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喻激情說完,劉支書微微點頭。
其實他也看不慣俞家大伯的作為,不過他好歹在村裡是個人物,不願自降身份和沒見識的小民計較。
如今薑喻請他作證,麵子給足,他便拿出村支書的派頭,“是這麼個理,上學要緊,上大學才有好前程,希望你們姐弟能做河西村第一個大學生。房子要租,學雜費要湊,實在困難就來找我,我幫你們想想辦法。”
就是客氣話,薑喻明白,還是表示感謝,“劉支書果然為人正派又講信義,隻要能把房子出租了,學雜費大頭就有了,剩下的我們努力想辦法湊,爭取不給村裡添麻煩。”
劉支書很滿意她的上道,“行,租房的事我幫你們看著,爭取找個靠譜的,房租出得高的。”
劉支書親自發話,出租的事就定下了,俞大伯再也翻騰不起浪花,早偷偷溜了。
他怕再不走,房子沒住成,學雜費也要分攤,那損失就大了。
經過這一出,看熱鬨的村民也開始轉向,“俞老大不厚道了,還想白占白拿。”
“沒爹沒娘的孩子,他怎麼下得了手。”
“聽說他兄弟死的時候,辦白事沒錢,倆孩子托人賣家具湊錢,他都沒出一分錢。”
“那就過份了,一家人好說也得照應點。”
薑喻隻聽一耳朵,半點沒放在心上。
村民們說好話也罷,說壞話也罷,大多瞧個熱鬨,跟著起哄而已。
各家有各家的日子要過,誰也幫不了誰,她前世早就看透。
她們一家人要搬到縣城去,與這些村民,大約很少聯係了。
村支書又勉勵幾句,踱著方步離開。
“走了走了,看什麼熱鬨,莊稼地裡的活都乾完了?”
他一發話,圍觀村民鬨哄哄散開了。
薑喻呯地把門關上。
轉頭看見俞安站在壓水井旁,雙臂緊抱,一雙濃眉擰得死緊,鼻孔呼哧呼哧喘著粗氣,看樣子氣得不輕。
也是,遇上這樣糟心的長輩,一不小心就被賣了。
前世估計俞大伯也沒少占姐弟倆的便宜,姐弟倆一個早嫁、一個早早去打工,沒見他出來幫把手,這樣的長輩,不要也罷。
薑喻剛想過去安慰幾句,俞安扭頭拎起壓水井手柄,泄憤般用力拉動起來,手快得都有虛影了。
井水嘩啦啦噴湧出來。
薑喻忙把大塑料盤挪到水管下,“彆浪費呀,剛好呆會洗衣服用。”
俞安瞪她一眼,猛地鬆開手,蹬蹬跑回堂屋。
俞萍走過來,將手柄握在手裡,一提再一壓,水又重新流出來,灌進盆裡,“讓你看笑話了。”
聲音軟軟澀澀。
“誰家沒有本爛賬呢,我又不認識他,也影響不到我。倒是你們倆,一直當他是長輩,估計心裡不好受。”
薑喻蹲在大盆邊,仰頭笑著說,“好在我們就要搬到縣城去,眼不見心不煩。”
俞萍這次沒再勸她退租縣城的房子,隻一下一下地壓水,估計內心在動搖。
薑喻趁熱打鐵,“搬家的事,宜早不宜遲。沒幾天開學,咱們早點搬過去收拾收拾,也好熟悉熟悉環境。”
俞安透過窗子喊話,“姐,搬就搬吧,爸媽不在了,這家裡也沒什麼好留戀的。去縣城我也能乾活。”
還沒把賺錢的心思歇下。
薑喻笑了笑,“行,要是我一個人養不了家,就給你個機會。”
俞安卻道,“你放心,花你的錢我都會記賬,以後會加倍還你。”
這就是接受她的幫助,卻仍把她當外人。
薑喻並不在意,飯要一口一口吃,讓俞家姐弟立刻把她當親人也不現實,日久見人心,時間長了,她們會看到她的真心誠意。
“前提是你得好好上學,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才能有錢還我呀。”薑喻揶揄他。
俞安嗤一聲,“你等著吧。”
薑喻又轉向俞萍,“俞安要上進,你不能拖後腿啊。”
俞萍輕輕歎了口氣,學費還沒有著落呢。
薑喻唇角微揚,起身跑去廂房,轉眼拿出個挎包,就是昨天俞萍找給她背著去縣城的那個。
“過來看。”她小聲招呼,一臉神秘。
“俞安也出來。”她又衝堂屋喊。
俞萍和俞安都靠過來,薑喻把挎包擺在瓜架下的石台上,從裡麵掏出紙包,一層層打開,直到厚厚一遝黃綠色紙幣暴露在幾人眼前。
俞萍和俞安都瞪大眼。
薑喻挑眉,得意地說,“昨天沒來得及告訴你們,我的手表賣了一千八,除去租房,還剩八百,搬去縣城後,我去找份工作,在開學前肯定能湊齊學費。
等村裡的房子和田地租出去後,又有一筆錢,肯定能周轉過來,你們不用擔心錢的事。”
俞安咋舌,“多少?你那塊表值小兩千?你買的時候多少錢?”
親媽送她的,無法用價值估量。
薑喻笑眯眯道,“已經賣了就不討論了。重要的是,咱們現在有錢了。”
俞萍有些動容,“說是家人,可都是你在幫我們……”
薑喻打斷她,“家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是親情,是陪伴。隻要你們在我身邊,我就覺得生活有奔頭,活著有意義,這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
以後再不要說這種話了,咱們仨一起努力,試試看,能把日子過成什麼樣。”
俞萍重重點頭,“以後有我們能出力的地方,你千萬不要客氣,對俞安也是,有事直接吩咐他乾。”
家裡陷入困境,如果不是薑喻堅持,她可能真的要放棄讀書了。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說薑喻是姐弟倆的大恩人也不為過。
俞安輕輕哼了聲,算是應答。
“好,我不會客氣,你們也不要客氣。”薑喻笑彎了眉眼,萬事開頭難,總算達成初步一致。
既然決定了搬家去縣城,俞萍也不再墨跡,當下開始張羅收拾行李,除了衣服被褥,學習用品,連鍋碗瓢盆都想一起打包。
薑喻哭笑不得,親媽從小就節儉啊,仍勸阻道,“這些碗碟脆得很,一路顛簸,不知還能剩下幾個,彆折騰了,搬到縣城重新買吧。”
俞萍舍不得,“都用得好好的,丟了可惜。搬家再買新的,浪費錢。”
薑喻搬家有經驗啊,就給她算賬,“不帶這些鍋碗瓢盆,咱們仨一人一個行李包,去村北頭搭車就能去縣城,隻需要花三個人的票錢。
你要帶這些叮叮鐺鐺的東西,司機肯定不乾,多花兩個人的票錢都不一定讓你上車,說不定還得專門包一輛車,那花的錢就多了。”
俞安也幫腔,“咱們三個人,搬過去先買一隻鍋三個碗,其他慢慢添置。”
俞萍咬了咬牙,“那就帶一個鍋吧。”
三個人一起收拾,收拾了一下午,終於在晚飯前把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全部打包好。
雖然有薑喻攔著俞萍,攔下好多零零碎碎的東西,最後也把六個化肥袋子塞得滿滿的。
俞萍很不舍,“從我記事起就住在這裡,俞安也在這裡出生長大,爸爸出門打工有了閒錢,修葺好幾次,才修成現在的樣子。這裡有我們一家人的快樂時光。”
薑喻環住她的肩膀,“故鄉就是用來懷念的。人總會長大,離開,早點晚點而已。”
像她,十二歲就被渣爹扔去國外,也被迫長大了。
心底永遠懷念的是早逝的親媽和回不去的少年時光。
傍晚雞舍裡老母雞在撲騰,俞安想起自己還沒喂雞,急忙拌雞食喂了,又問,“雞怎麼辦?”
喂了一個夏天喂出感情了。
薑喻想了想,“租的院子沒有雞舍。”
再搭一個費力又費錢,而且養雞也會影響鄰居。
最後俞萍拿定主意,“俞安把雞抓起來綁好,晚上送去劉支書家。”
沒有更好的辦法,送給劉支書還能讓他上心多照應些,畢竟老宅和田地都還在。
晚飯後送去劉支書家,就帶回一個好消息,縣城一個在外地賺了大錢的老板,聯係了村支書,要資助兩三個品學兼優的貧困生上學。
劉支書推薦了俞家姐弟。
這幾天資助人確認後,就會打錢過來。
薑喻總算明白小俞萍是怎麼讀完高中的,原來是有好心人資助。
真的是雪中送炭,大大緩解了眼下的困難。
聽說姐弟倆要搬去縣城,劉支書還爽快地承諾,派村委的麵包車幫忙搬。
把俞萍感動得眼淚嘩嘩的。
薑喻覺得,這就是五隻老母雞的功勞了。
既然有車,俞萍當晚又裝滿兩個化肥袋子。
兩天之後,村委的麵包車載著薑喻和俞家姐弟離開河西村。
一路上,除了必要的寒暄,俞萍沒怎麼說話,俞安也麵色沉沉。
一直到車拐進巷子,停在租定的房子前,兩個人臉色才活泛。
等一推化肥袋子搬進屋,麵包車離開後,俞萍關上大門,湊近薑喻小聲問,“這麼好的房子,人家真的願意出租?”
薑喻安撫她,“定金都交了。吳經理說這家人不缺錢,搬去住三層樓房,老房子就是找靠譜的人看著。租給咱們,當做好事了。他家也有孩子在讀一中。”
俞萍這才放心,裡裡外外看起房子。
看一圈轉回來,“沙發床都有,鋪上床單就能睡,廚房還有鍋灶,洗洗也能用,省得買新的。”
她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