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鞋(1 / 1)

汴京食記 明月似歸來 4192 字 3個月前

金娘說完便捂住嘴,趕緊把錢塞進腰間,連著錢袋取下來放進背簍裡,還用戥子遮好,不露出半點布料。

畢竟樹大招風,要是這銀子丟了,她可是會心痛死。

見她這般小心,陸瓊拉著她的手便是一頓笑,險些直不起腰,緩過來便打算去置辦些日常物件。

“待會兒我要去街上逛逛,順便給家裡添些家當,你可要一同去?”

金娘點頭,乾脆把攤子一收,拍著胸脯說也要跟著去。

掙了大錢,可不就得花出去。

七月初七,便是乞巧節,距今隻剩四五日,這街上販賣乞巧之物的貨郎也跟著多起來。

賣貨郎搖著波浪鼓,跟陸瓊展示一盒胭脂,把好話全說儘,還誇她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就差說她傾國傾城了。陸瓊被逗樂了,搖搖頭便拽著金娘繼續往前走。

還沒走多遠,就聽見他用同樣的話術來誇讚另一位小娘子,原來都是套路!若是生在後世,說不準也是直播帶貨的好手啊。

剩下不少攤位亦是擺著磨喝樂、花燈、巧果......都是些乞巧之物,不稀奇。

磨喝樂大多是用陶土、木料捏成的,有坐著大笑的、互相打鬨的、趴在地上的孩童,看起來都充滿童真,而泥人的手藝也將這些磨喝樂刻畫得栩栩如生。

陸瓊看中一個手持撥浪鼓的泥娃娃,圓圓的臉蛋,特彆討喜:“這要多少錢?”

泥人張把剛製成的磨喝樂擺到紅漆木架上,還未擦去手上的乾泥土,抬頭應道:“單個泥人十五文,成雙的要四十文,若是一雙一單都買就是五十文。”

不算貴,何況這手藝也值得,陸瓊便把錢爽快給了,到時就給陸萱一個驚喜。

金娘更是深藏不露,不僅買了兩個磨喝樂,還到彆處把巧果、酥糖提前買了,裝了滿滿一背簍,就差花燈。

且每一文錢都被她算計好,絕不多花,按金娘說的,過兩日隻會更貴,不如現下就買齊,屆時也不怕買不到。

陸瓊覺得也是這個理,附和著多說幾句。

一路走到成衣鋪,陸瓊想起平日穿在身上的布料不透氣,在灶房待久便出汗,整日下來都不爽快,不如趁此機會去買些薄衣服裳。

金娘也想給霜姐兒置辦幾身衣裳,就拉著她一並去,路上還不往傾訴:“六七歲的孩童,身子竄得快,去年做得衣裳今年就短了,再這樣下去,就得去扯些布料縫起來。”

陸瓊也感同身受,陸萱的衣裳就是她年複一年縫縫補補來的,屬實無奈,畢竟小孩身高竄太快,還沒錢一直買新衣。

所幸來到汴京就把那些破衣裳換了,不然彆人見了指不定要說她虐待妹妹。

成衣鋪的成衣通常是三百文一身,料子極好的,還能漲到幾貫錢,可是陸瓊半月的收入都不止。

不過她買衣裳講究實用,選的都是衣擺短窄的,方便乾活,一般這樣的成衣,三百文左右就能買下,便順手挑了件鵝黃色的直袖衫,還有件淺紫的薄開衫。

這成衣鋪也賣鞋子,就給陸萱挑了雙碧青的繡花鞋,顏色清新,還好看。

陸瓊也常常慶幸這時的宋朝還未盛行纏足,小頭履也很少見,尋常的草鞋、薄履、繡花鞋才更為流行。

見買得多,店裡掌櫃也笑嗬嗬地圍著轉,親自給她們的衣物耐心包好。

金娘拿在手中,摸著順滑的料子,又想起過幾月天就轉冷:“瓊姐兒,你家可有過冬的衣物,待天冷時汴京的炭可要幾十文一斤,整日燒可耐不住。”

“還沒,等秋收完了再看看。”在陸瓊看來一切尚早,往年在上元村也是十月才最冷,蹲在家裡灶頭烤火也能熬過去。

金娘聽她的話急得想跺腳,苦口婆心道:“還是要儘早找人買些蘆絮,不然到時蘆絮的價錢都要趕上成衣了。”

她可是太清楚了,有些商人是如何坑騙百姓的錢,平日十文的貨物,買的人多就會漲幾倍不止,要是糧食也這麼漲.....

剩下的金娘都不敢想。

雖說他們過冬的衣物大多是蘆絮、絲綿填充,不算太暖,卻也是件過得去的禦寒之物。畢竟有的連蘆絮也買不起,天冷時被凍死的、餓死的不在少數。

陸瓊還沒應聲,守在一旁的掌櫃笑得從容:“二位小娘子不妨瞧瞧棉衣,用的棉花可是來自邊疆,比什麼蘆絮都更暖和。”

說著就掀開門邊的簾子,從裡屋拿出一件厚厚的棉衣,摸起來很暄軟,比不上後世的手感,卻是陸瓊這幾年間見過最好的棉衣。

掌櫃也順勢把價錢說出來,竟要一貫多,這可比陸瓊前邊花得還多。

不過也能理解,畢竟棉花種得少,現下還隻有邊疆有,若不是近來跟邊疆商業往來密切,能夠傳入中原的棉花變多,這棉衣的價錢隻會更高。

但陸瓊也舍不得花一貫錢去買棉衣,更彆說金娘,兩人相視後便搖頭離開。

因著陸瓊還要去鋪子裡看看,金娘便先提著東西回去,一路上歇歇走走,不斷還手,喘著粗氣走了一路才到巷口。

在見到霜姐兒的笑時,她才恢複了些力氣,又把新買的酥糖取出來,放在霜姐兒手心:“這是酥糖,等過幾日娘就帶你去看花燈。”

霜姐兒眼睛跟著發亮,小塊的酥糖還放在手心,想迫不及待到乞巧節那日,隨後才把糖吃進嘴裡,還意猶未儘地舔舔掌心:“好吃!”

再跟她說些乞巧的事,金娘就提著東西進屋子。

這一背簍東西看著多,卻隻花了二百來文,加上陸萱的衣裳,也是四百多文,剩下的半兩銀子金娘準備藏起來。

她從床底下取出巴掌大小的木箱子,外頭上了鎖,解開便見裡頭放著些碎銀子、小簪子、戒指,還有不少銅板。

這都是來汴京半年好容易才攢下的。可粗略看一眼,不算上首飾也才二兩多。上回霜姐兒生病就花了半貫錢,也叫金娘切身體會到錢多重要......她還要再賺更多錢。

藏完錢,金娘情緒也迅速轉變過來,興衝衝地跑去洗新買的羊肉,雖然隻有半斤多,但這可是真的羊,而不是被叫“小宰羊”的豆腐。

她打算燉一小鍋羊肉,剩下一些放胡椒、醬、鹽、麵粉醃製,再下鍋炒,又香又酥!一邊想,一邊把羊肉切成塊,等郎君回來也好叫他高興一番,畢竟家裡也好長時間沒吃過羊肉了,這下也能補補身子。

與金娘分彆後,陸瓊獨自跨過州橋,就見隔壁的湯餅鋪已經裝修好。

遠遠望去,鋪子比以往更亮堂,還寬敞不少,嶄新的桌椅也已經搬進去,木料漆得油光水亮。不過鋪子裡有些冷清,隻有後門的簾子被放下,隱隱窺見有人操勞的身影。

這應當就是三娘了。

就是不刻意打聽,陸瓊也能在自家鋪子裡聽彆人聊起這位三娘,左右不過是相貌好、手藝好,光顧的食客多,把人家誇得上天入地,連陸瓊都好奇這位三娘的手藝了。

不過眼下還有更打緊的事,這還是她頭一回不在陸記,也不知道楊姐兒她們能不能顧得過來。

再回頭瞥一眼門上的牌匾,陸瓊就轉身走進陸記。

先是看到楊姐兒認真撈麵的身影,再是陸萱跟食客歡快聊天的場景,看她們這般,應當是一切安好,她也能暫時把心安下。

“阿姐,阿姐!”

陸萱沒多久便捕捉到陸瓊的目光,眼神瞬間亮了,好似見到盼望已久的人,撇下食客便跑到她身邊,把今日如何招待食客,如何敲冰的事全都一字不差講給陸瓊聽。

聽得陸瓊忍不住笑,打趣她:“一上午未見,你怎麼變成小鳥了,嘰嘰喳喳叫不停。”

若是換了平日,陸萱定要跟她鬥嘴,但今日不一般,就決定讓著阿姐。

聊完天,陸瓊便去存冰的後門探一眼,除去今日敲下的冰,餘下的冰塊都放在桶裡,像先前一般蓋上乾草。

掀開木蓋,一股冷氣撲麵而來,凍得她直哆嗦,數數還有三大塊冰。

陸萱依舊緊緊跟在她身後邊,伸出手指,算今日用的冰:“阿姐走後,我跟楊姐兒敲了半塊冰,能做四十份渴水。不過冷元子更好賣,害得我跟楊姐兒今日不知搓了多少圓子,可累了。”

低著頭苦苦歎氣的模樣,可真是叫人心疼,偏偏陸瓊也吃這套,揉揉她的腦袋,又錘錘她的肩,麵上帶著笑:“真是辛苦了,為了獎勵萱兒,我方才還買了雙新鞋,還是帶花的。”

聽到有新鞋,陸萱憂愁的小臉迅速轉變為喜色,睜大眼睛,嘴角根本掩不住上揚,忙著追問新鞋在哪。

陸瓊有些無奈,隻好先按下這隻又蹦又跳的小兔子,才在她期待的目光中把精美的繡花鞋取出來。底下是淡雅的月白色,鞋尖微微上翹,鞋麵上還繡有並蒂蓮,粉白與碧綠交織,很是好看。

陸萱攤開手,小心翼翼接過,再用手輕輕摸著鞋口鑲的珠子,就怕下手重一些鞋子就會破。

先前她常穿的鞋是草鞋,後來換成麻布製成的麻鞋,比草鞋耐用,但是穿久了腳底也會不舒服。不過前些年阿姐用粗布給她做了一雙布鞋,穿在腳上特彆舒服。

更彆說這雙看著便貴的繡花鞋,應當是更舒服。

陸萱趕緊把鞋試上,柔軟的綢緞貼著她的腳背,很舒服,有些大卻不打緊,畢竟還在長身子,穿著穿著便合適了。

眼裡藏不住笑,她就在後門這狹窄的地方來回走動,鞋口的珠子也跟著輕輕晃動。

見她喜歡,陸瓊也跟著高興,靠在牆上一臉欣慰。

送走晌午最後一位食客,陸瓊才從錢櫃裡拿出一小塊銀子,這是給楊姐兒的報酬,畢竟今日可是連著做了好幾個時辰。

楊姐兒已經沒有起初那般的惶恐,笑著把錢收下,忽地“哎”一聲,又從旁邊的抽屜取出一個荷包:“這是今兒食客掉落的,至今還沒人回來取。”

銀灰色的荷包?

看著有些眼熟,不過陸瓊暫時也想不起來,便順手把它放入錢櫃裡,跟賬本挨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