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春風 元來春心無處不飛懸,是睡荼蘼……(1 / 1)

春三月 餘硯cy 4351 字 11個月前

這句話敬修羽還沒來得及回,就被白妤拉走去去排隊了。

想好了?

什麼?

彆跟我裝傻,陳未那傻子不明白可不代表我就看不懂。

見白妤挑明,敬修羽也索性不藏著掖著。

其實還不算吧,還沒怎麼深入的聊過。

但我剛才聽他那倆兄弟說,祝明熹這人不怎麼送扇子,你也知道扇子對於你們這種搞書畫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那我的香就不是了?說實話,我也覺得有點快,本來以為是那種循序漸進的,但是祝明熹這人給我的感覺很難形容,有一種恰逢知己的感覺。

從下棋還是送傘開始?

你都猜到了?送傘的確是鬼使神差,下棋,有種我在和我自己對弈的錯覺。

雖然沒體驗過,但我的確還是挺羨慕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的。好吧,再問我就要變成硫酸了,要是遇上什麼事儘管和我開口,我永遠站你這邊。

欸,謝謝四姐。

這時候倒想起來我是四姐了?

您一直都是。

誒誒,你倆說啥呢不帶上我,我又被排擠了。

陳未祈完願出來就一直沒尋見倆人,又是不帶他說悄悄話了。

少爺,你自己動作慢還怪起我們了?去最後麵排隊去。

切,自己就自己。

隊尾是宋子兮他們三人,見陳未自己一人過來都笑著迎他。

白妤和敬修羽呢?

倆人在挺前麵呢,排擠我呢。

來來來,來我們這,以後都是一家人了,都一樣的。

宋子兮杜乙宸親切地把陳未拉到了他們身旁。

領了齋食後幾人尋了張六人的小方桌落座,陳未在落座時說一定要挨著十一坐,於是祝明熹和敬修羽就變成了桌子上距離最遠的兩個人。

坐在對角線的兩人無奈地笑了笑,沒多表示什麼,然後就和著一桌人一起安靜的吃飯。

用完餐後幾人和主持等眾人告彆,等陳未去給自己買的手串開光。

太陽已經到頭頂了,幾人的影子落在腳邊,影影綽綽交錯相纏,早已分不清。

一組那邊咋樣了?

好像一直湊不齊。

那我們的確是幸運,有人罩著。

的確。

那你要不要請他們去北京玩玩?

本來敬修羽和白妤是並排站著看著遠處的陳未,聽及這句話敬修羽扭頭看了看白妤,某些人暗示的聲音簡直比當麵明說還大。

我弄完了,走吧?

陳未剛一回來就見到白妤和敬修羽兩人笑而不語,特彆是白妤那不懷好意的笑,他就一陣惡寒。

好在兩人並沒有拿他說話,幾人沿著另一條路下山,是與剛才全然不同的風景,這邊是山陰,多半還是蕭蕭枯樹,偶有寒梅獨立,剩下的花就很少見了,而且山風更加寒冷,剛才由於吃飯好不容易攢的一些熱氣也都散了。

祝明熹還是和幾人在路上錯開了位置,又走到了敬修羽身旁。

累嗎?再走不了幾步有一座歸雲閣。

有耳聞。

是青城數一數二的景點,宋子兮肯定會停下來為你們介紹。

哦是嗎,那我們洗耳恭聽。

歸雲閣,顧名思義,浮雲萬千多多少少都會掠過此處,仿佛伸手就可以碰到結白成團的白雲,伸手一探,便會攏得一手水汽。

閣匿於雲中,勝似蓬萊,人立於閣,宛若飛升。此情此景,配一壺清酒再合適不過了。

果不其然,到了此處宋子兮便像是打開了某個開關,介紹歸雲閣那叫一個口若懸河,不僅腔調十足,而且長短句交錯,不乏幽默之趣。

就連不怎麼拿手機拍照的敬修羽都忍不住打開了相機,然後將一旁身量修長的祝明熹一同框進了取景框內,他像是就要隨風而去的某位駐足人間的仙人。

他身著一襲寬鬆白衣,長發僅由一根白色麻布鬆散地束在腦後,風吹過,長發飄逸,與隨風舞動的衣袂纏繞在一起,身姿挺拔宛若鬆柏,湊近了還能聞見二蘇舊局的茉莉苦澀之味,舉手投足間頗有仙風道骨的意味。

待他們下山時,青城的主道上已經有不少小攤支起來了,不過他們並沒有久逛,而是走了另一條小街在青黛古城中穿行,到了江邊,等杜乙宸安排好後便前後上了船。

江船畫舫,他們立於二層,位置甚好,視野開闊,能一眼望儘江麵景致。

喲,今兒個祝老板可是有貴客?

一旁小舟上傳來清亮嗓音,待船頭駛過,才見一窈窕女子懷抱琵琶坐於船頭,明妝豔抹,身著墨綠旗袍更顯婀娜姿色。美目流轉,一眼便將船上客看了個遍。

讓十三姨見笑了。祝明熹立於船頭向她作揖。

該有的流程可一樣不能少啊。

那是自然。

幾人就著青城春天特有的點心和溫酒在江麵上隨性飄蕩著閒聊了會兒,祝明熹和宋子兮便說有事先失陪一會兒,臨彆前祝明熹將竹笛交予敬修羽暫時看管。

兩人相笑而彆。

戊時一到,整座城都燃起了燭火,暖黃色的跳動的火焰像是昭示著蓬勃的春的生氣。

兩條特地加固過的木舟從五音橋下緩緩駛出,左右一字排開,船上各有三人執民樂,左側是古琴、小打、竹笛,右側是琵琶,二胡,鼓。

鼓槌擊鼓麵十六聲,這夜便拉開了序幕。

剩下的民樂便以一聲清亮的笛音開始了演奏,正是《春江花月夜》。

幾人這才注意到蒼梧江兩側圍滿了行人,也有帶著樂器的與船上的幾人合奏的,笙、簫、柳琴、塤、嗩呐層出不窮。

杜乙宸適時開口,你可以吹笛子跟他們合。

敬修羽本想開口婉拒。

杜乙宸又說他們這沒什麼大講究,鎮上凡是會點民樂的都可以帶著自己的樂器來合奏,人越多越有氛圍,而且既然祝明熹把這笛子托付於你,便是想讓你和他們一起的。

恭敬不如從命,敬修羽從布袋中抽出笛子,在祝明熹的古琴開始快板時融了進去,兩人隔船相望,相視作一笑。

待春江花月夜一曲終了,又從橋下駛一輪裝飾精巧的花船,戲子粉墨登場,施朱敷白,雲肩旖旎,頭麵點翠,扇底描金,水袖疊皓腕,眼波盈盈;吊梢鳳眼,媚氣自生,素手理雲鬢;踏雲步,襖裙軟垂流纓,蘭花指,轉手腕花繁密。

朱唇輕啟,唱一出繁榮綺夢,佯嗔薄喜,歎一聲歲歲年年,桃花依舊。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風絲雨片,煙波畫船*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少什麼低就高來粉畫

元來春心無處不飛懸

是睡荼蘼抓住裙釵線

恰辨識花似人心向好處牽*

台上曲中人,台下梨園客。

聽一曲折扇,傳一味相思。

曲罷,江船又緩緩開動,祝明熹和宋子兮也從另兩艘船上跳了過來,還帶了一位青衣花旦。

這位是江近舟。

早有耳聞。

久仰。

我去,我關注你們公眾號好久了,以往隻能在手機上看見,今兒個竟然讓我見到真人了。

客氣了,江某在此多謝各位捧場,就借這溫酒敬大家一杯。

江近舟一落座,陳未就湊近了。

要知道,這可是他們搞文化的幾人從高中就開始關注的人,青年昆曲表演者,不僅有一把好嗓子,經典作品那是唱了個遍,都讓人拍手叫好,而且大膽創新,經常會拍一些昆曲小品來宣揚昆曲知識,特彆是在園林實景唱昆曲的視頻,彆有一番風味。

聽說江近舟最近好像在拍什麼電影,正在青城取景,幾位死忠粉瞬間好奇了起來。

誠然,隻有真正乾這一行才懂得怎樣把昆曲最好的一麵呈現出來,不過現在最缺的就是能把昆曲和電影手法結合起來的人。

但是像江近舟這樣的昆曲世家一般家規極為嚴苛,一入這一行就是一輩子,拍電影等娛樂活動一般很少會被允許。

江近舟當時拍第一部微電影是先斬後奏,和祝明熹、宋子兮等幾位誌同道合的朋友偷偷編完了劇本,自導自演,當時為了省出錢租賃衣服、場地和拍攝道具,幾人一個是混跡於各種配音場所給人家配音,一個是在街邊偷偷賣字畫,還有一個沒什麼技能,於是就從自家偷了好幾個花瓶給當了。

電影是改編自昆曲《玉簪記》,其中古人的白話和昆曲穿插將一篇故事娓娓敘來,許是劇本編的好,許是因為服化道比較還原,難得的吸引了一批青年追捧,甚至還獲了什麼微電影獎。

不過江近舟不是很在意,頒獎典禮當天沒去,倒是又放了一段電影中的服化道細節詳解視頻,於是這電影是徹底火了。

拍完了在網上火起來後就被家裡老祖宗發現了,聽說江家奶奶尤為反感跟電影、娛樂圈這種沾邊的,生怕自家的後輩沾染什麼不良之氣,壞了這千年梨園世代傳承的清明。

於是江近舟挨了好幾下家法,還被關在在小黑屋裡罰抄一百遍家規,結果抄不完就偷偷找人找來祝明熹替他抄,兩人忙活了好些時候才勉強抄完。

但是後來還是被老祖宗發現了,說從來沒見過江近舟能寫這麼靈動的行草,是了,倆人剛開始還會注意一下筆跡,到後來就完全忘記了,然後就呈現了字跡完全不同的一百遍。

不過江近舟在叔父等人的求情後也被默許可以拍電影,畢竟梨園文化越來越沒落,他們需要為古老的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而江近舟的電影設想創新了昆曲藝術的表演形式,也算是與幾位長輩的想法不謀而合,既沒有壞了家族規矩,也做到了文化傳播。

但是要他每個月都回江園唱兩出戲,而且是公益性免票的那種,也算是不忘本源,既做到了公益性社會傳播,又練習了昆曲基本功,兩全其美。

許是因為江近舟的微電影確實帶動了一批年輕人開始了解昆曲文化,也或是人們覺著他這張臉看著眉目疏朗,儒雅溫順,唱念做打舉手投足間風度翩翩,故而都前來觀看。

導致凡是有江近舟出演的場次都是座無虛席,有時候票都搶不到,於是他們劇院便想出了個折中的法子,就是以抽盲盒的方式抽取觀眾,也算是達到了向大家科普宣傳的目的。

之前陳未他們三人就是每次都參與抽門票盲盒,每次都是陪跑,這下好了,直接見到真人了。

江近舟早就從宋子兮口中聽說過祝明熹對著幾人評價極高,而且也從心底敬佩選擇延續中國文化的人,所以二話沒說就給了幾人聯係方式,說以後想聽戲找他便是。

鏡湖桌,白梅盞,等來春風恰開宴。

幾人把酒問月,細酌對春風*。

畫紙坐忘,豈不美哉?

————————————————————————————————————————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麼低就高來粉畫垣,元來春心無處不飛懸。 (絆介)哎,睡荼靡抓住裙衩線,恰便是花似人心好處牽。——【明】湯顯祖《牡丹亭·尋夢》

***開君一壼酒,細酌對春風。——【南北朝】庾信《答王司空餉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