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要來?!”黛玉眼睛貓兒似的瞪得溜圓,滿臉驚訝。
“嗯。”允初點頭,“宮裡傳來的消息。”
“娘親幾時到?能不能快些回驛站?”
“兩三日便能到,剛開年京城各府忙於自家事,也無宴會,林夫人應當有時間停留數日,十日後咱們再離開。”允初算了時間,賈敏定要回京過元宵的,也能與黛玉相處七八日。
一路上黛玉都很高興,連枯坐在馬車上都覺得沒那麼難捱。
她可算好了的,兩三日母親趕路,尚能剩下七八日,得好好兒問問母親如何賺錢。
隻可惜她不會寫字,若能將想問的話都寫下就好了。
黛玉想的出神不由歎氣,
“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允初緊張不已,見她懵懂的搖頭頓時鬆氣,“歎什麼氣?”
黛玉將想的都與他說了。
“寫字而已,等回到驛站,你想問什麼都與我說,我給你寫下。”並非允初事事親為,隻是除了他,會寫字的就是太醫和侍衛,伺候他們的嬤嬤宮女並不會寫字。
太醫整日看醫書,回了驛站怕是要圍著那兩姐弟。
再說侍衛,雖說他們年紀小,屋裡丫鬟卻多,在屋子裡待久了總是不妥當。
想到此處,允初又生了彆的想法。
黛玉年幼要寫字怕是也得一兩年,這期間若他不在,也沒人能為她寫,就說她要寫家書總不好一直由他寫,她有體己話要說不好開口怎麼辦。
到了驛站,換好乾爽溫暖的衣物也到了快用飯的時辰。
黛玉在大堂中看嬤嬤們用新得的酸菜做餃子,允初在屋裡給雍正寫信。
允初留在屋內寫信,在信中先是說除夕吃了什麼,又說要在此處停留些許日子,最後才與雍正說要幾個年輕太傅。
他從未進上書房讀書,之前年紀小,隻是由皇後教導啟蒙習了字,今年本該進的,又被雍正趕出宮。
他想修路,必然要知道如何才能修的好,也要知道如何賺錢,總不能真叫黛玉賺錢養他,書本中不會教他如何賺錢,但他要用書本開拓眼界。
黛玉今年四歲,明年就五歲,該開蒙讀書的年紀,屆時再寫信要人,不知何時才能到。
最最重要的,身邊的丫鬟們有大有小,多是宮女到年紀要回京嫁人的,雪雁這樣年紀小的不識字會寫將來怎麼為黛玉做事。
信被侍衛快馬送回京城。
允初去尋黛玉時,隻見她臉上沾了麵粉,表情認真雙手小心的把餃子皮捏在一起。
“允初!你看我包的餃子!”眼睛亮亮的,手心是精致小巧圓鼓鼓與元寶一樣的餃子。
餃子皮是嬤嬤擀的,餡兒也是嬤嬤放的,她隻小心翼翼的把餃子口合上,包出來的餃子也沒漏餡兒。
“好看。”允初洗了手,也坐在她身旁。
趙平安隨他們回驛站,此時在一邊,看見兩個小主子興致勃勃的包餃子,心中感慨萬千。
原來京城金尊玉貴的王爺王妃,也是貪玩的小娃娃。
煮餃子時,黛玉閒來無事開始想晚上吃什麼。
接連兩日都吃餃子,饒是黛玉這樣稀罕的也要換口味。
允初則坐在一邊翻看帶的書,多數是適合他這個年紀的手繪彩圖識字書,也有《三字經》《千字文》,沒一本教他如何修路如何賺錢的。
預感學習之路漫長無比,也預感在太傅們那裡大概是學不到想學的知識,他不由得用手指摳書頁。
黛玉終於決定晚上吃酸菜燉羊肉,就聽見有馬匹嘶鳴聲,他們隨行的馬在馬廄吃草料,自然是又有人來了驛站。
他們住的屋子能看見驛站院內的情況,王嬤嬤見她好奇便推開窗,沒有下雪也沒有刮風,才將她抱過去。
院內又來了人,隻有三四輛馬車,看馬車上的牌子應當是從京外回來的商隊。
能住進驛站也不會是普通商隊,是皇商。
大清皇商為首的皇商有九大家族。
八大晉商和薛家是自順治帝時期入籍內務府,禦封“皇商”。
薛家說起來還與黛玉的外祖家有姻親關係。
另有無數中小皇商。
皇商遍布大清為皇室提供各類日常所需物資,也為皇室經營各類重要產業。
雍正帝繼位後清肅了一批不作為的皇商,也下詔命各地皇商進京參與考核,合格者尚能繼續掛在內務府下行商。
黛玉在進京時聽母親說起過,也知道皇商是天底下最懂賺錢的一批人。
隨即拍拍不知何時也站到窗邊的允初,“允初,他們懂如何賺錢!”
“嗯。”允初自然知道,當初在京城賺的銀子,有兩成來自皇商族中子弟,可見他們家中有多富庶。
“早知道就問問如何賺錢了。”允初小聲嘀咕,被興致勃勃的黛玉拉著往樓下去。
說來也巧,樓下一行人正是薛家。
雍正下旨考核皇商,八大晉商家主進京賀歲,早早通過考核,唯有薛帆去歲在京外巡視皇商產業,又押運軍需去了邊關,緊趕慢趕突遇暴雪未能在年前進京。
薛帆緊盯著人將馬車上的書箱卸下安置妥當,才坐下吃了水。
滾燙的水一入口便讓他燙的一哆嗦。
這茶怎麼還滾燙呢。
心中疑惑,薛帆抬眼四顧,才發現這驛站與去歲出京時不同,一塵不染,還掛了數個琉璃燈,難怪進屋時未覺昏暗。
也不知是京城哪位爺在此處落腳,驛站外也無侍衛,應當不是囂張跋扈的主兒。
薛帆放下茶杯就要尋人打探,見兩個小娃娃牽著從樓上下來,身後跟著嬤嬤丫鬟。
“下臣薛帆見過王爺王妃。”
皇商在內務府領職可稱朝臣,也與允初接觸良多,他自然認得允初的,林黛玉倒是沒見過,但二人被雍正下旨出京不是小事,自然有人寫信告知。
“坐吧坐吧。”允初也沒想到竟是他,心情大好,可算是逮著一個真會賺錢的了。
允初與內務府皇商皆有接觸,合作之餘也查過幾位家主的事跡,薛帆祖家不善經商險些還丟了皇商的名號,薛帆早早展露天賦接過家主位置,不僅保住皇商之名,更是掙下無數家業,也不止掙大宗買賣的錢,他更擅長掙小錢。
小錢也是錢,在他靠自己的努力從皇商之末到如今被外派巡查產業,這小錢也是積少成多的大錢了。
薛帆坐在椅子上,垂首靜候,無數想法從腦子裡走過,也猜不透允初要與他說什麼。
此時一陣香味鑽入鼻中,一日未有糧水下肚,“咕”聲響亮。
黛玉見廚娘端了餃子過來,又聽薛帆腹中作響,忙把自己的碗推過去。
“薛大人請用。”允初見他臉皮羞的通紅,也未多言,便把自己的那碗餃子給了黛玉。
她並無兄弟姊妹,也不會有人需要她讓吃食,今日竟能想到把自己的餃子讓出去,想來是真想從薛帆那學如何賺銀子。
黛玉本就餓了,見允初將餃子推給自己,拿起勺子便吃。
薛帆看看允初又看看黛玉,最後經不住香味的誘惑,吃了起來。
廚娘見狀快步離開,不多時三人都齊齊低頭吃餃子。
隨薛帆而來的仆從,也在彆處吃上熱乎的飯菜。
主子想吃什麼吃什麼,侍衛太醫和宮女太監吃什麼都是有規劃的,也算不上差,最次的也是兩菜一湯。
午飯用過,黛玉在大堂走了幾圈便覺得困,王嬤嬤將她抱到房間午睡。
允初和薛帆喝著消食解渴的果子茶湯。
“這驛站過於簡陋,又荒無人煙,饒是天氣冷,王爺也要早日離開才好。”
薛帆常年在路上奔波,這樣的驛站是不能常住的,一是日常補給不足,二是允初身份特殊,在這種地方久留,又沒帶多少侍衛,難免會出意外。
“隻留十日便離開。”允初回道,“薛大人在外巡查可知各地造路用的什麼材料,什麼法子?”
薛帆不解,話題怎麼轉變如此之快。詢問後,允初將這幾日所見所聞都與他說了。
離京後也沒幾個人與他說話,更沒人能夠解答他心中疑惑,更無人引導他,麵對熟悉的薛帆,更想尋一個答案。
“薛大人覺得我若是想救大清百姓,需要錢財幾何?”
薛帆大驚,偷偷看站在一旁原先在雍正身邊的太監張保並未阻止,才道:“不知王爺想如何救。”
允初不解。
“若想百姓活,則需數萬萬銀兩,若要百姓吃飽穿暖,臣也不知所需何數。”
無論是數萬萬銀兩,還是數萬銀兩,他都沒有。
允初歎氣。
“若王爺隻想救數百或是數千人,倒也簡單。”薛帆覺得他有這樣一顆心便很好,若將來雍正為他定下封地,心中有百姓亦是好事。
“我朝地大物博,皇商貿易最簡單的便是運輸物資異地而賣,南果北木,東漁西玉,這些是商人皆知的大宗買賣。”
薛帆為允初打開一扇嶄新的新世界大門。
“各地皆有彆處所需物資,隻是鮮為人知,無商人前來,以致各地百姓守著珍寶而不知。”
允初回到房間,腦子裡隻有這一句話,直到黛玉醒來,直到雍正收到了他寫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