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折扇 三綠做底,墨色勾蘭,再以杏黃……(1 / 1)

春三月 餘硯cy 2611 字 11個月前

敬老師,這是明熹哥讓我拿來的,想請您看看能不能補上。

來人是個年輕的小孩,看樣子也就十五六歲,一雙大眼睛倒是通透,看著挺機靈的,懷中抱著一隻木盒,猜裡麵是一幅卷軸。

敬修羽連拆都沒拆開,就回絕了,說修補這種東西一定要字畫主人跟著來才能傳達清楚。

可是明熹哥說這幾天他都忙,沒時間過來,怕晚了送來你們要走。

聽到這句話敬修羽笑了笑,屋子裡的白妤也了然。

你讓他放心吧,我們仨在這兒怎麼說還要呆上十天半個月,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走。

成,那我這就回去和明熹哥說,讓他自己來給您交代清楚。

待那小孩走遠,白妤才回過頭感歎了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敬修羽將胸前的眼鏡繼續帶上,看著小孩走遠的身影笑了笑,沒多說什麼就回去繼續修複原先被送來的殘品。

次日,傍晚時分他等的人就來了。

祝明熹懷裡抱著兩隻錦盒,麵兒上帶著笑,看起來似乎很是愉悅。

敬老師。直到祝明熹開口敬修羽才停下手中的活,把架在鼻梁上的眼鏡取下,略微有些疲憊地捏了捏鼻根。

祝老板來所為何事?

昨日讓小九拿來一幅祖母的殘品,比較愛惜,就想看看能否修複下。

這種東西的細節得和當事人見麵談。

是我考慮不周了,還請敬老板多多包涵。

叫我敬修羽就行,這兒沒那麼多規矩,你跟著我進來吧。

於是祝明熹成為了第一個進入他工作間的外人,白妤和陳未識趣地換了間屋子繼續偷聽。

在祝明熹的協助下兩人將那幅卷軸鋪平,是臨摹的文徵明的小楷千字文,但是字體又教文老先生的多了些變化,看起來更加靈動。

敬修羽看著那幾處殘缺就笑了。

修不了,恕水平有限。

祝明熹既然出生字書法世家,那家裡應該都是在書法這方麵頗有造詣的人,尚輪不到他這種普普通通的文物修複的人說話評判,更何況他現在也還隻是個學生。

估計他來也不是為此事。

祝老板另有所求?

敬老板敏銳。

祝家那麼多前輩輪不到我來評判。

客氣了,今日帶卷軸來主要是想問問你的看法,家中叔父長輩對這幾處殘缺各有想法,故想請他人另做參考。

聽完這話敬修羽就請祝明熹先在凳子上坐下,茶飲自便。

他帶上胸前銀鏈拴著的銀邊眼鏡,戴上手套開始集中注意力研究上下文的章法。

這還是祝明熹第一次見到工作時的敬修羽,眼鏡看起來度數不算很高,卻給眼前人平添了一份書卷氣,顯得更加沉穩。但是他身上又奇妙地交織著一種少年感,明亮,澄澈,眼睛清透,帶著分少年人獨有的驕矜。

祝老板覺得是怎樣的呢?

我嗎?我更傾向於是極為簡化的行草,有筆嗎?

是這樣子的嗎?敬修羽將眼前的宣紙遞給祝明熹。

在看清楚白紙上的墨字時祝明熹罕見地愣了個神,不為其他,就因為白紙上的字和他腦海中想的分毫不差。

是我猜對了嗎?敬修羽再次開口時帶了幾分笑意。

不差分毫,看來我和敬老板真是心有靈犀。

我的榮幸。但是這出該是什麼樣的字你們和老太太有過交流的人應該更清楚,我隻是從這一幅作品來看,她或許是一位不太愛循章法的人,所以猜這兩處是行草,雖然聽起來很虛,而且似乎和通篇不太合,但細看運筆趨勢我覺得寫成這樣更為靈動。

…她,她確實是一位不太喜歡按常理出牌的人,比如這幾處不是我們後來存放導致的損傷。

是老太太故意留的吧。

祝明熹挑了下眉。

不必驚訝,這倒是猜的,祝家這麼悠久的一個書法世家怎麼可能連重要的卷軸都保護不好。

兩個人都笑了起來。

那我回家可是有的說了,明館長關門弟子都說了,那我就是猜贏了的那個。

猜贏有什麼好處嗎?

可能會讓那群老古董對我更服氣些吧。

祝老板本身就很有說服力。

見笑,這是祝某一點心意,還請敬老板不要嫌棄。

祝明熹將一旁白色宣紙包的一長條遞給敬修羽。

豈敢,那我就不客氣了,多謝祝老板關照。

敬修羽沒有推辭,接了過來

其實也不是我關照,柳姨在城裡還是挺有說服力的,而且也不是誰都能吃上她的醒獅酥的。

的確,這兩日時不時就有常青樓的外送,剛開始他們還以為陳未他爹給他打錢了,後來才發現這小子一問三不知,每日就是看見了就吃。

那是柳姨有心了,改日定登門道謝,有幸這一段過得倒不至於艱苦。

你們要是過得艱苦就該是我們青城的責任了。

天色不早了,那我就先告辭了,改日見,敬修羽。

回見,祝老板。

待人在街頭隱入黑夜,在隔壁偷聽的兩人被敬修羽拽了出來。

嘿嘿,十一,這宣紙包著的是個啥?

不知。

不是扇子就是長卷軸。

敬修羽用手拿那宣紙包著的東西時就覺得這宣紙觸感特彆,皮料紙白,淨無雜質,透光看紋理均勻,光平細膩,抖動時綿軟不脆,密而柔韌,是生宣上品,右下角還能看到淺色的篆體紅章——青雲。

看見章的時候陳未已經開始連連歎氣了。

都說青雲紙貴,不可多得,是現如今最好的純手工宣紙之一,不但因製作周期長、步驟冗雜,還因有人重金收購卻換不來一星半點兒,但有時遇見有緣人會贈三兩張。

拿到紙的人多數都是惠存,要麼用它來寫一幅最滿意的字,像祝明熹這樣拿這作外包裝的對陳未他們來說就是暴殄天物。

而且據說篆體的章是隻有親傳弟子做出來的才能蓋,其餘做出來的隻能印楷體紅章。

十一,一會你把這外包裝全給我留著,你可慢點拆,彆弄破了。

陳公子,你收收你那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吧。白妤站一旁頗為無語。

怎,你見過拿青雲紙當包裝用的?我沒見過世麵不允許我開開眼啊。

你人都到青城了,怎麼不得弄兩張完整的?

啊?我去,青雲紙是青城產的,我才意識到。行,明兒我就去找找。

當外層純白的宣紙被褪去,裡麵誠如白妤所料是一柄折扇。

玉竹扇骨,熟宣作麵。

一麵題詩,杜牧《會友》,“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一麵作畫,春山花鳥,三綠做底,墨色勾蘭,再以杏黃入色作花,君子蘭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