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更完一篇……算是中篇吧?其實我還挺意外的哈哈哈,我以為又是遙遙無期的完結(在這裡非常感謝支持我,評論文章的讀者們,你們的評論是我繼續創作的一大勇氣)
說說文章吧,坦率地說,我對很多地方並不算太滿意。一者,我寫文的初衷是希望能給佐鳴一個好結局——但實際操作的時候,好像還是吵架鬨矛盾的故事情節寫得更得心應手。(我明明是想寫甜甜的戀愛的……仰頭)。二者,這也是我第一次對章末“斷在懸疑點”上的文章寫法實操;所以在一些方麵,對文章的整體性有所破壞,為懸疑而懸疑了……私密馬賽!!
說一下我喜歡的一些點吧。我個人很喜歡懸疑+武俠的氛圍哈哈,所以因為個人興趣加了一些打鬥戲。
【打戲部分】
1.佐助vs帶土+迪達拉《第1章》:第一擊被神威破了(殺招),意識到鳴人的限製以後,選擇用幻術麻痹對方,然後找鼬(殺招)。
2.佐助vs鼬。《第3章》《第8章》一次扔刀,一次插刀,下手都挺狠的。
3.佐助vs卯月夕顏。《第9章》“腕部發力,將投出去做誘餌的手裡劍用細若發絲的鐵線抽回”【“劍就借我一用了。”佐助勾起嘴角,劍柄在她腦後一拍,結束了戰鬥。】這兩句子是這篇裡最喜歡的嘻嘻。
4.佐鳴vs紅豆。《第10章》“他迎上刀鋒,直到即將觸碰的刹那忽的一矮身,右腳一個滑步到了紅豆的身後。”【參考動畫《羅小黑戰紀》小黑vs三三】“佐助聽著又提刀給紅豆來了一下,不過這次卻在中途換成了左手,對方一驚,連連後撤了三步,佐助趁機往她的小腹一踢。”【參考動畫《虹貓藍兔七俠傳》虹貓vs馬三娘】
幼年篇的佐助下死手比較多,打起來體術為主。
5.鳴人vs大名護衛。《第24章》“他的右手攥緊了吊下的繩子,圍著繞了一圈,又是飛踢又是甩苦無手裡劍,一時之間各種兵刃在房間裡乒乒乓乓四處亂飛”【參考動畫《風靈玉秀》風鈴兒vs陳家眾】
6.鳴人vs我愛羅。佐鳴vs迪達拉。(參考原作)
7.佐助vs小櫻。《第37章》“接著是悠然飄來的“嚓”聲,佐助隻覺得什麼水一般的東西濺到了自己臉上,他眨了眨眼,意識到是一滴血。然後空氣中慢慢悠悠地飄出了琵琶聲。”【參考動畫《枕刀歌》男主vs青樓女】“姑娘左手托住琵琶底,右手按動機關,嗖嗖嗖數聲響起,細如發絲的銀針直衝佐助麵門而來。”【參考劇《隋唐英雄傳》李蓉蓉刺殺楊廣】
8.佐助vs寧次。《第38章》“佐助彎腰閃開,左手一扭反向握住草薙劍,料他下盤不穩,雙腳向他腰際一踢。寧次則用日向一脈的“遊身”絕招換穴之法,掀身到後也隻是受了點輕傷”【參考動畫《枕刀歌》男主vs女道姑】“翻劍挽花反倒從玉笛最脆弱的中樞一刀一頓,頓時翠玉四散,裂為齏粉。”
少年篇的佐助下死手比較少,多數點到為止;人頭mvp大部分是鳴人拿的。
【設定部分】
佐助目睹鳴人死亡後開眼。萬花筒能力為“溝通生死”【右眼伊邪那岐】和“攻擊無效化”。【左眼伊邪那美】。
因為佐助在開眼的時候動情到了極點,所以處事模式也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開眼影響性格”一定程度上對感情產生需求。
此外,由於他把鳴人拉離了火影主線,所以各種人物的性格和人生軌跡和原作都有出入。比如,鼬被剝奪了滅族資格。卡卡西未從暗部離開。櫻進入根部。香燐死於中忍考試。雛田在同期全部成為中忍後,與寧次戰鬥,落敗自儘。我愛羅弑父奪權,砂隱窮兵黷武。迪達拉飛段沒有進入曉,阿斯瑪存活等……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宇智波的滅族事故被無形中化解。這一點是我很想寫的,因為我不認為佐助對滅族事件有直接逆轉的責任;正如鳴人沒有為木葉犧牲的責任。他們願意為此付出和奔走隻能說明他們是好孩子,不是說明這件事是必要的。
隻有當群眾是這個集體的既得利益方,才有擁護政權穩定的必要。非既得利益者者,選擇推翻是合情合理的。鼬和宇智波一族之間,更需要反思的是一族。佐助和木葉之間,更需要反思的是木葉。
香織和邦彥的設定則更具有象征意義,也是把佐助從支離破碎的家庭關係中解放的角色。因為被背叛和傷害,所以在反哺家庭和家族中不再負有責任,可以選擇追求純粹的自我。
【感情部分】Summary:“在漫長的時間裡,他們彼此成全”
本文想寫一下更為佐助之間更為流暢、更容易得到好結局的感情關係。
《昨日之死》裡的佐助,相比於原作,對鳴人更“惜”,不僅是愛惜,憐惜,更是珍惜。他曾經是真的把鳴人當做永遠不會消失的淨土,恒定感給他安心。但恒定的破滅督促他必須對鳴人產生珍惜的感情。所以他會在確定關係的最後一步感到猶豫和退縮,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愛同時伴隨著傷害,正因為珍惜鳴人,舍不得他受傷,而無法走到最後一步。有點回避型依戀傾向。
而《昨日之死》裡的鳴人,相比於原作更擅長去處理人際關係,情商也更高。一者是感知力被提前觸發出來,二是沒有經曆忍者學校多年的失敗導致的習得性無助的自卑。所以他在處理關係的時候更為彈性,也知道示弱不代表軟弱。而且在十年的相處和佐助的縱容,他能更加沒有心理包袱地對佐助表達感情。唯一有的大概是對佐助近乎於自我苛責的付出感到不安,所以他會覺得“想要全世界又想要你的我,是不是真的太貪心了呢?”更傾向於焦慮型依戀。
哈呀,大家不要覺得虐嘛~我認為在雙方感情的定型前,這樣的不安和憂慮都是走過磨合所必經的階段。我熱衷於寫他們在沒有削減憂慮的時候依然可以相伴一生,因為始終憂慮著就意味著始終對這段感情赤誠,始終對自己有著約束。
這一點和任何一段男女關係都是一樣的。所以這是我一直的觀點,bl和bg是一樣的,都存在著試探與不安,克製與退縮,這些並不算太正麵的情緒,也是感情重量的證明。
因為愛,所以才更加小心翼翼。
周國平曾在《處世的智慧》一書中提到:“彈性是一種性格的張力。善於妥協,但在妥協中能巧妙地堅持。”我覺得,恰恰是內心強大的人的外在表現才是具有彈性的。也同樣是由相對穩定的親密關係中形成的。
在《昨日》裡,鳴人是擁有彈性性格的人,這說明在十年的時間裡佐助的性格也從不斷的炸毛趨於穩定,從環境上帶動了鳴人的成長。鳴人在這段親密關係上至少十年之內是能得到絕對信任和肯定的。所以他更加在後期佐助不斷打破這種“安全感”的時候,能從中得到成長和自信,而不是輕易地沉淪。成為“挽回者”的角色。
佐助把孩子越養越像自己了哈哈,鳴人也確實如他所願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而不是一味地依附於對他的感情。
Ps:我個人覺得感情線的處理沒有劇情線那麼得心應手……大概是因為gb向的文寫多了,總喜歡搞一點下位主動的戲碼,弄得心理活動過於細膩,不太像男孩子,以至於有些ooc(致歉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