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古刹國清寺(下) “師父,你不僅……(1 / 1)

“師父,你不僅做的齋飯好吃,泡的茶也是天下一絕。”茅屋之下,楊廣喝著茶,笑著說道。

他的笑如初春的暖陽,似深穀的月光,總能把智顗的心兒融化。

“阿廣,這是我雕刻的菩薩像,送給你。” 智顗低著頭,說道。

“好啊,真是讓你費心了。”楊廣看都不看,就把玉觀音收入懷中。

“其實,我這次來,是有事要拜托師父。 ”楊廣說道:“父君的身體是不行了,近日來,又因為宮中寵妃的事,怪罪到我頭上,預立廢太子楊勇為帝。”

“我知道師父法力高強,能運用鬼神之力。此番稱帝,還需你鼎力相助。事成之後,我定當萬世追隨師父腳步。”楊廣拱手說道。

“恩主,萬萬不可。”待楊廣走後,茅屋前的那株臘梅,在月光下和智顗對話了:“幫助楊廣稱帝,有違天命,如果恩主執意如此,待他稱帝之日,便是你命絕之時。而且,楊廣是天鼠投胎,需建九層佛塔,才能保王朝太平。”

月光之下,智顗沉默不語。

“阿智啊,你睡著了嗎?”一旁的小梅姐輕聲喚道。

李智睜開雙眼,眼前燭火冉冉,金燦燦的佛像俯瞰著眾生。

“我們走吧,寺裡準備了齋飯。”小梅姐說道。

李智剛準備起身,隻聽“噗通”一聲,胸前貼身的玉觀音,墜落在地。

小梅姐拾起玉佩,擦拭乾淨後,放入手袋之中,說道:“這千年古玉雕琢精美,但神情妖媚,自從信元倒閉後,我總覺得這玉佩是不吉之物,今日它自行脫落,正好交予寺裡,也算了我一樁心事。”

“而且,”小梅姐猶豫了一下,說道:“我一直覺得,這玉觀音的麵相,和楊廣十分相似。阿智啊,你知道嗎,我剛剛和菩薩許了什麼願望。我隻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讓楊廣遠離你,遠離你的生活,遠離你的工作,遠離你的喜怒哀樂,和你的未來再無瓜葛。”

“媽,其實···”

“其實什麼?”

“嗯,沒什麼。” 李智欲言又止。

“你這個孩子啊,自小什麼事都放在心裡,一個人默默地做完所有,承受所有,其實媽媽知道,你心裡苦。”小梅姐拉著兒子的手,意味深長地說道:“阿智啊,你要學會放下。”

送母親到家後,李智接到了楊廣的電話。

“師父,有空嗎,還是老地方。”楊廣指的老地方是家茶館,以天台山的雲霧茶聞名。

“師父,這次約你出來,主要是我自己的事。”楊廣喝了口茶,說道:“你知道,我這邊剛剛結婚,從前的妻兒也急著用錢,現下手頭緊的很。”

“阿廣,其實有件事,我早就準備跟你說。”李智放下茶杯,誠懇地說道:“這麼多年,我對這萬丈紅塵並不留戀,心中唯一的牽掛,是家有母親要贍養。如果你願意幫我照顧母親,我的所有家業都是你的。”

“照顧小梅姐一事,請師父放一萬個心。隻是,小梅姐不是還有師父嗎?”

“我準備下個月皈依佛門,這件事還未和母親提起。”

“小梅姐會同意嗎。”

“不知道。”李智望著眼前的燃香,低頭不語。

時光被拖回一千四百年前,稱帝後的楊廣坐在智顗的病床前,歎道:“師父,你這病因我而起,我有罪啊。”

“阿廣,要做個好皇帝,才不枉費為師的一番苦心。” 智顗說道:“ 我自開創天台宗後,一直想建一寺廟,作為該宗的正式祖庭,但限於資金,遲遲不得動工。不見寺成,瞑目為恨啊。”

“師父放心,我定會建座宏大的寺廟,福澤萬世。”

聽完楊廣的這番話,智顗方閉目而終,那株常年盛放的臘梅,亦因此枯萎三年。

回家後,李智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母親。

“這就是你今日在國清寺時,欲言又止的事嗎?”小梅姐一邊插著花,一邊說道:“ 你為了逃避對他的情感,選擇出家,你能逃到哪呢。即便你逃到佛堂,心裡還是有他,你又何必呢?而且,阿智啊,你覺得我能和楊廣好好相處嗎?”

“媽,其實阿廣是個很重承諾的人,他答應我的,就一定能做到。”

“你以為我是那種,彆人對我好,我就一定要感恩戴德的人嗎?我就沒有自己的判斷與喜好嗎,我就不能拒絕彆人的好嗎,我就是不喜歡他,不可以嗎?”

“阿智啊,這樣吧。”小梅姐停下手上的活,說道:“明天,你叫楊廣來家裡吃個便飯吧,大家聚一聚,聊一聊。”

第二天晚上,小梅姐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楊廣笑著說道:“小梅姐的手藝真是沒得說,比高檔酒店裡的菜肴還可口。”

“那你多吃點啊。”小梅姐一邊說著,一邊給楊廣倒著酒。

幾杯酒下肚,楊廣伏在桌上昏迷不醒,不久嘴角流出黑紅的血液。

“媽,你給他吃了什麼。”李智慌張地說道。

“我從前是護士,可以弄到醫院不對外出售的藥物,這藥物服用之後,不出半小時必死。”

“媽,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啊。”

“我討厭看到你們走在一起,隻要他活著一天,你心裡最重要的就隻有他。哪怕你們是前生的緣分,我也要讓你們斷掉。”

“有情皆孽,無人不怨。媽,你這樣的執著,和我對楊廣的情感,又有什麼區彆?”

“如果你可以為了他,去永伴青燈古佛,那我就可以為了自己的兒子,永墜無間地獄。”小梅姐看著李智,一字一頓地說道。

救護車從遠方匆匆趕來,經過國清寺時,雪地裡的隋梅正肆意地綻放。

後記:國清寺是依據天台宗創始人智顗親手所畫的樣式所建的,“寺若成,國即清”。智顗貴為兩朝國師,為楊廣受菩薩戒。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方法,發明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體係。

能夠成為高僧的人,是極隨和的,也是極決絕的,他們對眾生的愛,是源於生母曾給予的無儘關懷。他們的生母一定是美麗的,善良的,如地母般的存在;也一定是性格決絕,執著的,隻有這樣的女人,才會孕育勇猛精進的靈魂。

Tip:收藏+分享是身如幻,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