們坐下。
客人們看到塑料廠確實都要冒煙了,隻好耐著性子住著,其他工廠一看,越發嘖嘖稱奇,食品廠、肥皂廠、日用品廠,兩千多工人各司其職,主乾道上,車來車往,實在是繁盛,聽說還有小學,張澤帶他們去工人子弟小學參觀,越發讚歎了、
客商們看著張澤這裡貨物物美價廉,實在不錯,另外下了不少訂單。
張澤又準備擴張工廠和招募人手了。
現在人工很低,九州和馬柳灣生產基地名聲很響亮,張澤貼出招工要求,宣傳幾天後,便聚集了七八千人等候應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