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整個工作的的大環境不是很友好,去年刷招聘軟件基礎薪資基本在4000左右,今年3000多的比比皆是,能感受到公司也不是在誠心招人,很多公司在這個經濟狀態下生存已經舉步維艱,我們普通人隻是沒有工作,但公司倒閉將直接麵臨破產。
據我觀察,傳統門店的老板們幾乎都十分厭惡現在的網紅及新媒體團隊,有一部分老板網紅邀請了,團購19.9宣傳也做了,如同曇花一現的流量,不做倒閉,做了倒閉的更快。也導致了門店老板們視電商團隊們為頭號仇敵,不僅分走了所有的流量,還薅他們羊毛。
我22年10月底從原單位離職,23年夏天因為存款已耗空去西餐廳工作了五個月,真切感受到實體店實乾家老板們的不容易和辛酸,然後我選擇躺平,五個月期間,把之前打卡減的肥重新養了回來。到目前為止總共曆時14個月。
離職是因為戶外廣告行業已經接近寒冬,我原來學的專業是影視後期,人遇到困難總是會優先考慮自己熟悉的東西,但是我忽略了,其實後期依舊是傳統行業,目前的我認為,其實不是實體和電商的競爭,而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碰撞。
碰撞的結果隻有融合。新媒體頭部的能力專業度非常優秀,但是三線城市很難有那麼大的體量。小團隊製作的東西往往效果一般,實體行業除非是小區樓下的便利商超,沒有數據沒有流量,將會被整個時代拋棄。
一個公司現狀如何數他公司年輕人的數量就行了,超速發展的時代,信息差越來越小,未來一定是效率優先,舊的,笨拙的就一定會被新的物體替代,真的以為商戰就是互相吐口水麼,可以不做流量但對手一定會做,誰有流量誰說了算。即使實乾家們把品牌做到連鎖,那就要一定保證不能出任何問題,一旦被抓住機會,目前已經不是“壞事傳千裡”的時代了。
但假設公司有“公關部門”,隻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就不會受到“威脅”。
新媒體運營會以公司的帳號(營銷號)活躍在各個平台上,公司每天推出了什麼活動?什麼本行業的新鮮話題?再加上平時有意的培訓員工怎麼發作品,什麼類型的不能發,那麼加上自家的員工矩陣,一個公司想在本市活起來是輕而易舉的事。
店裡一旦有了流量,實體店隻需要做好服務的本質,下一步,服務人員就要協助意向顧客如何在“自家平台”下單優惠產品,而服務人員更要注意的一點是做好顧客信息的收集,需要去培訓員工,告知基礎員工如何服務顧客並收集資料信息發給負責人。拉入群聊形成私域後,群主就要去關心每一位活躍顧客,要做好顧客信息和服務數據,每天在群裡聊天、發紅包、發優惠券、發打折信息、發同行業新聞甚至熱度話題,讓顧客產生這個群很有趣的想法,經常活躍氣氛更有一種“這是一個團體”的感受。
以上都是我這14個月竭儘腦汁給自己想的“出路”,說這麼多也是因為要向朋友們一個一個解釋我在做什麼,下次誰在問我就叫她看視頻,順便還能增加播放量呢。
思路是清晰的,能力上差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必須解決兩大難題。
一個是策劃,筆和紙遞給我,腦子裡隻有漿糊,我寫不出東西沒辦法創作。目前我選擇寫小說提升自己的文筆,這個視頻就是我最近訓練的成果。
二是運營,運營目前來說有抖音、小紅書、視頻號、微信群、小程序等等這些平台,這五個是目前最火爆的,不排除後期會出現更新的平台,但是如果隻是一次創作就想全媒體運營那幾乎沒什麼流量,畢竟受眾人群都不同,運營模式得根據平台有所調整,所以起碼了解各大平台的運營規則。
嗯,姑且聊到這裡,我繼續去準備“有趣的東西”,過幾天再給大家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