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華客棧到順安坊柳條巷不算遠,但也不太近。走過去大約要小半個時辰。
宋毅怕天黑了看宅子不方便,便抱起小寶,幾個大人加快腳步,不到兩刻鐘就到了柳條巷。
萬柳在順安坊這裡住了多年,他之前也來過柳條巷,這條巷子因為巷中小路特彆窄,故而名作柳條巷。
萬柳的媳婦兒之告訴過萬柳,他們要看的宅子就在這條巷子的最深處,主家姓王,女主人姓李。
三大一小很快走到巷子裡麵,萬柳叩門後,立即有人應門。
這處宅子不大,進去後便是一處小院子,有正房三間,左右廂房各兩間。而左邊廂房連帶著小半邊院子被一堵新牆隔開,新牆中間處,有一扇木門。進去便是左廂房兩間屋子,帶了半邊院子。
如此兩邊院子都顯得有些狹窄,但若是不分開來,兩家人住一個院子裡,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不方便不說,還容易生出齟齬。
李大姐熱情介紹:“大門是共用的,但兩家院子是分開的,有兩間房,靠院子裡麵還新砌了個灶房,小是小了點,住一家三口、四口都合適。”
李大姐子見宋毅抱著一個女童,他身邊跟著一個婦人,便以為他們是一家人。
聞言,錦娘悄悄看了宋毅一眼,低頭沒做聲,萬柳也去看宋毅,似乎是想看他如何作答。
宋毅隻得開口解釋:“大嫂誤會了,這是我弟妹,隻有她們母女兩個住。”
李大姐愣一下,原來不是一家三口啊。
可感覺怎麼有些不對味?
這男子抱女童的手勢熟練自然,而女童也親親熱熱的依偎在男人懷裡,再看他身邊的年輕婦人,也是緊挨著他站,似乎對他格外信賴。
這竟不是一家三口?
李大姐馬上改了口:“母女住更合適啊。你們母女若是單獨住一個院子,那開銷太大。若是隨便和旁人合住一個院子,不方便也不踏實。但我家這樣就正正好了。而且我們夫妻都是厚道人,在柳條巷住了十幾年了,街坊鄰居都知道的。”
李大姐這話正是宋毅要考慮的。
弟妹母女二人在外,孤兒寡母的,容易被壞人惦記。
這一處地方雖然略微貴了點,但弟妹住在這裡他放心。
於是宋毅對錦娘道:“弟妹,我看這處不錯,你覺得呢?”
錦娘自然是滿意的,她輕聲道:“一切都由大伯哥做主。”
錦娘這麼說了,宋毅便把房子定下來。
左右錦娘也沒什麼行李,所以宋毅便決定,錦娘今日便住進去。於是他們又折返客棧拿了行禮,順便半路買了幾個餅充饑。
安頓好錦娘母女,宋毅和萬柳這才離開。
錦娘牽著小寶送他們出門。
“大伯哥,萬大哥,天黑了,路上當心些。”
宋毅點頭:“好,你和小寶早些歇息吧。我和李大姐說了,請她明日得空帶你出去逛逛,買些需要的物什回來。”
他先前給了錦娘一袋錢,裡頭有三兩多銀子,方才又悄悄放了二兩銀子在屋裡桌上,應該夠錦娘母用上一段日子。
錦娘點頭,她望著宋毅不肯回去,眼尾一掃卻看見萬柳正打量著她,錦娘趕緊收回目光,她低頭輕聲:“知道了。”
“大伯父,明日你還來看我們嗎?”小寶問。小寶不用避諱什麼,她抬頭望著宋毅,滿臉都寫著依戀和不舍。
如果能天天見到大伯父就好了。
那樣天天都有好吃的了。
宋毅笑了笑,又忍不住彎腰伸手揉了揉小寶的頭:”明日不來了,有空我再來看你。”
於是小寶母女目送宋毅、萬柳兩人離去了。
萬柳往巷子口那邊走了十幾步,他悄悄回頭,發現那對母女還在門口站著看他們。
見萬柳回望,錦娘脖子一縮,趕緊拉著小寶回去了。
萬柳收回目光,瞥了一眼身邊一臉正經的宋毅,語氣幽幽:“左廂房有兩間屋子,她們母女住一間屋子,還空了一間,你怎麼不搬進去住?”
“我住官舍就行了。”宋毅平靜道。
“哦?官舍兩人一間,住著多不舒服,你乾脆搬出來吧,又不是沒屋子住,你跟你弟妹住一塊兒,還能互相照應,多好啊。”
宋毅不傻,聽得出萬柳話裡有話,他不急不慌,隻慢慢道:“萬兄,你心裡想什麼我知道。但你想岔了,沒那回事。”
萬柳不是三歲小孩,他才沒那麼容易糊弄過去:“你這話我就糊塗了,什麼叫沒那回事?你說的那回事是哪回事?”
“……”宋毅無奈:“你又何必明知故問呢?我安頓弟妹,一方麵她們是我的親人,另一方麵她們如今走投無路,我不得不管。僅此而已,再也無其他緣故。”
萬柳見宋毅目光坦坦蕩蕩,不似虛假,心中不禁狐疑起來:“……所以你對她,的確沒那麼回事?”
“沒有。”"
萬柳又問:“那她對你呢?”
這次,宋毅平靜的臉上多了幾分嚴肅:“萬兄,你說我就罷了,弟妹是婦人,你這麼說會壞了她名聲。她命運坎坷,諸多不易,還請你嘴下留德。”
“……”萬柳便不好在說什麼:“……是我失言了。”
可他心裡卻不這麼想。方才田娘子看宋毅的目光,顯然有些不一樣嘛。
……
這天晚上,小寶睡著了,錦娘睡不著。
她借著窗戶一遍又一遍地打量這個屋子。
屋子不大,一張木床、一張桌案,外加兩隻木凳。家什都是半舊不新的,卻整齊乾淨。
以後,這就是她的安居之所了。
她和小寶,如今有了住的地方,不用時時刻刻擔心有人闖進來討債、把家裡稍微值幾個錢的東西搜羅一空。
也不用擔心被人用惡意的目光打量,就好像她們母女是砧板上的魚肉。
宋父宋母死後的數年仿佛是一場噩夢,夢中無數的苦難,她和小寶相依為命苦苦掙紮,無數個夜裡她抱著小寶流淚。
而如今,是噩夢結束的時候了。
不,她不但要結束噩夢,還要開啟美夢。
錦娘兩手緊緊握住一個錢袋,那是宋毅給她的錢袋,裡麵有宋毅兩次給她的銀錢,她反複數過,一共五兩銀子外加一百多文。
放在手裡沉沉甸甸的,心口也跟著踏踏實實。
她這輩子,第一次手裡拿著這麼多錢。宋毅給她這些錢的時候,眼睛都沒眨一下。
她沒有看錯人。
宋毅就是那根稻草,是她和小寶的救命稻草。
……
翌日早上,錦娘起來後,隔壁李大姐便喊錦娘母女去吃早食。
“你們剛辦進來,也沒什麼家什,先來我這邊對付一口。”
錦娘也不推脫:“多謝李大姐,那我就不客氣了。我先帶小寶洗漱,稍後過去。”
“好嘞。廚房的水缸裡有水,昨日下午你們離開後我給裝的,怕你們急著用。”李大姐又說。
錦娘聽了感激不已。彆的不說,就這打水、喊她們吃早食,便可看出李大姐是個多麼周到熱心的人。
想來她和小寶真的是時來運轉了,又遇到了好人。
等李大姐一走,錦娘先去灶房看了看,這灶房是新砌的,一麵借著院牆、一麵借著左廂房的牆,裡頭位置不大,東西卻很齊整,灶台、櫥櫃都有,還有水缸。
錦娘看了稍稍安心,基本的家什都有,她便不必在花錢去買。
錦娘在灶房裡看了一遍,心裡有了數,便去喊小寶起來洗漱,之後,母女兩人去了右邊院子。
李大姐把右廂房靠大門的屋子作廚房,院子裡有張石桌,她家裡的三個孩子便在桌邊吃早食。
李大姐讓錦娘母女坐下喝粥,然後問起她今日的打算:“昨日聽宋青衫說,你出來京都,對這裡不熟悉,你要置辦什麼,我帶你去?”
錦娘可不敢亂花錢。雖說她有了救命稻草,但也不能逮著救命稻草薅呀。
“買些煮飯的家夥就成。”一日三餐要用的東西,省也省不了。
“那是要添置一些。對了,我這裡還些閒置的陶鍋陶盆,你若是不嫌棄可以拿去用。”
“不嫌棄,不嫌棄。李大姐,我這都不知要怎麼謝你,我初來京城,花銷的地方實在太多,能省點就省點。”錦娘也沒藏著掖著。她身上的銀子都是宋毅給的。
她和小寶那是窮得明明白白。
李彩霞見她這般坦誠乾脆,忍不住笑了:“行,你要用儘管用。”
李彩霞男人一早出去乾活了,他在城裡一家酒樓當雜工,家裡三個孩子,大的七八歲、中間那個五六歲,還有一個三四歲,和小寶同歲。
吃過早食,李彩霞讓在家大哥照看二弟,然後抱著小妹,帶著錦娘母女出門。
順安坊出來再穿過一條小街便有條大街,主街兩邊店鋪林立,五花八門,茶樓、酒樓、食肆,還有雜貨鋪、金銀店、胭脂鋪等等,一家連著一家,錦娘牽著小寶,眼珠子都看不過來了。
而小寶更是像做夢了一樣,被錦娘牽著走,看到什麼新奇的事物瞪大眼睛,然後興奮地“哇”一聲。
昨日下午她們雖然也出門了,可那時宋毅趕時間,抱著小寶走得飛快,母女哪裡顧得上看。
今日卻能好好看了。
於是一路上,錦娘聽見小寶一路都在“哇、哇、哇”,錦娘還沒笑,李彩霞都忍不住笑了。
“錦娘,你今日先記記路,等有空了再帶小寶到附近逛逛。遠些的地方先不急著去。”
錦娘點頭應下。
李彩霞帶著錦娘去了一家雜貨鋪,很快買到了錦娘需要的一些鍋碗、木鏟等物。
隨後,錦娘又跟著李彩霞一道去了糧鋪買了些米糧、油鹽等物。
菜卻不必到主街上來買,每日清晨到上午,巷子口就有附近農人擺小攤賣菜。
於是錦娘回去的時候,便在巷子口買了些菜,她瞧見有農人提著籃子賣山桃的,錦娘買了幾個。
“公井就在巷子中段,一會兒經過的時候我會指給你看,每日去打水需去公井。”李彩霞一邊走一邊告訴錦娘一些日常需要知道的事情。
錦娘一一記下。
這一早上下來,錦娘買了好些東西,幸好有李彩霞幫忙提著,否則她帶著小寶,還真拿不了這些東西。
回到家後,錦娘不急著收拾屋子,她先把山桃洗了幾個,用陶盆裝好,讓小寶端去了右邊院子,和幾個小孩子一起吃。
小寶看著粉嫩水潤的桃子,有點舍不得。這麼好吃的桃子,她隻想自己和阿娘吃。
“阿娘,這些桃子我不想給彆人吃。”小寶抱著陶盆,一臉不舍。
錦娘並沒有責怪小寶。
她們在北林鎮的時候,經常饑一頓飽一頓,小寶在每日餓肚子的境況下,自然把吃的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她隻是拍拍小寶的毛茸茸的腦袋:“小寶,今日早飯誰給我們吃的?”
小寶抿了抿嘴答:“是李嬸嬸給的。”
“李嬸嬸對我們好,我們也要對他們好。你放心,以後我們再也不會挨餓了。”
小寶乖巧點頭:“我都聽阿娘的。”
於是小寶抱著陶盆去了隔壁院子。她人小小的,卻牢牢抱著大陶盆,腳步穩穩的。
李彩霞屋裡忙活,三個小孩子在院子裡玩,他們見小寶抱著一盆山桃過來,都圍了上去。
很快,四個孩子便圍著小木桌坐著 啃桃子。
分享了山桃後,四個小孩子迅速成了好朋友。
李彩霞的大兒子叫做王山,今年七歲,他問小寶:“小寶,怎麼就你和你娘住在這裡,你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