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1 / 1)

第20章

江南的四月很暖,蕭惟凜臉上蓋著一把紙扇,躺在紫藤樹下的藤椅中,聽楊墾彙報盧修平這幾日的行動。

盧修平在政事上還算勤勉,正大力推行新政,出乎蕭惟凜意料的是,謝正廷和盧修平竟在悄悄合作,似乎不止是擴大生意規模這樣簡單。

蕭惟凜移開紙扇,睜開眼。

這二人既是合作關係,前世山匪怎會有膽子對謝家動手。

謝家出事後的結局他有些印象,凶案發生後,江城的官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案子破了,官軍還順勢端了盤踞多年的土匪窩,盧修平這個主政官員也受到嘉獎。

合作的雙方,一方遭到滅門,一方受到嘉獎,蕭惟凜無法忽略其中透著的陰謀味道。

可惜他隻知道這些,再多的就沒有印象了。

那時他剛成親,三皇子和六皇子故意在政事上給他添堵,成親後一點也不省心。回到家中,原本清淨的東宮一下子多出四個女人,且這四個女人都是衝他來的。

餘茹純有了身孕要過明路,兩個側妃及其娘家的勢力得安撫,隻有顧氏這個正妻,一直安安靜靜地,從來不主動打擾她。

她沒提過謝家的事,他也就沒有閒心去了解到妻妹遠在江城的未婚夫婿家。

蕭惟凜從躺椅中坐起來:“繼續查,孤要知道這二人合作的細節。”

楊墾頷首。

蕭惟凜收了紙扇握在手裡,朝東邊指了指:“還沒回來?”

楊墾說是。

殿下不肯說清同顧姑娘的淵源,他不好胡亂猜測,但他知道殿下關心著隔壁的情況,於是一直留心著:“五天了。”

五天就五天吧,謝家對妻妹照顧的還算儘心。

前世她與謝家的婚約尚未履行,這一次有他盯著,必定會有不一樣的結局,顧氏也能安心。

“焦充那裡還沒有新消息?”

楊墾剛要回答說沒有,聽風從外麵匆匆跑進來:“殿下,焦縣令來信了。”

蕭惟凜撂下折扇坐起來,拆開信封一目十行看完。

“太好了!”

蕭惟凜忍不住感慨,見楊墾一臉好奇,蕭惟凜將信遞給楊墾。

焦充在信中提到,他已經想到解決新政疏漏之處的辦法。

在各地衙門的力推之下,百姓都對改田為桑抱有極大的熱情,就算他呼籲不能放棄耕地,奈何在切實可見的效益麵前,鮮有人肯響應。

總體而言,他想出來的對策有三點,先是保留部分優質耕地,給願意種地的百姓減免賦稅,萬一遇到荒年,在沒有外部援助的情形下,能讓本縣至少半數百姓能吃飽,以解燃眉之急;二是鼓勵開荒,凡在荒地植桑成功且達到一定規模的農戶,根據數量多少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第三點是,對官員進行考核時,以三年後的成果為依據,免得官員急功近利。

蕭惟凜不得不承認焦充的確是個人才,連三年為期都考慮到了,此法若是有效推行,必定可以避開兩年後的饑荒。

這就是實地探訪的好處了,在興寧這樣的地方,若是沒有他的推動與支持,這樣的方案根本沒有機會前世並沒有機會出現在朝堂之上。

蕭惟凜起身往外走:“盧修平與謝家那邊繼續派人盯著,你隨我去一趟雲城。”

紙上談來終覺淺,事關重大,許多事情實地探訪後能做出更好的方案,比如如何留下來的田分給誰種,減幾分稅合理,如何調動官員的積極性去推動此事……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蕭惟凜當天就帶著楊墾他們離開了江城。

按他最初的計劃,先去雲城會一會焦充,探討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後,他會離開興寧府,並將改進後的方案上奏朝廷。

京中有他提前安排的大臣配合,朝廷必定會按他的建議頒布改進後的新政,屆時他在江南亮出身份,根據各州府的表現,以推行新政的名義將江南的人事變動一番,屆時整個江南儘在他的囊括之中。

隻是這樣會很忙,謝家這邊他就沒有功夫再親力親為,但他會派專人盯著,不會讓悲劇重演。

*

蕭惟凜前腳離開,消息後腳傳到顧清音耳裡。

顧清音:“他們確定是離開了,而不是出去遊玩了?”

錦瑟信誓旦旦保證:“我娘親自盯著隔壁的動靜,這幾日他們有去有回,都是輕車從簡,隻有這一次專門備了輛馬車用來裝行李。”

顧清音暗中點頭,倒是符合蕭惟凜雷厲風行的作風。

她讓周叔隱姓埋名給雲城縣令焦充送去的,就是前世官員們在江南省度過饑荒之後推行的新政,後來江南的發展證明,這一係列做法收效很好。

以他對蕭惟凜的了解,他必定會暗中同焦充取得聯係,新政到了焦充手裡,也就相當於進了他的視野中,所以他一定會去雲城。

而他那個人一向自負,絕不會將視線緊盯著一個小小的興寧府,既然大老遠來了,就不會放任江南其他各府不管,必定會借推行新政的機會鞏固和擴大勢力範圍。

顧清音:“你收拾下,我去向謝伯母辭行。”

錦瑟領命離開。

謝母很不舍:“這才住了幾日,鋪子裡的那點事自有你謝大哥,哪用得著你去操心。”

顧清音謝了謝母的好意,誠懇道:“此番回江城也多虧有伯父伯母為我周全,但我想著,既然要長久住下來,總得學點立身的本事,早些學會經營之道,也能早日立身。”

謝母知道顧清音這樣考慮是對的,她相當於被京城那邊舍棄了,一個女孩子家,雖說他們可以幫襯,但任誰幫襯也不如自己有本事安心。

謝母:“萬事開頭難,你也不要累著自己,但凡你有不明白的,就來問我問你謝大哥。等得空了,常來家裡吃飯。在我與你謝伯伯眼裡,你與阿時就同他們兩兄弟一樣的,都是我們的兒女。”

顧清音謝了又謝,帶著錦瑟離開。

回去稍微休整一番,顧清音帶著錦瑟去了謝家送給她的鋪子。

謝家人細心,這間鋪子是謝家的綢緞鋪子中的離顧家最近的一間。

鋪子麵闊三間,采用的是前店後坊的布置,前後院都有廂房,因為謝家有自己的織造坊,這裡人不多,沒有織機與織工,隻有負責售賣絲綢與錦緞的掌櫃與三個夥計,掌櫃與夥計都是本地人,打烊後都會回家,每日隻留下一人看管庫房。

顧清音接納了烏衣堂的十二名女子,在謝正廷的協調之下,將後院收拾出來並搬來六台織機,將後院用作她們織幻花錦與生活的地方。

烏衣堂的人對這裡滿意得不得了。

將通往後院的門一關,這裡就是一個獨立的天地,不用再像在織造廠那裡需要麵對其他人的閒言碎語,也不會再有探究的目光圍繞著她們,隻要她們不出門,就沒有人會打擾到她們。

為此,在顧清音來後院看她們時,烏衣堂的人個個飽含感激。

範堂主率先迎上來:“東家來了。”

昨日才收拾利索,顧清音發現裡頭已有織機運轉的聲音,這些人果然如謝正廷所言十分勤奮。

顧清音關切道:“還習慣麼,可有需要添置的東西?”

範堂主笑:“什麼都不缺,東家費心了,您放心,我同姐妹們說好了,十二個人,分成兩班,不會讓織機有空閒的時候。”

顧清音驚訝:“不必如此。”

範堂主笑得爽朗:“東家不必擔心我們辛苦,對我們這些人而言,如今的日子已經算是神仙般一般,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前世經曆過背叛,顧清音不會再爛好心,在決定將這些女子安置在鋪子後院之前,她向謝正廷打聽過她們的來曆。

比如範堂主,原是隔壁縣一個鄉紳的妾室,鄉紳去世後,範堂主不辭辛苦照顧臥病在床的原配,並含辛茹苦養大繼子繼女,等原配也病故,繼子考中秀才繼女出閣之後,他們將範堂主趕出門,嫌她當初脾氣大罵過他們。

比如顧清音昨日見過的雲娘,原是富家之女,一次和新婚丈夫外出遊玩時遇到山匪,雲娘為救丈夫被山匪擄走。雲娘逃回家後,丈夫嫌她失貞,對她非打即罵。每逢賭錢輸錢就將狐朋狗友領到家裡,逼雲娘靠身體償債。而她的娘家人知道後不但不心疼她,反而擔心影響家中名聲,逼她自行了斷。

其他人離家的原因差不多,無不是對家人傷透了心後偷跑出來的,家人嫌她們丟人,恨不得她們死。螻蟻尚且偷生,因緣際會聚到一起,隱姓埋名相互安慰,靠自己的雙手討生活。

所以,她留下這些人有兩層考慮。

在顧清音看來,這些人能獨立織就幻花錦,隻需憑借這門手藝,就算沒有謝正廷,隨便找個織造坊就能生活得很好。

她不知道謝家出事後她們發生了何事,但前世幻花錦沒有流傳起來,說明這些人沒有出賣謝正廷,將幻花錦的技藝傳給彆人。

再者,這些人堅韌又自立,顧清音願意給她們一個容身之所。

從後院出來,織機忙碌而有節律的聲音還在繼續,前院裡滿庭暖陽。

錦瑟看出來顧清音心情很好:“姑娘喜歡做生意?”

顧清音帶著錦瑟在陽光下徐行,感受著初夏不涼不燥的溫暖:“算是吧。”

謝正廷那邊,雖然還沒有看出前世的禍端,但她提醒過謝正廷不可孤注一擲,不可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盧知州身上。

謝正廷沒將她的話當耳旁風,他留了個心眼,對盧知州引薦的人都格外留心。

顧清音邁上回家的馬車。

車窗的竹簾已經錦瑟提前卷起來,隻留下防止蚊蟲的紗窗。

馬車行經之處,江城的安寧與祥和悉數落入顧清音眼裡。

這樣就很好,謝家不會出事,妹妹也不會難受,沒有蕭惟凜,她可以在這充滿煙火氣的江城經營經營莊子,再打理打理鋪子,就這樣無悲無喜簡簡單單過一生。

興許今後會改變主意,會去遊曆,至少在此刻,她喜歡這樣的平淡。

*

蕭惟凜在雲城也很順利。

不出三日,就和焦充定下新政的細節,蕭惟凜看著麵前的麻紙感慨:“都說江南出人才,孤看你已是難得的清醒之人,竟然還有比你更周全的。”

“臣惶恐。”焦充胖,手裡習慣性地捏著一張帕子,擦著汗回答,“下官剛收到這封匿名書信就驚為天人,想要尋到這投信之人,才沒有親自去麵見殿下,而是遣人將殿下請來。”

“那不重要,”蕭惟凜擺擺手,並不覺得焦充那是怠慢,“事分輕重緩急。”

焦充:“可惜還是沒有找到投信之人”

蕭惟凜摩挲著案上平平無奇的麻紙,看著稚童般的字跡暗暗點頭。

信中的內容翔實可靠,若能將這樣的人引入他門下,焦充可以再記一大功。

但有那樣的見地的人,字跡不會如此兒戲,說明對方故意不想讓他們看出端倪。更何況,來遞信的是個懵懂的稚兒,因為得了塊桂花糖樂顛顛地跑來衙署送信,連將信交給他的人的高矮胖瘦都說不出清楚,擺明就是不想他們追查。

焦充知道蕭惟凜起了愛才之心,連忙表態:“殿下放心,下官一定繼續追查送信之人的下落。”

“隨緣罷。”蕭惟凜肅然道,“對方既然不想出山,那就不再強求。”

他愛才,但人各有誌,他不喜勉強人。

大梁地大物博,江南人傑地靈,民間有這樣的人才並不稀奇。錦上添花固然妙,也並非缺了誰就難以成事。有這樣有真知灼見的人在民間,也是當地百姓的福氣。

蕭惟凜收起信紙,心滿意足送客。

雲城這邊算是開了個好頭,按計劃他該離開興寧府,前往其他州府。

楊墾來請示:“比原計劃提前兩日完成,殿下想要繼續考察雲城的民情,還是提前動身?”

蕭惟凜抬頭望了望天:“回一趟江城。”

他沒打算更改和顧氏的婚期,他前世不知情也就罷了,萬一謝家出事勢必會影響顧氏新婚的心情,人命關天,他也於心不忍。

然而目前尚未流露出更多的異樣,光靠他留下的人不夠,還得他們自己警覺起來才行。

所以,他打算親自去見一見妻妹和謝正廷,提點一番。

反正江城與雲城就在隔壁,一日之間來回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