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碧在我心中的地位是高於流朱的。也許這一點會引起很多不滿,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浣碧隨甄嬛進宮,前期確實不討喜,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以前總是不理解,後來有一段時間在公司裡做實習生,明明學曆就比某些老油條還高,明明自己的工作量還更大,但就是享受不了法律規定的同工同酬,隻能在某些時刻找回自己的存在感,天呐,浣碧竟是我自己哈哈哈!
呐,我還是根據劇情的進展來分析吧。進宮之前,安陵容和蕭姨娘就對浣碧一係列奉承,“竟如小姐一般”這幾個字深深刻進了浣碧腦海裡,畢竟名分就是她少女時期唯一追求的東西。對於封建社會的女性來說,名分代表了社會資源,我不能用現代的眼光去苛求她,即便是現代社會,非婚生子的地位在法律上已經和婚生子無異,但非婚生子仍會麵臨閒言碎語,何況是在女性地位本就卑微,封建等級觀念相當嚴重的清朝,浣碧選擇了最阿Q的方式——做一個丫鬟之上,小姐未滿的“高級丫鬟”。同時,浣碧的很多錯誤選擇都是由她的受教育程度決定的,甄嬛能走到最後,離不開“格局”二字,可這恰恰是很多配角沒有的東西。
浣碧向曹貴人倒戈,我認為有三方麵原因,其一,浣碧在皇宮私自燒紙錢祭奠死者,本就是重罪,如果此時不“歸順”曹貴人,曹貴人直接反手一個舉報,華妃肯定會借機打壓甄嬛,到時候浣碧輕則喜提慎刑司編製,重則一丈紅體驗卡;其二,曹貴人花言巧語,前期的甄嬛甚至都不是她的對手,何況雙商本就不高的浣碧,很容易被誆騙;其三,浣碧自己也跟甄嬛坦白過,她想讓自己和母親有一個名分,而且她也渴望做一回“主子”,而不是奴婢,多方原因導致她背叛了自己的親姐姐。但當甄嬛說出那句“沒想到如今害我的,竟是自己的親妹妹”,這句話雖是責怪,但同時也是對浣碧身份的認可,那一瞬間,浣碧醒悟了,也是從那時起,浣碧徹底斷了成為寵妃的念頭。閒月閣事件之前,浣碧還有一個下頭的行為就是穿上浮光錦招搖,讓安陵容多心,但是在閒月閣事件之後,浣碧基本上沒有再這樣招搖過,每次嗆安陵容也都是為甄嬛不值,包括後麵甄嬛被罰跪,被禁足,浣碧也都有豁出命去求救。我非常喜歡流朱這個角色,非常敬佩她的忠誠,但我並不覺得沒有為主子獻出生命的仆人就低人一等。浣碧也許不如流朱單純,不如瑾汐聰明,但也未曾動搖她對甄嬛,對甄遠道的感情。
甘露寺修行是果嬛愛情的高光時刻,也是浣碧這個人物形象的高光時刻。在古代,姐妹共侍一夫也屬常事,甚至純元也是在宜修懷孕期間跟四大爺好上的,所以在那樣的時代環境下,我不覺得浣碧喜歡果郡王有什麼錯,反而很敬佩她可以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歡。浣碧還有一個優點,不是戀愛腦,不會因為暗戀一個人就影響到正常生活。甘露寺期間,浣碧在姑子們麵前幫甄嬛打抱不平,甄嬛發高燒她可以一個人在冰天雪地跑去清涼台找果郡王,淩雲峰鬨狸貓時浣碧第一時間用自己的被子裹住甄嬛,救摩格時浣碧下意識用自己的手擋在甄嬛身前,還會調侃自己的凍瘡,把它們比作玉石來逗甄嬛開心……要知道,那個時候浣碧也隻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同父異母的姐姐遇到危險她會立刻上前保護,姐姐和自己喜歡上同一個人,她也會發自內心地祝福,就像她說的“遠遠看上一眼就好”,乾苦活累活的時候她沒有埋怨,看到甄嬛乾活卻開始心疼,“我和瑾汐倒沒什麼,隻是小姐哪裡做過這些”,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她一直都非常尊敬甄嬛的。
回宮以後,甄嬛和果郡王再無可能了。這個時候浣碧覺得自己有機會上位也是人之常情,就像一個舔狗,即便是知道自己的女神不會喜歡自己,但隻要女神還是單身,就還是會幻想舔到最後應有儘有。我特彆不同意某些人“先來後到”的理論,浣碧可不是插足人家感情的第三者,甄嬛和果郡王熱戀時,她也知道避嫌,她想讓甄嬛教她讀書認字也隻是想能夠聽得懂果嬛的加密通話,後麵甄嬛已經熹妃了,就好比現在,你的閨蜜已經結婚了,而你喜歡上了閨蜜的前男友,不管是從法律還是從道德來說,都不至於責怪人家吧?
再來說小像事件,我個人覺得這件事的責任在果郡王,甄嬛已經回宮,二人絕無可能,果郡王把荷包帶在身上進宮無異於帶了一顆定時炸彈。果郡王就算沒參與九子奪嫡,也耳聞目睹了一些吧,四大爺的手段他不是不清楚,還如此感情用事,讓我一度懷疑他不是愛甄嬛,他是愛自己的癡情人設。我反複把那一集看了很多遍,甚至慢放,都沒看出來是浣碧設計讓荷包掉出來,相比之下,果郡王曾經就把荷包掉在船上過,甄嬛發現後出言提醒,如此看來反而是果郡王自己掉出來的可能性更大,小葉子那句“王爺不是那麼不謹慎的人”很有可能是對果郡王的濾鏡啊哈哈哈。當時皇上已經起了疑心,已經鎖定甄嬛或者長得像甄嬛的人,玉嬈又和果郡王素無交集,這個時候隻有浣碧站出來才能最大程度平息輿論,表麵上看,浣碧是最大受益者,攀上了自己的男神,可實際是浣碧救了甄氏一族和果郡王舒太妃一脈。甄嬛提出要讓浣碧嫁入王府為福晉的時候,果郡王本就處於危險的境地,竟然還說心中已有福晉人選,不會再娶彆人為福晉,真的有點打團帶不動的無力感,皇上都疑心到如此地步了,還在凹癡情人設,以甄嬛的格局,難道會因為你娶了浣碧就懷疑你之前的感情嗎?不幫忙就算了,還拆台!浣碧出嫁之前,跟甄嬛說的那些話,有人說是綠茶,我卻覺得浣碧是真心的,她知道果郡王最愛的人是甄嬛,也知道自己各方麵都比不上甄嬛,所以說出了那句“長姐,對不起,是我占了你的”,這個時候,甄嬛也是願意成全浣碧的,浣碧陪她出生入死多次,而且甄嬛也希望浣碧可以嫁一個自己喜歡的人,所以甄嬛是帶著祝福的。成親當晚,浣碧守著喝醉的果郡王,說“我知道,你心裡是有我的”以及後麵跟甄嬛說“王爺待我確是挺好的”,多像一個舔狗的自欺欺人啊,但是就憑她把王府打理得好好的,就憑她好好地撫養著果郡王和孟靜嫻的孩子,她真的為果郡王付出了很多!
送瑛貴人進宮也是浣碧被人詬病的一個地方,但我的看法又不一樣,當時皇帝想納玉嬈為妃,浣碧向甄嬛提到“這事交給我吧”也是想為甄家出一份力,不想做一個有名無實的甄家女兒。選瑛貴人進宮其實是一手好棋: 其一,皇上雖然好色,但也是有品味的,以瑛貴人這樣的性情,寵幸的可能性更大,可以更好地分散皇上對玉嬈的注意力;其二,瑛貴人視果郡王為恩人,不利於果郡王府的事絕不會做,還會在皇上麵前替果郡王美言幾句,若是換做清涼台其他丫鬟,萬一抖出甄嬛曾經多次去清涼台小住,輕則夏刈會提前出場,重則直接快進到賞毒酒;其三,浣碧當上側福晉,成了主子,吃到了封建等級的一些紅利,自然覺得做主子比做奴婢好,如果瑛貴人受寵,可以為甄嬛站隊再添一員,如果瑛貴人不得寵,有甄嬛的庇護,日子也會比做奴婢好過很多,誰知道半路殺出個三阿哥……三阿哥的鍋請不要讓浣碧背好嗎!
再到後麵皇上假意要甄嬛和親,浣碧勸果郡王不要出兵,我完全站浣碧,這不是浣碧見死不救,而是果郡王一旦出手,遭殃的可不止果郡王和甄嬛兩個人。和親路上可以被劫匪埋伏(假死),可以染疾暴斃(假死),可以為守貞潔自儘(再假死),而果郡王偏偏又一次選擇用如此招搖的方式去救甄嬛,還美其名曰為了皇家顏麵,這個理由也完全沒有說服力啊!浣碧啊浣碧,咱彆喜歡他了好嗎?
我為什麼說浣碧在我心中的地位高於流朱呢?因為她更像一個鮮活的人,她忠誠,但也會為自己打算,她直率,但在重要時刻也能忍辱負重;她有時候會自視甚高,但她始終不會忘記愛甄嬛和甄遠道。浣碧的智商不高,格局不大,眼光不長遠,但她對甄嬛,對果郡王真是沒得說,果郡王死後,甄嬛說她才27歲就有白頭發了,可知浣碧年齡更小,可她的生命卻結束在了那樣美好的年紀。我想,她的一生,除了後悔自己當初倒戈曹貴人差點害死甄嬛以外,唯一的遺憾,就是從玉不從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