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做的是“角子”,也就是常說的餃子,陸瓊花二十文買了豬肉,如今全剁碎了裝在盆中。
帶回來的菘菜還擱在院子牆角,陸萱也格外積極,跑到外邊把菘菜拎回來,浸在水裡,撕成一片片,再切成絲狀,跟豬肉混成餡。
新買的麵粉是細麵,粉質細膩,一壓就是順滑的印子。陸瓊舀了一大碗到空盆裡,加了些溫水和半勺鹽,和成麵絮,做餃子皮的得是死麵,越韌越有嚼勁。多揉幾次就成了光滑的麵團,不沾盆也不沾手,還要擱在盆裡醒上片刻。
她們房子有一處不好。晾衣杆就占了大半個院子,曬蜜餞的竹篩隻能放在堂屋門檻邊,等到午時太陽都曬不著,陸瓊隻好連著椅子把竹篩往外邊挪。
杏子還是帶著不少水,她隨意撥弄、翻開,好讓每一塊都照到太陽,捏一小塊放嘴裡,酸味已經沒起初大,更多的是甜味。
陸萱也跑出來,帶著雪兒在晾衣杆下遮陰,一人一狗緊緊挨著,風吹起時,衣擺揚起又落下。
陸瓊也坐在門檻上,想起小時候的衣杆上總會有洗好的床單。她會鑽進去,邊跑邊聞洗衣皂的香味,即便長大模糊了記憶,還是能清楚記得那天的香味。
不過這院子著實小了。在上元村她還能劃塊地種菜,圈地養雞養鴨,在這就有些限製發揮了。
汴京的雞鴨魚雖說比不得羊肉貴,但也比她在上元村賣得貴,就算現在有點小錢,但還是要斟酌半天才能買。
好在麵已醒好,陸瓊忙著搓長條、分劑子、擀餃子皮,倒也忘記了前邊思索的事。她擀餃子皮習慣一手壓皮,邊轉皮邊擀皮,這樣的皮便是中間厚四周薄的。
陸萱也沒閒著,洗淨手也跟著調餡料,打了個蛋黃,邊加蔥薑水邊攪拌,還必須按一個方向攪拌,不然餡料會散,不好包,待餡料吸滿汁水就能包餃子。
桌上餃子皮疊了好幾撂,陸瓊停下手,跟著包餃子,餃子皮放在手心,一勺白菜豬肉餡擱在上頭,拉長皮邊壓實,飽滿的餃子就放在甑上挨個擺好。
比起水餃,她跟陸萱都喜歡吃蒸餃子,倒也不會產生分歧。
很快就上鍋蒸好,整個灶房都彌漫著香味,有些餃子沒包好,不僅破口還流出不少汁水。
陸瓊在桌上擺一小碗醋,還兌了醬,餃子蘸些醋,肉香更重,伴著酸味沒幾下就吃空一盤:“明晚就不出攤,專心把鋪子打理好,趕著這幾日就把鋪子開了,晚一日就多廢一天租金。”
陸萱咬一口熱乎的餃子,肉汁順著破口流下:“我們做什麼吃的,還是賣熟水跟糕點?”
鋪子的經營方向?這確實需要認真考量。汴京城內鋪子林立,食鋪就占上半數,其中大多又專賣一樣吃食,像胡記包子鋪、劉姐豆兒水或是張家蜜餞,剩下的就是業務廣泛的酒肆,不僅提供各樣吃食,時而還有說書、戲曲聽。其實後世也這樣,酸菜魚、煎餅果子、煲仔飯、椰子雞......
以她們目前的財力,酒樓自是開不起,更何況鋪子小,能坐滿二十人就算是生意火爆。
陸瓊前世開的是甜品店,最擅長的就是研究各樣甜點,不過現下材料匱乏,有些限製她的發揮。牛乳價錢高,與黃油類似的酥油也是珍貴,倒是皇家舍得用,開發出不少奶製品,像奶酪、酥酪、杏仁豆腐還有醍醐。
“先看著吧,熟水還是照常做,糕點也是,到時可以多做幾樣。”
陸萱見她有其他主意,倒也不著急,專心吃起“角子”,這皮真有嚼勁,就算不蘸醋也好吃!
吃完午食,她們便去午睡,這是常年養成的習慣,即便再忙也會到床上躺著歇會兒。陸瓊的睡房臨近後街,木窗開了一條小縫把風吹進來,心裡還想著鋪子的事,剛有點念頭就進入夢鄉。
下午照常要準備出攤,總歸是要跟常光顧的食客告知一聲,若是運氣好還能把他們帶到鋪子裡。
這麼想著,陸瓊更是乾勁十足,把山藥倒進木盆裡,搓淨表皮的泥,盆裡的水換了三次才洗好。山藥削皮、切塊,放到甑上大火蒸,上午泡好的豆子也瀝乾水,一並放進去。
院裡還傳來陸萱的笑聲,這是在陪雪兒玩沙袋。
陸瓊學過幾下針法,就把先前不要的粗布縫成沙袋,裡邊填充了些乾稻草,還夾了幾塊石頭增重,當做是雪兒的玩具,它平時待在家都沒地方撒歡。
有了沙袋,陸萱就蹲在堂屋前,把沙袋向外拋,雪兒就會跳起來咬住,枯燥的遊戲也能玩得樂此不疲。
陸瓊這也忙得差不多,近一月的功夫,她已經孰能生巧,不用怎麼思考,手下的動作就先做好,壓山藥泥、包餡料、裝模具,沒費多少時候就做成。
山藥糕新鮮出爐,還冒著熱氣,她挑著形狀最好的五塊裝在油紙上,包好綁上麻繩,沒多耽誤就要給何六娘送去。
陸瓊腳剛邁出門一步子,還不忘叮囑:“熟水還在煮著,水沸了記得滅火。”
陸萱還在給雪兒順毛,腦袋頻頻點頭:“知道了。”
臨近傍晚,白天出坊做事的人回來,手裡還拎著各種好吃的,聞著香味,好像是桂花酒!
難怪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陸瓊隻是聞著都成饞鬼了,見這陶甕上貼著一個“戴”字,怕不是戴樓的酒。也不是誰都能釀酒,隻有朝廷準許的“正店”才能到官家買酒曲,每家釀出的酒又各具特色,戴樓最出名的便是桂花酒,價錢也要好幾百。
汴京裡能釀酒的酒樓也就幾家,都是傳承下來的老店。等到她有本事去找官家買酒曲,那她的鋪子名氣必定不小,嘖嘖,不說名揚天下,至少在汴京裡也能說的上號。
心裡做著美夢,不知不覺便走到何六姑家。
因著門檻高,她要提裙擺邁上好幾步台階,推門便是撲鼻的魚腥味。
門上掛著排排蓑衣、鬥笠,院裡左邊晾著柳條編的罩子,還有用竹竿做成支架的罾網,都是用來捕魚的工具。
何六姑正好在收網,見陸瓊來了還有些驚奇:“這麼早來了,我還想著晚上去州橋找你。”
陸瓊笑著:“這不是剛做好,見時間還早就順帶送來了。”
“難怪跟你買熟水的人多,嘴比熟水還甜,”何六姑把網收到一邊,提起一桶魚過來,“還剩了些小魚,你想要就帶幾條走。”
何六姑一家四口全是養魚的,在城郊有一片魚塘,前些天下雨還要加固魚塘,畢竟去年水勢一漲,魚兒溜走近半。好在今年下的是小雨,沒有什麼損失,這幾條魚對何六姑來說就不算什麼。
見推脫不過,陸瓊就收下,隻是想著下回不能要何六姑的錢,不然越欠越多。
到夜裡,出行的百姓遊過畫舫,在江邊閒散漫步,與友人傾談白日裡的瑣事,漸漸地走到州橋上,駐足在熟水攤,飲一碗冰涼的楊梅渴水,即解渴又清暑。
“小娘子今日可是有好事?”沈卿笑著。
陸瓊正打包糕點,就差盛上一份熟水,也笑:“說不上好事,就是明日起不出攤了。”
沈卿皺眉:“這是為何,不出攤怎麼會是好事?”
陸瓊解釋:“我在陳記魚鋪對麵盤了鋪子,明日要去打理鋪子,過上幾日才能開業。”
“這確實是好事。”沈卿這才展開眉頭,並對她道賀。
陸瓊也沒跟他客氣,這半月來沈卿沒少光顧她的生意,不愧是宋人,就是偏愛甜食。
還不忘跟食客宣傳新鋪子,並說那日介紹客人來能多贈一份糕點,僅限前二十人。
穿長衫的郎君站在推車前,不大相信:“小娘子說的可是真的?”
陸瓊笑道:“到時隻管帶人來。”
就是其他鋪子的食客聽了也覺得稀奇,可沒聽過帶人去還能送糕點的,不論信與不信,這名聲也都打出去,到時看熱鬨的人定是不少。
謝家今晚也派人來取糕點,還多要了山藥棗泥糕,說她家老夫人愛吃甜的。陸瓊幫忙裝在食盒裡,才對那小娘子解釋鋪子的事,還好她通情達理,說自己到鋪子取便是,還省些路途。
陸瓊也差不多準備收攤,隔壁賣果子的大娘也憋不住話,勸道:“小娘子,你怎麼能白送糕點,這可是會虧錢的。”
陸瓊挨個蓋上食盒,放到推車下,知道她是好心,便笑著:“嬸子,我有分寸的,定不會虧錢,到時食客一多,就不怕掙不到錢。嬸子若是不信,到時便來看看。”
見她執迷不悟,大娘也不多費口舌,心裡卻想著她早晚要後悔。
第二日天還沒亮,陸瓊便起了。陸萱也難得沒賴床,興衝衝地蹲在地上做狗食,雪兒則在院子打著轉。
因著今天要忙著搬東西到鋪子裡,早食熬份肉粥便草草解決。陸瓊昨天還打了招牌,叫人寫上“陸記食鋪”,不過最快也要下午能送到。
還未到鋪子,遠遠就望見單薄的身子立在門前,正是楊姐兒,見她們推著車來,趕忙卸下東西,一大袋麵粉、半竹筐山藥、十隻碗。
灶頭挨著牆,旁邊就是石塊砌成的台子,暫時能把糧食放在下邊。鋪子後邊還有個小房間,陸瓊打算把這裡清空,到時找人打個木櫃,用來存放各種糧食。
後門的街巷靠近河邊,不用走遠就能打水,到時便可在這清洗碗筷。
陸瓊帶了筆墨,記下店裡缺少的東西,甑、盂、箸、案,放調料的陶甕,柴火、皂莢、絲瓜瓤......林林總總加起來要五百文,先前找人打木料還花了兩百文,開店真不容易,要不是前世有經驗,她也不敢往這貼大錢。
還想把桌子往外挪,陸瓊便跟楊姐兒合力抬起一張桌,沒想到她看著細胳膊細腿,力氣卻這般大。陸瓊幾乎沒出多少力,而楊姐兒還氣都不帶喘,真是撿到寶了!
陸瓊也不敢歇下,潤潤嗓子便道:“楊姐兒你在這掃掃地擦擦桌子,若是發現有什麼壞的物件就記下來,等我們回來再說。”
說完就拿著記好的“清單”出去,陸萱沒多跟楊姐兒道彆,也跟著邁小碎步趕上去。
未走幾步便是雜貨鋪,還是先前陸瓊剛來汴京那家,跟掌櫃說好要的物件,店小二就一樣樣找出來,還幫忙送到鋪子裡。隨後到彆處買了不少食材,各種熟水的藥材、常見的糕點餡,沒多察覺便又花去三百文。
這些天在汴京正的錢,不到兩天就被掏空,隻留有下月的租金錢,對陸瓊來說算是重頭開始,不過也對未來充滿期待。
回去時,木匠那邊已經派好人送招牌,正等著她回來。陸瓊站在門外,仰頭指揮兩位學徒掛招牌,就在門上正中的位置。
招牌掛好,陸瓊也露出笑,“陸記食鋪”很快便能正式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