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子安攝政,顧銘力排眾議……(1 / 1)

長樂未央 夢澤之鷹 1578 字 11個月前

第二章

“封曦寧殿下為錦樂國攝政王,封號乾安,協助聖上處理政務,享與聖上同等級彆待遇

立攝政王府,掌鎮北軍令符

欽此”

翌日聖旨下達,舉國皆驚。官中朝臣看到這道聖旨便知是丞相的手筆,但這道聖旨一旦施行,便意味著將當今的聖上徹底架空。

“丞相,這不妥吧。”

“我們國家自開國以來便是一位女帝執政,從來沒有攝政王協政的情況,還請丞相三思啊!”

“丞相三思啊!”

丞相府門前站了幾位對旨令有意見的朝臣七嘴八舌地說著。

順安帝繼位的這一段時間裡乾出了許多荒唐的事情,雖然滿朝文武幾百人很難找出支持順安帝繼續管理朝政的朝臣,甚至就連市井布衣都聽聞了當今聖上理政無能,但是不代表朝臣們能接受攝政王協政這種不合規矩的方式。

朝中議論紛紛,對這條旨令不滿的官員很多,但隻有零丁幾位鼓起勇氣去丞相府門口提出反對意見。

與朝中沉重的氣氛相反,百姓們聽說曾經的寧太子要重新理政的時候表現得十分開心。

或許百姓們不懂國家的政策規章是什麼,也不懂皇帝到底要乾些什麼,但她們知道曾經的寧太子讓她們的生活過得很幸福。

永珺十三年,太子西下,鼓勵地方官員興建水利,保西邊百姓不受水災之擾。

永珺十六年,太子考察民情,知寒門子弟讀書不易,遂下令興建學堂,圓寒門子弟讀書夢。

永珺十七年,邵林城突發疫情,範圍擴大波及周圍許多城鎮。許多地方官員為了保全性命都逃離了疫情中心,但年僅15歲的寧太子挺身而出前往疫情中心地帶,積極查明原因,尋找解決辦法。並且開放糧倉給百姓們發放糧食,同時做出合理部署,幫助錦樂國度過這場災難。

永珺十八年,太子整頓科考,助無數寒門學子榮登金榜,科舉不再是世家子弟壟斷的戰場。

永珺十九年,南蠻來犯,太子率軍卻敵三百裡,敵不敢犯。

永珺二十年,擊北狄護邊疆。

寧太子的功績百姓都記在心上。她是人民心中的好太子,如果沒有那場戰役的悲劇,可能現在已經成為意氣風發的年輕帝王。

丞相府

顧銘打發走了那些聒噪的文臣,她其實也對這道旨令不滿意。她想要陸子安登基成為錦樂國的國君,並不是想讓她當輔政的攝政王,但陸子安不願意登基,她放不下心裡的痛,成為攝政王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顧銘也不好再勸。

攝政王府

(陸子安不願耗費財力人力,便將曾經的太子府更名為攝政王府)

陸子安輕輕地倚在王府的軟榻上,視線看著臥室向光位置最好的地方擺著一幅女子的畫像。

女子一身紅袍,手執長劍在開滿桃花的院子裡起舞。陽光透過窗子打在女子身上,宛如九天仙女下凡。

這是她的愛妻——蕭笙。

笙笙是蕭家人,自小喜愛舞刀弄槍,一襲紅衣馳騁在草原上,好不快活,她見到笙笙的第一麵便是在境北的草原。

那一年她6歲,笙笙9歲。

年幼的太子殿下被母皇送到境北鍛煉,休息的時候,小太子偷偷跑出去玩,不經意間,她看到了一位紅衣小姑娘在院子裡舞劍,小姑娘年歲不大,劍舞得卻十分漂亮。收尾的時候,小姑娘回眸剛好看向門口的位置,太子一驚,不知怎的,平素做事光明磊落的殿下竟不想讓小姑娘看見她,便快步離開了院子。後來打聽到,那位小姑娘是蕭家獨女——蕭笙。

一襲紅衣深深地紮根在了年幼的太子心裡,後來啊,她們的聯接也在命運的齒輪的推動下慢慢交織在了一起。

陸子安的回憶逐漸收攏

這幅畫便是她十五歲畫的十八歲的笙笙,鮮衣怒馬,自由自在。

她喜歡這樣快樂的笙笙,所以她畫下來了,並將她掛在了臥室最顯眼的位置上,每日欣賞。

太子對笙笙的愛向來光明磊落。