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龍舟(1 / 1)

汴京食記 明月似歸來 4073 字 4個月前

窗外旭日東升,撥開晨間雲霧,街巷裡嘈雜聲漸起,木門開合聲、賣貨郎叫賣聲、小兒嬉鬨聲……

搬來汴京,她們便不用早起趕路,陸瓊今日也起得比往常晚,在被窩磨蹭幾下才肯下床,披上碧青窄袖衫便進了灶房。

灶台旁放置有一口缸,她到缸裡打上水,拍在臉上,絲絲清涼帶走夏天的燥熱,滿足歎道:“真舒服!”

芒種之後便是端午,這天也叫天中節,晨起還要在門上掛花草。

昨天用過晚食,霜姐兒還依依不舍又跟雪兒玩弄好久,惹得眾人打趣她,金娘則留下幫忙收拾灶房,還順嘴提一句端午的事,不然陸瓊也要忘了。

前幾年剛來,她很多節日都搞不明白,先是記錯時間,再是因後世習俗不同弄出不少笑話,後來虞娘過節都會把她叫一起,如今虞娘不在還真有點不習慣。

陸瓊也隻是感慨一番,很快就裁下一張紅紙,把艾葉、菖蒲捆成一束,用草繩懸掛在院子大門上。

即便是過節,她們也要準備擺攤。龍津橋在蔡河上,今日賽龍舟街上定是人滿為患。到時候觀看龍舟的人渴了累了,不知不覺就會在她攤上花上錢,定是賺得比平時多。

陸瓊隻是想著便覺得美,賺錢的事怎麼會累,手下動作更有乾勁。

糕點要用的餡料早早蒸好。又因酸梅湯最好煮,她便把藥材泡好水,瀝乾放入鍋裡,倒上水藥材都浮在表麵,蓋好鍋後便生火加柴,待酸梅湯涼後才好加冰糖,昨日在相國寺是叫食客按口味自己放糖,反響還不錯,往後也能如此。

大抵是心理作用,陸瓊搬來新家後總覺得這灶房比原來的好用。上元村那條煙道經常堵,尤其是遇上雨天,煙霧就會彌漫四周,常常把她嗆得不輕。不過也可能是剛用不久的緣故,總之這幾日開火都很順利。

灶房走出幾步便能見到院子,雪兒也早早醒了,正趴在青磚上乘涼,毛茸茸的尾巴跟著貼地,看起來很愜意。

陸瓊笑著捧一勺水倒入它碗裡,順手摸摸它的毛,比先前光滑許多,再摸幾下好狗便要去做早食。

粽子在這叫“角黍”,大多是三角狀的,外皮包裹著粽葉,再用麻繩捆好。按照風俗,早膳是要吃粽子的,可她們昨天葷食吃多了,糯米又不不易消化,還是吃清淡些好。

陸瓊打算煮些粥,先淘米,瀝出的淘米水倒在空器皿,可以用來洗衣除垢。在汴京生活最不方便的就是院裡沒有井,還要走幾步去外頭打水,也幸好她們住在河邊,不敢想提桶走幾裡路有多辛苦。

不久米也跟著下鍋,加一點鹽,攪勻後在上邊支架子,再放上幾個洗淨的雞蛋便成。大黃、小黃下的蛋早吃完了,這些是她昨天順手買的,一文兩個,見不貴便花錢買三十個,夠吃上一陣子。

街坊鄰居出門的愈來愈多,陸萱也跟著起來,洗漱好便過來幫忙做糕點。

為挽留食客,陸瓊可謂是費儘心思,先前的綠豆糕、廣寒糕已不算什麼,今日又添上棗泥餡、紅豆餡的山藥糕,上鍋蒸隻需要生火的功夫,前邊的準備工作才是繁雜。

陸瓊手藝越發好,昨日在相國寺還有人以為她是廚娘,問能不能到他們家做事。她肯定是拒絕的,給人打工哪有自己當老板好,不過麵上卻是一臉可惜,說上一番道理才委婉拒絕人家。

一旁陸萱負責給紅棗去核,裝了有一小碗,打成泥後添油、加糯米粉,揉成光滑小團子,紅豆泥也是如此。

“鍋裡的粥應是煮好了,你看看去。”陸瓊手下還在壓山藥泥,加上熟糯米粉拌勻,分成兩份,一份棗泥陷的,剩下的都是紅豆陷,放入模具壓成型便好。

綠豆糕、桂花糕也不難做,更何況都爛熟於心,形成肌肉記憶了,因著端午的緣故,她便做多了些。

加上棗泥山藥糕、紅豆山藥糕很快就裝滿四個食盒,每個食盒各有兩層,約莫能放二十份糕點。一份五文,全賣光就能有四百文,酸梅湯也是五文一份。

陸瓊獨自傻笑,她這攤子都能改名叫“五元店”了。

不過她這些料子用的都是中上等,成本還得減半,剩下的才是利潤,若是算上柴火、租金,這錢還得再減減。

酸梅湯很快也煮好,陸瓊分了好幾個器皿放涼,便見陸萱還在清粥上撒了把桂花,屋裡散發著香味。

二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吃過粥才出門擺攤。

金娘這些日出攤晚,街上已有不少人,叫賣的攤販、埠頭卸貨的纖夫、圍橋看龍舟的行人……

她是吃過早點才來的,還帶著霜姐兒一起。霜姐兒病都好全,能夠出門吹吹風,現下也幫忙扶著擔子,雖幫不上忙也憋紅了臉使勁,嘴上學纖夫喊著:“一二,起。”

“跟緊娘走,彆走散了。”金娘也費力挑著擔,今天多做了一板豆腐,沉了不少。

霜姐兒攥緊金娘衣擺,糯糯地應聲好。她臉圓圓的,頭上綁了紅花繩,脖頸掛著金娘用五色絲線編好的“長命縷”,發髻垂在兩邊活似從畫裡走出的小仙童。

龍津橋連通內城與外城,人流自是絡繹不絕,叫賣聲也跟著此起彼伏。

陸瓊將打包好的糕點遞給食客:“客官,一共十五文,請慢走。”

“阿姐,扒龍舟要何時才開始?”陸萱說完便啃了一小口粽子,她吃過粥又饞了,路過賣粽子的攤子忍不住纏著陸瓊要了一份。

這家粽子花樣多,不僅有角粽還要錐粽、筒粽,餡料也是層出不窮,大多是甜口,蜜餞的、夾了果子的、包楊梅的、赤豆餡還有銀杏的。

陸萱選了夾蜜餞的,咬一口便連著果肉一起,香香甜甜,軟糯的糯米夾了有嚼勁的蜜餞,好吃到停不下來。

陸瓊也沒虧待自己,買了份赤豆餡的,這時還沒見過夾肉的粽子,可能是不流行,一早上光忙著收錢還沒來得及嘗,閒下來還要回陸萱話:“阿姐也不知,不過見這河兩岸人愈來愈多,許是快了。”

金娘也正好趕來,二人各自忙著出攤,沒功夫聊天,互相點頭也算是打過照麵。

步入五月,百姓對飲子也越發喜愛,再過一月多就能用冰,屆時香飲攤也會更多,連酒樓店鋪也會開始做飲子賣,陸瓊生意不一定能有這時好,不過眼下還不用愁。

今日出攤沒多久便賣掉大半酸梅湯,比她先前預估的要好,轉眼間又賣出幾份,還搭上幾塊糕點,陸瓊把其中一個食盒蓋好,放到背簍裡。

大宋的百姓太愛吃甜食了,廣寒糕清淡少人買,甜到發膩的紅豆山藥糕和棗泥餡的倒是受人歡迎,一下就賣光。

就是酸梅湯也要多加糖,有位小郎君加了近十塊冰糖,把陸瓊嚇得不輕,後來便不讓客人自己加糖,每人固定三到五塊,否則她的糖沒幾下就能用光。

她們攤位靠橋,抻長脖子也能看見不遠處放了龍舟,六七艘並成一排,每隻龍舟上都是彩旗飄揚,掛著紅燈籠點綴。龍舟競渡時,鼓聲四起,浪花飛濺,場麵格外壯闊,龍舟爭先搶後,才領先又被趕上,圍觀的行人也提心吊膽。

橋上人擠人,陸萱也撇下攤子去湊熱鬨,跟著人一起喊。霜姐兒見了也鬨著要去,金娘怕她被人擠散了就哄著她,還去買了根冰糖葫蘆。

待競渡結束,眾人才漸漸散開,陸瓊期間還不忘推銷酸梅湯,現下也是一點不剩,正高興著便見廣寒糕還有四五塊,她跟陸萱都吃膩了,就都分給霜姐兒吃。

霜姐兒左手抓著糖葫蘆,右手捏著糕點,嘴上沾了糖,一吃糕點就粉上一圈白的,引得路人也發笑,都樂意去金娘那買一份豆腐。

陸萱從橋上下來,陸瓊也收好攤,蓋上木蓋,疊好碗便要走。

金娘借此拉住她的手,壓低了聲:“去找裴家人時千萬小心,他們家新婦楊三娘是個碎嘴,莫叫她給碰見,不然日後會到處嚼舌根。”

男女之間容易生是非,陸瓊也懂這個道理,但還是感激金娘願意跟她說上幾句,彎起眸子道:“我都知道的,謝謝金娘。”

“裴小郎也是好的,”金娘歎氣,“性子冷,但是熱心腸,先前在埠頭搬過活,還幫過我家郎君,就是眼神太凶了,說話也冷冰冰的,不然憑他手藝怎麼著也能收徒開店了。”

陸瓊再次點頭應好,跟霜姐兒揮手道彆也加入過橋的隊伍。

回去路上還去買魚,因著過節,價錢還漲了五文,陸瓊便覺得她今日不漲價虧大了。

“小娘子,你還是見識少。”

賣魚的郎君拿刀刮鱗片,樂嗬著:“天中節人多,不隻是住在汴京的人會看龍舟,就是城外也不少人趕來。這幾日的客棧都人滿為患,勾欄瓦舍座無虛席,不愁沒錢賺,你就是賣得再貴,也有人買賬。”

陸瓊心道一聲奸商,麵上卻笑著接過掛魚的草繩,叫陸萱給他二十五文。

正要離開便聽見身後傳來爭執,還伴隨著物件破碎聲:“這是我娘花大半積蓄盤下的鋪子,我想賣就賣,想關就能關。”

見陸瓊直勾勾地望著對門,賣魚的郎君邊磨刀邊道:“他們家原先是賣湯餅的,手藝好得很,誰知天公不作美,那小娘子的母親前陣子生了病,不知哪來的親戚全跑出來,跟這小娘子搶鋪子。”

陸瓊不解:“這不是有紅契呢,他們在這撒潑應當也是徒勞。”

“哼,”賣魚的郎君恨恨放下刀,“有何用,他們整日在這鬨,生意都做不成,三天兩頭鬨一回,連我們也受影響。小娘子的娘日後也要用錢,現在還有前些年攢的積蓄撐著,但住在城中一日便要多花一日錢,遲早得坐吃空山。小娘子還要照顧她母親,也不能把鋪子開起來,隻好把鋪子賃給彆人,可現下她親族這般鬨,誰還敢去接手。”

街邊還在不斷爭吵,陸瓊扯著陸萱衣袖往人少的地方走,她還要去裴家找人定製小推車,也不知道會不會撞上楊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