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的第一輛木車(1 / 1)

沒走多遠路,三人就看見大樹下等著的人,前方是一輛滿載的木板車,車旁邊放著幾個同樣裝滿了的藤筐,這些就是此行換回來,等下要入庫的東西了。

“禾叔。”安若走上前,對蹲坐在木車旁的絡腮胡漢子叫到。

那人站起來身來,不遜於安若父親的高大身材,在地上留下長長的影子。古銅色的外表,獸皮衣難掩的大塊肌肉,還有雜亂的絡腮胡須,像極了安若刻板印象中的綠林好漢。

他半躬身,朝安若招手,聲音柔和得與他那充滿力量感的粗狂外表完全不符。

“若若,你是不是長高了?快過來禾叔比一比。”

安若聽到這哄小孩的語氣,心中升起了那熟悉的無奈情緒,動作上卻十分積極地走過去,配合對方將手放在自己頭頂比了比,“真的嗎?”

“果然,你是長高了點。不信,你問你黃叔他們。”

禾木話音剛落,安若就有預料地看著原本散漫站著的一眾漢子,全都圍了過來,好像舉行什麼儀式一樣,每個人都伸出手在她頭上比劃一下,嘴上還不停表達。

“沒錯,是高了。”

“比先前長了半個手掌高。”

“還白了點。”

“還是瘦,還得要好好補補。”

甚至還有人直接點名,“禾木,你給你家木月說說,要每天單獨給小安若做點好的,隻有吃好吃飽了,她才能長肉,這樣才不會生病。”

“你乾嘛不自己去說。”禾木直接反問。

“嘿,你這人,這叫給你找她的機會,你還不要。”那人做出一番好心喂了狼的模樣,“你不是在路上就一直念叨她嘛。”

“行了行了,我謝謝你這麼關心兄弟。”

“那應該的。”

作為話題中心的當事人,安若不知道這個感謝是陰陽怪氣還是真心實意。

不過,原始人知道什麼叫做陰陽怪氣嗎?

小小的身板被一個個高大漢子包圍著,讓安若有種自己好像是先前那些,關在羊圈裡和山羊一起養的野雞,放眼望去,看到的全是腿。

“好了,好了,快點把東西入庫,回家去看自家的崽兒有沒有長高吧。”

還好在快要承受不住大家熱情時,父親出聲把她解救了出來。

“咦,隊長又不是不知道,我家崽這麼大已經不會再長高了。”禾木散開,拿起一旁的棍子套好藤筐上的繩子,彎腰挑起來。

禾木說的正是先前幫安若扛寫字板的木川,他們倆是父子。

說到兩人的名字,就不得不講一下邊溪的取名方式。

先前大家的名姓就像稱呼物體一樣怎麼順口怎麼來,奇奇怪怪的口音加上好多重複用一個單字稱呼的姓名,讓安若這個一直不大容易把人和名字對上號的人直呼崩潰。

於是,她乾脆就以自己名字為開始,先理清“群婚”狀態下的邊溪有幾個獨立的母係血緣親族集團,然後把她們直接當成一個大家族,征求大家的意願,給自己取個喜歡的字做姓,再加上原本的單字,雙字名,組成了如後世一樣結構的姓名。

再從安若自己這一輩起,所有的孩子隨母姓,成人中母親尚在世的,也隨母姓。母親離世的,可以自己選擇不同於彆人的字做姓,也可以直接把自己原本的名字放在前麵,後麵加上已經認定伴侶的姓。

比如,她阿父辰安便是用自己原本的“辰”字結合伴侶“安”的姓氏;禾木同樣也是如此,自己的“禾”加上伴侶的“木”。

這樣一劃下來,五十來人組成的小群隊,人口信息瞬間就清晰了,而且還能從名字上大致搞清楚這人的家庭,直接杜絕了因生父不明,血緣混亂,出現血緣婚的問題。

當然在知母不知父的大環境中,此舉並不能完全杜絕近親間的親密接觸,但現目前也隻能做到這裡了。幸好現在邊溪的青幼尚小,還沒到要麵對配對的問題,安若暫時不算太急。對大人她除了經常念叨,暫時沒有其它好的辦法,幸好現在的邊溪人沒有近親配對的現象。

她隻希望能從自己這一輩和未來要婚配的少年人開始,讓不能近親結婚成為大家的常識。

好在,安若外祖母從學醫術的巫醫身邊回來後,就直接和作為首領的外祖父一起禁止掉了原群隊的雜婚。但誰又能篤定,在本能欲望驅使下,尚不知道禁忌為何的原始人,能一個個慢慢問清楚呢。

去掉這些深遠的,嚴肅的理由,標準取名方式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不會再出現一個姓名經常對應許多人的情況了,現在大家在認人上輕鬆了不少。

雖然當時施行起來花費了不少時間,但現在回想起來,也不過眨眼而已。大家地交談仍在繼續,關心也從會不缺席。

“我家那個,從小身體就好,兩個多月肯定長了不少。”另一個比大家都顯得文弱些的人接過寫字板,卡在木車綁東西的繩索裡麵,站在車後伸出手做推車狀,

“但若若開始有長高的苗頭,說明她身體已經大好,我們也可以不用那麼擔心了。”

安若作為群隊人人關心的焦點,尤其是在養病這一年,大家狩獵采集發現的好東西會第一時間送到她們家。遷徙途中試養的山羊產仔後,羊奶先於小羊和其他老弱供給她,哪怕是集全群隊之力供養著,她也隻是不再常生病而已,她的身高好像停滯了一樣沒有變化。

或許是最近這兩個月她身體大好,抑或是炎夏過去,她不僅開始長肉,還開始長高了。

群隊裡沒離開的族人因為時不時能看到她,沒發現她的變化,但對外出的人來說,近三個月的時間,變化還是十分明顯的,尤其是對見風長的小孩來說。

“哈哈哈,如此就好,說明我們若若身體真的恢複了。”

辰安聞言大笑,心中雖然十分開心,但還是決定等下問問阿娘,看自己女兒是不是真的好了。他背對著板車,雙手握住兩邊的把手,拉著車讓安若走在自己前麵,跟在挑著藤筐的人身後,往做倉庫功能的山洞走去。

在人類尚未成功馴養牲畜代替勞動之前,維持生活所需的所有勞動都是由人力承擔。

當安若提出要把獵回來剛生產沒多久的母羊及附贈小羊羔留下來自己喂養時,因為大家對她有聰慧濾鏡,沒多費口舌全都欣然接受。他們自然也沒有意識到這個決定,會在未來給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這可以直接讓邊溪一眾提前觸摸到農業文明的界線。

而僅是從采集狩獵的原始文明,進化到刀耕火種的農業文明,就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工具堆積,先前安若很急,迫切地想通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快速改善生活環境,實現自給自足的溫飽目標。

然而被現實潑了幾次冷水後,她就緩了下來,畢竟雖然簡單如搓草繩、編藤筐這種不需要精細加工的工作,也在遷徙路上試了許多原材料,嘗試好幾遍才做出成品,還有她覺得並沒有多難的草鞋編製,也斷斷續續的編了好幾天。

更不論稍微對工具有點要求的東西,就像現在這輛在她看來極其簡陋的,幫助運輸貨物的手推車,在沒有金屬工具的情況下,現在整個群隊也才隻有這一輛。

就算這一輛,也是大家在路上慢慢實驗過無數次,在定居後,用一個秋天準備木材,再耗費一整個冬天和春天的空餘時間製作而成。由於沒有趁手的工具,安若他們為了減少工具的耗損,隻能用路上現做的石器儘可能簡單地打磨製作。

承載貨物的車板由成人拳頭大小的細木拚和而成,車輪車軸直接是兩顆大小不一的整木截取圓麵,利用火炭陰燃成孔的方式代替鑿子打磨榫眼榫頭,再用硬木當輻條連接輪軸做成車輪,其中困難,安若每每想起都得感慨,自己的養氣功夫又精進了不少。

木車做好後,先不管給旁人帶來了多少震驚,哪怕是在見過後世木車成品,覺得有百分之九十進步空間的安若,也覺得自己應該獲得了階段性成功。

所以在短距離試過幾次沒出問題後,這輛木車便成這次外出交換物資的運輸工具。

“阿父,一路上這車有出現問題嗎?”她看著為了更好行進,在兩人推動下拉動木車的父親,邊走邊詢問他對木車的使用感受。

“沒有,去的時候按照你說的,我們把長圓木係上草繩,拖在木車前麵,草土壓了一下,推車走在後麵容易不少。”

辰安拉著車,想起一路上有了這輛車運輸後的便捷,再次感慨於女兒的聰慧,“等快到換鹽的地方,我們又找地兒存放掩藏,換好東西確定沒人後才裝在車上直接回家,沒有其他人發現我們有木車。

“回來的路上,大多東西綁在車上,剩下的就裝在藤筐中,換來換去地挑,省了不少力。”

“要不是這輛車,我們指不定還發現不了林昱這小子呢。”在後麵推車的人補充。

“為什麼?”安若對這話頗為疑惑,轉身詢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