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新皇上位以來第一屆……(1 / 1)

紅樓之人團圓 鹹魚維維 3853 字 11個月前

新皇上位以來第一屆進士名單在萬眾矚目中新鮮出爐,報喜的官差整齊列隊前往不同的宅院、客棧,然後這些地方便會爆發熱烈的慶賀聲。

孟仲清的名次不好不壞,位居二甲中等,倒是符合他的預期。

他的小廝兼書童喜不自勝的鋪紙、磨墨,準備被這一喜訊告知平安州老家的眾人。

康叔經驗老道,向孟仲清建議:“二爺,可要先置下一處宅院?”

前麵說過了,不是一考上進士就有官做的,要等朝廷的安排還有些時日。一旦確認在京中任職,就得琢磨著買院子的事了。

他們孟家怎麼說都是三代為官,有了正經的進士出身,謀個一官半職也容易。隻是孟仲清的父親、大哥都不在京城,所以孟家一開始的打算便是讓孟仲清留在京城。

分散投資,才能讓家族多一份保障。

“也好。”孟仲清不喜歡將自己的喜怒擺在臉上。“你去問問這家的主人,可願把這院子直接賣給我們。”

他在這住了有一段時間了,房屋雅致,環境安靜,是個適宜居住的好地方。

康叔卻沒有第一時間應下來,他猶豫片刻,懇切的說:“二爺,這院子會不會小了些?”

他們從平安州來京城的時候,外地的舉人們同樣往京城趕,房屋緊俏,能租下這間獨立的二進小院已經是運氣好了。

可是,隨著學子們離開京城,自然有更多的院落空出來,康叔不滿足於這間小院子,他們孟家又不是沒錢,買下那種三四進的大院子綽綽有餘,二爺實在不用這樣委屈自己啊。

孟仲清心裡有點詫異,他當初選了康叔陪他一起上京,就因為他是一個懂分寸、知進退的,畢竟京城魚龍混雜,像這樣冒冒然替主子做決定還是頭一回。

他不在意的喝了口茶。“就我一個住,要那麼大的院子做什麼?怎麼,我母親要過來?”

孟仲清是故意這麼說的,他父親、大哥都在,他母親還輪不到他這個小兒子照顧。隻是,康叔的做法總該有個緣由。

康叔汕汕一笑。“夫人的安排老奴如何知曉,隻是想著,這院子買下來了總要久住的,將來,您要是娶妻生子,這小院子可不就不夠住了。”

話說到這份上,兩人也算是開誠布公了。

孟仲清慢悠悠的用茶蓋刮著茶杯邊沿。“看樣子父親母親是給我選了一位京城的小姐。”

康叔沉默的侍立一旁。

他不說也沒關係,孟仲清仔細回憶到京城以來發生的不同尋常的事情,其中就有史老太君親切的拉著他盤問的事。

孟仲清將茶蓋蓋好,清脆的碰撞聲打破了室內的平靜,他肯定的說道:“我未來的妻子想必就出自榮國府。”

“這老奴就不知道了。”康叔推脫道。

孟仲清不怪他,雖然康叔現在是跟著他,但康叔真正效忠的是他的父親孟初,他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還不能讓康叔這樣的老資曆信服。

“既然如此,買院子的事就交給康叔吧,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才好。”

“是。”

康叔下去後,圍觀了全過程的小廝沐恩殷勤的給孟仲清重新倒了杯茶。“爺,可要小的去問問?”

他六歲起就被分到了孟仲清身邊,對孟仲清的心理自認能揣測出三分。如今知道了對方出自榮國府,暗中問上一問或許能清楚確切的人選。

孟仲清確實有這個想法。

他到這個年紀尚未成婚是有原因,他的母親一直希望他能娶一位對他有助益的女子回來。

因為按照繼承規則,祭田等重要的祖宗基業由嫡長子全部繼承,而他這個次子最多能分到剩下的可支配財產裡的三成。這還是在他的父兄足夠寬厚,他沒有其他弟弟和他分的情況下。

再加上孟仲清的母親張氏親口所說,她正是因為家裡出不了豐厚的嫁妝,所以才嫁給彆人做填房。因此,孟張氏也幫不了什麼。

這些年,孟張氏一直壓著他讀書,就想他能有個功名有個官身,這樣一來,孟仲清的婚姻對象便能更上一層台階。

孟仲清思考著,這榮國府的姑娘到底有何出彩之處,能讓母親同意這門婚事。

榮國府內,史老太君通過賈政知道了孟仲清考中的事,張羅著給他送一份禮。

“是該送上禮品,聊表心意。”賈政撚著胡須一本正經。

史老太君心累的不想說話。這關鍵的是送禮嗎?禮品值幾個錢?人家都考中進士了,你不應該和人家多增進增進感情嗎?就算將來成不了親戚,多一個好友也是好的呀。偏這個榆木疙瘩,自恃身份,一個勁的端著。

史老太君瞪了一眼麵前這個一推一動的方塊二兒子,又想到了成天花天酒地的爛泥大兒子,感覺自己瞬間老了幾歲。

“你……你讓珠兒和璉兒去一趟吧。”

兒子指望不上,孫子好歹聽的懂人話。

賈政撚胡須的動作一頓,想起珠兒馬上要下場考試了,去請教一下新科進士也不錯。“好,兒子這就吩咐下去。”

書房裡,賈政先簡單交代兩句,讓他們彆在外人麵前丟臉,然後臉一板,手一背,嘴一張,對著賈珠就是全方位無死角的抨擊,最後大手一揮。“去吧,孽障!”

賈璉賈珠來到外麵,如釋重負的相視一笑,天知道在麵對賈政的時候他們的心理壓力有多大。

時下的父子、師徒關係更多的像是君臣關係,真正演繹什麼叫“打是親,罵是愛”,賈珠在他老子那就沒得過一個好臉色,不愛讀書的賈璉直接產生了厭學心理。

有的時候孩子不愛讀書也得從大人身上找找原因。

兩人坐一輛馬車來到孟仲清租的院子前,門口的小廝問清身份後連忙進去稟告,打了孟仲清一個措手不及。

“二位賢侄,快請進。”孟仲清迎他們進正門。

賈璉來之前雖然有準備,事到臨頭卻難免有點怯意。好在他見識多了大場麵,倒能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來,昂首挺胸的進去。

賈珠沒那麼多想法,他本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人,他想著,不過是同孟仲清互相說兩句客套話,應付一下就可以交差了。

孟仲清領著他們去書房,那裡的東西大部分是他從家裡帶的,正廳裡的家具物件則是原房主的,有些年頭了,不好待客。

原本看到書房的時候賈珠賈璉還緊張了一瞬,發現孟仲清隻是和他們閒聊,這才放鬆下來。

孟仲清一開始以為賈珠是兄弟裡的領頭人,細聊下來才發現年紀更小的賈璉反而更擅長和人交流,越來越自在。

他們二人年紀還小,孟仲清不可能和他們談很深的內容,而且兄弟倆愛好不同,孟仲清顧得上一個,顧不上另一個。他索性把自己從平安州來京城途中的風景繪聲繪色的說給他們聽,從沒離開過京城的二人果然聽得津津有味。

臨彆之際,孟仲清送了他們一人一套文房四寶,既和乎身份又和乎禮儀。

直到馬車不見蹤影了,沐恩才開口詢問。“爺,你剛才怎麼不問他們府上哪位姑娘待嫁啊?”

孟仲清毫不客氣的踹了他一腳。

“誒呦!”沐恩明白問錯了,馬上爬起來,縮著脖子站在角落。

“你啊你,跟了我這麼多年,一點長進也沒有!”孟仲清怒其不爭的用手指他。“問彆人家裡的女眷,簡直失禮!”

沐恩恍然大悟,趕緊討好的說:“爺,我錯了,小的再也不敢了,您彆生氣。”

孟仲清趁機囑咐道:“你去探查榮國府的女眷,隻問清楚有幾個未婚姑娘,年齡是多少就可以,多的不許你自作主張。”

沐恩點頭如搗蒜。“哎,您放心,多的一概不問。”

過了兩日,榮國府這邊迎來了一個好消息,林如海升官了!他被任命為蘭台寺大夫,巡鹽禦史,即刻將前往揚州上任。

因為林如海還在外地做官,反倒是賈家先收到了官差們的報喜。

“好啊!真是太好了!”史老太君樂的合不攏嘴。夫妻一體,林如海過的好了,賈敏自然也能好。

賈玫最大的感觸則是,離書中發生的故事越來越近了。

賈母興致勃勃的想派人送東西去揚州,卻被王氏的生產給打斷了。

在四月二十六祭踐花神的這天,王氏生下了一名男胎,這個孩子似乎注定不平凡,被生下時,他的嘴裡銜著一塊寶玉,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八個字。

銜玉而生這事太過驚奇,瞬間傳遍了全府,也驚動了史老太君。

她趕到產房,接過寶玉,目不轉睛的看了一會兒,又把孩子抱在懷裡,細細打量他的眉眼。

“這……這孩子怎麼有幾分像老爺?”史老太君驚訝。

不出所料,史老太君把這孩子抱回了她的院子,就在她的臥室裡設了一個隔間來安置這個孩子。又怕養不住,給取名寶玉,讓府裡人喊他的名字,壓一壓他的福氣。

其他人也知曉了榮國府有一個銜玉而生的孩子,不過他們並不在意。勳貴一派想借著此事增添威望、改善名聲。而在新皇一派眼裡,這些舊勢力已經在他們要鏟除的名單之上,秋後螞蚱而已,多蹦噠一會兒就多蹦噠一會兒吧,用不著出手。

就這樣,榮國府二房多了寶玉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