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寺(1 / 1)

陸瓊沒想到自己竟脫口而出,忙找補道:“阿姐說的是磨喝樂,也快到乞巧了,該置辦些乞巧之物。”

陸萱眨著眼睛:“乞巧節還有二月多,就是要買磨喝樂也得是七月初才適合,現下才五月中旬。”

“是阿姐忙糊塗了,唉這餺飥該涼了,快些吃吧,”陸瓊訕訕笑,“今夜好生歇息,明日便是去相國寺趕大集多日子。”

陸萱也期待得很,聽這話歡快點頭,也不追究到底是“可樂”還是“磨喝樂”了。

東方欲曉,陸瓊洗漱完便著手準備擺攤的吃食。

八仙桌上擺滿食材,烏梅、山楂、陳皮、桑葚、甘草、冰糖,初生的太陽透過窗邊照進來,爐火持續燃著,滿是煙火氣。

陸萱興奮得徹夜未眠,現在眼睛都睜不開,迷迷糊糊差些把柴火放在乾稻草上,陸瓊在桌上和麵,瞥見這驚魂時刻趕忙跑過來:“你這是要把家燒了啊!”

聽見陸瓊著急的語氣,陸萱才猛地清醒,睡意全無,不敢再打瞌睡。

鍋裡水也不停翻滾冒著泡,陸瓊倒入酸梅湯的藥材,大火煮片刻,便減柴成小火熬上幾刻鐘。

酸梅湯比起紫蘇飲,味道更濃鬱,還沒煮開她便聞到香味,烏梅香和陳皮香是最獨特的,持續散發著酸香。

酸能開胃,陸瓊忙活一早還沒做早食,便數出十五文給陸萱:“萱兒到雲記胡餅攤買兩份胡餅來,要夾肉的。”

陸萱應聲好,攥緊銅板就帶著雪兒一塊出門。

隨後陸瓊又做上桂花糕、綠豆糕,這兩樣糕點已經熟練於心,沒多久便能上鍋蒸。

雪兒的吃食就交由陸萱安排,她買胡餅回來後就蒸了些南瓜,撕了小塊胡餅放在雪兒的碗裡。

陸瓊蹲在堂屋門口,啃了好大口胡餅,汁水流油:“雪兒吃得比我還好,我還沒南瓜吃。”

胡餅裡夾的是羊肉沫,雖摻了不少粉,卻也叫她吃得舒爽,中間薄薄一層餡,四周是蓬鬆的麵皮,鹹香可口。

陸萱手拿胡餅,另一手摸著雪兒的背,眯眼享受著:“那阿姐要來吃南瓜不?雪兒好像不太喜歡。”

南瓜原是明代才傳入,但陸瓊前些年便吃過,她又啃一口胡餅,肯定是哪位前輩在朝廷外交上作出巨大貢獻,才造福了她。

吃過早食,二人便趕去相國寺。

通濟坊離州橋近,過了橋便能望見相國寺,整座寺外觀宏偉,建築多呈塔狀,大門左右各安置有一座瓶狀琉璃塔,寺內還有四座小塔。

周遭人滿為患,皆是趕往相國寺多行人,陸瓊二人也緊緊貼著,防止酸梅湯被打灑。

山門口多是售賣飛禽貓犬類的寵物,還有少見的奇珍異獸,竟然還有大白鵝,抻長脖梗叫,聲音靈動婉轉,引起不少人駐足。

“這可是會學人說話的鸚鵡……”賣貨郎提起鳥籠,一手逗著籠裡的鸚鵡。

誰知鸚鵡不買賬,躲著他的手,還跟著道:“這可是會學人說話的鸚鵡……”

樂得行人笑成一片,有人上前去問價錢,竟要五兩銀子,驚歎聲連連響起,最後被某官員的仆從買走了,其餘人也隻能搖頭離開。

穿過第一道門,便是各種雜貨攤,院內更有不少人撐起棚屋,顏色各異,叫賣的商品也各不相同,瓜果、蜜餞、屏風、文玩,如今還多了陸瓊的酸梅湯。

“客官拿穩了,”陸瓊端上一碗透亮酸梅湯,在上邊灑上一層桂花點綴,“配上廣寒糕或是綠豆糕更佳,不比宮廷糕點差。”

食客身穿藍袍白衫,道謝後就著碗邊飲儘,一碗下肚仍意猶未儘:“味道不錯,可是加了糖?”

陸瓊點頭,笑道:“客官好眼力,我這烏梅也是精挑細選的,過乾會帶著苦澀,加糖也難去掉苦味。”

她也不怕把秘方說出來,酸梅湯的方子算是人儘皆知,可不是誰都有本事辨認藥材好壞,就算能煮好一碗酸梅湯,也不能掌握好酸梅湯的比例,更彆提熬成大份拿出來賣。

酸梅湯開胃,叫人越喝越餓,放在一旁的食盒還散發出陣陣香味,食客們便又順手買了好幾份糕點,一上午過去便賣得差不多了。

見院內行人絡繹不絕,陸瓊也跟陸萱感歎,若是天天都是開放日多好。

賣蜜餞的婦人也掙得盆滿缽滿,臉上容光煥發,聽這話也笑道:“小娘子想來,待下月來便是,若成日開放,法事可要忙壞了。說起來,寺裡平日還要舉行齋會,備上幾百人的茶點、果子、吃食,這法事本事也不小。”

陸瓊聽了也咂舌,叫她準備這麼多吃的還真不行,沒想到寺裡的人這般厲害,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跟他們合作,她就相當於後世的承包商?

畢竟餐飲最掙錢的就是做大買賣,像過去學校食堂裡,明明味道一般還能賣出十多塊一份,有了固定客源,收入也能穩定。

越想越覺得心裡癢,她打算日後生意做大,有鋪子有人手後,就去找相國寺的法事談談。

二人趕在午時收攤,隨後到寺內彆處轉上一回,大殿左右是寺院尼姑固定擺攤的地方,陳列有刺繡、絨花、頭飾、帽子、假發髻……

陸瓊看上一隻簪子,簪頭雕有白玉蘭,下身點綴著細長串珠,眼光下晶瑩剔透。

見她眼睛發直,尼姑將那簪子遞與她:“施主若是喜歡,可拿來試戴。”

陸萱道謝後便將簪子取過來,戴在陸瓊的小盤髻上,襯得人越發秀麗:“阿姐戴著真好看。”

尼姑又拿來一麵銅鏡,陸瓊見了也歡喜,就買下了,也給陸萱挑了幾樣頭飾,轉頭又去了成衣攤。

腰間盤纏漸少,換來一身鵝黃暗花抹胸、雪青色素衫、琥珀色交領襦,陸瓊手上大包小包,還在佛殿後的資聖門前買書和筆墨,陸萱也提著包裹跟在後頭。

上午吃的胡餅都耗儘了,她們離開後院便去前殿找吃食。

附近的燒餅攤排滿人,攤主從盆中取出一小團劑子,擀成餅狀,刷上一層油便架起火爐烤,燙得油滋滋響,翻麵便見麵餅成了金黃色,裡邊夾了梅菜,散發出濃鬱的香味,把食客都引來。

陸瓊早上才吃過餅,跟陸萱換下眼神便搖頭離開。

也有脫穎而出的清淡之品,各種醪糟丸子陳列在院前,一對夫婦在攤上操勞,郎君替人盛丸子,娘子負責收錢招徠客人:“客官可是要洛神酒丸子?”

遠遠望去也有四五樣丸子,他們將這些運來也是不容易,對比起來,陸瓊覺得她最近過得有些安逸了。

她詢問那娘子,得知有桂花酒釀圓子,也有綠豆酒圓子、洛神酒圓子、紅糖酒圓子,陸瓊便要了綠豆酒圓子,陸萱不能喝酒,則去彆處買了肉饅頭。

說是饅頭,其實是後世的包子,叫法不同,有肉饅頭自然也有素饅頭,肉饅頭也分羊肉餡、豬肉餡、蟹黃陷,陸萱買的是豬肉餡的肉饅頭。

陸瓊坐在小娘子提供的矮凳上,單手捧著碗,舀一勺圓子吃,沾了酒氣綠豆也變得更香醇。

她也知道做法,應當是先把綠豆浸水,泡軟了去衣,上鍋蒸成軟糯粉狀,跟糯米粉一起和水揉成麵團,分成小劑子搓圓,這不難做,但要搓這麼多圓子也是累人,比她煮酸梅湯累多。

陸萱在一旁啃饅頭,嘴裡含糊不清:“阿姐,我方才瞧人還幫忙送饅頭,說是送到什麼府上。”

陸瓊笑道:“那是閒漢,替人買東西的。”

幫人跑腿的在這叫閒漢,自宋朝商業迅速發展,百姓生活豐富多彩,跑腿的閒漢也越來越多,像她們攤子沒賣幾日,客源不固定,自然沒人會想叫閒漢專門來買。

街上鋪子則不同,招牌醒目,食客一瞧便記住某記包子,某記香飲子,她還需要更加努力,才能盤下鋪子。擺攤以來掙有一貫多錢,除去成本、日常花銷,還剩半貫錢。

在汴京討生活比她想得更難,年底還有房稅、住稅,樣樣都需錢,就是冬天的木炭也要費上半貫錢。

陸瓊化動力為食欲,把剩下的圓子都吃淨。

………

“小郎君,我們就回去吧,這拖得越久夫人就越生氣。”

青弦在後邊急得團團轉,他家小郎君不知怎的,非要來相國寺看熱鬨。

現下商業興起,可士農工商的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小郎君自幼學習四書五經,亦是天資聰慧,年紀尚小便中舉,本以為能奪得會元之名,卻怎料直接落榜。

夫人心疼他,怕他想不開便不敢再提科舉,小郎君倒是得寸進尺,遊山玩水去了,從南向北,處處都有他的足跡。

現下夫人還不忘為他鋪路,在京中挑選佳人,隻為小郎君的仕途著想。

可小郎君做的是什麼渾事。

謝洵可不知青弦在腹揣他,依舊觀察著,發現大集內人流最多的便是院內,尤其是賣香料茶葉、珍玩字畫的。

還想再走走,視線一轉,好似看見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